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后逐瘀胶囊联合炔诺酮治疗月经失调的疗效观察及对患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观察产后逐瘀胶囊联合炔诺酮治疗月经失调的疗效及对患者性激素影响。方法:选择建德市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月经失调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炔诺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产后逐瘀胶囊治疗。两组均于月经第5天开始用药,疗程均为3个月经周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月经失血图(PBAC)评分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性激素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00%(57/60)]高于对照组[75.00%(45/60)](χ 2=9.412, P<0.05);观察组治疗后PBAC评分[(72.34±10.38)分]和PSQI评分[(3.65±1.20)分],均低于对照组[(87.82±8.90)分和(6.98±1.45)分]( t=8.770、13.705,均 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雌二醇[(221.28±19.87)ng/L],高于对照组[(135.42±24.71)ng/L],而促卵泡刺激素[(12.39±2.87)IU/L]和黄体生成素[(14.68±2.37)IU/L],均低于对照组[(19.83±2.32)IU/L和(39.94±3.24)I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0.975、15.616、48.742,均 P<0.05)。 结论:产后逐瘀胶囊联合炔诺酮治疗月经失调患者疗效明显,改善患者机体性激素水平,患者月经规则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产后逐瘀胶囊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探讨产后逐瘀胶囊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天津北大医疗海洋石油医院在 2022 年 1 月—2023 年 12 月收治的 86 例产后出血患者,按治疗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 43例.对照组肌肉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1 支/次,1次/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产后逐瘀胶囊,3 粒/次,3 次/d.两组持续治疗 2 d.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分娩后出血量、子宫复旧情况、血清指标.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治愈率为93.02%,对照组的治愈率为 76.74%,组间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治疗组分娩后 2 h和 2~24 h的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子宫残留物面积、子宫三径均小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的子宫残留物面积、子宫三径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抗凝血酶Ⅲ(AT-Ⅲ)显著升高,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的AT-Ⅲ高于对照组,FIB、D-D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产后逐瘀胶囊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可提高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降低出血量,促进子宫复旧,调节凝血和纤溶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血府逐瘀胶囊对流产大鼠血瘀型产后恶露不绝治疗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研究血府逐瘀胶囊对流产大鼠血瘀型产后恶露不绝的治疗作用.[方法]将实验动物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药对照组、血府逐瘀高、中、低剂量组.雌雄按2:1比例合笼,雌鼠受孕第7天分别灌胃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复制大鼠早孕流产模型,造模后给予受试药7d,测定血流变,血小板聚集率、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数目、子宫病理形态学,免疫组化法测定子宫微血管密度(MVD).[结果]血府逐瘀胶囊高、中剂量组可以显著降低产后血瘀大鼠血小板聚集率(P<0.05,P<0.01),改善血流变学相关指标,降低全血及血浆黏度(P<0.05,P<0.01),增加血瘀大鼠的红细胞(RBC)及血红蛋白(HGB)含量(P<0.05,P<0.01).改善模型大鼠生存状态、子宫形态,提高子宫MVD,促进血管再生.[结论]血府逐瘀胶囊对产后血瘀所致恶露不绝的大鼠有较为明显的治疗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产后逐瘀胶囊联合缩宫素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产后逐瘀胶囊对剖宫产产后出血的预防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72例剖宫产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36例.对照组于胎儿娩出后在子宫切口上方注射缩宫素20 U,同时静脉滴注20 U,术后4 h肌注10 U,后每隔12 h注射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产后逐瘀胶囊口服.对比两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后2 h、12 h、24 h出血量及术前、术后子宫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观察组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别(P>0.05);观察组术后2 h、12 h、24 h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PSV、PI及RI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PSV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PI及RI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后逐瘀胶囊能有效改善剖宫产产妇子宫血流动力学,从而预防产后出血发生,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卵圆钳钳夹清理残留蜕膜组织联合产后逐瘀胶囊预防晚期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卵圆钳钳夹清理残留蜕膜组织联合产后逐瘀胶囊预防晚期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9年3月河北省任县医院产科收治的90例剖宫产手术及自然分娩后官腔及胎盘均存在蜕膜组织残留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口服产后逐瘀胶囊,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卵圆钳钳夹清理残留的蜕膜组织.比较两组产妇晚期产后出血的发生率、血性恶露量、血性恶露持续时间、宫底高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晚期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血性恶露量少于对照组,血性恶露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7d的官底高度低于治疗后4d,且观察组治疗后4、7d的宫底高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卵圆钳钳夹清理残留蜕膜组织联合产后逐瘀胶囊预防晚期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降低晚期产后出血率,减少血性恶露,缩短血性恶露持续时间,促进产后复旧,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产后逐瘀胶囊联合马来酸麦角新碱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产后逐瘀胶囊联合马来酸麦角新碱注射液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2月-2019年4月在万宁市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82例产后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用药的差别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iv马来酸麦角新碱注射液,0.2 mg/次,必要时可2~4h重复注射1次,最多5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产后逐瘀胶囊,0.9 g/次,3次/d.两组均治疗4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产后出血量,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红蛋白(Hb)、D-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原(FIB)、一氧化氮(NO)、脑钠肽(BNP)、抗凝血酶-Ⅲ(AT-Ⅲ)水平.结果 经治疗,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49%,显著低于的观察组的97.5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h、2~24h后,观察组患者产后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两组Hb、D-D和FIB水平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且观察组Hb、D-D和FIB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两组NO、BNP水平均显著下降,而AT-IⅢ表达均增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NO、BNP和AT-Ⅲ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后逐瘀胶囊联合马来酸麦角新碱注射液治疗产后出血有着良好的止血作用,有利于改善子宫收缩,促进凝血,利于产后恢复,具有良好临床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产后逐瘀胶囊治疗血瘀型产后恶露不绝的疗效及对血浆Fib和D-dimer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产后逐瘀胶囊治疗血瘀型产后恶露不绝的疗效以及对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和D-D二聚体(D-D)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7月-2019年5月在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行剖宫产分娩产妇122例为研究对象,将12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1例.对照组给予抗感染、缩宫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产后逐瘀胶囊,每次3粒,每日3次.2组连续治疗2周.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子宫三径线之和和恶露量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恶露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1.80%和77.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浆Fib和D-D水平减少更明显(P<0.01).结论 产后逐瘀胶囊治疗血瘀型产后恶露不绝的疗效确切,且能有效抑制血浆Fib和D-dimer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产后逐瘀胶囊治疗产后出血的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研究产后逐瘀胶囊治疗产后出血的分子机制.方法 建立大鼠产后出血模型,并将其随机分为4组:造模组以及产后逐瘀胶囊低、中、高剂量组,比较这4组和空白组之间的生理、生化指标.利用生理记录仪检测并比较各组大鼠离体子宫平滑肌收缩能力;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免疫球蛋白A(IgA)和免疫球蛋白G(IgG)的含量;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大鼠子宫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1(TIMP-1)、三磷酸鸟苷酶A(RhoA)和三磷酸鸟苷酶激酶Ⅰ(ROCK Ⅰ)的基因表达水平;利用Western-Blot分析大鼠子宫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以及磷酸化热休克蛋白-27(P-HSP27)水平.结果 产后逐瘀胶囊处理组可降低造模组中大鼠促炎因子TNF-α、IL-1、IL-6、IgA、IgG以及VEGF的含量(P<0.05);降低MMP7和MMP9,提高TIMP-1的基因表达(P<0.05);提高RhoA、ROCK Ⅰ的表达以及P-HSP27蛋白水平(P<0.05).结论 产后逐瘀胶囊可通过有效降低造模组中异常升高的促炎因子、免疫球蛋白以及VEGF含量,维持基质金属蛋白酶/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MMPs/TIMP)平衡,激活Rho A/三磷酸鸟苷酶(RhoA/Rho)通路,提升P-HSP27蛋白水平,进而提升子宫收缩能力,降低炎性反应,加速子宫组织修复,有效治疗产后出血症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穴位按压配合产后逐瘀胶囊对阴道分娩产后出血及宫缩痛的改善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穴位按压配合产后逐瘀胶囊对阴道分娩产后出血及宫缩痛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取2016 年7 月-2018 年7 月该院收治的足月妊娠阴道分娩产妇194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产后逐瘀胶囊,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穴位按压.观察两组产妇产后止血时间、宫缩痛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记录产后出血量、治疗前后宫缩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血清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皮质醇、肾素水平变化,统计晚期再出血、产褥期感染及宫缩乏力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产后止血时间、宫缩痛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均P<0.05);产后]h两组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产后1~2h、2~24h两组出血量均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出血量明显小于对照组(均P<0.05);与产后12 h比较,两组产后24 h、48 h宫缩痛VAS评分均明显降低(均P<0.05),观察组产后12 h、24 h、48 h宫缩痛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止血后两组NO、NOS水平均明显降低(均P<0.05),观察组皮质醇、肾素水平明显降低(均P<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均P>0.05),观察组各因子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晚期再出血、产褥期感染及宫缩乏力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穴位按压配合产后逐瘀胶囊能够有效调节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量,改善宫缩痛,且不良预后因素发生率低,疗效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穴位按压配合产后逐瘀胶囊对阴道分娩产后出血量及宫缩痛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穴位按压配合产后逐瘀胶囊对阴道分娩产后出血量及宫缩痛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12月河北省邢台市第三医院收治的194例足月妊娠阴道分娩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产后逐瘀胶囊,观察组在此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穴位按压,观察两组产后出血量、治疗前后宫缩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统计晚期出血、产褥期感染及宫缩乏力发生率.结果 产后1 h两组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1~2h、2~24h两组出血量均明显下降,与产后1 h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出血量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产后12h比较,两组产后24h、48h宫缩痛VAS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产后24h、48h宫缩痛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晚期再出血、产褥期感染及宫缩乏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穴位按压配合产后逐瘀胶囊能够有效调节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量,改善宫缩痛,且不良预后因素发生率低,疗效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