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胸腔镜辅助下室间隔心肌切除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4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19年5月在本院收治的4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胸腔镜辅助下经右侧腋下小切口(5 cm)手术,股动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经左心房和二尖瓣前叶基部切口行胸腔镜辅助下室间隔心肌切除术(SM)并二尖瓣成形术。全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术后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和低氧血症等并发症。术后经胸超声心动图随访结果提示左心室流出道梗阻解除满意,二尖瓣闭合功能良好。随访期内无需要再次手术干预的患者。胸腔镜辅助右腋下小切口治疗HOCM是安全可行的,可以为解除左心室流出道梗阻和二尖瓣及瓣下装置的异常提供良好的手术视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介入瓣中瓣技术治疗二尖瓣生物瓣毁损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男,68岁。于2020年10月9日以"心脏术后5年,间断胸闷1年,加重1周"为主诉入院,入院后完善检查,诊断为:(1)心脏瓣膜病:二尖瓣生物瓣置换术后;(2)二尖瓣重度关闭不全、三尖瓣中度关闭不全;(3)肺动脉高压重度;(4)心功能保留心衰;(5)心功能Ⅳ级;(6)重症肌无力;(7)消化道出血;(8)气管狭窄;(9)脑梗塞;(10)肺叶切除术后;(11)心房颤动;(12)2型糖尿病。考虑患者一般情况差、病情重、合并症多,于2020年10月21日全麻下行经心尖二尖瓣瓣中瓣置入术,术后患者恢复好,术后7天康复出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衣领样"新交界重建技术在二尖瓣交界广泛脱垂修复中的中远期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为探讨"衣领样"新交界重建技术修复二尖瓣交界广泛脱垂病变的优势及可能的不足之处,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21年3月,于本中心通过正中切口或各种微创小切口完成"衣领样"新交界重建技术修复交界广泛脱垂伴严重反流的62例严重二尖瓣反流患者,手术操作均由同一外科医师完成。术后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评估二尖瓣修复情况,记录围手术期及随访期间死亡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经胸超声心动图评估随访期间二尖瓣的功能。62例患者均成功修复二尖瓣,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均提示微量以下反流,无狭窄和SAM现象,舒张期流速峰值均小于1.2 m/s,跨瓣压力差低于5 mmHg(0.665 kPa),有效开口面积2.8~5.2 cm 2。本组55例患者未输血,无死亡,无任何并发症,顺利出院。随访5~60个月无死亡和不良事件,复查超声心动图11例为轻度反流,51例为轻微反流,无SAM现象,无瓣膜狭窄,舒张期流速峰值均不超过1.2 m/s,3个月后均停华法林抗凝。对于交界广泛脱垂的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衣领样"新交界重建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成本低、学习曲线短的成形新方法,心外科医师通过简单的培训即可掌握此技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二尖瓣修复术治疗Barlow综合征导致二尖瓣关闭不全的近、中期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2013年1月至2018年8月在我瓣膜中心确诊二尖瓣黏液样变(Barlow综合征)并由单一术者进行二尖瓣修复手术的患者,经筛选入组25例。回顾术前超声心动图资料,术中二尖瓣修复技术,观察患者近、中期的治疗效果。25例患者中,24例修复效果满意,1例因修复失败术中改为二尖瓣置换术,成形成功率98.9%。所有患者均术后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及死亡发生,均正常出院。术中体外循环(93.47±22.69)min,阻断(68.57±14.67)min。二尖瓣均采用人工瓣膜成形环,尺寸36(34,40)mm。术后住院(7.2±3.3)天。出院前复查超声心动图,二尖瓣微量反流15例,二尖瓣轻度反流9例。随访3~71个月,平均36.5个月。随访期间无患者死亡,无心血管不良事件,无再次心脏手术发生。二尖瓣修复术治疗Barlow综合征导致二尖瓣关闭不全的近、中期临床效果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依然是冠心病左室功能低下的有效治疗方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左室功能低下(LVD)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预后的危险因素,但经过细致的术前评估、选择合适的病例,CABG依然是冠心病伴LVD的有效治疗手段,且体外循环下行全动脉CABG术是有一定应用前景的治疗方法。行二尖瓣置换治疗中度及以上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积极使用心脏辅助装置能降低此类患者手术死亡和并发症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1990—2019年中国人群退行性二尖瓣病变疾病负担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1990至2019年中国人群退行性二尖瓣病变(DMVD)疾病负担变化趋势。方法:基于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 2019)数据库,采用患病人数、新发病例数、死亡人数、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以及患病率、发病率、死亡率、DALY率及其年龄标化率等指标,分析1990至2019年中国人群DMVD疾病负担变化趋势。结果:2019年中国DMVD患病人数、新发病例数及死亡人数分别为461.2、27.0、0.129万例,与1990年相比分别增长了209.0%、199.1%和13.2%。2019年DMVD的年龄标化患病率、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228.1/10万、12.7/10万和0.075/10万,与1990年相比,变化率分别为32.6%、42.8%和-54.1%。另外,2019年的数据还显示,女性的年龄标化患病率和发病率均高于男性[年龄标化患病率:男性190.1(181.5~198.9)/10万、女性262.0(250.3~273.9)/10万;年龄标化发病率:男性10.5(10.0~11.0)/10万、女性14.9(14.3~15.6)/10万];DMVD患病人数最多的年龄段为65~69岁,而发病率最高的年龄段为60~64岁。1990至2019年,中国因DMVD导致的DALY呈上升趋势,由1990年的4.6万人年升至2019年的6.9万人年,增长了49.4%;而年龄标化DALY率持续下降,由1990年的5.5/10万降至2019年的3.8/10万,降幅30.8%,且女性的DALY和年龄标化DALY率在不同年份均高于男性。结论:1990至2019年中国DMVD的DALY及年龄标化患病率、发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DMVD所致的疾病负担严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不同病理类型的风湿性二尖瓣病变行瓣膜修复手术体会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收集风湿性二尖瓣病变行二尖瓣修复手术的早期疗效分析及随访结果,总结报道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1月在高州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48例风湿性二尖瓣病变患者进行二尖瓣修复术的临床资料。风湿性二尖瓣修复手术根据二尖瓣病变情况联合采用交界切开、瓣叶削薄、钙化剥除、腱索松解及乳头肌劈开方法,全部应用二尖瓣人工瓣环。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采用人工瓣环(C型环)固定,合并房颤患者均采用迷宫射频消融(Maze-Ⅳ)术式进行射频消融。收集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及术后主要并发症等资料。对患者进行随访,评估二尖瓣、心功能及心律等情况。结果:根据病理分型,术中探查可见,Ⅰ型9例,Ⅱ型31例,Ⅲ型8例。其中Ⅰ、Ⅱ型病例均修复成功,Ⅲ型中出现1例患者因术中心脏复搏后出现二尖瓣中度反流而中转行二尖瓣生物瓣置换术。体外循环时间(110.62±27.68)min、主动脉阻断时间(76.63±17.63)min,ICU停留(46.16±11.37)h,机械通气(21.60±10.89)h。全组术后30天无死亡,术后出现急性肾衰竭1例,低心排血量综合征1例,肺部感染3例,无卒中、恶性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对完成瓣膜修复的47例患者进行随访,随访(9.86±6.78)月,随访率100%,随访期间无死亡、恶性心律失常、再次手术等事件发生,随访心脏功能获得明显改善( P<0.001)。 结论:风湿性二尖瓣病变的修复,保留了完整的二尖瓣结构,有利于维持心脏功能,具有良好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在熟练掌握心脏瓣膜修复的基础上,熟悉风湿性二尖瓣病变的解剖特征,严格把握适应证,术前充分评估,开展风湿性二尖瓣修复手术是可行的,针对不同的病理类型而采取相应策略,术后早期临床效果满意,远期效果建议长期随访观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2021美国胸外科协会缺血性心肌病伴心力衰竭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专家共识解读
编辑人员丨4天前
2021年5月美国胸外科协会发布了缺血性心肌病伴心力衰竭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该共识建议术前多学科参与,积极对缺血性心肌病进行评估,包括心肌活力、瓣膜功能等;术中采用多支动脉桥、含血心肌保护液行心脏停跳的CABG,同期积极处理二尖瓣关闭不全并重视心律失常处理,积极使用包括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内的心脏机械辅助装置;术后采用多学科团队规范化重症监护病房的各项治疗,继续合理使用心脏辅助装置,重视心脏起搏治疗并在出院后90 d内密切随访等措施降低缺血性心肌病CABG 的手术死亡率,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并改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双胎妊娠合并子痫前期、二尖瓣腱索断裂一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围产期心力衰竭在临床上是个棘手的问题。二尖瓣腱索断裂导致心力衰竭国内少见报道。该文报道了一例双胎妊娠合并子痫前期、围产期出现呼吸困难、超声心动图提示二尖瓣腱索断裂伴重度关闭不全的患者,经内科治疗无效行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术,术后随访6个月,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恢复正常。该文对诊治类似病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心脏直视手术中发生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原因及不同紧急处置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总结成人心脏直视手术中出现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原因及不同紧急治疗措施的效果。2017年12月至2022年5月,行成人心脏直视手术9 307例,术中出现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TAAD)6例,其中冠心病2例,冠心病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2例,主动脉瓣狭窄合并升主动脉扩张1例,二尖瓣关闭不全及主动脉关闭不全和三尖瓣关闭不全1例;男3例,女3例;年龄47~76岁,均合并高血压。成人心脏直视手术中出现ATAAD发生率0.064%,紧急行升主动脉置换术3例,升主动脉置换和主动脉窦部成形术1例,升主动脉置换和孙氏手术2例。紧急手术死亡1例。临床实践初步表明,心脏直视手术中出现ATAAD,尽快保障重要器官灌注,采用个体化的手术方案可行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