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声造影联合细针穿刺活检及BRAF基因检测对TI-RADS 4类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联合细针穿刺活检及BRAF基因检测在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TI-RADS)4类结节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80例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和丽水市人民医院接受手术后获取病理结果并于术前二维灰阶超声诊断为TI-RADS 4类甲状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了超声造影联合细针穿刺活检和BRAF基因检测,应用ROC曲线分析超声造影联合细针穿刺活检及BRAF基因检测对TI-RADS 4类甲状腺结节的诊断效能。结果:以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为依据,超声造影诊断TI-RADS 4类甲状腺结节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77.61%、70.97%和75.51%;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诊断TI-RADS 4类甲状腺结节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0.60%、74.19%和78.57%;BRAF基因检测诊断TI-RADS 4类甲状腺结节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79.10%、96.77%和84.69%;联合诊断TI-RADS 4类甲状腺结节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8.51%、70.97%和89.80%;超声造影诊断的AUC为0.790,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诊断的AUC为0.774,BRAF基因检测诊断的AUC为0.799,而联合诊断的AUC为0.847,联合应用的诊断价值明显高于单一诊断方式( P<0.05)。 结论:超声造影联合细针穿刺活检及BRAF基因检测对TI-RADS 4类甲状腺结节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以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超声诊断肝多发局灶性结节性增生合并门静脉高压1例
编辑人员丨3天前
患者男,57岁,4年前因体检发现血小板减少于当地医院就诊,影像学检查提示肝内有多个结节(考虑良性),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肿大,具体声像不详。未行治疗。入院前1周,因体检复查胃镜,见胃底食管静脉曲张显著,为求进一步诊治入我院。入院后查体发现脾脏肿大(超声测得脾肋下5 cm),余未见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肝功能、血常规、凝血常规、肿瘤标志物未见明显异常,乙肝及丙肝病原学检查阴性。消化系统及肝脏血管系统超声检查描述:非明确肝硬化背景,肝脏各叶形态比例尚规整,叶间裂稍宽,表面欠光滑,结节外实质回声尚均。肝内可见若干个类圆形近等回声结节,均边界清晰,内部回声均匀,较大者位于肝右前叶下段(S5),大小32 mm×24 mm×17 mm。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示:所有结节中央均见涡流样血流信号,均与门静脉分支延续(图1)。门静脉系统显著增宽:门静脉主干内径16.0 mm,右支内径8.9 mm,左支矢状部内径14.7 mm。脐静脉重新开放,脐静脉及属支静脉迂曲、扩张。肠系膜上静脉与脾静脉汇合处管腔内径20.0 mm,胰腺后方脾静脉管腔内径12.8 mm,肠系膜上静脉管腔内径11.2 mm。CDFI:各静脉均血流通畅,血流形态规则,其中门静脉主干血流呈向肝血流,左支矢状部双向血流。肝动脉未见增宽。肝静脉及下腔静脉走形正常,血流通畅,未见明显异常。提示:①门静脉高压(窦前性),伴脐静脉开放及其属支扩张;②肝内多发结节,性质待定,建议行CT/MRI检查。肝内结节超声造影检查:病灶动脉期未见增强,门静脉期由中心向周边呈"轮辐样"高增强,延迟期呈持续增强,提示肝内多发结节,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可能性大,建议定期复查(图2)。肝细胞特异性对比剂MRI检查提示:①肝硬化、脾大、少许腹腔积液,门脉高压伴侧支循环开放;②肝内多发类圆形异常信号,长T1、稍长T2,中央可见星形信号,动脉期可见轻度强化,门脉期及移行期可见持续进行性强化,病灶中心可见门静脉分支供血,肝胆特异期,病灶呈高摄取,中心可见裂隙状低摄取。待除外FNH或不典型肝硬化结节(图3)。胃镜提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重度),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图4)。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结节外肝组织镜下描述:非正常结构,肝细胞增多,未见明确异型性,肝板排列正常,其汇管区小叶间静脉扩张,少量肝纤维化;镜下结节内可见:肝穿组织共见24个中心汇管区,小叶结构紊乱;肝穿组织内可见异常扩张的管腔样结构,多与汇管区相伴,CD34染色阳性,内皮细胞稍肿胀。有的汇管区扩大,轻度混合性炎性细胞浸润,以单个核细胞为主,可见肝实质塌陷区伴肝窦淤血,该区域肝细胞CK7染色呈强阳性,汇管区小胆管可辨,轻度胆管反应,汇管区间质纤维组织增生,病理诊断FNH可能性大(图5)。临床诊断为肝内多发FNH,门静脉高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下期要目预告
编辑人员丨2024/3/2
非小细胞肺癌围术期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特征分析;超重与正常体质量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静息态脑功能局部一致性差异;针刺风池对后循环缺血性单发性眩晕患者即时效应的静息态功能MRI研究;64排螺旋CT在颅脑损伤中的临床价值及其认知功能评估中的相关性研究;T2WI灰阶比值对偶发桥本氏甲状腺炎的诊断价值;瘤内和瘤周影像组学模型在预测T1期非小细胞肺癌隐匿性淋巴结转移的价值;基于CT纹理分析预测食管鳞癌患者Ki-67表达状态的应用价值;心脏MRI探索中国成人左心室肌小梁和乳头肌质量参考值范围及其影响因素;心脏MR评估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经超声引导介入治疗后心肌结构与功能变化;斑块与主动脉CT值比值鉴别冠状动脉脂质和纤维斑块的价值;动态对比增强MRI全定量参数对照18F-FDG PET/CT评估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早期疗效;肝脏功能影像评分预测肝细胞癌大范围切除术后肝衰竭的应用价值;能谱CT物质分离技术在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定量评估的价值研究;基于钆塞酸二钠增强MRI预测血管包裹肿瘤细胞巢阳性肝细胞癌;多模态MRI在复杂性肛瘘中的应用价值;肝脏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2018版征象在预测肝细胞肝癌微血管侵犯中的价值;基于多模态MRI的影像组学预测膀胱癌肌层浸润的应用价值;肾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CT特征分析;肾透明细胞癌术前MR影像学特征与转移发生率的相关性分析;功能MRI T1ρ定量评价腰椎间盘退变的Meta分析;多模态MRI在腰椎间盘退变诊断中的应用研究;SPECT/CT融合骨显像评估异位骨化的成熟度;小儿卵巢扭转的CT表现及其临床价值分析;优化使用水合氯醛镇静的方法研究;基于床旁腹部卧位X线检查的新生儿气腹征象探讨;经动脉插管C臂CT灌注扫描在前列腺动脉栓塞术中的临床价值;CT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在高危急性胆囊炎治疗中的价值;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失误分析及经验总结;虚拟单能级成像及骨去金属伪影技术去除腰椎内固定伪影的临床应用价值;双源CT碘图评估肝硬化脾切除患者的肝脏血流动力学特点;SPECT/CT融合显像在骨转移瘤患者125I粒子植入术后剂量验证中的应用价值;第2代冠状动脉冻结技术结合人工智能在自由心率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的应用;快速水脂分离技术在MR髋关节扫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巧用米袋在1.5T MR颌面部成像中的应用;2型糖尿病与脑白质高信号的相关性:基于MR结构相的研究进展;TACE联合TKI药物及PD-1抑制剂治疗肝细胞癌的研究进展;FAPI PET/CT在恶性肿瘤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终末期肾病患者前额叶皮层损伤的MR研究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
-
李倩倩崔艾琳丁新华童明辉吴婷婷王佳冰雷海燕
编辑人员丨2023/8/6
在颅内肿瘤切除手术中,如何最大程度地切除颅脑肿瘤以控制其生长和复发,同时最大程度地保留正常的神经功能而改善生活质量,其关键在于对病变的准确定位,因此神经系统定位导航的存在有其必要性.目前影像学引导的神经导航技术包括术中CT、术中磁共振(MRI)以及术中超声定位技术,术中CT、术中MRI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且设备昂贵,需专用的房间,因此使用和推广受到了限制.术中超声则不受这些限制,具有实时方便、安全无创、费用低廉、定位准确、可重复操作等优势,为术者提供准确、清晰的实时图像,帮助术者了解病变的空间位置关系及开颅后病灶移位情况.显示形态学信息的术中二维超声模式以及显示肿瘤内及其周围血流信号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超声造影(CEUS)技术已成为神经外科手术切除颅脑肿瘤的常用方法,弹性成像在评价肿瘤边界,对组织的浸润程度及肿瘤的硬度方面有一定的价值,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主要介绍术中超声的多种模式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情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二维超声、超声造影及细针穿刺针感赋值评分在TI-RADS 3~4级甲状腺微小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二维超声、超声造影及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US-FNA)针感赋值评分在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TI-RADS)3~4级甲状腺微小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经病理证实的TI-RADS 3~4级甲状腺微小结节患者149例(共计149个结节),其中良性结节87个,恶性结节62个.比较良恶性结节的二维超声特征、超声造影特征及US-FNA针感情况;ROC曲线分析单独及联合赋值评分诊断恶性结节的相应截断值,并计算其诊断效能.结果 良、恶性微小结节的二维超声征象即形态不规则、极低回声及低回声、微钙化及粗钙化、纵横比、声晕、声衰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良、恶性微小结节的超声造影特征即增强模式、增强类型及增强速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良、恶性微小结节的US-FNA针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维超声、超声造影及US-FNA针感两两联合赋值评分对甲状腺恶性微小结节的诊断准确率均可达80%以上,三者联合赋值评分诊断甲状腺恶性微小结节的敏感性最高(90.3%),其中超声造影、US-FNA联合赋值评分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率均可达80%以上(分别为80.6%、83.9%及82.3%).结论 对二维超声、超声造影及US-FNA相关指标进行联合赋值评分,可以提高TI-RADS 3~4级甲状腺微小结节的诊断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TI-RADS联合SMI技术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甲状腺影像学报告及数据系统(TI-RADS)联合超微血流成像技术(SMI)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 方法 选取2016-05~2017-03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甲状腺结节患者81例,共92个结节(良性53个,恶性39个),对每个结节依次行二维灰阶超声、CDFI、SMI检查,并按照TI-RADS进行分级,与术后病理或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抽吸(FNA)对照.比较CDFI与 SMI血流分级与分型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价值;比较单独TI-RADS、TI-RADS+CDFI、TI-RADS+SMI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 结果 ①SMI对甲状腺结节内血流丰富程度的检出率高于CDFI (P<0. 05),两者血流分级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②SMI血流分型对结节良恶性鉴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Ⅰ型血流分布模式多以良性结节为主,Ⅳ型、Ⅴ型血流分布模式多以恶性结节为主.③与单独应用TI-RADS和TI-RADS+CDFI比较,TI-RADS+SMI技术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诊断的敏感度均提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 结论 TI-RADS联合SMI技术能够提高超声对甲状腺结节定性诊断的敏感度;SMI技术能够明显提高甲状腺结节内血流的检出率,清晰地显示出结节内血管的形态、走行等情况,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具有一定的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甲状腺乳头状癌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分类与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细针穿刺活检病理结果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TI-RADS)分类与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细针穿刺活检病理结果的比较.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间上海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收治的13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二维超声检查,同时,对所有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细针穿刺活检,然后对130例患者的超声声像图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130例患者均经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病理学诊断为甲状腺乳头状癌,在超声声像图表现方面,低或极低回声实性结节122例(93.8%),具有模糊的边界且缺乏规则的形态98例(75.4%),纵横比在1以上86例(66.2%),有微小钙化存在于结节中86例(66.2%),颈淋巴结转移5例(3.8%).结论 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超声声像图表现具有特征性,对这些声像图表现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能够促进甲状腺乳头状癌超声诊断准确率的提升,有效的避免不必要的有创穿刺检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经支气管内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在早期诊断副肿瘤神经综合征中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8/6
纤维支气管镜腔内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 endobronchial ultrasound guided tran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 ,EBUS-TBNA )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准确率和安全性高等优点,已成为进行肺癌诊断和纵隔分 期 的 新 标 准[1]. 副 肿 瘤 神 经 综 合 征( paraneoplastic neurologic syndromes ,PNS)是一组由肿瘤的远隔效应所致的累及神经系统的临床综合征,受累的部位广泛,病灶隐匿,临床表现复杂,常漏诊误诊,首次诊断误诊率高达80 .0%. 由于患者多表现为肢体无力,同时CT等影像学检查无明显病灶,首次诊断容易误诊为肌无力综合征. PNS最常合并的肿瘤是小细胞肺癌( small cell lung cancer , SCLC) ,3%~5%的SCLC会出现PNS. 50%~80%的患者在诊断原发肿瘤前已经出现PNS 的症状和体征[ 2~4 ]. 因此,对于PNS的早期识别和准确诊断至关重要. 目前,国际上通用的 PNS 诊断标准为[ 5 ]:①典型的综合征以及神经系统症状出现,5年内发现肿瘤;②不典型的综合征,经肿瘤非免疫治疗后症状缓解或有明显改善;③不典型的综合征,伴抗肿瘤-神经元抗体(特征性或非特征性),神经系统症状出现,5年内发现肿瘤;④典型或不典型的综合征,伴特征性抗肿瘤-神经元抗体,无论有无原发肿瘤.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EBUS-TBNA检查诊断的5例肺癌合并 PNS 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 EBUS-TBNA在早期诊断PNS中的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两种千伏级立体平面图像引导放射治疗系统临床一致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对比研究千伏(kV)级iScout图像引导放射治疗定位系统和射波刀Xsight脊柱追踪系统基于骨骼二维-三维(2D-3D)图像配准算法的临床一致性.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30例行第四代射波刀Xsight脊柱追踪系统治疗的患者临床数据资料,采用配置iScout系统成像几何参数,生成数字重组透视图像作为配准参考图像,加载Xsight系统影像板投影图像,应用iScout系统骨骼定位方法实现2D-3D图像配准,计算患者病灶位置偏移.参照Xsight系统定位配准数据,选取3个平移头脚(S/I)、左右(L/R)和前后(A/P),以及3个转角绕头脚(Roll)、绕左右(Pitch)和绕前后(Yaw)3个方向共6个自由度作为评价参数,记录并对比两个系统的配准结果.结果:获取30例患者数据资料生成的分别由A、B投影图像构成564组投影图像,分析记录Xsight系统和iScout系统配准结果的差值,S/I、L/R和A/P的3个平移结果的差值分别为(0.100.24)mm、(-0.060.32)mm和(0.110.21)mm;Roll、Pitch和Yaw的3个转角结果的差值分别为(-0.010.35)、(0.070.23)和(0.010.24).散点分布图显示两个系统6个自由度定位配准结果差值集中分布在0.5之间.结论:iScout系统与Xsight系统均基于kV级X射线2D-3D图像配准立体定位引导技术,临床比对结果一致性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不同校正系统在鼻咽癌加量调强放射治疗中的摆位误差关系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研究兆伏级锥形束CT(MV-CBCT)、ExacTrac X射线图像引导系统(ExacTrac系统)在鼻咽癌患者行加量调强放射治疗(SIB-IMRT)中摆位的重复性误差的关系.方法:选取在医院治疗的82例鼻咽癌患者,分别对患者进行在MV-CBCT与ExacTrac系统下的SIB-IMRT,分析MV-CBCT、ExacTrac系统患者的校正前后x(左右)、y(头脚)和z(前后)的3个平移误差及其对应的旋转误差U、V和W的6个自由度之间的差异,分析MV-CBCT与ExacTrac系统的诊断一致性.结果:ExacTrac系统对患者校正前后x、y、z 3个平移误差及其对应的U、V、W 3个旋转误差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8.692,t=28.752,t=12.353,t=26.106,t=13.194,t=16.544;P<0.05);在患者的治疗中对平移方向以及旋转方向进行调整.MV-CBCT对患者校正前后不同方向的计算机系统摆位误差、随机摆位误差及系统误差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154,t=20.353,t=10.201;P<0.05);在患者的治疗中对平移方向进行调整.MV-CBCT与ExacTrac系统的诊断一致性较强(Kappa=14.520,P<0.05).结论:MV-CBCT和ExacTrac系统两种方法的误差调整均可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临床需求,并可以从6个自由度对患者的精准度进行调整,提升摆位精度和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周边组织的不良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