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缺氧诱导因子稳定剂对血液透析肾性贫血患者造血功能及铁死亡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研究缺氧诱导因子稳定剂罗沙司他对血液透析肾性贫血患者造血功能及铁死亡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间在本院收治的90例慢性肾病(CKD)肾性贫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与B组,每组45例,A组应用罗沙司他治疗,B组应用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2、4、8周后的贫血及铁代谢相关指标、脂质代谢相关指标、血清炎症指标及药物并发症情况,并随访半年,统计两组患者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A组患者治疗后各时间点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计数(RBC)及血清铁蛋白(SF)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均 P<0.05),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C反应蛋白(CRP)、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均 P<0.05)。B组患者治疗后各时间点的Hb、SF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均 P<0.05),但RBC、HCT、TG、TC、CRP及β2-MG水平较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A组治疗后各时间点的Hb、RBC、HCT、SF水平均显著高于B组(均 P<0.05),TG、TC、CRP及β2-MG均显著低于B组(均 P<0.05),A组治疗后各时间点的血清GPX4、PTGS2 mRNA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均 P<0.05),而B组治疗后各时间点的GPX4、PTGS2 mRNA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A组治疗后各时间点的GPX4、PTGS2 mRNA水平均显著低于B组(均 P<0.05)。 结论:罗沙司他能有效调节肾性贫血患者的贫血状态,提高铁代谢,抑制铁死亡,改善脂质代谢紊乱并抑制机体炎症反应,且治疗安全性高,在治疗肾性贫血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超剂量使用更昔洛韦致全血细胞减少
编辑人员丨5天前
1例42岁女性患者因发热10 d、怀疑巨细胞病毒感染,予更昔洛韦150 mg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2次/d和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2.25 g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2次/d。用药前白细胞计数(WBC)12.71×10 9/L,血小板计数(PLT)262×10 9/L,红细胞计数(RBC)2.99×10 12/L,血红蛋白(Hb)84 g/L。2 d后因患者出现水肿,将更昔洛韦用法调整为150 mg入0.9%氯化钠注射液50 ml静脉滴注、1次/d,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2.25 g入0.9%氯化钠注射液50 ml静脉滴注、2次/d。用药第11天,实验室检查示WBC 3.01×10 9/L,PLT 92×10 9/L,RBC 2.39×10 12/L,Hb 68 g/L。用药第13天,WBC 1.98×10 9/L,PLT 86×10 9/L,RBC 2.44×10 12/L,Hb 69 g/L。查阅患者既往住院病历资料,患者曾因使用更昔洛韦发生轻度骨髓抑制,考虑为更昔洛韦致全血细胞减少。停用该药并给予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200 μg皮下注射、1次/d和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10 000 U皮下注射、1次/周,5 d后实验室检查示WBC 3.82×10 9/L,PLT 197×10 9/L,RBC 3.12×10 12/L,Hb 92 g/L。本例患者3年前曾行肾移植术,根据其肌酐清除率水平计算,该患者使用更昔洛韦属于超剂量用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新生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男,生后11 d,因“呛奶后呼吸困难5 h”于2020年7月26日入住滨州市人民医院。患儿入院前5 h呛奶1次后出现呼吸增快,伴气喘、喘憋,无口周青紫,无咳嗽,无鼻塞、流涕,无呕吐,无腹胀、腹泻,无抽搐、尖叫,无肢体抖动。患儿生后母乳喂养,吸吮有力,睡眠多,大便正常,小便次数及量多,生后体质量下降明显。患儿系第5胎,第2产,足月剖宫产出生,出生体质量2.8 kg,生后哭声强、婉转,否认窒息、青紫史。父母非近亲结婚,身体健康。外祖父有糖尿病史。入院查体:体温36.6 ℃,脉搏150 次/min,心率48 次/min,体质量2.27 kg,嗜睡状态,反应较差,营养不良。呼吸急促,皮肤黏膜重度黄染、干燥、弹性较差,皮下脂肪层较薄,四肢末梢凉。前囟平坦,张力不高。三凹征(+),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明显干湿性啰音。心音有力,未闻及杂音。腹软,肝脾未触及,未触及包块,肌张力略低。辅助检查:急查末梢血糖测不出。血气分析:酸碱度(pH)6.98,二氧化碳分压(PCO 2)11.7 mmHg(1 mmHg=0.133 kPa),氧分压(PO 2)181 mmHg,剩余碱(BE-)29 mmol/L,碳酸氢根2.8 mmol/L,乳酸(Lac)3.28 mmol/L,血糖(Glu)> 38.89 mmol/L,钾6.1 mmol/L,钠134 mmo/L。入院后特级护理,暖箱保暖,心电监测,通知近亲属病重,给予鼻导管吸氧,完善血常规、生化常规、尿常规、胰岛素定量、血清C肽等检验。入院当天检查:降钙素原0.695 μg/L;血清生化:钾6.3 mmol/L,钠134.60 mmol/L,氯100.70 mmol/L,碳酸氢根8 mmol/L,钙3.24 mmol/L,磷2.91 mmol/L,总胆红素268.48 μmo1/L,直接胆红素17.79 μmol/L,总蛋白62.70 g/L,白蛋白45.35 g/L,肌酸激酶142 U/L,肌酸激酶同工酶41 U/L,间接胆红素250.69 μmol/L,血糖40.97 mmol/L。7月26日血清发光检查:胰岛素10.476 pmol/L,血清C肽 0.227 μg/L;尿常规:红细胞30.28个/μL,红细胞5.5个/高倍视野,尿蛋白(1+),隐血(2+),葡萄糖(4+),酮体(4+)。完善糖尿病自身抗体5项测定,糖尿病自身抗体阴性。基因检测未见明显异常。诊断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治疗:扩容、纠酸、胰岛素等对症支持,定时定量喂奶。7月27日胰岛素注射液0.5 U于喂奶前15~30 min皮下注射,根据血糖调整胰岛素剂量。8月2日血常规示贫血明显,予输注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纠正贫血治疗。8月8日改为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每8小时2 U皮下注射。8月11日眼科会诊提示:患儿双眼视网膜静脉稍迂曲,血管发育基本完全,未见出血、渗出、微血管瘤等。建议控制好血糖,半年检查1次眼底。出院诊断:新生儿糖尿病伴酮症酸中毒,呼吸性碱中毒,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贫血。出院后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1.5 U每8小时皮下注射,监测血糖。随访患儿4月龄停胰岛素,血糖控制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以非糖尿病非高血糖为表现的酮症酸中毒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男,36岁,因“腹痛、呕吐伴胸闷、气促、心悸1 d”于2022年11月6日入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患者既往长期大量饮酒15年,每天饮酒量约半斤,1年前因“乏力、纳差、皮肤黄染”就诊消化内科,诊断“酒精性肝硬化失代偿期”,未规律治疗、未戒酒。1 d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腹部疼痛,呈持续性绞痛,伴恶心、呕吐,呕吐少许胃液,呕吐次数不详,无呕血、黑便,伴感心慌、胸闷、气促,稍活动后加重,休息时无缓解。偶有咳嗽、咳痰,呈阵发性单咳,咳少量白色黏液痰,痰液黏稠,不易咳出,伴头昏、头痛,呈持续性闷痛,伴感纳差、乏力、全身酸痛不适,后急诊送入我科。查血糖5.7 mmol/L;入科体检:体温36.4 ℃,心率150次/分,呼吸32次/分,血压149/88 mmHg(1 mmHg=0.133 kPa);神清,精神极差,呼吸急促。全身皮肤黏膜、巩膜黄染,皮肤、口唇、甲床无苍白;头颅五官无畸形,双瞳正圆等大,双侧直径约3.0 mm,对光反射存在,口唇发绀,咽部无红肿,扁桃体无肿大;颈软,右侧胸壁可见蜘蛛痣1枚,双肺呼吸音清,可闻及湿性啰音,未闻及胸膜摩擦音,心浊音不大,心率150次/分,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全腹部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墨菲氏征(-);双下肢无水肿,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生理征存在,病理征未引出。辅助检查:入院查随机末梢血糖5.7 mmol/L;上腹部CT示:脂肪肝或肝水肿;胸部CT回示:双肺感染;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心率150次/分;肺型P波;肝功能:谷草转氨酶170.0 U/L,谷氨酰转肽酶3 055.0 U/L,总胆汁酸38.9 μmol/L,总胆红素202.3 μmol/L,直接胆红素119.2 μmol/L,间接胆红素83.1 μmol/L,血葡萄糖6.6 mmol/L,糖化血红蛋白4.7%,血淀粉酶110.0 U/L,C反应蛋白11.5 mg/L,血清总二氧化碳3.5 mmol/L。立即检查(2022年11月6日16∶25)血气分析:pH 7.04,二氧化碳分压(PCO 2)11 mmHg,氧分压(PO 2)135 mmHg,钾离子(K)3.9 mmol/L,乳酸(Lac)> 15 mmol/L;碳酸氢根离子(HCO 2)3.0 mmol/L;剩余碱(BE-)25.6 mmol/L;同时检查血酮:5.56 mmol/L;尿常规:葡萄糖(-)、胆红素(+)、酮体(++)。初步诊断:(1)酮症酸中毒(重度);(2)酒精性肝硬化失代偿期肝功能不全;(3)乳酸酸中毒;(4)肺部感染;(5)电解质紊乱。治疗: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监测血糖、电解质、血气分析变化情况,立即予双通道补液、鼓励患者饮水、予5%碳酸氢钠125 mL静脉滴注纠正酸中毒,在纠正酮症酸中毒同时予头孢曲松钠注射液2.0 g静脉滴注,每天2次抗感染治疗;经上述治疗后于2022年11月7日4∶00复查血气分析回示:pH 7.21,PCO 2 13 mmHg,PO 2 102 mmHg,K 3.6 mmol/L,Lac 10.2 mmol/L,HCO 3 5.2 mmol/L,BE-20.4 mmol/L;2022年11月7日8∶00复查血清总二氧化碳11.2 mmol/L,2022年11月7日复查尿常规:葡萄糖(-)、胆红素(+)、酮体(+-);2022年11月7日复查血酮:3.12 mmol/L;2022年11月7日复查肝功能回示:谷草转氨酶62.0 U/L,谷酰转肽酶2 274.0 U/L,总胆汁酸47.9 μmol/L,总胆红素186 μmol/L,直接胆红素112.4 μmol/L,间接胆红素78.3 μmol/L;2022年11月8日复查血气分析回示:pH 7.46,PCO 2 20 mmHg,PO 2 92 mmHg,K 3.3 mmol/L,Lac 2.3 mmol/L,HCO 2 14.2 mmol/L,BE-8.1 mmol/L;2022年11月8日复查血酮:0.78 mmol/L;2022年11月8日复查血清总二氧化碳18.9 mmol/L,2022年11月9日查血气分析回示:pH 7.49,PCO 2 27 mmHg,PO 2 86 mmHg,K 3.2 mmol/L,Lac 1.0 mmol/L,HCO 2 20.6 mmol/L,BE-2.3 mmol/L;2022年11月9日复查血酮正常;2022年11月11日尿酮阴性;2022年11月11日复查肝功能:谷草转氨酶59.0 U/L,谷酰转肽酶1 681.0 U/L,总胆汁酸220.4 μmol/L,总胆红素256.7 μmol/L,直接胆红素150.7 μmol/L,间接胆红素106.0 μmol/L;入院后监测血糖波动于:5.7~11.0 mmol/l;经纠正酸中毒、抗感染、补液及支持治疗后患者病情好转出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罗沙司他胶囊对比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肾性贫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比较罗沙司他胶囊和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rhEPO)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0年11月在本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40例肾性贫血患者,采用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试验组使用罗沙司他胶囊治疗,对照组使用rhEPO治疗,研究进行12周。比较两组患者的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铁蛋白(SF)、转铁蛋白(TRF)、转铁蛋白饱和度(TS)、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的RBC、Hb、Hct、SF、TRF、TS、TG、TC、LD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12周后,试验组的RBC、Hb、Hct、SF、TRF、TS均高于对照组,而试验组的TG、TC、LDL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出现。 结论:罗沙司他胶囊可以明显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肾性贫血,还可降低血脂水平,改善患者铁的利用率,其药效起效快,耐受性好,安全性较高,对肾性贫血患者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罗沙司他胶囊结合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治疗腹膜透析肾性贫血的临床效果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究罗沙司他胶囊结合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治疗腹膜透析肾性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1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82例腹膜透析肾性贫血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治疗,观察组采用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治疗+罗沙司他胶囊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治疗前后血常规指标及铁代谢指标变化、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氧化应激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更高(80.49% vs. 95.12%, 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及网织红细胞计数(Ret)、血清铁蛋白(SF)及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血清白介素-8(IL-8)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常规指标(Hb、Hct、Ret)、铁代谢指标(SF、TSAT)、IL-8、SOD水平较治疗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Hb、Hct、Ret、SF、TSAT、IL-8和SOD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20% vs.4.88%, P>0.05)。 结论:罗沙司他胶囊结合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治疗腹膜透析肾性贫血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属性层次模型的人促红素注射液合理性评价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建立人促红素注射液(rhEPO)合理性评价体系,分析目前临床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以 rhEPO 的说明书为基础,参考相关专家共识和指南制定用药合理性评价标准.根据入排标准随机抽取安徽医科大学附属亳州医院 2023 年 4 月—2024 年 4 月使用rhEPO的归档病历,应用属性层次模型(AHM)法对其进行合理性评价,并与传统点评方法进行一致性检验,确定AHM法的可行性.结果 372 份病历中,病历评分(MRS)≥90 分156例(占比 41.94%),75 分≤MRS<90 分 55 例(占比 14.78%),60 分≤MRS<75 分的 60 例(占比 16.13%),MRS<60 分101 例(占比 27.15%);不合理类型主要表现为适应证 54 例次(占比 14.52%),用药或停药时机 151 例次(占比40.59%),用药剂量 179 例次(占比 48.12%)以及用药调整 163 例次(占比 43.82%)等.与传统点评方法比较,AHM法一致率为 90.59%(Kappa=0.785,P<0.001).结论 基于AHM法建立的rhEPO评价体系切实可行,评价结果显示本院rhEPO使用存在不合理现象,医院需在适应证、用药或停药时机、用药剂量及用药调整等方面进一步规范、合理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罗沙司他治疗腹膜透析贫血疗效及对腹膜转运能力变化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6/1
目的 观察罗沙司他治疗腹膜透析贫血的疗效及其对腹膜溶质转运能力变化的影响.方法 纳入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和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接受规律腹膜透析贫血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55例)、对照组(45例),分别使用罗沙司他和促红素注射液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贫血指标、铁代谢指标、炎症指标、腹膜溶质转运能力.结果 ①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贫血情况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试验组贫血治疗总有效率略高于对照组(87.04%vs.84.4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血清铁蛋白均低于100 μg/L,转铁状态蛋白饱和度均>20%,血清铁浓度均处于正常范围,治疗前以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前后的C反应蛋白(CRP)中位数均处于正常范围内,但试验组治疗后水平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两组患者腹膜溶质转运能力中位数水平较治疗前轻度增高(P<0.05),但两组患者腹膜转运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罗沙司他可以在轻微炎症状态下有效改善腹膜透析患者血红蛋白水平,轻度增加患者腹膜溶质转运能力.罗沙司他与促红素注射液纠正贫血能力和影响腹膜溶质转运能力方面作用相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
-
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联合罗沙司他对多发性骨髓瘤肾性贫血患者的治疗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分析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联合罗沙司他(roxadustat)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肾性贫血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MM肾性贫血患者84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2)、对照组(n=42).两组均进行常规化疗,对照组给予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观察组给予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联合罗沙司他.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治疗前及治疗1疗程、3疗程后血红蛋白(Hb)、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血清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血清铁(SI)、总铁结合力(TIBF)、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1疗程、3疗程后,两组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环境领域、社会关系领域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疗程、3疗程后,两组Hb、EPO、TSAT、SI、TIBF水平均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疗程、3疗程后,两组Scr、BUN、IL-1β、IL-6水平有所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疗程、3疗程后,观察组HIF-1α水平有所降低,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联合罗沙司他治疗MM肾性贫血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EPO水平,抑制炎症反应,纠正铁代谢,达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还能降低HIF-1α水平,有助于促进肾功能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罗沙司他与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慢性肾性贫血有效性及安全性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4/3/2
目的 比较罗沙司他与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慢性肾性贫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部战区总医院自2020 年6 月1 日至2022 年12 月31 日收治的178 例慢性肾病伴贫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入促红素组(n =88)和罗沙司他组(n =90).促红素组使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注射液皮下注射;罗沙司他组口服罗沙司他胶囊.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治疗前后的贫血相关指标,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贫血相关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促红素组患者治疗后的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较治疗前有升高趋势,罗沙司他组患者治疗后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较治疗前有升高趋势.根据临床实际情况,两组患者接受了14d或15~28 d的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 14d后贫血相关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14d后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较治疗前均有升高趋势.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 15~28 d后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促红素组患者治疗15~28 d后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较治疗前有升高趋势;罗沙司他组患者治疗15~28 d后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罗沙司他和重组人促红素均可改善慢性肾性贫血患者的贫血,且罗沙司他治疗效果更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