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羊颞下颌关节盘生物力学的多维测量及定量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从压缩、拉伸、循环压缩、循环拉伸、蠕变、摩擦等多维度测量分析颞下颌关节盘的生物力学性能,完善颞下颌关节盘的力学检测体系。方法:在市场统一购置新鲜羊头15只(2.5~3.0 kg),均为普通饲养山羊(9~12个月龄,体质量18~21 kg),雌雄不限,于处死后30 min内解剖出双侧关节盘(共计30枚)。参照黏弹性材料的力学测试国标,将山羊颞下颌关节盘按不同检测要求制样,模拟体内条件进行实验,使用万能材料试验机测试颞下颌关节盘的各项生物力学性能。结果:颞下颌关节盘具备一定的抗压缩[(8.41±2.12) MPa]、抗拉伸[(9.54±3.26) MPa]性能,但在超过生理载荷后,即发生不可逆性破坏,丧失原有力学属性。颞下颌关节盘在持续应力(0.5或3.0 MPa)作用下发生明显蠕变松弛(30%);其表面摩擦系数为0.015±0.011,低于一般黏弹性材料的表面摩擦值。结论:颞下颌关节盘是具有一定抗压-抗拉性能、表面在润湿状态下非常光滑的生物黏弹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儿童主动脉瓣病变的外科治疗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先天性主动脉瓣病变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之一。在儿童期,主动脉瓣疾病通常表现为主动脉瓣狭窄和(或)反流。针对这些病变,可采用多种不同的干预方式,包括介入导管治疗(如球囊扩张术)和手术治疗,具体治疗方法取决于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以及医疗机构的偏好。儿童主动脉瓣疾病的治疗理念与成人有所不同。在制定治疗策略时,必须考虑到儿童生长发育的需求,以实现最佳的血流动力学性能,并降低与瓣膜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本文对儿童主动脉瓣病变的外科治疗进展进行述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Ilizarov支架和单边支架治疗胫骨节段性骨缺损伴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使用Ilizarov支架与单边支架进行开放骨搬移治疗胫骨节段性骨缺损伴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08年8月— 2016年8月天津医院收治并获得完整随访的32例胫骨节段性骨缺损伴软组织缺损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2例,女10例;年龄22~64岁,平均36.7岁。19例使用Ilizarov支架(Ilizarov组),平均骨缺损长度7.9 cm,平均软组织缺损面积41.4 cm 2。13例使用单边支架(单边支架组),平均骨缺损长度7.8 cm,平均软组织缺损面积39.2 cm 2。比较两组骨折愈合情况、创面愈合时间、放射学骨矿化指数、外固定指数、Ilizarov技术研究与应用学会(ASAMI)骨及下肢功能评价结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等。 结果:患者均获随访24~60个月[(32.6±1.3)个月]。骨折均获骨性愈合。Ilizarov组和单边支架组的创面愈合时间分别为(2.7±2.3)d和(2.4±1.8)d( P>0.05)。Ilizarov组骨矿化指数为(43.4±8.7)d/cm,单边支架组为(45.8±10.4)d/cm( P>0.05)。Ilizarov组和单边支架组的外固定指数分别为(52.6±8.9)d/cm和(58.7±12.9)d/cm( P<0.05)。ASAMI骨评价结果:Ilizarov组优10例,良6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4%;单边支架组优6例,良4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77%( P>0.05)。ASAMI下肢功能评价结果:Ilizarov组优8例,良7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79%;单边支架组优6,良3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69%( P>0.05)。Ilizarov组术后轴向偏移发生率为0,单边支架组为23%( P<0.05),Ilizarov组和单边支架组分别各有1例发生再骨折( P>0.05)。Ilizarov组和单边支架组分别有5例和1例发生针道感染( P>0.05)。 结论:采用Ilizarov支架和单边支架进行开放骨搬移治疗胫骨节段性骨缺损伴软组织缺损均可以获得较大创面与骨缺损的同时修复,但Ilizarov支架生物力学性能更优,更便于术后力线不良的纠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酰胺功能化石墨烯纳米带对铀的吸附性能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制备酰胺功能化石墨烯纳米带(GONRs-AM)并研究其对铀的吸附性能。方法:对所制得的GONRs-AM进行扫描电镜(SEM)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表征,并通过批处理吸附实验考察了溶液pH、吸附剂用量、吸附时间、铀初始浓度、温度和离子强度等因素对GONRs-AM吸附铀的影响。结果:GONRs-AM对铀的最大吸附容量为294.5 mg/g,该吸附过程是受pH影响的,自发的放热过程,并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模型。结论:GONRs-AM对铀的吸附性能较好,可用于放射性废水中吸附分离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新型儿童股骨颈系统固定带游离骨块的儿童股骨颈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新型儿童股骨颈系统(NP-FNS)固定带游离骨块的儿童股骨颈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将10个Sawbones模型骨随机分成A、B两组( n=5),全部制作成Pauwels角为70°的Delbet Ⅱ型股骨颈骨折模型,在骨折近端底部移除一个游离骨块,模拟带游离骨块的股骨颈骨折。A组模型采用传统倒三角形空心钉固定,B组模型采用NP-FNS固定。将两组模型放置在电子液压力学实验测试机上,每个标本依次进行静态轴向压缩试验、抗扭转试验和循环载荷试验。记录并比较两组标本的轴向压缩刚度、扭转刚度和最大位移差值。 结果:B组模型的轴向压缩刚度[(321.718±5.770)N/mm]和扭转刚度[(1.448±0.079)N·m/°]显著强于A组模型[(266.722±4.788)N/mm、(1.282±0.023)N·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B组模型的循环载荷试验最大位移差值为(0.063±0.038)mm,显著小于A组模型[(0.117±0.056)mm],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与传统倒三角形空心钉固定相比,NP-FNS固定带游离骨块的儿童股骨颈骨折具有更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聚己内酯在组织工程气管支架中的应用研究与展望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气管长段损伤或狭窄一直都是临床有待解决的棘手难题,当病变气管切除并行端-端吻合无法满足临床需求时,组织工程气管为气管替代治疗提供了新思路。支架为细胞的黏附、生长及细胞因子的作用发挥提供了保证,因而合适的气管支架是组织工程气管成功实施的关键,支架材料的选择也成为了重要部分。随着学科交叉理念的不断深入,生物材料不断被研究与应用。聚己内酯具有良好的溶解性、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和稳定的力学性能等特点,以其独有的优势在支架材料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本文就聚己内酯在组织工程气管支架中的应用与研究作一简要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球囊复位终板椎体增强结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球囊复位终板硫酸钙椎体增强结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23例载荷分享评分>6分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资料。男14例,女9例;年龄为20~60岁,平均43岁。采用经皮椎弓根螺钉附加伤椎置钉复位、固定,再通过经皮球囊复位伤椎塌陷的终板,推注注射型硫酸钙骨水泥(CSC)。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伤椎前缘高度比、伤椎中部高度比、矢状面cobb角、CSC吸收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本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平均为110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75 mL。23例患者术后获12~48个月(平均24个月)随访。CSC平均在3个月内完全吸收。23例患者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腰背部疼痛VAS评分[(2.1±0.9)、(1.1±0.3)分]均较术前[(7.8±1.3)分]显著改善,术后1周、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比(93.22%±6.39%、92.79%±6.41%、92.38%±6.60%)、伤椎中部高度比(90.66%±6.28%、89.92%±6.05%、86.54%±6.96%)、矢状面cobb角(4.88°±2.35°、5.32°±2.34°、5.84°±2.43°)也均较术前(51.68%±8.32%、63.37%±9.24%、20.77°±7.35°)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而术后各时间点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随访期间无一例患者发生内固定物松动、断裂及后凸cobb角丢失达10°以上。 结论:球囊复位终板硫酸钙椎体增强结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载荷分享评分>6分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安全、微创,可有效复位塌陷的伤椎终板和恢复伤椎力学性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阴道分娩对猪子宫韧带力学性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研究阴道分娩对子宫骶韧带(uterosacral ligaments,USLs)和主韧带(cardinal ligaments,CLs)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进而探讨阴道分娩对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的影响.方法 选用成年母猪(已育母猪5 头,未育母猪 5 头)作为动物模型,通过单轴拉伸实验测量离体母猪的USLs和CLs被动力学行为,分析分娩对USLs和CLs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 猪子宫韧带组织的被动力学行为呈非线性.无论分娩与否,右骶韧带的最大应力大于左骶韧带(P<0.05);分娩后,二者力学性能存在显著差异.未育母猪左主韧带最大应力略大于右主韧带(P<0.05);分娩后,两者差异降低(P>0.05).USLs最大应力均大于CLs,表明USLs比CLs承受的张力更大,USLs在POP中起到关键性作用.结论 研究结果 为认识USLs和CLs力学特性提供参考,可以指导更好治疗方法 的发展,如POP手术重建,也为预防POP发生提供理论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骨微环境对骨质疏松性骨折骨愈合的作用及其机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骨质疏松性骨折治疗难度大,预后差。骨生物学研究结果显示,骨质疏松性骨折时骨微环境发生变化,如免疫因子变化、间充质干细胞(MSCs)趋化及分化异常、雌激素分泌量减少及受体下调、机械敏感性下降,这些均影响骨折愈合过程。目前研究表明,通过改善巨噬细胞的表型极化、增强MSCs的趋化成骨活性、补充雌激素和提高骨的生物力学性能均能重构骨微环境平衡,从而有效改善骨质。笔者从骨微环境变化、骨微环境失衡影响骨折愈合的途径及重构骨微环境方法等方面,阐述骨微环境对骨质疏松性骨折骨愈合的作用及机制,为临床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提供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复合骨再生支架的构建及其促大鼠肌袋成骨活性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构建丝素蛋白(SF)、细菌纤维素(BCNR)、羟基磷灰石(HAp)复合骨再生支架并评价其促成骨活性的价值。方法:将HAp颗粒、BCNR和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依次加入SF水溶液中,搅拌均匀后倒入不同大小的模具,-25 ℃下处理24 h,冷冻成型,通过冻干机将复合支架冻干。将SF与BCNR不同质量比的复合支架设置为A组(2∶1)、B组(4∶1)、C组(6∶1),将未加入BMP2的无活性复合支架设置为D组。扫描电镜检测支架的表面形貌和孔隙结构;压汞仪检测支架的孔隙率;万能材料试验机压缩支架,获得应力-应变曲线,分析支架的压缩强度和杨氏模量。将永生化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iMEF)接种到A组、B组、C组及D组复合支架上。细胞接种4、8 d后,细胞活/死染色检测各组活细胞和死细胞比例;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活性;碱性磷酸酶(ALP)染色检测各组染色阳性细胞;ALP活性检测观察各组细胞的ALP活性。选取15只雌性SD大鼠,构建大鼠肌袋异位成骨模型,植入不同SF与BCNR质量比的复合支架及未加入BMP2的无活性复合支架,分别为A′组(2∶1)、B′组(4∶1)、C′组(6∶1)和D′组,另设假手术组,每组3只。假手术组在切开皮肤、钝性分离股四头肌肌肉,于肌肉中形成肌袋后,仅缝合肌袋及皮肤,不植入支架,其他四组在肌袋内植入对应的支架,并缝合肌袋及皮肤。术后2、4周行X线片检查,观察各组骨形成情况。术后4周,收集植入的支架与组织复合物,进行病理组织切片、HE染色和Masson 染色,观察各组成骨情况。另对组织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各组成骨标志物Ⅰ型胶原蛋白(COL1)和骨桥蛋白(OPN)的表达情况。结果:扫描电镜显示,相较于A组和C组,B组片层结构和微孔结构更加规则、均匀;孔隙率分析结果表明,B组和C组孔隙率分别为(89.752±1.866)%和(84.257±1.013)%,均高于A组的(81.171±1.268)%( P<0.05或0.01),而C组孔隙率低于B组( P<0.01)。力学性能检测结果显示,B组和C组压缩强度分别为(0.373±0.009)MPa和(0.403±0.017)MPa,均高于A组的(0.044±0.003)MPa( P<0.01),B组和C组杨氏模量分别为(7.413±0.094)MPa和(9.515±0.615)MPa,均高于A组的(1.881±0.036)MPa( P<0.01),而C组压缩强度和杨氏模量均高于B组( P<0.05或0.01)。细胞活/死染色结果显示,细胞接种4 d后,B组死细胞明显少于A组、C组和D组;细胞接种8 d后,B组活细胞最多,死细胞最少。CCK-8实验结果显示,细胞接种4 d后,A组和B组细胞增殖活性分别为0.474±0.009和0.545±0.018,均高于D组的0.394±0.016( P<0.01),C组细胞增殖活性为0.419±0.005,与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而A组和C组细胞增殖活性均低于B组( P<0.01);细胞接种8 d后,B组细胞增殖活性为1.290±0.021,高于D组的1.047±0.011( P<0.01),C组细胞增殖活性为0.794±0.032,低于D组( P<0.01),A组细胞增殖活性为1.086±0.020,与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而A组和C组细胞增殖活性均低于B组( P<0.01)。ALP染色结果显示,细胞接种4、8 d后,相较于D组,A组、B组和C组有更多的阳性细胞,B组阳性细胞多于A组和C组。ALP活性检测结果显示,细胞接种4 d后,A组、B组和C组细胞ALP活性分别为1.399±0.071、1.934±0.011、1.565±0.034,均高于D组的0.082±0.003( P<0.01),而A组和C组细胞ALP活性均低于B组( P<0.01);细胞接种8 d后,A组、B组和C组细胞ALP活性分别为2.602±0.055、3.216±0.092、2.145±0.170,均高于D组的0.101±0.001( P<0.01),而A组和C组细胞ALP活性均低于B组( P<0.01)。X线片检查结果显示,术后2周,假手术组、D′组、A′组和C′组均无明显骨形成,而B′组有明显骨形成;术后4周,A′组、B′组和C′组均有明显骨形成,B′组骨形成明显多于其他两组,而假手术组和D′组均无明显骨形成。HE染色和Masson染色结果显示,术后4周,B′组形成大量均匀分布的新生骨组织,而A′组和C′组只在局部有少量新生骨组织,D′组仅有部分组织长入,且无明显新生骨组织,B′组形成的新生骨组织的成熟度比A′组和C′组更高。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B′组COL1和OPN阳性染色均较A′组和C′组更多。COL1和OPN表达强度分析结果显示,A′组、B′组和C′组COL1表达强度分别为2.822±0.384、22.810±2.435、12.480±0.912,OPN表达强度分别为1.545±0.081、5.374±0.121、2.246±0.116,B′组和C′组COL1、OPN表达强度均高于A′组( P<0.01),而C′组COL1和OPN表达强度均低于B′组( P<0.01)。 结论:基于SF、BCNR和HAp成功构建复合骨再生支架,其中SF和BCNR质量比为4∶1的复合支架具有均匀孔隙结构、高孔隙率、良好的力学性能和生物相容性、优异的体外促成骨性能,还具有优异的骨诱导性和骨传导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