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器学习在角膜屈光手术术前圆锥角膜筛查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近年来人工智能在图像识别、预测疾病预后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在眼科领域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圆锥角膜筛查是确定屈光手术适应证、避免术后角膜扩张的重要手段,而传统诊断方法准确率较低,亚临床期圆锥角膜更加难以发现。机器学习作为一种实现人工智能的重要方法,为较为准确地识别圆锥角膜带来可能,成为近几年屈光领域的研究热点。本综述从机器学习在角膜屈光手术术前圆锥角膜筛查中常用的算法、角膜特征参数提取、模型预测效率等方面进行阐述。 (中华眼科杂志,2021,57:796-800)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亚临床圆锥角膜的诊断和筛查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圆锥角膜是以角膜扩张变薄并呈锥形向前突起为特征的进展性角膜疾病。亚临床圆锥角膜缺乏临床表现及特征,目前尚无明确可行的诊断标准。现笔者对近年来亚临床圆锥角膜诊断及筛查的研究进展,包括角膜前后表面地形图、角膜生物力学、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等检查的诊断参数、角膜形态学和生物力学的联合诊断参数的研究以及AI辅助的圆锥角膜诊断进行简要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应用Corvis ST新参数分析圆锥角膜生物力学特性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应用可视化角膜生物力学分析仪(Corvis ST)新参数分析临床期圆锥角膜、亚临床期圆锥角膜及正常角膜的生物力学特性,评价其在圆锥角膜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在襄阳爱尔眼科医院就诊的圆锥角膜患者68例(68眼),其中亚临床期圆锥角膜(SKC)28例(28眼)为SKC组,临床期圆锥角膜(CKC)40例(40眼)为CKC组;选取同一时间段在本院屈光手术中心接受角膜屈光手术的近视患者60例(60眼)作为对照组。使用Corvis ST进行检测,分析变形幅度比(DAR)、综合半径(IR)、水平方向Ambrosio相关厚度(ARTh)、硬度参数(SP-A1)、Corvis生物力学指数(CBI)等参数。采用方差分析、Kruskal-Wallis H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AUC)。 结果::SKC组的IR、CBI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U=2.461, P=0.042; U=2.450, P=0.043),2组的DAR、ARTh、SP-A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KC组的DAR、IR、CBI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U=7.645, P<0.001; U=8.477, P<0.001; U=8.965, P<0.001),但ARTh、SP-A1低于对照组( U=-8.593, P<0.001; U=-7.517, P<0.001)。在SKC组,IR、CBI具有较好诊断效率,其AUC分别为0.669(敏感度为50.0%、特异度为77.5%)、0.656(敏感度为67.9%、特异度为60.0%)。在CKC组,DAR、IR、CBI具有良好诊断效率,其AUC分别为0.956(敏感度为90.0%、特异度为93.3%)、0.968(敏感度为92.5%、特异度为91.7%)、1.000(敏感度为100.0%、特异度为100.0%)。 结论::SKC生物力学特性较健康角膜部分参数有改变,其中IR、CBI对SKC具有较好的诊断效率;CKC生物力学特性较健康角膜明显改变,其中DAR、IR、CBI对KC均具有良好的诊断效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圆锥角膜患者亲代角膜地形图的特征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圆锥角膜患者及其亲代的角膜地形图特征及对应指标相关性。方法:病例对照研究。选取于青岛眼科医院就诊的圆锥角膜患者父母48人(96只眼)为试验组,男性23人,女性25人,年龄(44.14±1.70)岁;纳入无圆锥角膜的屈光不正患者父母44人(88只眼)为对照组,男女各22人,年龄(42.81±4.03)岁;并进一步在两组中按性别进行分组。另将试验组子代26例(49只眼)圆锥角膜患者纳入研究,男性15例,女性11例,年龄(18.83±2.74)岁。两组受试者及圆锥角膜患者均行视力及Pentacam角膜地形图检查,并做Belin分析。收集基础指标包括:平坦曲率K1、陡峭曲率K2、最大曲率Kmax及散光,角膜最薄厚度(TP)及前/后表面高度(Ef/Eb);及Belin分析指标:角膜前/后表面高度偏差值(Df/Db)、厚度进展偏差值(Dp)、最薄点偏差值(Dt)、相关厚度偏差值(Da)、总偏差值(Do);最小/最大/平均厚度进展指数(PPImin、PPImax、PPIave),及Ambrósio平均/最大相关厚度指数(ARTave/ARTmax)。并行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差异的统计意义;对比两组诊断指标异常值的比例,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对比各诊断指标对圆锥角膜亲代的鉴别价值。采用偏相关分析发现圆锥角膜患者与其亲代间参数的相关性,二分类Logistics回归分析通过亲代指标推测子代患病情况。 结果:试验组中筛查出1例(2.08%)阳性患者;试验组与对照组在前表面参数K1、K2、Kmax、散光度数、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和对照角膜厚度分别为522.00(493.00,542.75)、540.00(523.25,559.50)μm,角膜后表面高度分别为8.00(4.00,11.00)、5.00(3.00,8.00)μ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4.415,-3.307; P<0.05)。另外,两组除Df外,其余Belin分析指标如Do( Z=-4.551, P=0.000)、PPImax( Z=-3.959, P=0.000)、ARTave( Z=-4.792, P=0.000)等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elin分析指标中试验组可疑指标比例为对照组的1.5倍,病理指标则近3.0倍。ARTave指标对圆锥角膜亲代人群的整体鉴别价值最大(ROC曲线下面积为0.705),而PPImax灵敏度最高(0.854),Eb特异度最高(0.837)。圆锥角膜患者与其亲代间多个角膜地形图指标具有强相关性,二分类回归分析发现母亲Do、Eb 、TP指标及父亲Do、Kmax指标是影响子代患病的主要影响因素,在子代中表现出85.6% 的诊断率。 结论:圆锥角膜患者亲代的角膜地形图检查结果中角膜前表面指标正常,但角膜厚度较薄、后表面高度增高;Belin分析指标除Df外均出现异常,可疑及病理指标占比升高;该人群角膜地形图检查结果拥有亚临床期圆锥角膜的特征。相对传统指标,ARTave对该人群的亚临床圆锥角膜鉴别价值最高。圆锥角膜患者与其亲代之间的多个角膜地形图指标强相关,母亲指标的Do、Eb、TP与父亲指标中Do、Kmax预测子代患病情况价值较高。 (中华眼科杂志,2020,56:456-464)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圆锥角膜临床特征及其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了解圆锥角膜患者的临床特征,并探究与圆锥角膜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河南省立眼科医院圆锥角膜门诊确诊的原发性圆锥角膜患者908例1 476眼。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患者的病史资料,通过综合验光仪测量屈光参数,使用非接触式眼压计测量眼压,并采用Dresden法计算眼压校正值。通过Pentacam HR获得患眼的角膜地形图参数。所有患者按照年龄(<21岁组,21~<31岁组,≥31岁组)和性别分别进行亚组临床特征分析。依据陡峭角膜曲率(Ks)将圆锥角膜严重程度分成轻度(Ks<48 D)、中度(48 D≤Ks<55 D)和重度(Ks≥55 D)。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圆锥角膜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结果:908例圆锥角膜患者中,双眼患者622例,单眼患者286例。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20(17,26)岁,平均就诊年龄为21(18,27)岁,男女比例为3.05∶1。其中,9.80%(89/908)的患者有变态反应性疾病史,25.55%(232/908)的患者合并全身其他疾病史,1.98%(18/908)的患者有圆锥角膜家族史;1 476只患眼中,27.57%(407/1 476)为重度圆锥角膜,61.94%(568/917)有揉眼史。球镜度、柱镜度、眼压、校正眼压、Ks、最薄点角膜厚度(TCT)、前表面高度(AE)、后表面高度(PE)中值分别为-4.00(-7.00,-1.75)D、-3.50(-6.00,-1.50)D、12.00(10.30,13.80)mmHg、15.40(13.60,17.00)mmHg、49.85(46.40,54.90)D、460.00(425.00,490.00)μm、21.00(13.00,34.75)μm、51.00(33.00,75.00)μm。<21岁组患眼球镜度数、眼压和校正眼压均低于21~<31岁组,柱镜度数高于21~<31岁组,TCT高于≥31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与女性相比,男性患者发病年龄更小,球镜度数、眼压和校正眼压更低,柱镜度数、AE和PE值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21岁组中男性患者球镜度数和眼压较女性低,21~<31岁组中男性患者柱镜度数高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在发病年龄<21岁和就诊年龄<21岁患者中,重度圆锥角膜组男性占比明显高于轻度和中度圆锥角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高发病年龄是圆锥角膜疾病严重程度的保护因素(比值比=0.981,95%置信区间:0.963~0.999)。 结论:圆锥角膜患者发病年龄越小,疾病越重。其中男性患者占比更高,发病年龄更小,疾病程度更重。提示在临床工作中应加强对青少年儿童圆锥角膜的早期筛查,并对年龄较小的患者,尤其是男性采取更为积极的防治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角膜应力-应变指数在圆锥角膜诊断中的价值及CXL术后角膜生物力学参数变化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角膜应力-应变指数(SSI)对于不同分期或程度的圆锥角膜的诊断效力,以及其与第1次压平硬度(SPA1)在角膜胶原交联术(CXL)后的变化。方法:横断面研究及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纳入2019年7月至2021年8月青岛眼科医院确诊的临床期圆锥角膜(CKC)患者94例(113只眼)作为CKC组,其中男性69例,女性25例,年龄(20.82±4.53)岁;并进一步按疾病程度分为轻(35例,36只眼)、中(36例,40只眼)、重度(33例,37只眼)3个亚组;纳入CKC组56例单眼发病患者的未发病眼作为亚临床期圆锥角膜(SKC)组;纳入健康者91例(91只眼)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眼均行Pentacam角膜地形图和可视化角膜生物力学分析仪检查获取角膜平均曲率(Km)、角膜前表面最大曲率(Kmax)、角膜顶点和距顶点2 mm处的形变幅度比值(DAR)、综合半径(IR)、水平方向Ambrósio相关厚度(ARTH)、角膜中央厚度(CCT)、SPA1及SSI等参数进行比较。另收集CKC组中行CXL术的48例(65只眼)患者资料于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分别检查上述参数。采用方差分析、Kruskal-Wallis H检验、配对 t检验、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Pearson相关分析等对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SKC组的SPA1约为对照组的85.53%(87.92±12.38和102.79±11.74; t=-6.614, P<0.001),而SSI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105, P=0.916)。CKC组的SPA1约为对照组的52.87%(54.35±14.70和102.79±11.74; t=25.985, P<0.001),SSI约为对照组的67.96%(0.70±0.14和1.03±0.14; t=-15.305, P<0.001)。轻、中、重度亚组的SPA1分别为64.27±12.12、55.22±12.23、43.75±12.33,SSI分别为0.78±0.14、0.71±0.11、0.61±0.09,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SPA1对SKC具有良好的鉴别力(曲线下面积为0.802),而SSI则无诊断价值( P=0.869);相比SSI,SPA1对不同程度圆锥角膜的鉴别力更高,其中鉴别轻度CKC与SKC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14。对照组、SKC组及CKC组SSI均与SPA1呈正相关( r=0.278,0.368,0.550)、与DAR( r=-0.346,-0.462,-0.547)、IR( r=-0.612,-0.591,-0.718)呈负相关(均 P<0.001)。圆锥角膜患者CXL术后6、12个月,Kmax相比术前明显降低( t=4.029,3.633;均 P<0.001);SPA1则在术后6、12个月明显上升( t=-3.960,-4.500;均 P<0.001);但SSI仅于术后3个月有所增加( t=-2.577, P=0.012),术后6、12个月回降至术前。 结论:SKC眼SSI无明显变化,CKC眼的SSI降低,且程度越重降低越明显;SSI与DAR、IR及SPA1具有相关性;SSI对不同分期及程度的圆锥角膜的诊断效力不如SPA1。圆锥角膜眼行CXL术后中期SPA1与临床效果的一致性较SSI更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我国圆锥角膜研究热点及演进趋势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了解我国圆锥角膜研究现状,探讨研究热点和发展演进趋势。方法:文献计量学研究。选择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中国知网为中文文献数据来源,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为英文文献数据来源,检索与圆锥角膜相关的期刊论文。数据去重后,对发表时间、发文机构、作者、期刊来源、关键词等进行规范化处理和文献计量学分析,采用VOSviewer软件、CiteSpace软件和Bibliometrix R包绘制可视化分析图谱。主要分析指标包括发表期刊的分布,国家或地区、机构及作者的科研合作网络,核心作者,高频关键词共现网络,关键词主题地图,关键词突现时间排序等。结果:最终纳入1 100篇中文文献和668篇英文文献。中文文献和英文文献先后于1997年和2009年开始增加,该领域正处于发展阶段。发文期刊涉及中文期刊244种,英文期刊150种,均以眼科学类期刊为主。与我国合作发文最多的国家为美国(123篇),其次是英国、瑞士等。中文文献和英文文献分别涉及552个和883个机构。发表中文文献数量最多的机构是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眼科研究所(63篇),发表英文文献最多的机构是温州医科大学(91篇)。中文文献涉及2 435名作者,英文文献涉及2 073名作者。中文文献中谢立信和史伟云团队形成的合作聚类团最大,英文文献中Gao Hua(高华)团队形成的合作聚类团最大,但作者间合作多局限于团队内部。中、英文文献分别提炼出622和1 611个关键词。“圆锥角膜”“角膜”“角膜移植”“近视”4个中文关键词,以及“keratoconus”“collagen cross-linking”和“penetrating keratoplasty” 3个英文关键词的节点中介中心性>0.1。“胶原”“核黄素”“角膜移植”“紫外线A”等为我国圆锥角膜研究中、英文文献的共同核心热点和重要研究主题。关键词突现分析提示突现强度最大的中、英文关键词分别是“近视”(13.54)和“penetrating keratoplasty”(9.99);突现时间最长的是“接触镜”(1995—2006年)和“penetrating keratoplasty”(2003—2014年)。结论:目前我国的圆锥角膜研究热度正处于上升阶段,研究热点包括发病机制研究、多种改良和新型手术方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未来趋势主要集中在人工智能、生物力学检查等早期诊断和筛查方法,以及亚临床期圆锥角膜、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等方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测量圆锥角膜患者角膜地形图参数的重复性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CASIA SS-1000 OCT测量圆锥角膜患者角膜地形图参数的重复性。方法:诊断试验研究。纳入河南省立眼科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3月圆锥角膜95例(120只眼),根据分期及角膜垂直中央曲率(Ks)将其分为4个组:亚临床组,轻度组(Ks<48.0 D),中度组(Ks=48.0~54.9 D)及重度组(Ks>54.9 D)。每组各30只眼。选取无其他眼部疾病的角膜屈光术前候诊者30例(30只眼)为对照组,通过CASIA SS-1000 OCT共测量19个参数来比较各组重复性的差异。结果:亚临床组与对照组所有参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公差指数,TI 1<0.31);轻度组与对照组相比,发现模拟角膜水平中央曲率(Kf)、角膜平均曲率(Km)、3 mm范围内轴向屈光力的平均值(Accp),角膜前表面Kf、Km,角膜后表面Ks,角膜整体Kf、Km,角膜顶点厚度(ACT),角膜最薄点厚度(TCT)参数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I 2<0.31);中度组与对照组相比,发现角膜后表面Kf、TCT参数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I 3<0.31);在重度组中,所有参数的重复性与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I 4>0.31)。 结论:应用CASIA SS-1000 OCT在评价轻度及中度圆锥角膜患者中具有较好的重复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中国本土人口数据构建的新角膜生物力学指数(cCBI)对中国人圆锥角膜和亚临床圆锥角膜的诊断效能
编辑人员丨2023/8/19
目的 探讨基于中国本土人口数据构建的新角膜生物力学指数(cCBI)对中国人圆锥角膜和亚临床圆锥角膜的诊断能力.方法 病例对照研究.本研究共纳入天津市眼科医院收治的眼病患者558例(558眼).其中,双侧圆锥角膜患者200例(200眼),记为圆锥角膜组;单侧圆锥角膜患者112例(112眼),记为亚临床圆锥角膜组;预行屈光手术的屈光不正患者246例(246眼),记为对照组.采用德国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进行角膜地形图检查,应用Scheimpflug相机获取患者眼前节图像,合成受试者眼前节三维立体图像.使用德国Oculus公司生产的可视化角膜生物力学分析仪进行角膜生物力学检查,应用超高速Scheimpflug断层扫描技术以每秒4 330帧的速度对患眼进行扫描,在喷气脉冲作用下采集140幅图像.使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原有的CBI、cCBI、Belin/Ambrósio增强扩张显示(BAD)、断层扫描联合生物力学指数(TBI)诊断圆锥角膜、亚临床圆锥角膜的能力,并通过诊断能力最佳时所对应的截断值计算诊断亚临床圆锥角膜的敏感值.使用DeLong检验进一步分析ROC曲线下面积(AUC),比较cCBI和原有的CBI诊断圆锥角膜和亚临床圆锥角膜的准确性.结果 BAD、原有的CBI、cCBI、TBI对圆锥角膜均显示出优异的诊断能力(均为AUC≥0.900),其中TBI和BAD的诊断能力最佳,AUC均高达1.000,cCBI(AUC=0.999)对圆锥角膜诊断能力优于原有的CBI(AUC=0.995).BAD、原有的CBI、cCBI、TBI对亚临床圆锥角膜均显示出较好的诊断能力(均为AUC≥0.800),其中cCBI诊断能力最佳,AUC可达0.891,优于原有的CBI(AUC=0.856)、TBI(AUC=0.856)和BAD(AUC=0.847).诊断圆锥角膜的cCBI和原有的CBI的截断值分别为0.105、0.635.cCBI对亚临床圆锥角膜诊断的准确性仍高于原有的CBI,且DeLong检验显示二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985,P=0.047).其中诊断亚临床圆锥角膜的cCBI和原有的CBI的截断值分别为0.014、0.362.结论 基于中国本土人口数据构建的cCBI更适用于筛查中国人的早期圆锥角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9
-
Pentacam系统检测角膜曲率和高度在圆锥角膜诊断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应用Pentacam系统检测角膜曲率和高度,并探讨其对圆锥角膜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6年1-12月该院诊治并经T opolyzer 角膜地形图仪和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确诊的临床期圆锥角膜患者18例18眼(临床组),亚临床期圆锥角膜患者21例21眼(亚临床组),正常对照者36例36眼(对照组),采用Pen-tacam 眼前节分析系统检测3组研究对象的角膜前表面4 mm 内最大曲率(MaxP4A)、角膜后表面4 mm 内最大曲率(M ax P4P)等6项角膜前后表面曲率和高度参数.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圆锥角膜诊断界值,以及各项参数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临床组、亚临床组患者各项角膜前后表面曲率及高度参数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ROC曲线显示,临床组与亚临床组患者曲线下面积(A UC)较高,且获得MaxP4A、MaxP4P等6项角膜前后表面曲率和高度参数的诊断界值,均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敏感度,表明其诊断准确性较高.结论 采用Pentacam系统检测角膜曲率和高度能准确反映角膜的早期变化,对圆锥角膜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