-
以创新为驱动 促进显微外科蓬勃发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显微外科是近代医学领域一门崭新的外科手术技术,它萌芽于上世纪60年代。显微外科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推动了骨科、整形外科、眼科、耳鼻喉科、神经外科、心血管外科、妇产科、移植外科等多学科的发展。1989年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学分会成立后,我国显微外科得到蓬勃发展。面对新医科教育和新时代的召唤,显微外科发展面临机遇和挑战,搭建好学术交流平台、推动学科的发展方向和做好人才培养是促进我国显微外科学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工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敢为人先 久久为功
编辑人员丨3天前
1973年7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断肢再植研究室敢为人先,首创功能性移植胸大肌肌腹部替代因缺血性挛缩而失去功能的前臂屈肌群,有效重建手指屈曲功能,获得了良好的效果。这是世界首例临床功能性肌肉移植成功案例,将我国显微外科技术推向新的高度,具有重大历史意义。50年弹指一挥间,经过几代显微外科人的艰苦探索和辛勤耕耘,取得了许多新的突破。我们不能忘却过去老一辈的心血和智慧,他们深耕临床的精神和探索医学研究的态度,激励着后来人。值此50年庆典之际,谨以此文献给开拓功能性肌肉移植和为中国显微外科事业做出贡献的各位前辈、同道,愿我们久久为功,继续推动中国显微修复重建外科高质量发展,造福广大患者,办好人民满意的卫生健康事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显微手术治疗2月龄婴儿颅内巨大动脉瘤1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分析婴幼儿颅内动脉瘤(infantile intracranial aneurysm,IAM)的临床特征 、诊治策略 、病理特点和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湖南省儿童医院行开颅显微手术治疗的1例2月龄颅内动脉瘤患儿临床资料,并通过检索PubMed、SpringerLink、Google Scholar、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 、万方和维普数据库中关于婴幼儿颅内动脉瘤的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本例患儿,女,2月龄,行开颅探查颅内动脉瘤夹闭切除术,患儿相继于术后6个月、12个月再次来院随访复查,随访发现患儿发育良好,无明显临床症状,精神营养好,智力同正常同龄儿.先后两次复查头颅MRI+MRA,未见明显异常.通过检索文献数据库,联合本中心1例患儿,共有7例IAM患儿纳入本次研究.其中男女比为1:6,平均年龄为4.29个月.6例以癫痫症状为首要临床表现,1例以嗜睡为首要临床表现.6例动脉瘤位于大脑中动脉,1例位于颈内动脉.5例影像学表现为脑实质出现异常,1例为硬膜下出血,1例为蛛网膜下腔出血.6例FISHER分级为 Ⅳ级,1例为 Ⅱ级.7例动脉瘤瘤体大小平均为0.99 cm,其中本院病例动脉瘤瘤体最大为1.5 cm.7例手术治疗患儿中,6例(6/7,85.7%)行开颅显微镜下动脉瘤夹闭术,1例(1/7,14.3%)行开颅显微镜下动脉瘤切除术.7例术后均确诊为颅内动脉瘤.3例预后正常,4例出现部分肢体活动功能障碍.结论:婴幼儿动脉瘤十分罕见,起病机理有别于成人,目前治疗以开颅显微手术治疗为主,预后优于成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首届"中国显微外科精神"研讨会(宁波)会议纪要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由中国白求恩精神研究会主办、宁波市第六医院承办的首届"中国显微外科精神研讨会"于2021年10月10日在宁波市泛太平洋酒店胜利召开。中国白求恩精神研究会名誉会长马国庆教授、副会长穆广态教授,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侯春林教授、裴国献教授、刘小林教授、候任主任委员徐永清教授等共二十余位显微外科领域的全国著名专家参加了本次会议。研讨会由宁波市第六医院王欣教授主持。陈宏院长代表承办方致欢迎辞,他感谢国内显微外科的前辈和专家对宁波市第六医院的无私帮扶与支持,并简要介绍了学科二十余年来砥砺奋进的跨越式发展过程。接着,穆广态副会长代表主办方致辞。他指出,我国显微外科事业经过几代人的接力奋斗,已经走在世界前列,并处于国际舞台中央。总结、归纳成绩背后的中国显微外科精神,并争取将其纳入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激励一代又一代的医务工作者,造福广大患者是大家的共同责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继承和发扬中国显微外科精神
编辑人员丨3天前
1963年上海第六人民医院陈中伟世界首次报道人类断肢再植成功,开创了中国显微外科新纪元。60年来,一代代中国显微外科学者以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救死扶伤的仁爱精神、不畏艰辛的拼搏精神、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和紧密协作的团队精神,救治了无数患者,创造了许多医学奇迹,取得了极其辉煌的成就,形成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希望年轻一代继承和发扬中国显微外科精神,推动显微外科继续取得更大的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传承创新 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显微外科的学术交流
编辑人员丨3天前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应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传承创新,弘扬显微精神,发挥显微技术优势,提高临床外科修复重建水平;尝试学术交流新形式,发挥专业杂志学术平台作用;创办彰显、传播显微外科成果业绩的"中国名片"—— Clinical Orthopaedic Microsurgery(临床骨显微外科杂志英文版,内部交流)创刊,重点扶植临床一线中国青年显微外科医生,切实为他们提供积极参与中、英文学术交流的平台,真正做到"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蔡锦芳教授访谈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蔡锦芳教授是我国著名的显微外科专家,一直从事创伤及显微外科临床与研究。他立足临床第一线,结合临床搞科研,在显微外科领域做出多项重要贡献。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小儿断指再植与显微外科修复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先后3次突破了幼儿及婴儿断指再植最小年龄界限;1986年11月,主刀成功完成了世界第2例十指离断再植;1987年在国际上首创了"足跟再造";1989年首创了前足再造;1991年首创用"腹直肌前鞘显微移植重建跟腱",开辟了用吻合血管游离移植腱性组织代跟腱的先河;1991年又获世界第1例"圈状断掌合并多指多段断指"再植成功;1992年在世界上首先提出"指节再造"问题,并创用"前臂复合组织瓣逆行移植再造指节"等。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针对平战时足部伤不断攀升的趋势,他把显微外科技术和生物力学、现代应用解剖学等结合起来,进行一系列探索与实践,2002年,以自主创新的理论与技术为核心,编著出版了国内外首部120万字大型专著——《显微足外科学》。经过拓展完善,使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严重足部战创伤等伤病从基础到临床,从诊断、分类治疗到康复成为成熟的系统理论和技术,创立一门新的分支学科——显微足外科学。中国显微外科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开拓,一直走在世界显微外科的前列。梳理、回顾老一辈显微外科大师的奋斗历程,能激励我们不断传承、创新,不断推出新的技术和研究成果,从而推动我国乃至世界显微外科的发展。蔡锦芳教授从事显微外科事业长达半个世纪,他始终秉持排除万难、勇于攀登的断肢再植精神,非常值得年轻一代显微外科医生学习和借鉴。本刊特对蔡锦芳教授进行了一次书面访谈,现将相关访谈内容整理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坚守初心,响应号召,打造彰显传播显微外科成果"中国名片"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新时代科技期刊承载历史使命。为贵彻落实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印发《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和广东省有关高水平期刊建设文件精神,《中华显微外科杂志》于2023年3月31日在广州市华厦大酒店举办的"2023中国显微外科传承与创新论坛"(广州站)期间召开"《中华显微外科杂志》广东省高水平期刊建设座谈会",邀请有关领导、专家和本刊编委及审稿人莅临会议指导,为本刊把脉,探讨学术期刊的"高质量""繁荣发展",打造一张彰显、传播显微外科成果的"中国名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显微外科十年历程
编辑人员丨2023/8/5
近十年来,我国显微外科领域诸多专家学者,秉承前辈的锐意进取、勇于创新的中国显微外科精神,在手显微外科前沿进展及再植再造、皮瓣新理论、新技术研究和应用、超级显微外科技术、四肢严重创伤救治技术、周围神经损伤基础和重建研究、骨坏死骨不连骨缺损的治疗、新型材料与显微外科技术结合以及在颌面外科、颅脑神经外科等其他学科都取得了新的突破和诸多成就.本文聚焦显微外科国内研究成果,放眼国际显微外科前沿,简单回顾近十年来最先进的显微重建骨科的治疗理念和先进技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显微手术治疗2月龄婴儿颅内巨大动脉瘤1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2021/1/16
目的 分析婴幼儿颅内动脉瘤(infantile intracranial aneurysm,IAM)的临床特征 、诊治策略 、病理特点和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湖南省儿童医院行开颅显微手术治疗的1例2月龄颅内动脉瘤患儿临床资料,并通过检索PubMed、SpringerLink、Google Scholar、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 、万方和维普数据库中关于婴幼儿颅内动脉瘤的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本例患儿,女,2月龄,行开颅探查颅内动脉瘤夹闭切除术,患儿相继于术后6个月、12个月再次来院随访复查,随访发现患儿发育良好,无明显临床症状,精神营养好,智力同正常同龄儿.先后两次复查头颅MRI+MRA,未见明显异常.通过检索文献数据库,联合本中心1例患儿,共有7例IAM患儿纳入本次研究.其中男女比为1:6,平均年龄为4.29个月.6例以癫痫症状为首要临床表现,1例以嗜睡为首要临床表现.6例动脉瘤位于大脑中动脉,1例位于颈内动脉.5例影像学表现为脑实质出现异常,1例为硬膜下出血,1例为蛛网膜下腔出血.6例FISHER分级为 Ⅳ级,1例为 Ⅱ级.7例动脉瘤瘤体大小平均为0.99 cm,其中本院病例动脉瘤瘤体最大为1.5 cm.7例手术治疗患儿中,6例(6/7,85.7%)行开颅显微镜下动脉瘤夹闭术,1例(1/7,14.3%)行开颅显微镜下动脉瘤切除术.7例术后均确诊为颅内动脉瘤.3例预后正常,4例出现部分肢体活动功能障碍.结论 婴幼儿动脉瘤十分罕见,起病机理有别于成人,目前治疗以开颅显微手术治疗为主,预后优于成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1/1/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