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的太原市生态管理分区
编辑人员丨10小时前
明晰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的匹配程度和权衡/协同关系,对科学划分生态管理分区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多源数据,以街道为尺度单元量化了太原市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及需求量,借助Getis-Ord Gi*工具和相关性分析方法探究了 6种生态系统服务供需比冷热点区域及供需间的权衡/协同关系,并根据自然资源特征及社会经济情况提出了生态管理分区及管控建议.结果表明:太原市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分布具有空间分异性,在供给方面,固碳量、空气净化、热环境调节、休闲服务在东西部较高,土壤保持西部较高,产水服务南部较高;在需求方面,固碳量、热环境调节、产水和休闲服务呈现出中部及东南部高、四周低的特点,空气净化需求南部和北部较高,土壤保持需求西部较高.生态系统服务供需不匹配特征明显,6种服务供需风险等级总体呈现由汾河向东西两山递减的规律.供给方面,产水服务与其他5种服务呈现为权衡关系;需求方面,空气净化和土壤保持与其他4种服务呈现为权衡关系.本研究提出了"保护优先-调控为主-协同治理"的分区框架,将研究区分为3个一级分区和8个二级分区,并提出了差异化管护策略.本研究可为平衡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0小时前
-
合理使用激光与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提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水平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工作年龄人群主要的且不可逆的致盲性眼病。而糖尿病黄斑水肿(DME)是DR进一步发展的并发症,是引起DR患者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抗VEGF药物的出现,改写了DR和DME的治疗模式。首先,对于DME的治疗,由之前的局灶/格栅样激光光凝,转换成抗VEGF药物为一线治疗。其次,对于增生型DR (PDR)的治疗,既往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是金标准,现在抗VEGF药物成了部分PDR患者治疗的替代方案。临床上,面对不同程度的DR及DME,何时开始治疗、何种治疗优先、抗VEGF药物治疗是否能完全取代激光以及抗VEGF药物治疗时代关于DR的治疗模式等问题均值得临床医师进一步思考。深入学习激光和抗VEGF药物治疗DR的临床研究,关注临床指南和专家共识的变迁,逐步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DR及DME的治疗思路,实现DR患者的个性化治疗,有利于提高我国DR的治疗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西医结合学科发展关键问题识别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我国中西医结合学科发展的关键问题,为促进中西医结合学科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以"中西医结合+学科发展/学科建设/教学"为主题词,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检索2023年3月1日前公开发表的文献,通过文献评阅和专家咨询建立问题清单,计算各个问题的重要性指数、严重性指数和优先解决指数,并以此确认关键问题。结果:共检索到文献43篇,通过分析归纳出我国中西医结合学科发展领域的主要问题14个,来自5家单位的6名中西医结合专家参与了咨询,其中优先解决指数排名前3位的分别为中西医结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缺失、中西医结合教学模式不够成熟和中西医结合临床实践教学基地不足,优先解决指数分别为0.151 8、0.118 1和0.110 4。结论:中西医结合学科发展面临多方面的问题,而适宜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教学模式和临床实践教学基地是中西医结合学科发展的关键问题,建议完善中西医结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优化中西医结合教学模式和加强中西医结合临床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助力中西医结合学科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小学生远视储备与近视眼发病率关系的队列研究:安阳儿童眼病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小学一年级学生远视储备及其与近视眼累积发病率之间的纵向关联。方法:队列研究。纳入“安阳儿童眼病研究”中2011年2月至2017年7月基线时未患近视眼且完成随访的小学一年级学生2 628人(2 628只眼),其中男生1 515人,女生1 113人,年龄(7.16±0.40)岁。每年均采用1%盐酸环喷托酯滴眼液进行睫状肌麻痹后电脑验光获得远视储备数据,并对基线时远视储备范围不同的学生分别进行分析;采用眼生物测量仪获得眼轴长度、前房深度、角膜曲率半径和晶状体厚度等参数,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进行比较。定性资料采用频数和百分比描述,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采用线性回归分析基线远视储备与5年后屈光度数之间的关联。 结果:小学一年级未患近视眼学生的远视储备为(+1.09±0.78)D,眼轴长度、前房深度、角膜曲率半径和晶状体厚度分别为(22.66±0.72)、(2.88±0.24)、(7.80±0.25)和(3.62±0.19)mm。小学一年级未患近视眼的学生随访1~5年近视眼累积发病率分别为8.5%、21.5%、35.6%、47.6%和64.1%,在3、4、5年时女生明显高于男生。基线时远视储备分别为>+2.00 D、>+1.50 D且≤+2.00 D、>+1.00 D且≤+1.50 D、>+0.50 D且≤+1.00 D、>0.00 D且≤+0.50 D、>-0.50 D且≤0.00 D的学生,5年近视眼累积发病率分别为和4.6%、26.3%、52.3%、78.6%、92.6%和9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90.59, P<0.001)。基线远视储备与5年后屈光度数之间的回归方程为:5年后屈光度数=-3.135+1.692·基线远视储备( R2=0.454, P<0.001)。 结论:远视储备越小的学生其近视眼累积发病率越高。监测儿童远视储备并及早保护以减少其消耗,及时发现近视眼高危儿童,对于防止近视眼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于2022年3月15日优先出版在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优秀科研成果优先出版平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糖尿病足溃疡预防的未来:从分级医疗向个体化医疗的模式转变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预防足溃疡是降低糖尿病患者截肢率、减轻患者及其家庭的医疗负担和照顾负担的关键,笔者对《糖尿病足溃疡预防的未来:从分级医疗向个体化医疗的模式转变》一文进行摘译与解读。作者强调控制糖尿病足应从优先治疗向优先预防转变,指出研究和临床实践中优先考虑预防足溃疡存在的诸多障碍,并对个体化医疗对糖尿病足溃疡预防的重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讨论。从分级医疗向个体化医疗的模式转变是当前克服这些障碍的综合解决方案,也是糖尿病足溃疡预防发展的新趋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药剂学视角的女性避孕节育药具研发的思考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近年来,国际社会将家庭计划作为改善妇幼健康的优先战略,我国也将生殖健康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其中,育龄女性采取安全有效的避孕方法防止意外妊娠、降低人工流产是提高其生殖健康水平的重要举措。本文简述了女性避孕节育产品的全球市场需求,并以全球需求及市场为导向的长效生物降解型埋植剂和长效微球注射剂为例,分别从原辅料选择、处方前研究、处方工艺研究等前期开发环节入手,探讨女性避孕节育药具的研发思路。最后,展望了3D打印技术、计算机仿真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等前沿技术在该领域的应用前景。跨学科整合药学和计算机科学等研究方式,有望改变传统制剂的开发模式,助力加速推动女性避孕节育药具的产业化转化步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国恶性肿瘤一级预防现状与展望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恶性肿瘤是严重危害中国人民健康及社会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未来的恶性肿瘤防控工作应继续坚持预防优先原则,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开展实施一级预防相关举措。预防对减轻中国居民,特别是广大中低收入人群及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居民的恶性肿瘤负担尤为关键。过去几十年间,国际社会通过烟草控制、改善职业卫生条件以及疫苗接种等一级预防措施,显著降低了相关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中国也在云南省宣威市、江苏省启东市、河南省林县等特定地区的恶性肿瘤高危人群中探索实施了一系列一级预防措施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由于中国居民恶性肿瘤危险因素系统性认知水平偏低、自我健康管理意识和能力不足,当前亟需创建新的研究工具与研究方法以进一步揭示恶性肿瘤病因并建立人群层面及个体层面的恶性肿瘤一级预防新机制和新体系。基于当前癌谱转变与数字化发展的现状,建立一个可以覆盖全民的集恶性肿瘤一级预防权威科普宣教、个体化风险评估与自我健康管理助手于一体的癌症一级预防数字化智能服务体系,对提升中国居民恶性肿瘤一级预防能力将大有裨益,并能助力中国恶性肿瘤防控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地方病学"十四五"优先发展领域的探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根据我国2021 - 2035年中长期暨"十四五"基础科学发展的总体目标,结合国家战略需求,本文围绕未来5 ~ 15年我国地方病学的发展趋势和发展特点,探讨了地方病学的5个优先发展领域:地方性氟中毒的发病机制与防治措施研究,环境砷暴露与健康风险评估、致病机制、防治策略研究,碘营养相关疾病发病机制的基础和应用转化研究,大骨节病软骨损伤分子机制及其靶向干预研究,克山病的精准防治、生物样本资源保存与病因学研究。作者结合各领域的科学意义与国家战略需求,浅析了其主要的研究方向和核心科学问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人工智能助力心血管健康管理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我国心血管疾病负担持续增加,其早期识别和预测对于改善心血管结局至关重要。人工智能系统在心血管风险预测、心血管影像等方面的迅速进展以及移动健康的发展使得自动获取多种生命体征数据成为可能,大大促进了心血管疾病的早期识别和诊断。心电图诊断中应用人工智能方法有助于快速准确诊断并优先处理最紧急情况,减少误差;人工智能与移动健康结合可用于多疾病监测的心脏健康监测服务平台;超声心动图结合人工智能研究有助于识别亚临床疾病或细微未被识别的影像学特征;使用机器学习模型可无创评估冠状动脉有无血流意义的狭窄和冠状动脉斑块的稳定性,以区分未来冠脉事件的发生风险。因此,人工智能的发展有潜力将医师从耗时、重复的传统医学模式中解脱出来,并进行最佳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管理,从而最大限度地减轻医疗保健系统的过重负担,提高心血管疾病健康管理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2010至202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眼科学领域申请及资助数据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眼科学领域各类项目申请和资助的特点及现状,为推动我国眼科学基础研究发展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0至202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眼科学领域各类项目数据资料,汇总后建立数据库进行综合分析,主要分析内容包括项目申请数量、项目资助数量、资助金额、资助强度、资助率及依托单位情况等。结果:2010至202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眼科学领域各类项目共接收申请13 267项,2021年(1 677项)较2010年(652项)增长157.21%;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申请数量增长尤为明显。资助项目2 221项,2021年(216项)较2010年(119项)增长81.51%;2017年后资助数量基本稳定在每年约200项;资助率为16.74%(2 221/13 267);资助金额102 690万元,平均资助强度46.24万元。中山大学(1 060和265项)、复旦大学(759和186项)、上海交通大学(820和178项)、温州医科大学(625和113项)和首都医科大学(538和95项)为项目申请和获资助数量位居前5的依托单位。结论:2010至202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眼科学领域整体情况为项目申请数量迅速增加,资助数量缓慢增加,出现资助率逐年降低趋势。我国眼科学基础研究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应进一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动学科持续发展。(本文于2022年1月21日优先出版在中华眼科杂志官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