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弥漫型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超声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患者女,47岁,因"发现肝硬化,脾切除术后12年,间断呕血、黑便3 d,加重18 h"入院。既往史:4个月前于当地医院诊断乳腺癌,行左乳乳腺癌根治术,术后病理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伴黏液腺癌,术后口服来曲唑2个月后因肝功能异常停药。入院查体:贫血貌,蛙状腹,移动性浊音阳性。入院后辅助检查:①肝功能:天冬氨酸转氨酶59.8 U/L,γ-谷氨酰转移酶92.2 U/L,总胆红素141.1 μmol/L,直接胆红素77.4 μmol/L,总胆汁酸254.9 μmol/L;凝血常规:凝血酶原时间16.7 s,凝血酶原活动度49%,国际标准化比值1.53;肿瘤标志物:细胞角蛋白19片段6.33 μg/L,CA125 79.89 μg/L,鳞状细胞癌抗原1.72;血红蛋白68 g/L;超敏C反应蛋白15.43 mg/L;IgA 8.60 g/L;余肝炎病原学、IgM、IgG、IgG4、补体C3、补体C4及自身免疫性肝病9项等均阴性。②肝脏血管超声检查:非典型肝炎后肝硬化背景,肝体积增大,右肝斜径160 mm,各叶比例尚协调,肝实质回声不均,沿肝内网络分隔呈片状,未见占位(图1,2);肝内网络系统回声增强增宽,沿网格系统观察未见扩张胆管,伴行之细小门静脉分支未显示,肝动脉系统显著弥漫增宽(图3~5);门静脉系统仅见门静脉主干及左右支,主干内径11.9 mm,左支矢状部内径8.4 mm,右支内径4.8 mm。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管腔内血流通畅,呈向肝血流(图4),主干峰值流速为20 cm/s。频谱多普勒(pulsed wave Doppler,PW):主干频谱呈动脉样波动;门静脉左支矢状部旁肝动脉内径增宽,宽约3.4 mm,峰值流速277 cm/s;脾脏切除病史;胃底食管静脉迂曲、扩张,血流通畅。三条肝静脉走行规则,形态欠规整,CDFI显示肝静脉血流通畅。超声提示:①门静脉高压,建议除外门静脉系统发育不良可能;②门静脉-肝动脉瘘可能。下腔静脉超声检查:下腔静脉走行正常,肝后段管腔变细,前后径3.69 mm,流速229 cm/s,腹腔段未见增宽,前后径14.8 mm,流速25.9 cm/s,CDFI示全程血流通畅,PW示随呼吸静脉频谱期相性存在。提示:下腔静脉肝后段管径变细,考虑增大的肝脏压迫所致。全腹增强CT:①肝硬化、腹水、门静脉高压伴侧支循环开放;②肝组织密度及强化改变(图6),请结合病史,建议进一步检查;③肝左叶钙化灶;④肝内动静脉瘘?⑤脾切除术后。增强CT三维重建:肝总动脉及其分支走行如常;门静脉主干及左右支可见,左右支远端呈残根状,未见远端门静脉分支;胃周见增多迂曲静脉汇集一支粗大血管(胃左静脉)汇入门静脉主干。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门静脉主干及左右支显示良好,二级以上属支随着时间延迟逐渐迂曲紊乱(图7);胃左静脉主干明显增粗,可见迂曲的血管影和曲张的食管静脉。经颈静脉肝组织穿刺活检,病理回报:考虑肝血管病变。标本切片送外院会诊,诊断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切片见肿瘤组织,其间散在残留的汇管区成分与肝细胞片团,瘤细胞大部分呈梭形、散在分布,部分形成不规则腔隙;另见肿瘤组织沿肝窦浸润并破坏邻近肝实质。免疫组化示CD31、CD34、Ki-67、ERG均阳性。为明确肝外有无转移,行PET-CT检查:肝脏弥漫高代谢灶,延迟显像代谢进一步增高,考虑恶性病变;余脏器未见明显高代谢灶。综上所述,临床诊断为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患者在等待肝移植治疗期间死于严重感染和多器官功能障碍。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批号:AF-IRB-032-06)。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非哺乳期乳腺炎临床特征及诊疗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2/3
非哺乳期乳腺炎(NPM)是一组以乳房疼痛、肿块、脓肿、窦道/瘘管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易与乳腺癌或其他乳腺良性疾病混淆.该病治疗周期长、复发率高且易导致乳房畸形,可给患者造成较大的经济及心理负担.目前,NPM病因尚不明确,与免疫异常、细菌感染、激素紊乱等因素有一定相关性.尽管目前存在多种诊断手段,但NPM的确诊主要依赖于组织病理学检查.该病的治疗方式包括观察随访、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具体治疗时机和治疗选择仍无统一标准.鉴于该病病因学和治疗选择存在争议,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资料,对NPM的疾病特点、临床诊治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合理选择临床诊治方案提供借鉴和启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浆细胞性乳腺炎19例诊治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浆细胞性乳腺炎是以乳腺导管扩张、浆细胞浸润为病变基础的乳腺良性疾病,因病程进展快,早期可形成脓肿,或反复发作形成窦道,破坏乳腺腺体和外形,严重者因疼痛反复发作最终行单纯乳房切除,给患者造成不良影响.本文回顾分析了浆细胞性乳腺炎19例诊治情况.本组19例初步诊断为浆细胞性乳腺炎15例,其中,超声检查提示感染灶或脓肿形成12例,BI-RADS分级0-2级;提示急性炎症3例,BI-RADS分级0-2级.乳腺包块性质待定4例,超声检查见低回声区,边界清,形态欠规则,BI-RADS分级3级.脓肿形成12例,给予抗感染治疗及脓肿切开引流术,急性期缓解后给予三苯氧胺治疗3周,创面3周~3个月后组织挛缩瘢痕性愈合,其中6例来我院行Ⅱ期病灶切除术,获得痊愈.急性炎症3例,给予抗感染治疗,症状缓解后即行病灶切除2例;症状加重有脓肿形成,行切开脓肿引流1例.乳腺包块4例,行局部病灶切除Ⅰ期愈合3例,红、肿、热、痛症状缓解后行病灶切除Ⅰ期愈合1例.我们认为,对于浆细胞性乳腺炎,应根据辅助检查结果,结合病理诊断情况,对不同病情和病程阶段患者,有针对性地进行抗感染、脓肿切开引流或病灶切除等治疗.急性炎症期和肿块期患者应及时就诊,以便及时行病灶切除术,获得根治;脓肿期和瘘管期患者,应在广谱抗生素联合甲硝唑治疗的基础上,行脓肿切开引流术,同时,辅以中药、三苯氧胺内分泌治疗等,减轻创伤反应,降低复发率,保护乳房外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下期要目预告
编辑人员丨2023/8/6
腔隙性脑梗死后患者复视的临床影像学分析;扩散张量成像评估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食管癌相关抑郁疗效及微结构影响;体素内不相干运动与三维动脉自旋标记在弥漫性胶质瘤术前分级中的应用;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Rosai-Dorfman病的MRI影像特征;MRI直方图鉴别脑高级别胶质瘤、淋巴瘤与转移瘤;腮腺肌上皮瘤的 CT表现及文献复习;扩散加权成像结合动态增强扫描对鉴别诊断眼眶淋巴瘤和炎性假瘤的价值;先天性梨状窝瘘的 X线吞钡造影与 CT 对比研究;IgG4 相关性肺病的胸部 CT 表现;原发性肺淋巴上皮瘤样癌的 CT、临床及病理特征分析;MRI联合免疫组化对 HER-2 阳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评估价值;MRI对导管内乳头状瘤与浸润性导管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最小表观扩散系数、表观扩散系数差及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对乳腺导管原位癌及微浸润癌鉴别诊断价值;CT纹理分析在自身免疫性胰腺炎与胰腺导管腺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周围神经鞘瘤的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胃肠道柿石及其并发症的CT表现;前列腺疾病扩散张量纤维示踪成像组织学基础研究;膀胱尿路上皮下病变的多层螺旋CT表现;MRI纹理分析评价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 7 分肿瘤异质性的初步研究;卵巢及附件巨大肿瘤MRI定性诊断分析;肾上腺占位性病变的 CT 误诊分析;3.0T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对正常成人股骨头的血供评价;胎儿胎粪性腹膜炎MRI 诊断及其预后分析;比较不同粒径聚乙烯醇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中的疗效;网膜分支供血肝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 4 5 例;定量灌注预测子宫肌瘤磁共振引导下高能聚焦超声消融反应的价值;基于全体质量、去脂肪质量和体表面积计算肝脏CT增强碘对比剂用量的对比研究;宝石CT能谱成像定量参数在肺栓塞诊断中的价值;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技术在胸部超低剂量 CT肺小结节检出中的应用研究;3D-FIESTA-C序列显示下腰痛患者腰椎脊神经-椎间盘的图像质量;多参数 3.0T MRI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研究;USPIO-PEG-sLeX 在裸鼠鼻咽癌转移模型的 MRI 研究;MRI 纹理分析在肝癌中的应用;肺内淋巴结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甲状腺结节的影像学研究进展;影像学预测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研究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妊娠合并肉芽肿性小叶乳腺炎1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肉芽肿性小叶乳腺炎( granulomatous lobular mastitis,GLM)临床发病率低,常发生于生育期女性,目前病因不明,其临床表现主要有乳腺肿块、乳房疼痛、乳腺炎、乳腺脓肿及乳腺导管瘘,易与乳腺肿瘤混淆. GLM妊娠期发病较少见,现回顾我中心产科收治的1例GLM患者病历,希望引起产科和乳腺科医师的注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数据挖掘的刘丽芳教授治疗乳腺导管瘘用药处方规律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刘丽芳教授治疗乳腺导管瘘的临床用药配伍规律.方法 整理收集刘丽芳教授治疗乳腺导管瘘2011年1月至2017年6月的门诊处方,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进行数据挖掘,对所选处方用药频次、药物关联规则、组方规律、核心处方、新处方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处方3 723首,高频药物组合54组,出现频率最高的为“蒲公英-白术”、“蒲公英-金银花(济银花)”.确定药物之间关联规则,进行统计分析后获得药物核心组合20个,得到新处方10个.结论 刘丽芳教授治疗乳腺导管瘘以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为核心治则,注重疏肝和胃,并结合甘苦合化法,化痰燥湿、行气活血等治法分期论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乳腺纤维导管镜冲洗疗法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的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分析乳腺纤维导管镜下地塞米松、甲硝唑、庆大霉素灌洗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共243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113例和对照组110例.2组均给予常规抗炎治疗,头孢呋辛钠2.0 g,2次/d,静脉滴注,100 ml 0.9%氯化钠溶液+地塞米松10 mg至2.5 mg计量递减,1次/d,静脉滴注,疗程10 d.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乳腺纤维导管镜冲洗疗法,乳腺纤维导管镜下病变处乳管地塞米松、甲硝唑、庆大霉素混合液灌洗治疗.比较2组疗效,并对相关病理参数进行分析.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7.8%高于对照组的6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纤维乳管镜冲洗疗法在肿块型非哺乳期乳腺炎有效率最高,在瘘管型非哺乳期乳腺炎中最低;肿块型的有效率与月经情况及发病时间有相关性(P<0.05),其中与发病时间成负相关(r=-0.277,P=0.029),发病时间越短,治愈率越高.结论 乳腺纤维导管镜冲洗疗法在早期肿块型非哺乳期乳腺炎中治疗效果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中医外治法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脓肿及瘘管期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浆细胞乳腺炎(Plasma cell mastitis,PCM),是一种以导管扩张、浆细胞浸润为基础的乳腺良性病变,该病病程长,病情复杂.针对此病,查阅相关文献,外治法效果最佳,尤其中医外治法具有独特优势.本文拟对中医外治法治疗PCM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开展治疗提供依据,开拓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浆细胞性乳腺炎外治法的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2023/8/5
浆细胞性乳腺炎(PCM)是非哺乳期发生的以乳腺导管扩张和浆细胞浸润为主要病理基础的慢性、非细菌性炎症病变.多数患者有先天乳头凹陷,多因乳晕部的肿块就诊,肿块化脓溃破后脓中夹有脂质样物质,易反复发作,形成窦道或瘘管,经久难愈,全身炎症反应较轻[1].中医学浆细胞性乳腺炎属于"乳痈"范畴,因其脓液中含有脂质样物质,也称为"粉刺性乳痈".西医治疗本病的措施可以分为手术疗法和以抗生素、糖皮质激素为主,偶见抗结核治疗的保守疗法.中医药治疗粉刺性乳痈方法多样,且在本病的治疗中充分发挥了中医外科的优势,疗效显著,如拖线、挂线、敷贴、药捻、垫棉、箍围、引流、冲洗等,均是本病治疗中的重要手段[2].故本研究旨在通过相关中医外治法文献相关信息的进行数据处理,总结出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中医外科特色制剂的用药规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浆细胞性乳腺炎是复杂的乳腺炎症疾病,也是属于慢性非细菌性炎症的一种情况.因其病理特点复杂多变,有多个命名,如乳期乳腺炎、粉刺样乳腺炎、闭塞性乳腺炎、慢性乳腺炎或者是乳腺导管扩张症等.若不及时治疗,可形成瘘管,病情迁延,影响患者的预后情况.本研究主要针对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研究展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