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落回田间主要害虫及天敌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调查博落回Macleaya cordata田间主要害虫与天敌种类,为博落回栽培过程中的害虫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定时定点系统调查2种不同种植条件下博落回田间节肢动物种类和数量.结果:二年生博落回田间节肢动物种类和数量比较丰富,包括41种节肢动物,其中,14种植食性害虫、10种天敌昆虫和18种蜘蛛.一年生博落回田间节肢动物种类和数量均较少,共18种,包括植食性害虫9种,天敌昆虫3种,蜘蛛6种.两种种植条件下共有的优势害虫为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 (Boisduval)、桃蚜Myzus persicae (Sulzer)、斜纹夜蛾Spodopteralitura (Fabricius),优势天敌为草间小黑蛛Hylyphantes graminicola、鳞纹肖蛸Tetragnatha squamata Karsch、八斑鞘腹蛛Coleosoma octomaculatum (Boes.et Str).结论:博落回生长前期(5月前)应重点注意蚜虫的发生和防治,中后期(5至10月)应注意斜纹夜蛾和朱砂叶螨的发生和防治.同时,应加强对优势天敌的保护利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短期食物驯化对麦蛾卵饲养的东亚小花蝽的捕食功能反应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为探明使用替代饲料麦蛾Sitotroga cerealella卵饲养的东亚小花蝽Orius sauteri在释放前是否有必要针对其主要防治对象——蓟马、蚜虫、叶螨进行短期食物驯化,以及进行短期食物驯化对其捕食能力的影响.本试验以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玉米蚜Rhopalosiphum maidis、二斑叶螨Tetranych usurticae为猎物,全程饲喂麦蛾卵的东亚小花蝽雌成虫为处理A,提前2d饲喂猎物的东亚小花蝽雌成虫为处理B,研究了2种处理的东亚小花蝽在不同猎物密度(5、15、30、50头)下的捕食功能反应.结果发现,无论是否经过短期食物驯化,东亚小花蝽对3种猎物在不同猎物密度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反应模型.处理A对3种猎物的平均时间均低于处理B,东亚小花蝽雌成虫处理每头西花蓟马的时间Th分别为0.024 d和0.031 d,玉米蚜分别为0.081 d和0.103 d,二斑叶螨为0.078 d和0.090 d.由此可知,以麦蛾卵作为替代饲料人工饲养的东亚小花蝽,在释放前不需要针对猎物进行短期食物驯化;在东亚小花蝽规模化生产中,麦蛾卵是一种优良的替代饲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害虫取食和机械损伤对菜豆不同部位叶片防御酶活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菜豆Phaseolus vulgaris植株对不同害虫危害的系统防御机制.[方法]分别以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取食或昆虫针穿刺处理菜豆中部叶片6, 24, 48, 72和96 h后, 测定菜豆植株中部处理叶片以及上部和下部未处理叶片的过氧化物酶 (POD) 、过氧化氢酶 (CAT) 和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活性的变化.[结果]不同害虫取食后, POD, CAT和SOD活性在受害的菜豆中部叶片发生了明显变化, 但不同害虫造成酶活性的变化趋势不同.与未处理的对照植株中部叶片相比, POD活性均是先升高后恢复至对照水平.POD活性在二斑叶螨取食后, 于24 h达到最大值, 是对照的4.6倍;POD活性在机械损伤和西花蓟马取食后在48 h达到峰值, 而斜纹夜蛾取食诱导下POD活性升高最缓慢, 直到72 h才达到最大值.中部叶片的CAT活性在机械损伤和3种害虫取食后变化不同, 机械损伤24 h后CAT活性明显升高, 而3种害虫取食后CAT活性变化较早, 在6 h就明显升高, 但随时间的延长, CAT活性的变化趋势不同.中部叶片SOD活性在不同处理下变化较大, 在机械损伤诱导下仅在96 h明显升高, 而二斑叶螨取食24 h以后均明显升高;但斜纹夜蛾及西花蓟马取食后, SOD活性在72 h时受到明显的抑制.在菜豆植株的上部和下部未受害叶片中, 3种害虫取食和机械损伤处理后, 以上3种酶的活性也发生了明显变化, POD活性在上部未受害叶片不同处理96 h时被抑制, 而在下部叶片不同处理下均被激发, 但诱导程度不同.机械损伤、斜纹夜蛾、二斑叶螨和西花蓟马处理后, 菜豆植株上部和下部未受害叶片CAT活性都分别在24, 6, 6和24 h被明显诱导.上部和下部未受害叶片SOD活性在机械损伤96 h, 斜纹夜蛾和二斑叶螨取食72 h后, 均被明显激发;但西花蓟马取食后, SOD活性在48 h和72 h明显被抑制.[结论]斜纹夜蛾、二斑叶螨和西花蓟马取食均能显著诱导菜豆植株受害叶和未受害叶防御酶活性的变化, 即引起菜豆植株的系统防御反应, 但3种害虫诱导的防御酶活性变化程度不同, 表明植物防御反应的时空效应与害虫种类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深点食螨瓢虫交配及产卵习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深点食螨瓢虫Stethorus punctillum Weise是叶螨的捕食性天敌,本研究以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ch为猎物,进行了深点食螨瓢虫交配及产卵习性的研究.结果 表明:深点食螨瓢虫交配前期为2.64±0.19 d,产卵前期为5.27 ±0.28 d;交配高峰期为每天的8:00-12:00,产卵高峰期为成虫羽化后的第6-16天;产卵期为21-27 d,单雌产卵量为55-135粒.室内连代繁育4代,其中F3代的产卵量显著低于F代.本研究明确了深点食螨瓢虫的交配、产卵的规律,讨论了F3代产卵量下降的原因,为其人工繁育提供了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3种不同类型口器的昆虫取食对菜豆叶片PPO和PAL活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为研究不同口器昆虫取食对菜豆植株系统防御的影响,以斜纹夜蛾( Spodoptera litura) 咀嚼取食、二斑叶螨( Tetranychus urticae) 刺吸取食和西花蓟马( 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锉吸取食分别处理菜豆中部叶片6、24、48、72 和96 h 后,测定菜豆受处理的中部叶片及未处理的上部及下部位叶片多酚氧化酶( PPO) 和苯丙氨酸解氨酶( PAL) 的活性.结果表明: 危害方式、处理时间和叶片部位对菜豆叶片PPO 和PAL 活性有极显著影响( P<0.01),且三者间有极显著的交互作用.不同危害方式诱导后中部处理叶片的PPO 活性均是在6 h明显升高( P<0.05),但随时间的延长PPO 活性在不同处理下变化不同; 中部叶片PAL 活性在机械损伤处理48 h 后才被显著激活,而斜纹夜蛾、二斑叶螨和西花蓟马取食后,PAL活性分别在6、6 和24 h 明显升高,且达到最大值,分别是对照的2.66、1.75 和2.79 倍; 处理菜豆的上部和下部未受害叶片的PPO 和PAL 活性对虫害的响应明显比机械损伤迅速; 二斑叶螨取食后PAL 活性响应最快,上部和下部叶片均在6 h 达到最大值,分别为对照的 2.72和5.07 倍.以上结果说明,害虫取食能引起菜豆植株产生系统防御反应,并且防御的时空效应与害虫的为害方式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二斑叶螨对不同甜瓜品种的取食和产卵选择性
编辑人员丨2023/8/6
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ch是世界性的重大农业害螨,为明确其对不同甜瓜品种的取食和产卵选择性,采用离体叶碟法研究了二斑叶螨在7种不同甜瓜品种上的选择性及其产卵量,并探究了其在活体植株上的种群增长动态.结果表明,离体叶碟上,二斑叶螨对不同甜瓜品种的取食和产卵选择存在明显差异.选择2h时二斑叶螨在IVF29品种上的成螨数量最低,而在IVF168上成螨数量最高,选择率为28.73%;选择12 h时,二斑叶螨成螨量及产卵量在IVF58和IVF118品种上较低,而在羊角蜜和IVF168品种上表现较高,24 h时选择趋势一致.活体植株上的种群动态结果表明,调查时间段内二斑叶螨种群数量持续升高,第20天时羊角蜜、IVF58和IVF118种群数量(低于400头/株)显著低于IVF117和IVF168的螨量(高于660头/株).对测试不同时间段内各个参数进行综合比较和分析,二斑叶螨对甜瓜IVF168品种的选择性强、 适合度高,而对IVF58和IVF118品种的选择性较差,表明IVF58和IVF118可用于甜瓜生产中的备选品种及高抗螨性甜瓜新品种的选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苹果园二斑叶螨高效防治药剂筛选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为解决当前苹果园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抗药性高、防治效果差、用药量大的问题,评价当前登记药剂及果园正在使用的药剂对二斑叶螨的防治效果.[方法]采用室内生测的方法比较了10种登记药剂,9种果园正在使用的药剂对二斑叶螨的毒力效果.[结果]选用的登记药剂中,80%的药剂对二斑叶螨效果差,甚至失去控制作用,防治效果低于66.67%,仅双甲脒、阿维菌素48 h防效在92.68%以上;果园常用药剂螺螨酯、虫酰肼、噻虫啉对二斑叶螨均表现出很好的防治效果,48 h防效达到84.09%-100%.[结论]目前80%以上的登记单剂药剂对二斑叶螨失去了防控效果,这是果园二斑叶螨防效差的主要原因,常用药剂螺螨酯、虫酰肼、噻虫啉等对二斑叶螨防效好.建议增加高效药剂登记或更换防治药剂,保证对二斑叶螨的防效,降低果园用药量,提高果园用药系统的精准性.二斑叶螨防治不能仅依赖化学药剂,要充分发挥果园生态系统的自然控害功能,延缓抗药性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加州新小绥螨和巴氏新小绥螨对二斑叶螨的捕食能力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比较加州新小绥螨Neoseiulus californicus和巴氏新小绥螨Neoseiulus barkeri对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的捕食能力,为果园二斑叶螨生物防治剂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捕食功能反应的方法研究加州新小绥螨和巴氏新小绥螨雌成螨对二斑叶螨各螨态的捕食作用.[结果]加州新小绥螨和巴氏新小绥螨雌成螨对二斑叶螨各螨态的捕食功能反应均属于Holling Ⅱ型,对二斑叶螨各螨态的捕食能力均随着螨态的增大而降低,对卵的捕食能力最强,其次是幼螨、第一若螨、第二若螨、成螨.巴氏新小绥螨对二斑叶螨卵、幼螨的捕食能力强于加州新小绥螨,功能反应参数a/Th值分别高出55.2%和30.1%,而加州新小绥螨对二斑叶螨第一若螨、第二若螨的捕食能力强于巴氏新小绥螨,a/Th值分别高出67.5%和114.5%,两种捕食螨对二斑叶螨雌成螨的捕食能力相当,a/Th值均为4.5.加州新小绥螨和巴氏新小绥螨均对二斑叶螨的卵和幼螨表现出嗜食性,而对若螨和成螨没有嗜食性.两种捕食螨对二斑叶螨的捕食存在种内干扰,加州新小绥螨的干扰系数(0.328)大于巴氏新小绥螨(0.324).[结论]在室内环境稳定的条件下,加州新小绥螨对二斑叶螨的捕食能力强于巴氏新小绥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丁氟螨酯对二斑叶螨生长发育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丁氟螨酯是一种新型酰基乙腈类非内吸性杀螨剂,对害螨的各个螨态都有很高活性,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本文评价了丁氟螨酯对二斑叶螨生长发育的影响,以期为合理用药和二斑叶螨的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浸叶法测定丁氟螨酯对二斑叶螨成螨与卵的致死中浓度、雌成螨产卵量、各螨态存活率以及各发育历期的影响.[结果]经丁氟螨酯处理后,二斑叶螨日均产卵量和总产卵量下降,各螨态发育历期延长;LC70、LC50、LC30剂量处理二斑叶螨雌成螨后,每雌日均产卵量为(2.09±0.17)、(3.02±0.22)、(3.39±0.13)粒,每雌总产卵量为(29.29±2.31)、(42.32±3.01)、(47.41±1.77)粒,与空白对照差异显著(P<0.05,df=3);不同剂量处理二斑叶螨卵后,各螨态发育历期的延长程度不同,但成功孵化的卵能完成发育历期,LC70剂量延长卵历期至(4.45±0.07)d、前若螨历期至(2.75±0.04)d、后若螨历期至(2.61±0.05)d和总历期至(12.53±0.18)d,LC50剂量延长前若螨历期至(2.52±0.08)d、后若螨历期至(2.67±0.09)d和总历期至(12.22±0.18)d,LC30剂量延长前若螨历期至(2.45±0.06)d和总历期至(11.53±0.08)d,与空白对照差异显著(P<0.05,df=3).[结论]丁氟螨酯能对二斑叶螨的生长发育产生明显影响,降低二斑叶螨的产卵能力,抑制卵孵化,延长发育历期,从而降低二斑叶螨种群的发育速率,对该螨的种群控制有积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二斑叶螨雌成螨对高温胁迫的生理响应
编辑人员丨2023/8/5
为明确二斑叶螨对设施农业中温室高温环境胁迫的生理响应,在实验室内以二斑叶螨Tetrarcychus urticae雌成虫为试螨,设置36℃、39℃和42℃3个温度梯度,2 h、4 h和6 h 3个胁迫时间,测定各胁迫处理后其体内多功能氧化酶(MFO)、羧酸酯酶(CarE)、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的酶比活力以及酶动力学参数(米氏常数Km和最大反应速率Vmax)的变化.结果表明,经36℃,39℃和42℃胁迫后,二斑叶螨体内CarE、MFO、GST的酶比活力和酶动力学参数的变化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酶比活力:CarE的比活力均高于对照(除39℃胁迫6h外),MFO的比活力也均高于对照(除42℃胁迫6h外),GST的酶比活力均高于对照(除42℃胁迫2 h外).经双因素方差分析,高温胁迫和处理时间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酶动力学参数:CarE的Km值均高于对照(除36℃胁迫2 h和4 h、39℃胁迫6h外),MFO的Km值均低于对照(除39℃胁迫6h、42℃胁迫4h外),GST的Km值均高于对照(除36℃胁迫2 h外).CarE的Vmax值均高于对照(除36℃胁迫2 h和4 h外),MFO的Vmax值均高于对照(除42℃胁迫4 h外),GST的Vmax值均高于对照.说明二斑叶螨可能通过调整体内解毒酶的酶比活力来应对高温胁迫,相比较CarE和GST,MFO与底物的亲和力最大,反应速率最快,表明其在应对高温胁迫的解毒响应中可能起主导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