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ecrostatin-1对急性高眼压大鼠模型中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程序性坏死的抑制作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程序性坏死特异性抑制剂necrostatin-1(Nec-1)对急性高眼压大鼠模型中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程序性坏死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Nec-1处理组和阴性对照组,每组6只。其中,正常对照组大鼠不做任何处理;其余3个组大鼠左眼采用前房灌注质量分数0.9%氯化钠溶液的方法将眼压升至110 mmHg(1 mmHg=0.133 kPa),持续60 min,制备急性高眼压缺血-再灌注模型;Nec-1处理组和阴性对照组大鼠分别于造模后给予玻璃体腔内注射4 mmol/L Nec-1和二甲基亚砜各2 μl。造模后7 d,摘取各组大鼠实验眼制备视网膜石蜡切片,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视网膜结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胸腺细胞抗原1(Thy-1)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结果:造模后7 d,与正常对照组大鼠比较,模型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大鼠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均变薄,RGCs层细胞排列疏松,内核层细胞减少、排列紊乱,外核层细胞正常或变大;与模型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比较,Nec-1处理组大鼠神经纤维层厚度及RGCs数量均明显增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模型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Nec-1处理组大鼠Thy-1染色阳性RGCs数量均较正常对照组减少,Nec-1处理组大鼠Thy-1染色阳性RGCs数量均较模型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增多。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Nec-1处理组GFAP平均积分吸光度( A)值分别为47.209±15.311、116.220±18.194、116.382±19.020和92.818±10.236,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24.675, P<0.001),其中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Nec-1处理组GFAP平均积分 A值均明显升高;Nec-1处理组GFAP平均积分 A值较模型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Nec-1对急性高眼压大鼠RGCs的程序性坏死有抑制作用,可促进RGCs存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体外培养的人胸腺组织移植到裸鼠不同部位后的免疫重建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7/27
目的 通过分析人胸腺组织切片移植到裸鼠肾包膜,皮下和股四头肌后的免疫重建效果,探究胸腺组织异位移植的最佳位置.方法 收集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手术废弃的胸腺组织,制作成0.5~1 mm厚的组织切片,体外培养以清除免疫细胞.利用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定量PCR等方法评估组织切片中残余的组织结构、细胞类型和功能.最后将胸腺组织切片分别移植入裸鼠的肾包膜、皮下和股四头肌3个部位,并通过流式细胞术和组织学检测等手段比较3个部位移植后的免疫重建效果.结果 体外培养14 d的胸腺组织切片中T淋巴细胞的清除率达90%以上,上皮细胞网状结构保存完整,残存大量的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内皮细胞.定量PCR结果显示,体外培养能有效维持胸腺组织切片中上皮细胞标志物及其分泌细胞因子的基因表达量.流式细胞术显示移植后16周,不同移植组小鼠外周血中T细胞的比例均显著增加,其中股四头肌移植组小鼠的T细胞比例最高.原位组织学检测显示,移植物在3个部位均能检出胸腺组织再生.但是肾包膜组移植物检出率为40%,皮下组移植物检出率为60%,股四头肌组移植物检出率为100%.结论 体外培养14 d的胸腺组织切片保留了完整的胸腺基质微环境,移植人的胸腺组织切片后可有效重建裸鼠的T细胞比例,且股四头肌部位移植的效果优于肾包膜和皮下部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
岩黄连总生物碱抑制M2型巨噬细胞抗小鼠肝癌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探讨岩黄连总生物碱能否通过负调控PI3K/AKT/mTOR信号通路抑制M2 型巨噬细胞发挥抗小鼠H22 肝癌细胞实体瘤生长作用.方法:建立小鼠H22 肝癌细胞实体瘤模型,岩黄连总生物碱高、中、低剂量(100、50、25 mg/kg)给药10 d后,称量瘤体及脾脏、胸腺质量,计算脏器系数,HE染色观察肿瘤组织病理学改变,RT-qPCR检测瘤组织M2型巨噬细胞标志物CD206 mRNA表达.体外培养RAW264.7细胞,用IL-4、IL-13(20 ng/mL)诱导细胞M2极化,岩黄连总生物碱高、中、低浓度(25、12.5、6.25 μg/mL)干预24 h,流式细胞仪检测CD206阳性表达;RT-qPCR检测CD206、Arg-1、IL-10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RAW264.7 细胞内PI3Kp110、p-AKT、p-mTOR蛋白表达.结果:动物实验结果显示,岩黄连总生物碱高、中剂量H22 肝癌细胞实体瘤的生长受到抑制,脾脏系数与胸腺系数显著升高(P<0.05),HE染色切片中肿瘤细胞浸润数减少,区域坏死肿瘤组织中CD206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 或P<0.01).细胞实验结果显示,岩黄连总生物碱高、中浓度组M2型巨噬细胞标志物CD206阳性表达及CD206、Arg-1、IL-10 mRNA和通路PI3Kp110、p-AKT、p-mTOR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 或P<0.01).结论:岩黄连总生物碱可通过负调控PI3K/AKT/mTOR信号通路抑制巨噬细胞M2型极化发挥抗小鼠H22 肝癌细胞实体瘤生长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不同药对配伍对栀子引起的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2/16
目的 探讨不同药对配伍对栀子引起的大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栀子组(1.17g·kg-1)、栀子+大黄组(栀子-大黄=3∶8)、栀子+黄连组(栀子-黄连=1∶1)、栀子+黄芩组(栀子-黄芩=1∶1).按照上述配比,各组大鼠每日灌胃给予相应药物1次,连续进行7 d.给药结束后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LDH)、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6)、IL-1β水平;计算脏器系数;HE染色检测肝组织病理变化;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及铁含量;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血红素氧合酶(HO-1)、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LC7A11)蛋白的表达;qRT-PCR检测GPX4和SLC7A11 mRNA的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栀子组血清ALT、AST、ALP、LDH、TNF-α、IL-6、IL-1β水平明显上升;肝脏系数显著上升,胸腺系数明显下降;病理切片检测发现明显的肝细胞坏死及炎性细胞浸润;GSH和SOD水平显著下降;MDA和铁含量显著升高.GPX4和SLC7A11的蛋白及mRNA表达降低,HO-1蛋白表达增加.与大黄、黄连、黄芩配伍后,ALT、AST、ALP、LDH、TNF-α、IL-6、IL-1β水平及肝脏系数明显降低,肝组织病理得到改善;GSH和SOD水平明显提升;MDA和铁含量减少.GPX4、SLC7A11的蛋白和mRNA及HO-1的蛋白表达水平升高.结论 大黄、黄连、黄芩与栀子药对配伍可有效减轻栀子肝脏毒性,其作用机制与抑制氧化应激和铁死亡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16
-
古草生机汤对H22荷瘤小鼠体内抑瘤及免疫调节作用的初步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26
目的:探究古草生机汤对H22 荷瘤小鼠体内实体瘤的抑瘤功效和对机体的免疫调节作用机制.方法:本研究采用H22 实体瘤动物模型,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组、古草生机汤低、高剂量组,灌胃给药 7d,计算各组小鼠的体质量增长率、肿瘤抑制率、胸腺及脾指数,小鼠实体瘤病理切片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瘤体组织和细胞形态,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小鼠血清中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IL-2)、Fas、Fas配体、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测量小鼠瘤组织中Bax和Bcl-2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古草生机汤有促进H22 荷瘤小鼠体质量增长、抑制体内实体瘤增长和促进肿瘤凋亡坏死的作用,可提高小鼠的胸腺指数同时降低脾脏指数,可显著提高小鼠血清中IFN-γ、TNF-α、IL-2 的含量并降低Fas、Fas配体、AST、ALT的含量(均P<0.01),能够上调小鼠瘤组织中Bax mRNA的表达并下调Bcl-2mRNA的表达.结论:古草生机汤具有明显的体内抗肝肿瘤药效,在抑制肿瘤生长、促进肿瘤细胞凋亡、调节机体免疫方面有一定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26
-
基于SOCS1/STAT3信号通路探究红禾麻乙酸乙酯部位对Ⅱ型胶原诱导关节炎大鼠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19
目的 基于细胞因子信号抑制因子 1(SOCS1)/活化转录激活因子 3(STAT3)信号通路探究红禾麻乙酸乙酯部位对Ⅱ型胶原诱导关节炎(CIA)大鼠的影响.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IA模型组、雷公藤多苷片组、红禾麻乙酸乙酯部位组,每组 10 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 3 组大鼠采用牛Ⅱ型胶原和弗氏不完全佐剂进行造模,药物灌胃 21d后,测量大鼠足跖肿胀度并进行关节炎指数评分(AI)和滑膜组织病理评分,计算胸腺、脾脏指数,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Western blot和RT-qPCR法检测STAT3、SOCS1 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 红禾麻乙酸乙酯部位能缓解大鼠关节肿胀情况并改善关节炎指数评分(P<0.05).病理切片显示,红禾麻乙酸乙酯部位组软骨组织的破坏、血管翳的增生、炎细胞的浸润均得到有效改善,胸腺脾脏指数、IL-17 水平、STAT3 蛋白及mRNA表达均下调(P<0.05),而SOCS1 蛋白和mRNA表达上调(P<0.05).结论 红禾麻乙酸乙酯部位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与调控SOCS1/STAT3 信号通路密切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9
-
细胞外组蛋白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细胞外组蛋白在脑组织缺血再灌注(I/R)中的损伤作用,并探索组蛋白的来源.方法 采用Longa法建立大鼠I/R模型,脑组织切片后H3荧光染色,观察脑组织中组蛋白含量.采用酶消化法培养孕18 d SD胎鼠脑皮质神经元,小牛胸腺组蛋白不同浓度(μg/ml)(50、100、200、400、800)刺激神经元1 h后检测细胞存活率.分别在2%O2培养箱培养细胞0 h、24 h、48 h,然后H3荧光染色,观察核内组蛋白的释放.结果 大鼠脑组织梗死侧H3含量较未梗死侧增多.50μg/ml组蛋白处理1 h后细胞存活率为45.69%(P<0.01),并呈浓度依赖性下降.低氧培养24 h时组蛋白分布在细胞核以及细胞质中,48 h时组蛋白分布范围进一步扩大,少量位于细胞核外.结论 脑I/R损伤中,神经元在缺氧刺激下主动释放组蛋白至细胞外,直接损伤神经元,加重脑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黄芪神仙定年方对辐射小鼠肝氧化应激损伤的防护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黄芪神仙定年方对X射线辐射后小鼠肝氧化应激损伤的防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将6~8周龄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NC组)、模型组(IO组)、阳性对照组(TC组)及黄芪神仙定年方低(LH组,4.8mg/kg)、中(MH组,9.6mg/kg)、高(HH组,19.2mg/kg)剂量组,每组10只,分别给予生理盐水、生理盐水、胸腺肽及不同浓度黄芪神仙定年方水煎剂连续灌胃10d,然后采用X射线8Gy全身单次照射,照射后继续灌胃3d,称小鼠体重,观察饮食、饮水量及一般状况.处死小鼠取肝脏,计算肝脏指数;观察肝脏组织形态学变化;测定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等氧化应激指标及Nrf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与NC组比较,IO组小鼠体重明显降低(P<0.01),病理切片示小鼠肝细胞排列紊乱,中央静脉严重淤血阻塞,其周围肝细胞变性、坏死,肝组织SOD、GSH-Px活性降低,MDA含量升高(p<0.05),Nrf2蛋白表达量明显升高(P<0.01).与IO组比较,TC组及HH组小鼠体重明显增加(P<0.01),病理切片示肝组织结构基本正常,肝细胞以中央静脉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列,肝组织SOD、GSH-Px活性升高,MDA含量降低(P<0.05),Nrf2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P<0.01).结论 黄芪神仙定年方对辐射后小鼠肝脏氧化应激损伤具有一定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作用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胸腺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福建省肿瘤医院胸腺肿瘤的病理类型及年龄分布特点.方法:收集2007年1月1日至2017年8月31日病理诊断448例胸腺肿瘤,复习其临床资料、HE切片及免疫组织化学切片.按 WHO(2015版)分类标准进行病理诊断及分类.结果:448例胸腺肿瘤中男性244例(54.46%),女性204例(45.54%);年龄5~83岁.胸腺瘤141例(31.47%)、胸腺癌37例(8.26%)、神经内分泌肿瘤24例(5.35%)、混合性胸腺癌1例(0.22%)、纵隔生殖细胞肿瘤43例(9.60%)、纵隔淋巴瘤53例(11.83%)、纵隔组织细胞和树突状细胞肿瘤3例(0.67%)、纵隔软组织肿瘤18例(4.02%)、骨肿瘤2例(0.45%)、神经源性肿瘤66例(14.73%)、胸腺异位性肿瘤3例(0.6796)、转移性肿瘤56例(12.50%).结论:胸腺肿瘤类型多样,其中胸腺上皮性肿瘤的发病率占明显优势,且年龄主要集中在41~60岁,纵隔生殖细胞肿瘤和纵隔淋巴瘤虽少但不容忽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黄管秦艽中总环烯醚萜苷对骨关节炎大鼠模型治疗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研究黄管秦艽中总环烯醚萜苷对骨关节炎大鼠模型治疗作用.方法:采用注射木瓜蛋白酶加L-半胱氨酸的方法建立骨关节炎大鼠模型,与现有治疗骨关节炎药物双醋瑞因比较,计算大鼠脏器指数、检测大鼠血液全血粘度;用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中IL-1、PGE2 、COX-2、COX-1、NO水平;采用HE染色法观察大鼠关节软骨组织病理切片,综合评价黄管秦艽中总环烯醚萜苷对骨关节炎的治疗作用.结果:模型组较对照组各指标有显著改变;与模型组比较,双醋瑞因组及100 mg/kg、200 mg/kg总环烯醚萜苷组大鼠血清中IL-1、PGE2、COX-2、NO含量明显降低;COX-1含量各组间无差异;双醋瑞因组、总环烯醚萜苷给药组全血低切、中切、高切粘度明显下降;双醋瑞因组、总环烯醚萜苷给药组大鼠胸腺指数明显降低;各组间脾脏指数无显著性差异.病理切片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关节软骨细胞排列紊乱且明显增生,染色严重降低,各给药组关节软骨细胞排列紊乱,染色中度降低.结论:黄管秦艽中总环烯醚萜苷可通过降低骨关节炎模型大鼠血清中致炎因子含量来发挥对大鼠骨关节炎的治疗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