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尼帕病毒病预防与控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尼帕病毒病(NVD)是一种新发现的人兽共患病,致死率达40%~75%,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畜牧业的发展,已成为近20多年来国际高度关注的新发传染病之一。尼帕病毒(NiV)是NVD病原体,其自然宿主是狐蝠科的果蝠。NiV可致人和动物感染,临床谱广泛,包括无症状感染、急性呼吸道感染、致命性脑炎甚至死亡。NiV自1999年首次在马来西亚被发现以来,主要在东南亚和南亚地区流行。NiV主要通过蝙蝠-猪-人、被污染的食物传播给人类造成人际传播。目前,尚无NVD特异性治疗药物和疫苗。我国目前没有NVD病例报道,但我国与NVD主要流行国家经济贸易及人员往来频繁,并且已在我国相关蝙蝠体内也检测到了NiV抗体,我国存在NVD输入与本地流行潜在风险。本文围绕NVD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和实验室诊断等预防控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系统综述,帮助相关工作人员较为全面和系统地了解NVD。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几种新发传染性疾病
编辑人员丨2023/8/6
新发传染病既包括新种或新型病原微生物引发的传染病,又包括重新流行的经典传染病,具有疫情发生突然、传播速度快、人群易感率高等特点,可对人类健康和社会生活秩序造成巨大影响.新发传染病病原体种类较多,以病毒感染居多,人兽共患为显著特点.该文对寨卡病毒病、肠道病毒D68感染、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和登革热等几种新发传染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和基础研究进展进行介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尼帕病毒病的流行现状与防治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尼帕病毒病(Nipah virus disease, NVD)是一种急性接触性、高致死性人兽共患传染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脑炎及咳嗽等.1998年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先后出现,1999年分离并确诊其病原为尼帕病毒.之后该病在印度、孟加拉国多次暴发.2018年5月,印度再次暴发NVD疫情,给人们造成了极大恐慌.本文以该病的流行情况和防治研究进展为重点,从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实验室诊断及防治等方面介绍其研究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需优先发展防控手段的10种人兽共患病毒病
编辑人员丨2023/8/6
2018年2月,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了优先研究和发展的10种人兽共患病毒病,其中8种病毒病由动物经气溶胶或密切接触在人群中传播,2种经蚊媒直接或间接传人.除寨卡病毒外,9种需在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操作的高致病性病原体,其中6种需在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Biosafety level 4,BSL-4),3种需在BSL-3.因此,只有在有条件的实验室才能承担对这些病毒病的研究和发展.本文就这10种病毒病从传播途径、临床危害及疫苗研制的主要方面与现状等进行简述,并探讨分析对这些传染病的防控问题,以期有关机构及人员做好应有的防控准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关口前移,联防联控,严防人兽共患病
编辑人员丨2023/8/6
人兽共患病种类繁多,流行趋势复杂,狂犬病、结核病、布鲁氏菌病等原有人兽共患病不断连发、再发,禽流感、严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SARS)、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等新发人兽共患病接连出现,而随着全球交流日益增多,埃博拉出血热、MERS、疯牛病、亨-尼帕脑炎、西尼罗病毒病、裂谷热、寨卡病毒病、黄热病等外来人兽共患病则威胁不断.人兽共患病在世界范围内形势严峻,关系重大,其防控不仅事关国家全局,还关系到健康养殖、食品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国家生物安全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定.针对不同人兽共患病,政府和科研机构要加强研究,科学防控,建立优化各种病原体的检测方法,研发制备行之有效的疫苗和药物,完善机制,联防联控,努力建立协同联动机制共同预防应对重大传染病疫情的发生和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拉沙热的流行病学特点及防治对策
编辑人员丨2023/8/5
拉沙热是由拉沙病毒引起,主要经过啮齿类动物传播的一种人兽共患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被WHO列为优先研究的10种人兽共患病毒病之一.该病20世纪50年代首次发现于尼日利亚,主要在西非地区流行,在欧洲、美洲、亚洲等多个国家出现拉沙热输入性病例的报道.近年来尼日利亚连续暴发拉沙热疫情,再次引起世界的关注.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国际交流活动频繁,以及我国援助非洲和执行非洲维和任务的增加,我国在外人员感染拉沙热和拉沙热疫情输入我国的风险逐年增加.本文对拉沙热的病原学和临床学特征、流行病学特征、疫情分布情况以及防治对策进行综述,分析了拉沙热疫情对我国的潜在威胁,提出我国防控拉沙热疫情的应对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新型冠状病毒的人兽共患病特性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目前仍在全球人群中高水平传播.已有研究显示,SARS-CoV-2来自于动物,有数十种动物对SARS-CoV-2易感(包括自然感染和实验感染),少数动物感染SARS-CoV-2后可再将病毒传播给人类,但SARS-CoV-2由动物传播到人的风险较低,由SARS-CoV-2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病(COVID-19)还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兽共患病(zoonosis).考虑到SARS-CoV-2源于自然的属性及其在人类和动物间广泛传播和适应性突变,未来有可能出现新的SARS-CoV-2宿主,并成为引发人类再次或持续感染的传染源,未来仍需继续加强动物中SARS-Co2V-2的监测以及动物与人类之间病毒传播机制的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