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侧唇裂修复方法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随着治疗唇裂方法的改进和逐渐完善,单侧唇裂畸形修复方法的研究得到越来越多学者认可。本文着重概述Tennison法(三角瓣法)、Millard术式(旋转推进瓣法)、新个体化手术方法(华西法)、新技术唇鼻肌肉生物力学仿真技术体系修复单侧唇裂的手术要点与优缺点,以期推动单侧唇裂的修复,为临床工作提供帮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神经介入手术机器人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神经介入手术是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重要方法,机器人辅助治疗不仅可以提高手术的精准度,而且还可以减少辐射暴露等风险。目前,临床应用于神经介入手术的机器人包括CorPath GRX、Magellan、VIR、RobEnt、"鲁班"和VAS HERO等系统,已成功完成了全脑血管造影术、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动脉瘤支架及血流导向装置置入术、弹簧圈栓塞术和动静脉瘘栓塞术,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了更加精准、平稳地完成神经介入手术,临床应用中在既往的泛血管介入机器人基础上,增加了适应颅内血管的控制软件、导丝递送模块、触觉反馈系统等。但是,神经介入机器人仍处于不断改进、迭代发展的时期,随着技术的成熟,有望在运动能力、精准控制、交互反馈及生物仿真等方面进步飞速,未来会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安全的临床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神经内镜第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Chiari畸形Ⅰ型合并脑积水的疗效及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第三脑室底造瘘术(ETV)治疗Chiari畸形Ⅰ型(CMⅠ)合并脑积水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22年7月在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接受ETV治疗的23例CMⅠ合并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症状改善程度和影像学测量结果,评估ETV的临床疗效。5例患者采用4D flow MRI评价ETV手术前、后枕骨大孔平面和颈1(C 1)平面脑脊液(CSF)流体动力学指标的变化。采用单模型有限元仿真分析方法判断模拟ETV手术前、后CSF压力变化对小脑扁桃体变形程度的影响,以验证"浴缸塞"假说。 结果:23例患者的ETV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CSF电影显示第三脑室底造瘘口CSF流动顺畅。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术后脑膜炎2例。23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13.7±10.1)个月。术后6个月患者的小脑扁桃体下疝距离、侧脑室Evan指数、第三脑室横径以及第四脑室矢状径均较术前下降(均 P<0.05)。ETV治疗的有效率达91.3%(21/23);合并脊髓空洞的患者中,2例脊髓空洞完全消失,3例明显缩小,其余7例基本稳定。4D flow MRI检查结果显示,与术前比较,术后CSF通过枕骨大孔平面的峰值流速、平均流速及流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术后CSF通过C 1平面的峰值流速及流量均下降(均 P<0.05)。单模型有限元仿真分析显示,模拟ETV术后,第三脑室、导水管出口、第四脑室的流速明显下降;形变分析发现,小脑下缘向上位移2.9 mm。 结论:ETV治疗CMⅠ合并脑积水安全、有效,其流体动力学改变支持"浴缸塞"假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本期导读
编辑人员丨1天前
人工智能、大数据、创新器械、可视化仿真手术等数字医学技术应用于外科临床,推动了学科发展理念的转变。本期重点选题为“微创及数字医学”,旨在总结和分享相关临床经验和成果,以期规范和推动学科的进一步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仿真肺结节定位模型:一种肺结节切除的无创定位新方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研究一种新型的3D打印仿真肺结节无创定位模型用于肺结节切除手术中指引肺小结节定位切除,并分析其准确性和切除效率。方法:入选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胸外科采用仿真肺结节定位模型进行胸腔镜手术中肺结节定位,并行肺结节切除手术的66例患者,男13例,女53例,年龄25~79(52.7±11.4)岁。其中单发结节患者24例(36.4%),同时性多发结节42例(63.6%)。使用患者的胸部高分辨CT影像数据进行数字重建,并3D打印制备个体化的1∶1等大仿真肺结节定位模型,用于手术中指引肺结节实时定位。分析手术相关参数、结节定位情况、结节切除情况,以及病理结果等资料。术前计划切除的结节按主要病灶结节和额外结节两种类别分别评估该模型指引定位的准确性和切除效率。结果:根据术前评估,66例患者计划切除的主要病灶结节71个,中位最大径0.9 cm(0.6~1.3 cm);计划切除的额外结节77个,中位最大径0.5 cm(0.4~0.7 cm)。所有患者均行全胸腔镜手术,单孔52例(78.8%),三孔14例(21.2%);单发结节患者中行肺段切除18例、楔形切除6例;多发结节患者中行肺段切除5例、楔形切除14例,混合术式23例(其中肺叶切除+肺段切除2例、肺叶切除+楔形切除7例、肺段切除+楔形切除14例)。全组中位手术时间93 min(45~240 min),平均每个结节切除中位时间51.4 min(6.7~147.0 min)。主要病灶结节全部成功切除并在手术台上由外科医生在切除标本中全部剖出,额外结节全部成功切除并在切除标本中剖出85.7%(66/77);模型指引的两种结节定位准确率均为100%。所有主要病灶结节均为恶性,剖出的额外结节恶性比例为21.2%(14/66)。结论:本中心设计的基于3D打印的仿真肺结节定位模型技术是一种无创、准确、便捷的肺小结节定位方法,特别在同时性多发肺结节的定位中更具独特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新型皮肤手术模具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3D打印的新型仿真皮肤手术模具在皮肤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皮肤科的35名规培生进行分组,分为基于3D打印的新型模具组( n=18)和传统模具组( n=17)。对两组规培生在模具上进行皮肤活检术考核,并对教学效果实施问卷调查评价。数据分析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计量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新型模具组及传统模具组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 t检验。 结果:新型模具组的规培生在皮肤活检术考核的成绩高于传统模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在教学效果调查问卷的各项评分均优于传统模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 结论:基于3D打印的新型仿真皮肤手术模具,让规培生的操作技能得到很好的训练,为实际临床操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教学效果显著提升,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高保真仿真模型在下尿路损伤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评价高保真仿真模型应用于下尿路损伤教学的效果。方法:选取50名本校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入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学生接受传统授课模式(PPT讲解+影像资料观看),内容包括下尿路解剖、下尿路损伤外科基础及下尿路损伤手术术式;试验组学生接受仿真模型辅助下的授课模式(主要包含仿真模型的观摩及操作体验);授课时间为4课时(40 min/课时),培训结束后对两组学生进行理论考核及问卷调查。采用SPSS 26.0进行 t检验和 χ 2检验。 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理论考核总成绩分别为(36.80±4.00)分、(33.12±3.6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试验组学生在理论知识掌握、临床操作和早期治疗、手术流程和关键步骤等部分自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与传统教学相比,应用高保真仿真模型进行授课可提高学生学习解剖知识及手术操作流程的效率,促进下尿路损伤中重难点知识的掌握,具有推广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智慧IVF+梦计划:VR/AR在人类辅助生殖手术中的应用前景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本文列举智慧医疗中革新性的技术——虚拟现实(virual reality,VR)和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技术在医学应用中较为成功的案例,对VR和AR技术在生殖中心的诊疗工作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提出将虚拟3D影像模型、虚拟的仿真模型、头戴式显示器、VR眼镜、虚拟操纵杆、数据手套等设施以及5G网络应用于手术技能培训评估和考核、术前方案规划模拟和治疗方案的评估、手术辅助、远程手术、缓解疼痛等具体应用方案。同时,本文对未来VR/AR体系在人类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勾画和展望,以搭建一个基于VR/AR技术的智慧生殖中心的架构模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尺骨鹰嘴新型交锁髓内钉力学性能的有限元分析和标本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采用有限元仿真和标本实验结合的方式测定新研制的尺骨鹰嘴交锁髓内钉的力学性能,并探究新型交锁髓内钉(NIN)锥形锁定螺钉使用数量对其固定性能的影响。方法:利用Mimics19.0和SolidWorks 2014建立尺骨鹰嘴横形骨折模型,分别采用克氏针张力带(KTB)和NIN修复;利用Ansys分析KTB、NIN的固定强度。用15例人体尺骨标本构造尺骨鹰嘴横形骨折模型,并用Instron E10000力学试验机分别对KTB、NIN使用1颗锥形锁定螺钉(NIN-1)和NIN使用3颗锥形锁定螺钉(NIN-3)修复尺骨鹰嘴骨折模型进行力学试验。结果:有限元仿真前臂屈曲45°,受载100 N时,KTB、NIN-1、NIN-3固定尺骨鹰嘴骨折面的最大变形分别为0.131、0.123、0.121 mm。标本试验模拟前臂屈曲45°,KTB、NIN-1、NIN-3的最大破坏载荷分别为(313.38±27.68)、(528.56±53.58)、(871.04±94.95)N,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NIN-3的最大破坏载荷大于KTB和NIN-1,同时NIN-1的最大破坏载荷大于KTB,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相比KTB,采用NIN手术操作更方便,力学性能更优,并且NIN-3的力学性能最佳,NIN-1次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脂肪抽吸术模拟训练系统在医学生培训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脂肪抽吸术模拟训练系统在医学生吸脂术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9年12月至2020年1月,选择北京协和医学院在读的无吸脂术手术基础的医学研究生30名(男18名,女12名,年龄22~30岁),应用抽签法随机分为2组,每组15名。传统培训组,接受教师授课后,受训者在仿真人体模型上训练操作,教师在一旁通过讲解示范对受训者进行动作纠正;模拟训练系统组,接受教师授课后,受训者在仿真人体模型上操作训练,通过模拟训练系统的实时反馈对受训者进行动作纠正。培训开始前和培训结束后分别要求2组受训者在模拟训练系统上进行吸脂术模拟操作测试,记录2组的吸脂针阻力、吸脂针加速度和手术均匀程度,分别比较2组受训者培训前、后的差异。使用R 3.5软件和Python 3.7软件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或近似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 s表示,应用 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M( P25, P75)表示,应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训练后,传统培训组受训者的手术区域分布较训练前更居中:训练前、后手术区域分布偏度分别为-0.22(-0.38,-0.14)和-0.07(-0.24,0.02)( V=20, P=0.022);峰度分别为2.32(2.09,2.58)和1.96(1.90,2.00)( V=112, P=0.002)。训练后,模拟训练系统组受训者的侧向阻力超阈值次数较训练前显著减少[7.0(3.5,13.5)次vs. 0(0,0)次( V=111.5, P=0.004)],加速度超阈值次数亦显著减少[7.0(5.0,17.5)次vs. 3.0(2.0,12.5)次( V=102, P=0.002)];手术覆盖角度显著提高[131.18°(117.71°,137.88°) vs. 169.89°(162.96°,180.00°) ( V=0, P<0.001)];手术区域分布更居中、更均匀[偏度-0.17(-0.33,0.03) vs. -0.01(-0.13,0.06)( V=21, P=0.026),峰度2.35(2.08,2.50) vs. 1.94(1.83,2.00)( V=118, P<0.001)]。模拟训练系统组与传统培训组比较,在侧向阻力超阈值次数[(-7.5±7.4)次vs. (-1.4±9.0)次( t=111.5、 P=0.026)]、加速度超阈值次数[-3(-6.5, -2.0)次vs. -1.0(-4.0,2.0)次( W=156.5、 P=0.035)]、手术覆盖角度[(-40.24±18.88)° vs. (-11.10±25.54)°( t=3.553、 P<0.001)] 3个指标的提升上,显著优于后者。 结论:脂肪抽吸术模拟训练系统是脂肪抽吸术有效的模拟训练方式,能有效提升受训者技能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