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制假腔栓塞装置处理慢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初步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使用自制假腔栓塞装置封堵慢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假腔的早期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2023年7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诊断为慢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存在胸主动脉段持续假腔反流、夹层动脉瘤持续扩张或破裂的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9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52±10)岁,范围为39~69岁。所有患者均使用自制假腔栓塞装置行假腔封堵,主要观察指标为技术成功率和临床成功率,次要观察指标为围手术期30 d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0例患者平均随访6个月,范围为0~32个月;技术成功率为90%(1例患者术中发现少量假腔反流超过栓塞装置,经保守治疗后好转);临床成功率为90%(9例患者胸主动脉段假腔达到完全血栓化,1例部分血栓化)。围手术期30 d内无患者死亡,1例患者术后出现轻瘫。结论:自制假腔栓塞装置处理慢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操作简便且安全有效,特别适用于需急诊处理的慢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破裂的患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主动脉腔内全程重塑装置用于修复残余主动脉夹层的介入操作技巧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残余主动脉夹层(AD)可能导致主动脉持续扩张甚至动脉瘤形成,或影响内脏分支致脏器灌注不良,由于其特殊解剖特点,仍然是目前外科手术或腔内介入治疗的难点。由镍钛合金编织的双层三维(3D)立体网状结构构建的主动脉腔内全程重塑装置(AERD)有助于残余AD的修复。但由于这种装置与传统覆膜支架的设计理念不同,其操作过程需要完全不同的技巧。现回顾57例应用AERD治疗残余夹层的患者资料,总结AERD装置的介入操作技巧,以期促进该技术的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主动脉腔内全程重塑装置(AERD)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术后远端残余夹层临床效果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估主动脉腔内全程重塑装置(aortic endovascular remodeling device,AERD)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术后远端残余夹层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根据入排标准,纳入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共60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术后患者,利用AERD进行治疗,收集术前术后CTA影像资料,采用计算机三维重建流体力学进行分析,评估术后远端主动脉重塑情况。结果:术后30天内无主要不良事件发生,无与主动脉夹层相关死亡。术后短期结果显示,应用AERD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术后远端残余夹层是安全的。AERD治疗明显增加夹层段真腔体积,增幅达到88.44%,同时AERD治疗明显减少夹层段假腔体积,减幅达到61.04%,效果显著。AERD治疗除对支架远端主动脉真腔最长径和肠系膜上动脉上缘主动脉真腔最长径无明显影响外,相比于主动脉真腔最长径的变化,主动脉真腔最短径的变化更为显著,支架远端主动脉真腔最短径增幅32.29%,主动脉短径最窄处真腔最短径增幅204.15%,肠系膜上动脉上缘主动脉真腔最短径增幅80.76%,肾动脉下缘主动脉真腔最短径增幅115.26%,左髂动脉开口处真腔最短径增幅152.01%,右髂动脉开口处真腔最短径增幅144.21%,AERD显著促进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术后远端主动脉良性重塑。结论:AERD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术后远端残余夹层治疗中安全有效,术后早期就能促进真腔扩张、假腔缩减,促进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EVAR术后主动脉远端良性重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急性主动脉夹层一期全程修复的早期临床结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总结分析主动脉腔内全程重塑装置(aortic endovascular remodeling device,AERD)用于急性主动脉夹层一期全程修复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5月至2023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主动脉外科中心行主动脉夹层近端手术联合远端AERD置入手术的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资料,共19例,其中A型主动脉夹层6例,B型主动脉夹层13例。完成术后1个月随访和主动脉CTA检查,比较手术前后腹腔分支转归和主动脉壁重塑情况。结果:本组患者采用AERD成功率100%,围术期和术后随访期无截瘫和内脏缺血等并发症。术后所有腹腔分支均通畅,术前灌注不良"高危"亚型共15支,14支术后改善。所有患者真腔体积较术前有明显扩大,术后真腔体积占比大于70%的患者达89.5%(17/19)。结论:主动脉夹层近端手术联合远端AERD置入手术的一期全程修复方案,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其初期结果令人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急性主动脉夹层近端修复术后远端残余夹层的再干预:主动脉腔内全程重塑装置(AERD)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总结单中心3年随访结果评估主动脉腔内全程重塑装置(AERD)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的18例主动脉夹层近端修复术后残余夹层的患者接受了AERD治疗,对其进行术后3年随访,完成血管增强CT复查。主要结局指标为全因死亡和支架相关死亡。次要结局指标包括分支动脉通畅率、再次手术率和严重不良事件。通过形态学指标评估AERD治疗远端残余夹层的有效性。结果:17例完成了术后3年随访,1例失访。随访期间无支架相关死亡及分支动脉闭塞发生,无新发严重不良事件。12例完成影像学复查,AERD术后3年患者真腔明显扩张,假腔显著缩减,真腔体积(52.39±22.32)cm 3对(74.34±14.64)cm 3( P<0.01),假腔体积(50.42±25.44)cm 3对(32.32±31.75)cm 3( P<0.01)。尤其在肾动脉下平面和肾动脉下5 cm平面,真腔最小直径[(0.96±0.30)cm对(1.41±0.21)cm,(0.83±0.22)cm对(1.65±0.16)cm, P<0.001]和面积的增加[(1.23±0.40)cm 2对(1.94±0.44)cm 2,(1.27±0.66)cm 2对(2.50±0.46), P<0.001]、假腔直径的变小[(2.40±0.40)cm对(1.07±0.49)cm,(2.29±0.43cm对(0.91±0.79)cm, P<0.001],差异较术前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 结论:AERD治疗远端残余夹层的中期效果令人满意,促进了远端主动脉正性重塑,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主动脉腔内全程重塑装置(AERD)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主动脉腔内全程重塑装置(aortic endovascular remodeling device,AERD)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Ⅱ型杂交手术中的早中期结果,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2021年2月至2023年10月,共纳入46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男32例,女14例,参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单中心临床试验,接受Ⅱ型杂交手术(Bentall/升主动脉置换术+AERD主动脉腔内修复)。通过对术后死亡比例、心脑血管意外、截瘫、脏器缺血等临床指标,以及真假腔体积变化、弓上分支血流量等血流情况进行分析,探讨AERD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Ⅱ型杂交手术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方案已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ChiCTR2000036883)。结果:随访期间死亡3例(6.52%),其中手术相关死亡2例(4.35%)。余43例随访(25.53±9.60)个月,术后发生卒中事件2例(4.35%),未发现截瘫、急性肾功能不全等其他严重并发症。随访过程中,主动脉弓上分支血流通畅,术前及各随访时间点分支血流量均无明显差异;术后真腔血流量较术前显著增加,假腔随时间逐渐血栓化,腔内血流量减少。术后2年时,支架部分真腔体积相较术前扩大59.0%,假腔体积缩小82.4%。结论:AERD在治疗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Ⅱ型杂交手术中安全有效,有助于提高该类患者围术期及近远期生存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临床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