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蝙蝠携带呼肠孤病毒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蝙蝠能携带多种病毒,并且是唯一会飞的哺乳动物,能进行远距离飞行,非常容易将病毒传播给人和其他动物。蝙蝠作为多种人兽共患病病毒的自然宿主,近10年来研究发现,许多新发传染病病原都与蝙蝠有关。蝙蝠携带的呼肠孤病毒具有独特的分节段双链RNA,易发生病毒间重组,引起致病力改变,是具有潜在危害的蝙蝠源病毒。以往认为人感染该病毒呈现无症状或症状轻微,但近年发现呼肠孤病毒能导致一些严重的人类疾病。本文就蝙蝠携带的呼肠孤病毒的病毒特点、演化发展及其致病性进行概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猴痘诊疗指南(2022年版)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猴痘是一种由猴痘病毒(Monkeypox virus,MPXV)感染所致的人兽共患病毒性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发热、皮疹和淋巴结肿大。该病主要流行于中非和西非。2022年5月以来,一些非流行国家也报道了猴痘病例,并存在社区传播。为提高临床医师对猴痘的早期识别及规范诊疗能力,特制定本诊疗指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尼帕病毒病预防与控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尼帕病毒病(NVD)是一种新发现的人兽共患病,致死率达40%~75%,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畜牧业的发展,已成为近20多年来国际高度关注的新发传染病之一。尼帕病毒(NiV)是NVD病原体,其自然宿主是狐蝠科的果蝠。NiV可致人和动物感染,临床谱广泛,包括无症状感染、急性呼吸道感染、致命性脑炎甚至死亡。NiV自1999年首次在马来西亚被发现以来,主要在东南亚和南亚地区流行。NiV主要通过蝙蝠-猪-人、被污染的食物传播给人类造成人际传播。目前,尚无NVD特异性治疗药物和疫苗。我国目前没有NVD病例报道,但我国与NVD主要流行国家经济贸易及人员往来频繁,并且已在我国相关蝙蝠体内也检测到了NiV抗体,我国存在NVD输入与本地流行潜在风险。本文围绕NVD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和实验室诊断等预防控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系统综述,帮助相关工作人员较为全面和系统地了解NVD。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猴痘病毒实验室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猴痘是一种由猴痘病毒感染所致的人兽共患病毒性疾病。2022年,猴痘首次在非洲以外地区广泛社区传播,成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准确有效的检测方法对于猴痘病毒感染的诊断与筛查尤为重要。本文综述近年来猴痘病毒的实验室检测技术,比较镜检法、培养法、核酸检测法与免疫学方法的原理和检测性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猴痘公众防护指南(2023)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猴痘是一种人兽共患病,人类猴痘病例既往主要分布在非洲地区。近1年以来,已有多个非地方性流行国家发现多例猴痘病例,国内输入性病例风险相应增加。为了帮助公众更好地了解猴痘病毒,在多学科专家和公众代表的共同参与下,通过确定公众关注的猴痘感染相关问题、系统检索证据和德尔菲法调研,并参照患者与公众指南报告规范,形成了符合我国国情的《猴痘公众防护指南(2023)》。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输入性猴痘传入我国的风险及防治应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2022年5月13日至6月2日,在短短3周内全球5个大洲先后报告了780例人猴痘确诊病例。在我国,虽然还从未有猴痘确诊病例的报道,但存在猴痘病毒输入的风险。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初停止接种天花疫苗后,目前40岁以下的人群对于天花和猴痘病毒普遍没有免疫力。在密切关注国际猴痘流行疫情的同时,应该提前做好准备,加强症状的监测,开发诊断方法,以便及时发现输入性病例。同时,应该着手储备疫苗和抗病毒药物,防止我国可能出现的猴痘流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2022年猴痘流行特点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引起的人兽共患病。既往猴痘主要流行于中非与西非地区。2022年5月7日至12月25日,全球已有110个国家和地区发现猴痘病例,并在以MSM为主的人群中出现了广泛的人际传播,猴痘在全球多个非流行国家和地区的暴发引起全球的高度关注。研究表明本轮猴痘的流行情况、传播特点和临床表现与既往经典猴痘存在差异。现就本轮猴痘流行病学改变、临床特征和预防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猴痘的防控提供科学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全健康理念下的卫生政策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了解全健康理念下卫生政策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和热点。方法:检索2001 - 2020年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WoS)数据库和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关于全健康理念下的卫生政策研究领域相关文献,共纳入英文文献3 515篇,中文文献42篇。采用CiteSpace 5.6.R3软件对发文量、国家、机构、作者及关键词进行汇总分析,并绘制可视化图谱。结果:WoS数据库中,2001年发文量为52篇,2020年为500篇,发文量整体呈上升趋势;CNKI数据库中,第1篇相关论文发表于2009年,至2020年发文量增加到13篇,但总数仍然较少(42篇)。各个国家中,美国发文量(1 385篇)、总被引频次(48 780次)、高被引(被引频次≥10次)论文数(671篇)均最高;瑞士篇均被引频次最高(89.72次);中国发文量排名第5位(160篇),总被引频次(4 643次)、篇均被引频次(29.02次)均排名第8位,高被引论文数较少(82篇)。英文作者合作关系中,以悉尼大学Chris Degeling为首的合作团队规模较大;中文作者合作关系中,以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陆家海为首的研究团队规模较大。国家合作方面,法国节点的中心性最大(0.30),中国节点的中心性仅为0.01。新发传染病、人兽共患病和抗生素耐药是英文文献中的高频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人兽共患病、抗生素耐药和食品安全是中文文献中的高频关键词。结论:2001 - 2020年全球的全健康理念下卫生政策研究发文量整体呈上升趋势,新发传染病、人兽共患病、抗生素耐药和食品安全是目前该领域的研究热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炭疽诊疗新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炭疽是由炭疽芽孢杆菌引起的主要发生在食草动物间的一种人兽共患病,包括皮肤炭疽、胃肠炭疽、肺炭疽、炭疽性败血症、炭疽性脑膜脑炎5种临床类型。现结合近年来发表的炭疽相关文献,对炭疽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治疗等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猴痘疫情的现状以及挑战与展望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病。2022年5月7日英国报道了今年首例猴痘确诊病例,此后数月内猴痘病例在欧美国家乃至全球范围数量激增。随着国外逐步放松对新冠疫情的管控措施,国际间交流日益增多,猴痘疫情具备了全球传播与扩散的适宜条件。目前猴痘疫情呈现波及范围广、传播速度快、疫源地不明确、人源性传播为主、社区传播及病毒变异加速等特征,已成为人类公共卫生健康事业面临的新威胁与挑战。各国政府都在积极寻找控制疫情的应对策略,防控相关部署已迫在眉睫,需要保持高度警惕。本文就猴痘的流行病学特征、生物学特征、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测、治疗及预防措施进行了综述,以期增加知识储备以应对国内可能出现的猴痘疫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