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央孔型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高度近视患者的矫治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观察中央孔型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 V4c)植入术对高度近视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10月期间在菏泽市第三人民医院眼科就诊的高度近视患者45例(90眼),其中19例(38眼)行传统无孔型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 V4)植入术(ICL V4组),26例(52眼)行ICL V4c植入术(ICL V4c组),随访3个月,记录两组裸眼视力(UDVA)、矫正视力(CDVA)、眼压、拱高及残留屈光度、对比敏感度以及总高阶像差。结果:两组术后1周、1、3个月UDVA、眼压、拱高及残留屈光度(等值球径、球径和柱径)较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UDVA较术前均明显提高( P<0.05),两组拱高均在正常范围内,术后前房角较术前降低( P<0.05);术后1周、1、3个月,两组疗效指数和安全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且均>1.00;术后1周、1、3个月,两组间对比敏感度在各频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 P<0.05),而术后1个月与3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术后1周、1、3个月总高阶像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ICL V4c植入术矫治高度近视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术后视觉质量与传统ICL植入术相当,临床应用更方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ICL-V4c植入术治疗超高度近视临床效果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观察新型中央孔型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V4c)植入术治疗-10 D以上超高度近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探讨视力提高情况(△LogMAR)与术前球镜度(SD)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16年12月至2020年1月于北京同仁医院行ICL-V4c植入术治疗超高度近视患者802例(1 380眼),术前SD -23.50~-6.00(-11.54±3.59)D。根据患者术前SD将患者分为A组(-10 D
1。△LogMAR和组别之间存在相关性( P<0.001);B3、B4组患者术后△LogMAR明显高于A、B1、B2组(调整后均 P<0.001)。B组患者术后眼压高于A组( P<0.001),且术后高眼压的比例更高( P=0.008)。 结论::ICL-V4c植入术治疗SD≤-10 D以上的超高度近视是安全、有效的,远期效果需进一步观察;治疗-22~-16 D的超高度近视患者术后收益高于>-16~-6 D的患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矢量分析法评价TICL V4c植入术矫正中高度近视合并高度散光的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2024/4/6
目的:采用矢量分析法和屈光矫正者生活质量(QIRC)量表评估散光型中央孔型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TICL V4c)矫正中高度近视合并高度散光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选取2019-01/2022-12在我院眼科近视手术中心行TICL V4c植入术的中高度近视合并高度散光患者55例90眼.术后随访1 a,观察裸眼视力(UDVA)、最佳矫正视力(BCVA)、屈光度等情况,采用Alpins矢量分析法评估散光矫正效果,并采用QIRC量表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术后1 a,98%术眼UDVA达到甚至优于术前BCVA,手术安全性指数为1.11±0.14,有效性指数为1.11±0.15;97%术眼散光的误差角度在±15.以内,散光的矢量分析结果显示散光矫正指数为0.83±0.13,误差角度为1.00°± 4.49°,成功指数为0.21±0.15.术后1 a,纳入患者6 mm瞳孔直径下角膜总高阶像差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QIRC量表总分明显高于术前(P<0.001),且QIRC量表总分的增加量与术前球镜度数呈正相关(rs=0.215,P<0.05),提示术前近视程度越高,TICL植入术后生活质量提高越显著.结论:TICL V4c植入术矫正中高度近视合并高度散光安全有效,且术后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6
-
中心孔型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的疗效
编辑人员丨2023/9/2
目的:观察中心孔型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ICL V4c)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的效果及对眼前节形态的改变.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18-02/2021-03本院收治的高度近视患者100例200眼,均行ICL V4c植入术治疗.比较患者术前,术后6、12mo最佳矫正视力(BCVA)、裸眼视力(UCVA)、眼压、高阶像差、眼前节形态[前房角(ICA)、中央前房深度(ACD)、前房容积(ACV)、角膜厚度(CCT)、角膜曲率(K)]、明视与暗视下对比敏感度.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随访.术后6、12moUCVA、BCVA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手术前后总高阶像差、水平彗差、垂直彗差比较均无差异(P>0.05),术后6、12mo球差、ICA、ACD、ACV均较术前明显减小(P<0.05);明视状态下,术后6、12mo 3.0、6.0c/d对比敏感度较术前明显增大(P<0.05);暗视状态下,术后6、12mo 6.0c/d对比敏感度较术前明显增大(P<0.05);手术前后CCT、K、眼压比较均无差异(P>0.05).结论:ICL V4c植入术虽然减小了高度近视患者ICA、ACD、ACV,但能有效提高其视力与视觉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2
-
中央孔型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矫正高度近视性屈光不正的疗效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评估中央孔型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mplantable collamer lens,ICL)——V4c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性屈光不正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09/12间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眼科近视手术中心行ICL/TICL植入术的高度近视性屈光不正患者25例43眼,常规检查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 UCVA)、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 BCVA)、屈光度、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对比敏感度和屈光矫正对生活质量的影响问卷(the quality of life impact of refractive correction questionnaire,QIRC)评分,收集术后1d,1wk,1、3mo 随访数据,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LSD-t检验和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数据处理.结果:术后UCVA和BCVA较术前提高,且各个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术后各个时间点等效球镜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且术后各个时间点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术后3mo安全指数为1.38±0.24,有效指数为1.22±0.15.术前和术后各个时间点眼压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464,P=0.215),术后3mo内皮细胞密度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44, P=0.586).术后高频对比敏感度优于术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0c/d:F=4.347,P=0.010;18.0c/d:F=4.539,P=0.005);低频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c/d:F=1.094,P=0.354;6.0c/d:F=1.325,P=0.271).术后QIRC问卷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669,P=0.094).结论:ICL V4c植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地矫正高度近视性屈光不正的手术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新型后房型有晶状体眼IOL植入术治疗伴有低度散光的高度近视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观察伴有低度散光的高度近视眼患者行新型中央孔型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MO V4c)植入术的疗效及安全性,以期为此类患者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分析2015-01/2016-12在我院接受ICMO V4c植入术伴有低度散光的高度近视眼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对患者进行1、3、6mo 随访,分析比较术前和术后裸眼视力( 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 UCVA)和最佳矫正视力( 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比较术前和术后屈光度,球、柱镜及显性折射球面镜片等值( manifest refraction spherical equivalent,MRSE) .比较手术前后眼压、角膜内皮计数、前房深度、拱高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术后UCVA和BCVA较术前均有所好转,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所有患眼术前球镜、柱镜和MRSE在手术后均有所降低,且三组患者手术 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38. 510、 20. 100、34. 300,P<0. 01).患者术后1、3mo 术眼平均眼压升高( t=3. 998、2. 837, P<0. 05 ) ,但术后6mo 恢复正常( t=0. 383,P>0. 05) ;患者术后3、6mo患眼角膜内皮计数较术前减少(t=2. 119、2. 411,P<0. 05).患者手术后6mo内前房深度一定程度减少,在术后6mo时较手术后有所恢复,但仍低于术前水平(t=5. 850、5. 260、2. 556,P<0. 05).患者术后患眼拱高整体水平平稳,未见明显波动.手术眼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积极处理后均有明显改善.结论:新型后房型有晶状体眼IOL植入术治疗合并有低度散光的高度近视眼的治疗效果满意,且并发症较少,是角膜屈光手术的有利补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中央孔型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治疗中高度近视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中央孔型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ICL V4c)植入术在中高度近视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中高度近视患者36例(70眼)行ICL V4c植入术,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至术后6个月,记录裸眼视力、矫正视力、屈光度、眼压、内皮细胞计数和拱高.结果 70眼手术均获成功,术后裸眼视力均优于术前(P<0.05).术后6个月,裸眼视力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术后球镜和柱镜指标均高于术前(P<0.01);术后不同时间点屈光度残留较小(P>0.05).术后1个月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为(2682.65±315.83)个/mm2,与术前的(2691.94±400.09)个/mm2相仿(P>0.05).手术前后患者眼压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个月拱高为(446.67±271.05)μm.结论 ICLV4c植入术治疗成人中高度近视安全、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新型中央孔型ICL V4c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观察高度近视患者植入新型中央孔型ICL V4c术后中长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01/2017-06在我院接受新型中央孔型ICL V4c植入术的高度近视患者58例116眼,术后1wk,1mo,1a进行随访,观察UCVA、BCVA、等效球镜、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拱高、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果:术后UCVA和BCVA较术前提高(P<0.01),术后1mo与术后1a无差异(P>0.05),其余术后各时间点两两比较均有差异(P<0.05).术后SE较术前降低(P<0.01),虽各时间点两两比较均有差异(P<0.01),但术后1mo与术后1a等效球镜几乎接近0D.术后1a手术安全指数为1.33±0.67,手术有效性为1.32±0.69.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眼压无差异(P>0.05).术后1a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与术前无差异(P>0.05).所有研究对象均未见白内障、青光眼、角膜内皮失代偿等.术后满意度为100%.结论:新型中央孔型ICL V4c植入术是治疗高度近视安全而有效的方法,术后1mo视力稳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中央孔型有晶状体眼后房型IOL植入术治疗中低度近视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观察中低度近视患者植入中央孔型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 V4c)术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01/2017-06在我院接受ICL V4c植入术的中低度近视患者20例40眼,术后1wk,1mo,1a进行随访,观察UCVA、BCVA、SE、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拱高、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果:术后UCVA、BCVA均较术前提高(P<0.01),术后1mo与术后1a UCVA无差异(P>0.05),其余时间点UCVA两两比较均有差异(P<0.05),术后各时间点BCVA两两比较均无差异(P>0.05).术后SE均较术前降低(P<0.01),术后1wk平均SE接近0D.术后1a手术安全指数为1.05±0.14,手术有效性为1.07±0.14.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眼压均无差异(P>0.05).术后1a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与术前无差异(P>0.05).所有研究对象均未见白内障、青光眼、角膜内皮失代偿等.术后满意度为100%.结论:ICL V4c植入术是治疗中低度近视安全而有效的方法,术后1mo后视力稳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中央孔型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50例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随着视频电子产品的普及, 中高度近视患病率逐渐增多,配戴框架眼镜常存在对比敏感度降低、视觉质量较差等,故患者脱镜意愿较为强烈.准分子激光类角膜屈光手术是近视手术的首选治疗方法 ,但受角膜切削厚度的影响,高度近视患者治疗效果欠佳, 且具有屈光回退和可预测性差等缺点[1].中央孔型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implantable collamer lens,ICLV4c)植入术是一种较为先进治疗手段,突破了角膜屈光手术的局限性, 在矫正近视中不受角膜与近视度数困扰,近年来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本研究选取50例中高度近视患者,观察中央孔型ICL V4c植入术的疗效,报告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