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沉积硅藻记录的近40年来神农架大九湖湿地生态水文变化
编辑人员丨1天前
人为水文调控正深刻改变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由于缺乏长期监测记录,目前针对湿地生态系统如何响应人为水文调控的报道较少.本研究基于神农架大九湖五号湖的一根长44 cm的沉积岩芯多指标记录,重建了近40年来大九湖生态水文变化过程,并探讨其驱动因子.结果表明:五号湖的硅藻群落经历了 3个主要演化阶段:1980-2008年以底栖硅藻为主,2008-2016年浮游硅藻迅速增加,2016年以来小型脆杆藻占主导.冗余分析表明,硅藻组合变化与总有机碳、总氮和Mn/Fe值显著相关.2008年以来硅藻组合变化反映了五号湖由早期富含有机质的泥炭地向浅水湖泊转变,主要响应筑坝提升水位;2016年以来底栖和附生硅藻增多,响应大九湖移民搬迁后水生植物扩张、水体透明度增加的过程.沉积硅藻记录揭示了大九湖的环境变化过程,为湿地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应用微型可吸收骨锚钉治疗掌指关节韧带撕脱骨折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讨应用微型可吸收骨锚钉固定掌指关节韧带撕脱骨折的手术技术和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9年1月至2023年6月,我们采用微型可吸收骨锚钉治疗掌指关节韧带撕脱骨折患者15例.采用微型可吸收骨锚钉重建韧带止点,固定撕脱骨折块,术后进行早期适当功能锻炼.结果 术后1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6~28个月,平均15.2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1~3个月,平均1.5个月.术前、术后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分别为7.1±1.4和0.4±0.8,术前、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手指关节总主动活动度(total active motion,TAM)评分:拇指优4例,良1例.其余手指优9例,良1例.结论 微型可吸收骨锚钉治疗掌指关节韧带撕脱骨折,可有效重建韧带止点,固定牢固,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疗效可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游离第二足趾移植联合股前外侧穿支皮瓣重建手功能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讨游离第二足趾移植再造拇手指并联合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创面重建手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们应用游离第二足趾移植再造拇手指并联合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手部残存创面重建手功能9例,其中拇指缺损伴创面存留1例,第2~5指缺损伴创面存留6例,第3~5指缺损伴创面存留1例,示环小指缺损伴创面存留1例,手部残存创面大小为9.0 cm × 6.0 cm~18.0 cm × 10.0 cm.术后观察再造指体及皮瓣存活情况,定期随访再造指体活动度、力量、感觉及手使用情况,皮瓣外形、感觉及供区功能、外形恢复情况.结果 本组9例再造指体及皮瓣全部存活.术后随访时间为6~18个月,平均8个月,再造指体及皮瓣血运良好,再造指体感觉恢复S3~S4,外形满意;皮瓣质地良好,2例外形稍臃肿,7例外形满意,感觉恢复S2~S3.足部及大腿供区遗留线性瘢痕,下肢行走功能正常.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拇手指再造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3例,良5例,可1例.结论 应用游离第二足趾移植再造拇手指,联合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手部残存创面重建手功能,可恢复手部抓捏握持功能,效果满意,是一种手毁损伤理想的修复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个性化设计游离皮瓣精准修复手、腕部热压伤创面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讨个性化设计游离皮瓣精准修复手、腕部热压伤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3年1月至2021年11月,我们对32例手、腕部热压伤患者,根据部位、程度及创面大小,结合患者不同需求,应用个性化设计游离皮瓣精准修复单纯手指创面15例,单纯手掌部创面3例,单纯腕部创面3例,手掌合并手指创面4例,手掌合并腕部创面3例,手掌合并手指及腕部创面4例.皮瓣切取面积为2.0cmxl.5 cm~30.0cmx8.0cm,皮瓣供区采用直接缝合或植皮,均于伤后1~3周内手术.结果 术后本组32例55块皮瓣全部存活,均获得随访,时间为6个月至6年,平均14个月.皮瓣色泽红润,质地柔软,外形不臃肿(21块皮瓣行皮瓣修薄),肢体功能恢复良好.皮瓣温、痛、触觉恢复,两点分辨觉为5~11 mm,平均8 mm;未重建感觉皮瓣均恢复保护性感觉.结论 根据热压伤部位、程度及创面大小,个性化设计游离皮瓣,精准修复手、腕部创面,治疗更具针对性,可以获得满意的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改良前臂Flow-through静脉皮瓣在电损伤所致濒危手指中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介绍控制动脉血流的改良前臂Flow-through静脉皮瓣在电损伤所致濒危手指血运重建与创面修复中的临床经验.方法 自2021年3月至2023年6月,我们共收治20例手部重度电烧伤患者,采用控制动脉血流的改良前臂Flow-through静脉皮瓣进行血运重建与创面修复.皮瓣面积为3.0cmx2.5cm~12.0cmx4.0cm.结果 术后所有患指均存活,5例皮瓣发生部分坏死,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时间为6个月,所有患者对术后手部外观和功能均感到满意.结论 控制动脉血流的前臂Flow-through静脉皮瓣是一种操作简单、血供可靠的重建电损伤所致濒危手指血运与修复创面的有效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烟雾病慢性脑缺血患者主观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初步探明以无卒中型烟雾病为代表的慢性脑缺血患者的睡眠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睡眠质量与术后缺血症状和卒中的相关性.方法 前瞻性纳入138例经影像学确认的无卒中型烟雾病患者,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首发症状、合并基础疾病等临床资料.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估患者的术前睡眠质量,使用HAMD-17和MoCA分别评估患者的术前抑郁状态和认知功能.比较睡眠质量正常组和睡眠质量下降组患者的临床特征、认知功能与抑郁状态,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睡眠质量的危险因素,并对接受脑血管重建术治疗的患者进行随访,分析两组患者术后缺血症状发作、卒中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共52例(37.7%)烟雾病患者存在睡眠质量下降.睡眠质量下降组患者较睡眠质量正常组具有更高的年龄(P=0.002)、更差的认知功能(P=0.017)和更明显的抑郁倾向(P=0.01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 1.05,95%CI 1.01~1.09,P=0.021)和HAMD-17评分(OR 1.11,95%CI 1.01~1.23,P=0.035)是患者睡眠质量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在术后随访中,术前存在睡眠质量下降的患者有更高的缺血症状发生率(P=0.008).两组患者术后新发卒中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无卒中型烟雾病患者存在较高比例的睡眠障碍,且与患者术后缺血事件发生相关,在临床诊疗中应加强对烟雾病患者睡眠质量的评估和干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抗生素骨水泥被覆重建钢板治疗感染性骨盆前环骨折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抗生素骨水泥被覆重建钢板治疗感染性骨盆前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7年1月至2022年3月应用抗生素骨水泥被覆重建钢板治疗感染性骨盆前环骨折患者11例,男7例,女4例;年龄27~49岁;骨盆骨折Tile分型:C1型4例,C2型4例,C3型3例.2例前环内固定术后感染,9例患者均因早期清创不彻底导致前环感染,按创伤严重度评分标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评分为24~38分.前环经扩大清创、冲洗、抗生素骨水泥被覆重建钢板内固定,后环骨折均采用闭合复位,骶髂螺钉内固定.结果:11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3~20个月.2例术后感染复发,1例经再次清创更换抗生素骨水泥涂层内固定,1例感染较轻,未累计髓腔,清创后保留钢板仅更换抗生素骨水泥,感染得到控制.2例出现切口渗液,术后3个月取出内固定后愈合.所有患者在随访期内未见骨盆骨折再移位、再发感染.最终11例均骨性愈合.末次随访,按照Matta骨折复位标准,优6例,良4例,可1例;按照Majeed功能评分,优6例,良3例,可2例.结论:抗生素骨水泥被覆重建钢板有效治疗感染性骨盆前环骨折,具有术中安全性高和感染复发率低的特点,有利于术后早期康复锻炼,明显缩短病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成人烟雾病患者认知功能的长期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评估成人烟雾病患者的认知水平及其在长期随访中的变化,并探讨成人烟雾病患者认知功能下降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连续纳入2015年1月-2016年6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血管病中心收治的成人烟雾病患者64例,其中42例接受血流重建术(联合血流重建术16例、间接血流重建术26例)治疗,22例未接受手术治疗.收集所有患者的基线资料,并使用MoCA评估患者基线、短期[(6±1)个月]随访、长期[(10±1)年]随访时的认知功能,采用9条目患者健康问卷(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9,PHQ-9)和7条目广泛性焦虑障碍(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7-item,GAD-7)量表评估患者的情绪状态.分析所有患者以及接受不同治疗患者在短期随访和长期随访中的认知功能和情绪状态变化.采用可靠变化指数(reliable change index,RCI)判断是否存在功能下降,计算公式为RCIMoCA=(X2-X1)/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SD),将RCIMoCA<-1 定义为认知功能下降.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成人烟雾病患者长期认知功能下降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共53例患者完成长期随访,其中接受联合血流重建术治疗患者13例,接受间接血流重建术治疗患者22例,未接受手术者18例.整体人群3个随访时期MoCA评分趋于稳定(P=0.694):接受联合血流重建术[21(18~25)分vs.19(17~24)分,P=0.035]和间接血流重建术[20(17~22)分vs.19(16~22)分,P=0.047]治疗的患者短期随访MoCA评分有改善,但长期随访相对基线趋于稳定;未手术患者短期随访MoCA评分无明显下降,长期随访较基线有下降[(15(11~24)分vs.18(14~26)分,P=0.039].随着时间的延长,成人烟雾病患者的认知功能恶化有加重趋势,而焦虑、抑郁状态有好转趋势.长期随访认知功能下降组与未下降组之间的手术治疗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但logistic回归分析未发现手术治疗是其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在长期随访中,成人烟雾病患者认知功能大致保持稳定,焦虑、抑郁状态趋于好转.血流重建术可能对维持长期认知稳定有积极作用,但仍需扩大样本量进一步明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功能性贴布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及半月板修复术后患者康复治疗中的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功能性贴布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及半月板修复术后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4年 2月于罗定市人民医院接受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或半月板修复术的 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单双数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标准康复程序训练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功能性贴布干预.对比两组的膝关节功能及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Lsyholm膝关节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 6、9周后,两组Lsyholm膝关节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总有效率为 96.67%,高于对照组的 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及半月板修复术后患者康复治疗中,应用功能性贴布可取得较理想的康复治疗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计算机导航技术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应用效果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系统性评价计算机导航技术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ACLR)中骨隧道位置定位中的准确性及对术后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中有关计算机导航技术辅助ACLR的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23年9月.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运用NoteExpress V3.0软件筛选文献,采用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评估纳入文献质量,采用RevMan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0项研究,共705例患者,其中导航组354例,常规组35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常规组比较,导航组骨隧道位置定位明显改善[股骨侧(MD=5.59,95%CI:1.21~9.97,P=0.01)、胫骨侧(MD=1.32,95%CI:0.20~2.43,P=0.02)];但两组国际膝关节文件编制委员会(IKDC)评分(MD=1.76,95%CI:-0.17~3.70,P=0.07)、Lysholm评分(MD=0.49,95%CI:-0.16~1.14,P=0.14)、Tegner评分(MD=-0.08,95%CI:-0.35~0.20,P=0.58)、KT-1000前移距离(MD=0.01,95%CI:-0.49~0.52,P=0.96)、拉赫曼试验阳性率(RD=-0.01,95%CI:-0.09~0.07,P=0.75)及轴移试验阳性率(RD=-0.09,95%CI:-0.22~0.04,P=0.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计算机导航技术有助于提升ACLR中胫骨、股骨骨隧道位置定位的准确性,然而并不能改善患者术后功能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