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叩齿调气"动留针术治疗恢复期中重度贝尔面瘫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4/7/13
目的 观察动留针术治疗恢复期中重度贝尔面瘫的疗效.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动留针组各30例,对照组参照指南所推荐的恢复期贝尔面瘫针刺方法治疗,动留针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动留针术.两组均接受每日1次的针刺治疗,每6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中病即止.比较两组治疗结束后、治疗结束后1个月的House-Brackmann面神经分级量表(HB)评分、平均痊愈时间、临床痊愈率、口角歪斜症状的改善程度以及面部残疾指数(FDI)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及随访时,动留针组各时间段痊愈率、痊愈疗程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双侧口角到门齿中缝的距离差值均缩短,动留针组更为明显(P<0.05).两组FID评分均明显改善,动留针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 针刺治疗可安全、有效改善恢复期、单侧、中重度贝尔面瘫患者面部表情肌的运动功能."动留针术"有进一步缩短病程、提高痊愈率、改善躯体功能及社会生活功能的疗效,今后可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进行临床研究予以证实.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激光散斑血流成像技术在周围性面瘫中的初步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激光散斑血流成像技术在检测周围性面瘫患者面部血流灌注方面的价值.建立周围性面瘫患者面部血流灌注的评估标准、阐明面部微循环状态与面神经功能之间的关系.材料与方法 选取30例健康受试者和2015年4月至2016年12月在我科诊治的周围性面瘫患者87例,行面部激光散斑血流检测,选定四个检查区域,分别为眼周、面颊中0部、嘴角及鼻唇沟,测出监测区域血流灌注值(BP,Blood Perfusion),并通过公式计算(R=(BP患-BP健)/BP健)得出相应部位血流变化率.结果 1.通过对正常人面部血流差异性分析,发现眼周、脸颊以及鼻唇沟部位都可以作为面部血流灌注差异性分析的代表性监测部位.2.选定眼周部位与脸颊部位,亨特综合征组、贝尔面瘫组相比正常组血流变化率存在显著减少,但亨特综合征组和贝尔面瘫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相比正常组,重度面瘫患者在整个发病时间内眼周部位的血流灌注变化率均存在显著减少,且发病时间超过2个月的面瘫患者较发病时间在1至2个月的患者眼周部位血流灌注变化率存在显著减少.4.发病时间在1个月至2个月的周围性面瘫患者较正常组脸颊部位的血流灌注变化率减少.5.在鼻唇沟部位,重度面瘫患者在发病1月内较正常组血流灌注变化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在发病时间超过2个月后,鼻唇沟部位的血流灌注变化率较发病1个月之内升高.6.在眼周部位,中度面瘫组、重度面瘫组较正常组血流变化率均减少,重度面瘫组较中度面瘫组血流变化率减少.且周围性面瘫患者SunnyBrook评分越低,眼周血流变化率越小.结论 眼周部位在周围性面瘫面部血流检测方面更加敏感、显著、稳定.周围性面瘫患者面部的确存在血流灌注的减少,且面神经损伤程度越重,患侧血流灌注越少,贝尔面瘫与亨特综合征这两种不同病因所致的周围性面瘫面部血流改变无明显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