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药调节肠道菌群的物质基础及用药规律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联合数据挖掘的方法探讨中药调节肠道菌群的物质基础和用药规律.方法:通过人类基因数据库(GeneCards)获取肠道菌群相关作用靶点,以口服生物利用度(OB)≥30%、类药性(DL)≥0.18 为筛选条件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中筛选出靶点相关活性成分及中药.利用Cytoscape 3.8.1软件构建靶点-活性成分、靶点-活性成分-中药复合网络,再使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 V3.0分析中药的性味归经及用药规律.最后将肠道菌群相关核心靶点与中药核心活性成分进行分子对接.结果:共筛选得到肠道菌群相关作用靶点 115个,其中与活性成分相匹配的靶点 67 个,根据度值筛选得到 31 个肠道菌群相关作用核心靶点、154个关键活性成分以及关联中药 390种.与肠道菌群作用相关的中药药味以苦、辛、甘为主,药性以寒、温、平居多,归经多归于肝、肺、胃、脾经.分子对接结果表明,核心靶点与核心化合物之间具有较好的结合性.结论:通过较为系统地探索中药调节肠道菌群的物质基础及用药规律,可为中药调节肠道菌群的理论探讨、临床及实验研究提供相应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外来药物龙脑香的"中药化"知识建构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中古时期龙脑香在阿拉伯就曾广泛应用。传入中国后,中医药吸收融合龙脑香相关域外知识,在药性、功效、主治等方面经过理论和实践总结,对龙脑香进行"中药化"知识建构。龙脑香在唐代作为一味独立的本草,正式载入本草著作,宋降以来,其药用知识不断拓展。中医药对外来药物"以文化之"的过程,可以反映药物知识形成与积累的过程,为外来药物的"中药化"提供历史镜鉴,也为探索中药知识形成与发展模式提供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数据挖掘的中药专利复方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AD专利复方的用药规律。方法:筛选专利数据库中治疗AD的中药复方,借助中医传承计算平台、SPSS Statistics 21.0及SPSS Modeler 18.0等软件进行频次统计、聚类分析和关联分析,分析用药规律。结果:共纳入专利复方220个,涉及中药361味;排名前10的高频药依次为石菖蒲、远志、人参、川芎、黄芪、枸杞子、茯苓、熟地黄、当归、丹参;高频药中使用频次最高的药物类别为补虚药和活血化瘀药;药性多属温、平、寒;药味多属甘、苦、辛;归经多属五脏经络;关联规则分析得出关联数据16条,其中两项组合4条,三项组合12条,关联性最强的药组为“石菖蒲-远志”和“石菖蒲-川芎-远志”;聚类分析得出4个处方组合和3个药对组合,包含开心散、左归丸、八珍汤等加减结构。结论:中药专利复方治疗AD以“调补五脏治其本,化痰祛瘀治其标”为核心治法,符合中医药治疗AD的理论基础,可为临床实践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数据挖掘的藏医骨伤用药特点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方法研究藏族医药骨伤科用药规律,为完善少数民族医药骨伤用药特色及理论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中华本草?藏药卷》《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藏医学》中治疗骨伤科疾病的藏医验方,采用Office Excel 2019、IBM SPSS Statistics 26.0、IBM SPSS Modeler 14.1分别对药物进行频次分析、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共获得藏医骨伤科验方202条,涉及338味药物,使用频次排名前3位的中药为诃子、藏木香、红花;药物药性以寒、温、凉为主,药味以辛、苦、甘居多,归经主要归肝、肺、胃、脾经;涉及病种有创伤、关节类痹证、腰骶部筋伤、胸背部筋伤4种。获得4类用药聚类组合,核心药物有诃子、毛诃子、余甘子、决明子、乳香、黄葵,常见药对组合有诃子-毛诃子、黄葵-决明子、乳香-黄葵等。结论:藏医治疗骨伤疾病以清热药为主干黄水,其次为活血药、理气药、祛风湿药,以藏医经方三果汤、三黄水药为药物核心,常配伍其他清热凉血、续筋接骨药,注重干黄水理论运用,体现了藏医的清泻法、黄水学说核心理论在骨伤疾病诊疗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印度天然药物“中药化”理论基础与途径探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历史上中外医药学交流频繁,外来药物传入我国后均被赋予中药药性,历经效用衍化的过程,可称为“中药化”。本文以印度传入我国的天然药物为研究对象,发现阿育吠陀医学与中医学理论的共性认识是印度天然药物“中药化”的理论基础,印度药物需通过二者医药理论对应关系基础上的中药属性赋予及共性认识外的性效补充2个途径完成“中药化”过程。印度天然药物“中药化”案例可为更多外来新药的“中药化”研究提供理论与实践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从战"疫"斗争实践中探索提升中医药课程学术内涵的有效路径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出发,从教学学术的视角,对课程教学内容的优化、深度学习的引导等展开反思。认为在课堂教学中要强化中医理论教学的整体融合,提升中医学术含量,重视理论与临床的交融;通过中医药知识体系的挖掘与整理,构建清晰的学术传承概念谱系。在对中药的教学中,应当融入对药性理论的再认识和多维度研究,通过多种学科交叉整合,为中医药开拓发展新的方向做好准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药性选要》学术特色
编辑人员丨2周前
《药性选要》由巴蜀清末医家王鸿骥编,现仅存宣统二年(1910年)成都闲存斋刻本,是中药药性理论方面一部较为重要的普及应用类著作.该书总结传承了《本草三家合注》等的精华,并结合医家自身的临床实践有所创新.药物排序,以"气味"相类为依据;采《本草三家合注》之说,伸以己见;褒《本草三家合注》陈注,全面中肯;对药物归经之说持有异议;崇《神农本草经》之旨,重视临床实践;强调炮制不同,功效各异;用药严谨,注重安全;强调食药同源,利弊同在;强调传承训诂成果,即是创新;对于"久服""多服",多有保留.该书便于初学者学习使用,对现今临床用药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从厥阴论治恶性肿瘤的核心处方挖掘与机制初探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 探讨李忠教授基于厥阴理论辨证论治恶性肿瘤的核心处方,并进行中药含药血清对肿瘤细胞抑制作用的体外实验验证.方法 收集李忠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国际部门诊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恶性肿瘤患者的处方数据,通过古今医案云平台V 2.3.7分析药物频次、性味归经,并进行中药间的聚类分析、关联分析、复杂网络分析,总结核心处方.将8只SPF级6~8周龄SD雄性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4只.分别以2 ml核心处方中药煎剂与同剂量生理盐水灌胃中药组和对照组,连续灌胃7 d,提取含药血清.CCK8法确定含药血清对A549、HepG2细胞的最佳干预浓度与干预时间.设置空白组:完全培养基培养,不加药;中药组:以最佳浓度含药血清进行干预;对照组:以同剂量空白血清进行干预.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流式细胞术进行细胞凋亡及周期检测,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凋亡与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共纳入8 166首处方,药物共300种,用药性温、味甘较多,归经以肝、肺经为多.黄芪、鳖甲、乌梅、山萸肉等16味药物使用频率均>90%.结合聚类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等结果与李忠教授经验,得出平调阴阳法核心处方1首,包括生黄芪、炙黄芪、醋鳖甲、仙鹤草、乌梅、党参、当归、熟地黄、忍冬藤、白芍、穿山龙、浙贝母、僵蚕、生牡蛎、山萸肉.实验研究发现,中药含药血清最佳干预浓度为20%、干预时间为48 h.中药组A549、HepG2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低于对照组,细胞凋亡率高于对照组,阻滞细胞周期长于对照组,Bcl-2、N-Cadherin、Vimentin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Cleaved-Caspase-3、E-Cadherin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运用数据挖掘可得出从厥阴论治恶性肿瘤的核心处方,处方含药血清可体外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与侵袭,机制可能与促进细胞凋亡、阻滞细胞周期、抑制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对《辅行诀》中大黄味咸记载的探讨
编辑人员丨2周前
从《神农本草经》记载至今,大黄药味为苦味,而敦煌遗书《辅行诀》二十五味药精中记载大黄为火中木,属于咸味药,与历代本草中大黄味苦的定义不同.且从《辅行诀》中收载的"汤液经法图"体系看,味苦泻心清热,味咸泻肺通便,以泻下为主的大黄似乎更应属于咸味.本文通过查阅有关大黄基源、别名、产地、功效等信息的历代本草记载,结合"汤液经法图"理论体系中五味的作用特点对大黄的法象药理和功效药理进行匹配分析,并对含有大黄的三黄泻心汤、大承气汤和大陷胸汤进行方解,论证大黄归属为咸味的可能性.旨在为以"汤液经法图"理论为基础、以法象药理与功效药理相结合为途径的中药药味认识及大黄的临床组方配伍应用提供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基于数据挖掘的《奇效良方》中鲜药应用特点分析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 通过对《奇效良方》中鲜用药的规律特点进行总结分析,为鲜药的临床应用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查阅《奇效良方》中可鲜用的中药,用Excel 2016建立数据库,运用频次统计的方法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奇效良方》中药鲜用的频次、性味、归经、毒性等特点.结果 经筛选后,共纳入可鲜用中药246种.药性以寒、温、平为主;药味以苦、甘、辛为主;归经则多归肝、肺、胃经.在诊治疾病上,使用鲜药占比最高的是内科疾病(795次,45.64%)和外科疾病(346次,19.86%).结论《奇效良方》中疾病诊治应用鲜药的例子层出不穷,鲜药多为地产药材,代表性高,临床应用广泛,涉及内、外、妇、儿、皮肤、耳鼻喉科等;不但用于常见疾病,亦多用于各种疑难病症.挖掘鲜药的相关古籍文献,不仅可以逐渐丰富鲜药的用药理论,还可进一步为鲜药的现代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