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并单纯性肾囊肿的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预后特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探讨合并单纯性肾囊肿(simple renal cyst,SRC)的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acute type A aortic dissection,ATAAD)患者的临床预后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人民医院2017年6月至2023年6月因ATAAD入院手术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术前主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检查是否合并有SRC,将患者分为SRC组和无SRC组,将基线资料进行1∶1倾向性评分匹配校准后,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及随访的差异.结果 共533例患者纳入研究,两组各有165例进入匹配队列,两组患者在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及其他并发症方面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发现,SRC组患者较无SRC组更易发生主动脉事件(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SRC组患者较无SRC组发生主动脉终点事件的风险比为2.545(95%CI:1.668~3.883,P<0.001).结论 SRC的存在不影响多个系统并发症的发生,但是SRC的存在能提高ATAAD患者术后残存主动脉发生主动脉事件的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围术期疼痛评估和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系统检索、评价及汇总急性主动脉夹层围术期疼痛评估和管理相关的证据,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PIPOST 模式确定循证问题,按照"6S"金字塔模型,系统检索UpToDate,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BMJ Best Practice,国际实践指南注册与透明化平台,国际指南图书馆(Guidelines International Network,GIN),美国指南网(National Guideline Clearinghouse,NGC),英国国家临床医学研究所指南网所(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are Excellence,NICE),苏格兰院际间指南网(Scottish Intercollegiate Guidelines Network,SIGN),新西兰指南协作网(New Zealand Guidelines Group,NZGG),加拿大安大略省注册护士协会(Registered Nurses'Association of Ontario,RNAO),澳大利亚临床实践指南数据库(Australia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ACPG),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欧洲心脏病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ESC),中国循证医学中心,中国医脉通指南网,Cochrane Library,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及维普数据库中关于急性主动脉夹层围术期疼痛评估和管理相关的文献.由课题组接受过循证培训的研究人员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对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进行证据提取.结果 共纳入17篇文献,其中指南5篇、专家共识3篇、系统评价6篇、随机对照试验研究 3 篇.总结出 29 条关于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围术期疼痛评估和管理的最佳证据,包括疼痛评估、疼痛管理基本原则、疼痛管理的药物干预策略、疼痛管理的非药物干预策略、疼痛评价、疼痛管理教育培训、疼痛管理的组织 7 个方面.结论 本研究提取和汇总的有关急性主动脉夹层围术期疼痛评估和管理的证据,可为医护人员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27例A型主动脉夹层重度肥胖患者围手术期呼吸道的护理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总结27例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重度肥胖患者围手术期呼吸道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如下.术前积极干预肥胖低通气综合征及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避免胸腹内压急剧升高.术中做好困难气道的管理及急救护理配合;落实集束化肺功能保护措施.术后优化体位管理;实施肺膈肌保护策略;采用渐进式降级脱机疗法,增强呼吸肌耐力;加强肺部感染的监控;开展早期康复及心理疏导.经过精心治疗与护理,26例痊愈出院,1例脱机困难予气管切开并转入呼吸康复医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间断缝合窦部成形技术和"根部优先"策略治疗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2年11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11例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行手术治疗患者的资料,探讨间断缝合固定主动脉窦部和"根部优先"策略在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中的临床疗效。术前主动脉瓣中度及以上反流15例,全组院内死亡6例。中位随访6个月,无再次手术干预;2例主动脉瓣重度反流降为微量,4例中度未见明显变化,其余为轻度及以下;无主动脉窦部残余夹层,未形成动脉瘤,术后主动脉窦部内径较术前减小。间断缝合固定主动脉窦部成形和"根部优先"策略在保留原有窦部形态的同时,避免了进一步扩张,并有利于降低吻合难度、缩短心肌缺血时间。该方法在围术期结局方面表现满意,有一定推广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心血管急危重症患者晕厥发生情况及影响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观察心血管急危重症患者晕厥发生情况,并探讨影响其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参与中国晕厥患者前瞻性、多中心注册研究项目在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就诊或住院治疗925例急性心力衰竭(心衰)、急性心肌梗死、肺栓塞、心律失常、主动脉夹层破裂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就诊期间晕厥发生情况和病死率,以是否伴发晕厥将患者分为晕厥组和未晕厥组,分析并比较不同心血管急危重症男性与女性患者晕厥发生率,以及是否发生晕厥两组心血管急危重症患者年龄及病死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危险因素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5种心血管急危重症患者中晕厥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急性心肌梗死3.03%(28/925)、心律失常2.70%(25/925)、肺栓塞1.51%(14/925)、主动脉夹层破裂1.41%(13/925)、急性心衰0.65%(6/9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10.765, P=0.010)。男性与女性肺栓塞、主动脉夹层破裂、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急性心衰患者晕厥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晕厥组主动脉夹层破裂、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患者的年龄明显大于未晕厥组〔主动脉夹层破裂(岁):66.29±15.64比57.63±14.23,急性心肌梗死(岁):69.55±15.13比62.10±15.75,心律失常(岁):70.48±14.93比60.29±16.31,均 P<0.05〕。晕厥组肺栓塞、主动脉夹层破裂、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急性心衰患者的病死率明显高于未晕厥组〔肺栓塞:5.81% (5/86)比0.95%(8/839),主动脉夹层破裂:4.65%(4/86)比0.60% (5/839),急性心肌梗死:4.65% (4/86)比1.19% (10/839),心律失常:2.33% (2/86)比0.95% (8/839),急性心衰:2.33% (2/86)比0.60% (5/839),均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优势比( OR)=2.158,95%可信区间(95% CI)为0.921~4.785, P=0.000〕、肺栓塞( OR=15.391,95% CI为8.904~27.314, P=0.001)、主动脉夹层破裂( OR=13.079,95% CI为6.237~25.509, P=0.000)、急性心肌梗死( OR=18.826,95% CI为10.420~32.921, P=0.000)、晕厥( OR=4.940,95% CI为1.764~9.287, P=0.000)是影响心血管急危重症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晕厥对患者28 d预后有一定预测价值〔ROC曲线下面积(AUC)=0.760, P=0.000〕,当其截断值为4.12时,敏感度为88.51%,特异度为78.05%,阳性预测值为81.31%,阴性预测值为84.27%。 结论:晕厥是影响心血管急危重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晕厥为主诉就诊的患者应快速鉴别诊断急危重症类型,评估猝死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脑氧饱和度监测与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脑卒中相关性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近红外光谱(NIRS)脑氧饱和度监测与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脑卒中的相关性,为术中NIRS监测提供证据。方法:纳入2018—2020年在南京鼓楼医院心胸外科接受急诊手术治疗及经右腋动脉选择性单侧脑灌注的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的患者193例。NIRS用于术中脑灌注的监测,记录基础值和深低温停循环期间的最低值。根据术后有无卒中发生分为无卒中组( n=178,92.2%)和卒中组( n=15,7.8%)。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前、术中和术后临床差异,并分析最低NIRS值和NIRS变化值[(基础-最低)/基础]与术后卒中发生的关系。 结果:与无卒中组相比,卒中组术前合并心房颤动(6.7%比0.6%, P=0.026)和低血压(26.7%比9.0%, P=0.031)发生比例更高。两组患者手术方式无差异,但卒中组手术中体外循环时间长于无卒中组[(256.1±84.8)h比(217.8±58.4)h, P=0.020]。卒中组术后机械通气时间[(139.3±172.8)h比(35.6±45.6)h, P<0.001],气管切开(20.0%比1.1%, P<0.001)、急性肾损伤(73.3%比30.3%, P=0.001)和连续性肾替代治疗比例(46.7%比11.8%, P<0.001),以及死亡率(20.0%比5.1%, P=0.022)均高于非卒中组。两组患者术中左侧和右侧基础NIRS、深低温停循环期间最低NIRS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卒中组右侧NIRS变化值大于无卒中组(15.2%±15.7%比9.2%±7.0%, P=0.006)。 结论:NIRS用于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术中深低温停循环期间的脑氧饱和度监测对控制脑氧供需平衡具有指导价值,相较于最低NIRS值,NIRS变化值与术后卒中更具有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根部修复术在累及主动脉窦的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主动脉根部修复术在累及主动脉窦的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acute type A aortic dissection,ATAAD)中的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期间因夹层累及主动脉窦且主动脉根部直径小于45 mm而行主动脉根部修复术的ATAAD患者临床资料。入选患者分为夹层累及≤1个主动脉窦(A)和累及>1个主动脉窦(B)两组。通过对两组患者术前基线情况、影像学特征和术后结果的比较,分析主动脉根部修复方法在窦部累及的ATAAD中的有效性。结果:经过筛选,155例患ATAAD患者纳入研究,其中A组100例,B组55例。两组患者的术前基线情况、住院30天内死亡比例和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院后随访(49.1±14.6)个月,随访期间两组患者的生存率无显著差异(92.0%对89.5%, P=0.61)。两组患者主动脉根部直径与术前相比无明显进行性扩张,A组(38.1±3.6)mm对(37.9±3.5)mm, P=0.92;B组(38.4±4.1)mm对(38.3±3.6)mm, P=0.74。两组患者随访期间的主动脉瓣反流均无明显加重,具有较好的疗效。 结论:主动脉根部修复技术可尝试用于夹层累及1个以上主动脉窦的ATAAD患者,但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去分支杂交手术治疗60岁以上急性Stanford A型夹层患者近中期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主动脉弓去分支杂交技术治疗60岁以上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近中期疗效。方法: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并行手术治疗的60岁以上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共89例,其中男32例,女57例,其中行杂交手术患者41例,行孙氏手术患者48例,比较两组患者结果。结果:去分支杂交手术组手术时间[(5.87±1.77) h比(8.31±1.67) h ]以及体外循环时间[(114.31±23.45) min比(257.66±54.63) min]显著低于孙氏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5.830、19.510, P<0.05);去分支杂交手术组术后肾功能不全发生率[7.3%(3/41)]显著低于孙氏手术组[29.2%(14/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832, P<0.05);去分支杂交手术组术后严重肺部感染发生率[4.9%(2/41)]显著低于孙氏手术组[22.9%(1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769, P<0.05);去分支杂交手术组左侧锁骨下动脉重建率[100%(41/41)]显著高于孙氏手术组[68.8%(33/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7.823, P<0.05)。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率[14.6%(6/41)比22.9%(9/48)]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267, P>0.05)。两组患者其他术后早期并发症如二次开胸、肝功能不全、内漏、CRRT、脑梗、截瘫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653、0.827、2.395、2.238、0.717、0.530, P>0.05)。K-M生存分析显示,杂交手术组与孙氏手术组在早-中期生存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去分支杂交手术治疗60岁以上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疗效显著,并发症少,左锁骨下动脉重建成功率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孙氏手术与去分支杂交手术治疗60岁以上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效果比较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孙氏手术与去分支杂交手术治疗老年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天津市胸科医院收治53例年龄大于60岁的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孙氏手术35例,去分支杂交手术18例。杂交手术组较孙氏手术组术前脑梗塞病史更多,其余术前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选择了中低温脑保护策略,孙氏手术术中予双侧顺行脑灌注以及停循环期间降主动脉球囊阻断保持下肢和脏器血供,去分支杂交手术弓部血管重建后术应用覆膜支架封闭全主动脉弓以及分支血管。统计分析患者基本资料、围手术期情况,并随访至术后1年,比较两组手术效果及近期预后。结果:杂交组避免了停循环,术中最低鼻咽温度略高于孙氏组[(25.1±0.4)℃比(27.7±0.6)℃],两组手术操作时间[(178.9±43.5)min比(166.9±95.4)min]以及术中出血量[(1 724.9±1 394.2)ml比(1 590.7±920.5)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肾衰竭(20.0%比11.1%)、脑血管意外(脑梗塞/脑出血)(11.4%比5.6%)、认知功能障碍(17.1%比11.1%)、呼吸机辅助时间[84.0 h(25.0,160.0)h比61.7 h(17.3,90.5)h]、ICU停留时间[6.5(2.9,14.3)天比4.4(2.0,6.1)天]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孙氏手术组围手术期死亡3例,杂交手术组围手术期死亡2例。所有患者随访平均14.8个月,孙氏手术组无新发脑血管事件,1例术后2个月死亡,1例胸降部远端假腔存在活动性血流;杂交手术组随访期内无死亡,新发脑血管事件1例,两组术后1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60岁以上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孙氏手术和杂交手术均安全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死亡风险的预测模型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采用不同的机器学习算法,构建并筛选预测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30天内死亡风险的最佳预测模型。方法:纳入2015年至2022年间行手术治疗的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521例,收集其围手术期资料并进行筛选后保留329例。分别通过 Lasso回归和主成分分析确定两组不同的预测变量后,使用逻辑回归和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梯度提升、超级学习算法建立预测术后30天内死亡风险的预测模型,并使用 ROC曲线、敏感度值和特异度值等指标对各个模型进行比较。 结果:所有模型的 ROC曲线下面积( AUC)0.791~0.959,使用 Lasso回归确定预测变量,并通过超级学习算法建立的模型预测效果最佳, AUC 0.959。 结论:在对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30内死亡的预测中,超级学习算法优于其他算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