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考古-科学互证的视角解惑硝石矾石散治疗"女劳疸"的可行性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解惑硝石矾石散治疗女劳疸方药与证型不符的疑问,探索硝石矾石散的科学内涵.方法 借助古史研究领域的"二重证据法",运用古文献、考古素材,还原汉代人群寄生虫感染的现象,结合现代临床与科研基础,印证汉代主流养生活动与黄疸的关联性.结果 发现汉代人群普遍有寄生虫感染,房中术对肝细胞损害的黄疸具有一定影响,代表炼丹术成果的硝石矾石散对此黄疸有治疗作用.结论 硝石矾石散具有保肝作用,其来源于民众对养生术的反应,是张仲景对时代医学现象的忠实记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传统中药炮制研究的四重证据法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本草文献的传统研究方法主要是以乾嘉学派的考据学为主,是对古籍加以整理、校勘、注疏、辑佚的一种治学方法.近年来,黄璐琦院士将二重证据法运用于本草文献研究中,倡导本草考古,即在本草文献考证研究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以出土的文物为依据,修正和补充历史文献的错漏、局限和缺佚.作者根据炮制文献研究的特殊性,提出在二重证据法的基础上,结合田野调查与炮制古法复原,并称为传统中药炮制研究的四重证据法,其核心内容为古法复原.运用该法着力解决:文献记载的炮制工艺是否真实的问题,古籍中同种药物不同炮制工艺的优劣比较问题,古代炮制文献中的疑难问题,现代中药炮制工艺中存在的问题,为新药研发提供新思路,并列举了具体的运用实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乌程汉简疫病医方药物考证五则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对乌程汉简医方简中的"臧(臧)堵、廬如、沙參、白沙參、署蟲、防祭(己)"等六味药进行相关探究,以期还原其本来面貌.[方法]采用文献搜查法及二重证据法等具体方法查阅大量相关论文、书籍,对比总结出所探究结果.[结果]此医方共二十六味药,药物炮制方法丰富.臧(臧)堵应为今人所用之"代赭";"沙参"应为"南沙参";"白沙参"应为"北沙参";"署虫"应为"蛰虫";廬如的具体药味可能有二:一为"屈草",二为(蔄)如;防祭(己)"应为"防葵".此医方应是用于治疗以寒湿为病因,以大便不通、咳喘、体痛为主证,以外寒内饮、热结不通为病机的"寒湿疫".[结论]考证还原乌程汉简医药简药方真实面貌,既有利于进一步探讨传统医学的发展历程,又具有中医现代研究的现实借鉴意义,对浙派中医的溯源研究亦有一定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扁鹊称号来源与传承考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研究"扁鹊"这一称号的起源、扁鹊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传承历史.[方法]通过二重证据法,查阅相关文献,在"扁鹊为良医代称"的传统文献认知基础上,系统梳理"扁鹊"生平,并分为三大时期进行分析,针对"扁鹊"这一称号的来源以及扁鹊学派的传承进行深入探究.[结果]"扁鹊"乃良医代称,非专指秦越人.上古时期鸟图腾崇拜盛行,鸟鹊代表人类对男性生殖崇拜的追求,后其意义逐渐转向对长寿的追求,黄帝时期的名医岐伯即以"扁鹊"为名.春秋战国时期扁鹊学派活跃,其代表人物秦越人被尊称为"扁鹊",其后秦越人的弟子承袭此称号.秦武王年间"扁鹊"去世,扁鹊医派从此分流传承,代表人物有淳于意及其徒弟、张仲景、华佗、郭玉、徐嗣伯等,扁鹊学派至南宋初年销声匿迹.[结论]扁鹊作为中医学的代名词,对其名称的产生源流及传承进行考证,有利于进一步拨翳见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