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护士主导下同伴支持对初产妇产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干预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护士主导下同伴支持对初产妇产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干预效果。方法:将74例初产妇随机分为试验组37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以护士为主导的同伴支持。干预前后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dinburgh postnatal depression scale,EPDS)和修订版事件影响量表(Impact of event scale-revised,IES-R)评价初产妇抑郁和创伤后应激障碍水平。结果:干预前2组初产妇EPDS和IES-R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试验组EPDS总分为(5.41 ± 0.49)分,IES-R总分为(16.56 ± 1.36)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34 ± 0.74)分和(19.01 ± 1.9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19.466、6.038,均 P<0.05)。 结论:护士主导下同伴支持可降低初产妇产后创伤后应激障碍和抑郁水平,对促进产妇产后心理健康具有积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上海市2 552名产妇产后创伤后应激障碍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了解产妇产后创伤后应激障碍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后续制订早期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3月于上海市某三级甲等专科医院产后检查门诊就诊的2 584名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中文版围生期创伤后应激障碍问卷(PPQ-C)对其进行调查。采用χ 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单因素分析;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本研究共发放问卷2 584份,回收有效问卷2 552份,有效回收率为98.76%。 结果:2 552名产妇中,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阳性检出率为5.8%(148/2 552)。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无上海户籍( OR=2.066)、孕期睡眠质量感觉一般( OR=1.913)、孕期睡眠质量感觉不满意( OR=10.946)、非计划内怀孕( OR=1.568)、初产妇( OR=1.800)、新生儿娩出后5 min Apgar评分为0~7分( OR=5.994)、孕期诊断为胎儿生长发育迟缓( OR=3.631)是产妇发生产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危险因素( P<0.05)。 结论:产妇产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影响因素较多,医务人员可针对其影响因素尽早采取干预措施,以降低产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剖宫产后创伤后应激障碍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剖宫产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发生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1 064例剖宫产产妇,采用PTSD检查量表平民版测评PTSD发生情况,采用心理一致感量表(SOC)、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调查产妇心理一致感水平、产后抑郁等相关信息,并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筛选产后PTSD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PTSD筛查阳性者56例,占5.26%。其中,独生女产后PTSD发生率低于非独生女,有精神创伤史者PTSD发生率高于无精神创伤史者,睡眠情况好者PTSD发生率低于睡眠情况差者,意外怀孕者PTSD发生率高于非意外怀孕者,心理一致感水平低者(SOC得分<64分)PTSD发生率高于中高水平者,有产后抑郁者PTSD发生率(EPDS得分≥10分)高于无产后抑郁者,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精神创伤史、心理一致感及产后抑郁是剖宫产后PTSD的独立风险因素( P<0.05)。 结论:产妇剖宫产后PTSD发生率较高,临床应重视精神创伤史、产后抑郁症状、心理一致感的参考价值,以降低PTSD发生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园艺疗法对轻度围生期抑郁产妇产后创伤后应激障碍和应对方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园艺疗法对轻度围生期抑郁产妇产后创伤后应激障碍和应对方式的影响,旨在为围生期抑郁护理提供参考。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河南省许昌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24例轻度围生期抑郁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园艺疗法。分别于干预前和干预后采用产后抑郁症筛查量表(PDSS)、创伤后应激障碍平民版量表(PCL-C)、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评价产妇抑郁症状、产妇产后创伤后应激障碍水平、产妇医学应对方式。结果:2组干预前PDSS、PCL-C、MCM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干预后睡眠/饮食失调、焦虑/担心、情绪不稳定、精神错乱、内疚/羞耻、自杀的想法因子得分和PDSS总分分别为(8.95 ± 1.37)、(9.53 ± 1.57)、(10.02 ± 0.79)、(7.78 ± 1.43)、(9.36 ± 1.81)、(7.14 ± 1.56)、(61.86 ± 3.78)分,低于对照组的(10.11 ± 1.45)、(10.96 ± 2.41)、(10.81 ± 1.43)、(8.61 ± 1.67)、(10.35 ± 1.64)、(7.84 ± 1.72)、(67.93 ± 5.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2.320~7.239, P<0.05);试验组干预后警觉性增高反应、回避反应、反复重现反应得分及PCL-C总分分别为(7.12 ± 0.81)、(9.12 ± 1.61)、(5.42 ± 1.09)、(21.66 ± 2.03)分,低于对照组的(7.93 ± 1.32)、(9.81 ± 2.07)、(6.16 ± 1.35)、(23.89 ± 2.3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2.001~5.463, P<0.05);试验组干预后回避、屈服应对得分分别为(10.78 ± 2.14)、(9.81 ± 2.74)分,低于对照组的(11.89 ± 2.78)、(10.86 ± 2.66)分,面对得分为(17.39 ± 2.59)分高于对照组的(15.95 ± 2.6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2.413、2.971、2.085, P<0.05)。 结论:园艺疗法可缓解围生期抑郁产妇的抑郁水平,降低其产后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提高其积极的医学应对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妊娠压力在产妇社会支持与产后创伤后应激障碍间的中介效应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妊娠压力在产妇社会支持与产后创伤后应激障碍间的作用机制,为产妇心理健康的早期筛查和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月上海市某三甲妇产科专科医院的1 178名进行产后检查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围生期创伤后应激障碍问卷、中文版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妊娠压力量表对其进行调查。本研究共发放调查问卷1 178份,回收有效问卷1 162份,有效回收率为98.64%。结果:社会支持与妊娠压力、产后创伤后应激障碍呈负相关( P<0.01),妊娠压力与产后创伤后应激障碍呈正相关( P<0.01);妊娠压力在社会支持与产后创伤后应激障碍间的中介效应为-0.229,占总效应的58.9%。 结论:妊娠压力是产妇社会支持与产后创伤后应激障碍间的中介变量,社区保健人员及医务人员应关注产妇的妊娠压力水平,在产妇进行产检时进行妊娠压力水平的评估,为后续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以降低产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严重程度和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产妇产后不同时期应激障碍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产妇产后不同时期应激障碍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4月西安市8所社区卫生服务站的332名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平民版量表(PCL-C)分别于T1(产后1~3个月)、T2(产后4~6个月)、T3(产后7~12个月)3个时期对其进行调查。结果:332名产妇T1、T2、T3 3个时期的PTSD阳性率,PTSD总分及各症状群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在产后1~3个月,职业、丈夫参与度、睡眠情况、分娩方式、新生儿性别吻合度、是否初次分娩是产妇产后发生PTSD的影响因素( P<0.05);在产后4~6个月,孕期并发症是产妇产后发生PTSD的影响因素( P<0.05);在产后7~12个月,睡眠情况是产妇产后发生PTSD的影响因素( P<0.05)。 结论:产妇产后1年内PTSD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应根据产妇产后不同时期PTSD的影响因素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围产期创伤后应激障碍干预策略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围产期创伤后应激障碍(PPTSD)会对妇女的健康、母婴关系和儿童生长发育产生不利影响,尽早的干预和治疗对于PPTSD孕产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外对于PPTSD的关注度远不及产后抑郁等其他心理健康疾病,仅有国外少数研究在其干预策略方面进行了探索。本研究对近5年来发表的PPTSD干预策略的相关文献进行汇总和梳理,旨在为我国开展PPTSD孕产妇的干预和治疗提供借鉴和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产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探究产妇产后创伤后应激障碍(PP-PTSD)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纳入2023年1月—2024年1月于河北省人民医院、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石家庄市妇产医院产检的自愿参与研究的妊娠晚期孕妇1 700例,对其进行PP-PTSD临床调查问卷[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PCL-C)进行评估,包括再体验、麻木和回避、过度唤起3个症状群17个条目]的多中心横断面调查研究,记录产妇PP-PTSD发生情况.将PP-PTSD阳性的产妇作为PP-PTSD组,按照2:1的比例另随机抽取PP-PTSD阴性的产妇作为正常组,比较2组的一般资料[包括人口学特征(妊娠年龄、职业、人均月收入、丈夫参与度、是否为独生子女、学历)、孕产期照护情况(是否失眠、照顾婴儿方式、丈夫参与度)、本次孕产情况(是否计划怀孕、自然受孕、初次分娩、合并孕期并发症、是否早产、分娩方式、产程是否正常、婴儿是否健康、产妇身体精神状况、性别吻合度)]及心理弹性情况[采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进行评估],多因素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影响产妇PP-PTSD发生的因素.结果 最终纳入研究1 675例产妇,PP-PTSD阳性110例占6.57%.PCL-C量表的过度唤起症状群得分最高,再体验症状群阳性率最高(6.09%);症状条目中入睡困难或睡眠很浅得分最高,易激惹或易发怒阳性率最高(5.49%).PP-PTSD组110例产妇和正常组55例产妇在职业、人均月收入、照顾婴儿方式、丈夫参与度、是否计划怀孕、自然受孕、初次分娩、合并孕期并发症、是否早产、分娩方式、产程是否正常、婴儿是否健康、产妇身体精神状况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PP-PTSD组产妇心理弹性情况中低乐观性、低力量性占比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均<0.05).多因素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产妇是否自然受孕、是否存在孕期并发症、是否早产、产程有无异常及产妇身体精神状态均是产妇发生PP-PTSD的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 产妇PP-PTSD发生率较高,是否自然受孕、是否存在孕期并发症、是否早产、产程有无异常及产妇身体精神状态均是产妇发生PP-PTSD的影响因素,临床应密切关注,及早采取必要措施预防此疾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妊娠和产后心理健康评估和管理指南(2023)解读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围产期心理健康问题包括抑郁症、焦虑障碍、双相情感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和精神病等,高发于妊娠期及围产期,或可持续影响至产后12 个月之久,约1/5 的妊娠期或产后女性会出现精神健康问题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 围产期心理健康问题的病因复杂,涉及生理、社会心理和环境等多方面因素,患者往往难以得到有效治疗[2]. 据孕产妇死亡率审查委员会(MMRCs)统计,自杀和过量服药以致中毒是孕产妇死亡最常见的原因. 业已证实,所有由精神健康状况所引起的孕产妇死亡都是可预防的[3].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母亲创伤后应激障碍及焦虑在早产儿临床特征和母亲照护反应间的中介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4/7/20
目的 调研校正1月龄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出院早产儿临床特征、母亲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焦虑和母亲照护反应现状,定量分析母亲PTSD、焦虑在早产儿临床特征和母亲照护反应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2016年4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256例早产儿及其母亲的临床资料,包括围生期特征问卷、母亲PTSD问卷、焦虑自评量表和4个照护反应问卷,各变量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中介效应.结果 早产儿母亲的产后PTSD、焦虑发生率分别为29.7%和15.6%.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出生胎龄和母亲PTSD、焦虑呈负相关(r=-0.598、-0.526,P<0.01),母亲PTSD、焦虑和母亲照护能力呈负相关(r=-0.516、-0.495,P<0.01),和照护困难各维度呈正相关(r=0.420~0.605,P均<0.01).结构方程模型显示,就母亲的照护能力而言,母亲PTSD、焦虑均对母亲照护能力发挥消极的直接效应(βdirect=-0.245、-0.225),出生胎龄对母亲照护能力有积极的直接效应(βdirect=0.356),并通过母亲PTSD、焦虑发挥积极的间接效应(效应量为0.189).就母亲的照护困难而言,母亲焦虑对母亲照护困难起到积极的直接效应(βdirect=0.224),出生胎龄对母亲照护困难有消极的直接效应(βdirect=-0.277),并通过母亲PTSD、焦虑发挥消极的间接效应(效应量为-0.264).结论 母亲PTSD和焦虑越严重,母亲照护能力越弱,对早产儿照护困难的感知越明显,该情绪困扰在早产儿出生胎龄和母亲照护反应之间起到中介作用.医疗卫生机构可从加强早产儿母亲心理健康的支持和干预,特别是针对产后PTSD和焦虑的预防和治疗,以帮助母亲提高照护能力,改善不良照护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