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碳离子治疗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患者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观察局限期小细胞肺癌(LS-SCLC)碳离子治疗联合化疗和全脑预防性光子放疗(PCI)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取2020-05-27-2023-04-13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收治的经病理确诊的22例LS-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碳离子处方剂量:72 Gy(RBE)/12次.所有患者碳离子放疗同步使用EP方案化疗,碳离子治疗结束疗效评价达到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的患者给予PCI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治疗相关毒性、1年和2年局部控制率、无进展生存率、总生存率.结果 22例患者中21例患者完成了同步放化疗,1例患者因心肾综合征病史,肾功能分级3级未能接受化疗,其余患者耐受性良好.22例患者治疗前后NSE平均水平分别为(30.73±13.27)和(9.56±3.94)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68,P<0.001.随访5~35个月,1例患者拒绝PCI,在治疗后10个月出现多发性颅脑转移.1年和2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100.00%和92.31%;1年和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4.12%和84.71%,1年和2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4.74%和77.73%.与碳离子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有放射性肺炎(1级9例,2级2例)、食管炎(1级4例)、皮肤反应(1级1例),均为1、2级急性不良反应.结论 使用碳离子治疗联合化疗和PCI治疗LS-SCLC患者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可耐受,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较好,但仍需要更多样本和更长时间随访进一步评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混合现实技术辅助颅脑肿瘤外科手术初步探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探究混合现实(MR)技术辅助颅脑肿瘤外科治疗过程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2022年10月—2023年12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诊治的颅脑肿瘤患者59例,根据是否采用MR技术辅助手术治疗分为MR技术组和常规手术组,MR技术组入组27例,术前均利用3D slicer将患者肿瘤可视化,结合MR技术术前定位肿瘤位置、设计皮肤切口、完善术前规划等;常规手术组入组32例,根据主刀医师手术经验进行手术治疗.收集两组病例术中出血、手术时长、骨瓣面积、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MR技术组骨瓣面积20.92(15.29,28.54)cm2低于常规手术组的33.42(20.24,39.95)cm2(P=0.016).MR技术组术后住院时间11(8,15)d低于常规手术组的16(13,18.75)d(P=0.000),MR技术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11.1%低于常规手术组的40.6%(P=0.011).结论 MR技术辅助颅脑肿瘤外科治疗可实现肿瘤可视化、辅助定位、制定手术方案、模拟手术等作用,在实现最大安全程度切除肿瘤方面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Ki-67及IDH1-R132H在神经胶质瘤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检测Ki-67及异柠檬酸脱氢酶-R132H(IDH1-R132H)在中枢神经系统胶质瘤细胞中的表达情况,进一步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手术切除并经病理确诊的脑胶质瘤患者41例为研究对象,取同期因颅脑外伤及自发性颅内出血行血肿清除开颅手术而获取的正常脑组织13例作空白对照.免疫组化法检测并比较Ki-67及IDH1-R132H在神经胶质瘤及对照组中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Ki-67在Ⅲ~Ⅳ级中的阳性率(93.7%)明显高于Ⅰ~Ⅱ级肿瘤组织(45.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748,P<0.05),在正常脑组织中表达为阴性;IDH1-R132H在Ⅱ和Ⅲ级中的阳性率(83.3%)明显高于Ⅰ和Ⅳ级肿瘤组织(47.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047,P<0.05),在正常脑组织中表达为阴性;IDH1-R132H阴性表达和阳性表达组中,Ki-67蛋白阳性表达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55,P<0.05),进一步行相关性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314,P<0.05).结论 Ki-67和IDH1-R132H蛋白表达水平可指导脑胶质瘤患者临床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多模态MRI影像组学及深度学习在胶质瘤诊疗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弥漫性胶质瘤是最常见的颅脑原发恶性肿瘤,术前精准分级、分子分型预测等对于制订适当的治疗策略和预测生存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影像组学使用高级特征分析从医学图像中提取数据并构建预测模型,捕捉病变微小的变化,从而提高临床诊断、评估预后和预测治疗反应的准确性.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DL)可以从大量原始数据中自动学习和提取多层特征,而不是手工提取的浅层特征,由于DL已被充分证明能够准确地找到非常深入和抽象的特征,这使其成为医学图像分析领域中广泛研究的课题.随着计算能力的进步,基于DL的人工智能已经彻底改变了各个领域.本研究基于多模态MRI影像组学与DL在胶质瘤术前分级、分子分型、生存预测及治疗评价中的最新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胶质瘤患者提供精准诊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LungPro导航系统引导支气管镜确诊肺外周空洞型鳞癌合并曲霉感染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虚拟支气管镜导航(VBN)被逐步应用于肺外周病变的诊断中,它能精准引导支气管镜快速达到目标病变,提高诊断的阳性率。本文报道1例因咯血入院患者,院外临床诊断肺鳞癌并颅脑、骨转移,既往未获取肺内病变组织,入院后应用LungPro导航系统引导行支气管镜下肺实质结节抵达术(BTPNA),通过肺组织病理学及肺泡灌洗液病原学检查确诊肺外周空洞型鳞癌合并曲霉感染,给予抗真菌及抗肿瘤治疗后,症状改善出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CCCG-ALL-2015方案多中心临床报告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价中国抗癌协会小儿肿瘤专业委员会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015研究(CCCG-ALL-2015)方案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临床效果及主要预后相关因素。方法:采用CCCG-ALL-2015统一方案对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就诊于CCCG-ALL协作组20家医院的7 640例初诊ALL患儿进行分层治疗。根据临床及生物学特征进行危险度分组,并根据诱导治疗第19天、46天微小残留病(MRD)结果调整危险度,不同危险度予以不同强度的化疗,全程无放疗。方案设计2个随机对照研究:费城染色体阳性ALL(Ph +ALL)患儿在化疗基础上随机接受达沙替尼(Ph-D组)或伊马替尼(Ph-I组)治疗;根据维持治疗后期是否加用7个周期的地塞米松和长春新碱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加用,B组为不加用),比较两组生存率差异。总生存率(OS)和无事件生存率(EFS)分析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组间生存率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多因素模型。 结果:共7 640例患儿入组,男4 521例、女3 119例。7 508例获得完全诱导缓解,诱导缓解率为98.3%。189例Ph +ALL患儿随机研究显示,达沙替尼(Ph-D)5年EFS优于伊马替尼(Ph-I)[60.1%(95% CI 49.8%~72.5%)比39.4%(95% CI 26.9%~57.7%),χ 2=5.00, P=0.020]。维持治疗期间是否加用地塞米松和长春新碱随机研究显示,低危患儿A、B两组间EFS和OS差值单侧95% CI上限分别为0.02和0.01,中、高危患儿A、B两组间EFS和OS差值单侧95% CI上限分别为0.05和0.01,小于预设的非劣效边界值0.05。整组患儿随访3.5(2.4,4.8)年,5年OS和EFS分别为90.9%(95% CI 90.2%~91.7%)和80.1%(95% CI 79.0%~81.2%),累积复发率15.3%(95% CI 14.3%~16.3%),单纯中枢神经系统(CNS)累积复发率为1.9%(95% CI 1.6%~2.2%),累及CNS累积复发率为2.7%(95% CI 2.3%~3.1%)。5年治疗相关累积病死率为1.3%(95% CI 1.0%~1.6%)。多因素分析发现B-ALL中,年龄≥10岁、男性、初诊白细胞计数≥50×10 9/L、初诊时中枢类型为CNS2或CNS3、有BCR-ABL融合基因、KMT2A基因重排、无ETV6-RUNX1融合基因、诱导第19天、第46天MRD>0.01%均为预后不良因素(均 P<0.05);T-ALL中有BCR-ABL融合基因、诱导第46天MRD>0.10%为预后不良因素(均 P<0.05)。 结论:无颅脑预防性放疗的CCCG-ALL-2015方案远期预后良好,CNS复发率低,治疗相关病死率低,达沙替尼在Ph +ALL中比伊马替尼更有效。维持治疗后期去掉长春新碱和地塞米松并不降低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不同治疗模式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预后及诊断特异性分级预后评估模型和肺肿瘤相关分子分级预后评估模型的临床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模式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患者生存的影响,评估诊断特异性分析预后评估(DS-GPA)模型和肺肿瘤相关分子分级预后评估(Lung-molGPA)模型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195例NSCLC脑转移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包括初诊未发生脑转移(异时性脑转移)112例、初诊已有脑转移(同时性脑转移)83例。采用单纯颅脑放疗、化疗、靶向药物治疗、化疗+颅脑放疗、化疗+靶向药物+颅脑放疗、靶向药物+颅脑放疗、化疗+靶向药物等方式治疗。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Cox回归法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生存分析,应用DS-GPA和Lung-molGPA模型进行生存分析。结果:NSCLC异时性脑转移患者中位至脑转移时间14.1个月(95% CI 12.2~16.0个月);全组患者中位脑转移无进展生存(PFS BM)时间4.3个月(95% CI 3.4~5.2个月),中位脑转移总生存(OS BM)时间6.7个月(95% CI 4.6~8.8个月),同时性、异时性脑转移患者间PFS BM和OS B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446、 P=0.080)。抗肿瘤治疗,尤其联合靶向药物治疗模式,能改善患者中位OS BM。Karnofsky评分低( RR=1.698,95% CI 1.238~2.329, P=0.001)和骨转移( RR=1.505,95% CI 1.089~2.081, P=0.013)为NSCLC脑转移患者OS BM独立危险因素,化疗( RR=0.460,95% CI 0.289~0.731, P=0.001)和颅脑放疗( RR=0.541,95% CI 0.391~0.749, P<0.01)为NSCLC脑转移患者OS BM独立保护因素。按照DS-GPA和Lung-molGPA模型分组患者的生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DS-GPA 0.0~1.0、1.5~2.0、2.5~3.0分患者的中位OS BM时间分别为4.2、9.4、10.9个月, P=0.015;Lung-molGPA 0.0~1.0、1.5~2.0、2.5~3.0分患者的中位OS BM时间分别为4.1、8.7、13.0个月, P<0.01)。 结论:NSCLC脑转移患者预后差,接受抗肿瘤治疗可延长其生存期。Karnofsky评分高、无骨转移、接受化疗和颅脑放疗是NSCLC脑转移的独立预后良好因素。DS-GPA和Lung-molGPA模型均能预测NSCLC脑转移患者的生存情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静脉窦支架置入手术治疗暴发性特发性颅内压增高症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患者女,16岁。因头痛、双眼视力下降10 d,加重4 d,于2021年9月10日在西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眼科门诊就诊。既往身体健康。患者10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双眼视力下降,左眼为著,无眼痛及色觉异常,无恶心呕吐等,未予诊治,症状进行性加重。4 d前双眼视力下降明显加重,左眼视力丧失,于当地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眼底检查,双眼视盘水肿,边界不清;腰椎穿刺测量脑脊液初压为51 cm H 2O(1 cm H 2O=0.098 kPa),脑脊液常规、生物化学、抗酸染色、墨汁染色未见异常。诊断为"颅内压增高"。予以甘露醇及甲强龙等治疗,患者头痛及左眼视力无缓解,右眼视力仍进行性下降。遂就诊于我院神经眼科门诊。入院查体:体重指数32.5 kg/m 2。右眼最佳矫正视力(BCVA)0.08,左眼无光感;右眼、左眼眼压分别为25、19 mm Hg(1 mm Hg= 0.133 kPa)。左眼相对性瞳孔传入障碍(+)。双眼外眼及眼前节均无明显异常,其余神经未见明显异常。眼底彩色照相检查,双眼重度视盘水肿,边界不清(图1)。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双眼黄斑区局部视网膜外层结构欠佳,视盘水肿,边界欠情。眼眶+颅脑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双侧视神经鞘扩张、双侧眼球后壁扁平、部分空泡蝶鞍、小脑扁桃体稍下移(图2A~2C),提示颅内高压;TIWI增强示双侧视盘增强信号(图2D)。头颅核磁共振静脉成像检查,右侧横窦管径较左侧细,左侧横窦为优势侧,左侧横窦-乙状窦狭窄(图2E)。2021年9月10日,腰椎穿刺测得脑脊液初压为50 cm H 2O,末压为36 cm H 2O。脑脊液常规、生物化学、抗酸染色、墨汁染色、细胞学检测未见明显异常。血常规、生物化学、感染系列、凝血系列、结核抗体、呼吸道感染病原体、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白细胞介素-6、降钙素原、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甲状腺功能、肿瘤标志物、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抗核抗体谱、风湿系列检测结果均未见明显异常。血清及脑脊液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抗体、自身免疫性脑炎抗体检测结果未见异常。诊断:(1)暴发性特发性颅内压增高症(FIIH);(2)左侧横窦-乙状窦狭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氨甲环酸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 TXA)是一种抗纤溶药物,可通过阻止血栓溶解减少出血,降低输血率。目前多用于心脏、骨科、产科以及创伤手术中,但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应用较少。文章阐述了目前TXA主要的临床应用方式、剂量及效果。此外,对成年人颅内肿瘤、椎管内肿瘤、颅脑创伤手术及小儿神经外科手术的出凝血特点和TXA的应用效果进行了综述。应用TXA存在增加血栓栓塞风险和癫痫发生的可能性,可能和剂量相关,目前的研究仍未确定TXA的最佳给药方案以平衡其有效性和安全性,仍需进一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一例侧颅底肿瘤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术后并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总结1例侧颅底肿瘤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术后并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经验。方法:2019年10月我院收治1例侧颅底肿瘤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及早发现、及时处理上消化道出血症状;做好早期营养支持及肠外营养;加强胃管护理;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及皮瓣血管危象;观察与预防颅底术后并发症,预防颈动脉破裂出血;做好多重耐药消毒隔离及终末消毒措施;给予心理护理,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结果:经过早发现早处理和精心的护理,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症状得到及时控制,没有出现颅脑术后并发症,患者病情稳定,戴金属气管套管出院。结论:针对侧颅底肿瘤多重耐药菌感染术后并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做好相应的护理,可以有效控制病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