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风藤活性成分对糖尿病db/db小鼠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青风藤活性成分对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db/db小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方法:30 只 6 周龄雄性db/db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等体积生理盐水),阳性组(195 mg/kg/d羟苯磺酸钙),盐酸青藤碱(Sinomenine Hydrochloride,SH)低、中、高剂量组(31.2、62.4、124.8 mg/kg/d SH)5 组,同时选取 6 只同周龄db/m小鼠设为对照组(等体积生理盐水),每日 1 次,定时灌胃给药,连续 6w.于 12w末观察各组小鼠一般情况,检测尿微量白蛋白(mAlb)、血肌酐(SCr)和血尿素氮(BUN)水平;试剂盒检测肾组织匀浆中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水平;Luminex多因子检测技术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含量;ELISA法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A(IgA)及补体蛋白3(C3)的水平;苏木精-伊红(HE)和过碘酸-雪夫(PAS)染色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形态变化;透射电镜观察肾脏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阳性组和SH低、中、高剂量组小鼠mAlb、SCr和BUN水平均降低(P<0.05);肾组织匀浆中MDA水平降低(P<0.05),GSH水平和SOD活性均升高(P<0.05);血清中TNF-α、IL-1β、IL-6、IgG、IgM、IgA和补体C3 水平均降低(P<0.05),IL-10 水平升高(P<0.05);镜下肾小球损伤及肾小管上皮水肿情况均有所改善,肾组织损伤减轻.结论:青风藤活性成分对DM db/db小鼠的肾脏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氧化应激反应,缓解炎症反应及提高免疫功能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2019-2023年国家药监局通告微生物不合格化妆品问题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了解2019-2023年国内化妆品微生物不合格情况,分析化妆品微生物不合格原因,掌握化妆品微生物质量安全风险防控点,为化妆品生产企业质量控制、监管部门靶向性监管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9-2023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公告的监督抽检不合格化妆品中微生物不合格化妆品信息,对不合格产品的产地、产品类型、不合格的微生物指标进行统计,分析不合格原因.结果:微生物不合格化妆品中,标示广东生产的占比最多,为85.90%,其次是江苏和上海;剂型中贴面膜类占比最高,为58.97%,其次是牙膏类;不合格的微生物指标中菌落总数占比最高,为97.44%,其次是霉菌和酵母菌总数,为23.72%,铜绿假单胞菌检出占比为5.13%,耐热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未检出.结论:微生物不合格与产品防腐剂成分含量不足、配方设计不合理、生产过程中污染有关,化妆品生产企业对产品的开发要考虑防腐体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加强对相关政策和标准的学习,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提高化妆品生产质量管理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2016-2021年北京市通州区公共场所微生物卫生监测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了解北京市通州区公共场所环境微生物及公共用品用具卫生状况,为卫生监督和管理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于2016-2021年对北京市通州区商超书店、住宿场所、游泳场所、医院(候诊室)、文娱场所、沐浴场所、美发场所及办公场所等677家公共场所进行卫生指标检测.结果 公共场所室内空气中细菌总数合格率为97.72%(1 331/1 362),不同类型场所室内空气细菌总数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30,P<0.05).空调送风中各检测指标合格率均为100%.不同公共场所织物、卫浴洁具、茶具、美容美发工具样品中细菌总数、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合格率分别为81.39%,100%,100%,不同类型公共用品用具细菌总数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1.13,P<0.05).结论 本次调查的北京市通州区公共场所用品用具微生物卫生状况较好.今后应进一步加强对公共场所公共用品用具的卫生检测,加强对公共场所的监督监测工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单孔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胃癌是全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发病率较高,严重地威胁着人们的健康。腹腔镜胃癌根治性切除术是胃恶性肿瘤外科治疗的主要方式之一,其在临床中的应用已有近30年历史。随着微创理念的深化及患者对美容需求的不断提高,单孔腹腔镜技术应运而生。自2010年首次报道单孔腹腔镜胃癌手术以来,其手术安全性逐渐得到了初步证实,但此结果仍需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验证。单孔腹腔镜胃癌手术与传统腹腔镜胃癌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术后疼痛轻和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因此备受外科医师青睐。同时,由于单孔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学习曲线长、手术难度大、技术要求高,限制了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推广。目前针对单孔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仍存在着难点、争议和困惑,本文将就此展开回顾和展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多发性骨髓瘤合并肾损伤患者临床特征及肾损伤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合并肾损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发生肾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6月菏泽市立医院收治的96例初治MM患者临床资料,以确诊时血肌酐是否>177 μmol/L,分为肾损伤组33例和非肾损伤组6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MM患者肾损伤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危险因素对MM患者发生肾损伤的预测价值。结果:肾损伤组血红蛋白低于非肾损伤组,白细胞计数、血尿酸、尿素氮、β 2-微球蛋白(β 2-MG)、胱抑素C及轻链型患者比例、国际分期系统(ISS)-Ⅲ期患者比例均高于非肾损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34例行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22例(64.7%)结果异常。非肾损伤组26例行基因检测,结果异常14例,其中IgH重排11例(42.3%),RB1缺失4例(15.4%),1q21扩增4例(15.4%),P53缺失1例(3.8%);肾损伤组8例行基因检测,结果均异常,其中IgH重排6例(75.0%),RB1缺失5例(40.0%),1q21扩增例2例(25.0%),P53缺失1例(12.5%);肾损伤组RB1突变率高于非肾损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43, P=0.03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尿酸升高( OR=1.009,95% CI 1.002~1.016, P=0.015)、ISS-Ⅲ期( OR=16.401,95% CI 1.174~229.164, P=0.038)、白细胞计数升高( OR=1.833,95% CI 1.020~3.294, P=0.043)、β 2-MG升高( OR=1.320,95% CI 1.009~1.728, P=0.043)、血红蛋白降低( OR=0.900,95% CI 0.832~0.922, P=0.008)是MM患者发生肾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ROC曲线下面积(AUC),血尿酸(AUC=0.775,95% CI 0.675~0.875, P<0.001)、白细胞计数(AUC=0.696,95% CI 0.583~0.809, P=0.002)、β 2-MG(AUC=0.822,95% CI 0.732~0.911, P<0.001)、血红蛋白(AUC=0.755,95% CI 0.652~0.857, P<0.001)、ISS-Ⅲ期(AUC=0.763,95% CI 0.669~0.856, P<0.001)对MM肾损伤均具有预测价值。 结论:MM患者合并肾损伤发生率高,积极监测和控制危险因素可提高疗效,改善患者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慢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策略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近十年来,慢重症(CCI)已成为全球重症监护病房(ICU)幸存者的常见疾病。随着ICU诊疗技术的进步与集束化治疗的实施,重症患者的早期病死率显著降低,使其幸存于致命性的多器官功能衰竭(MOF)。但越来越多的幸存者遗留有持续的器官功能不全,难以撤离器官支持而滞留于ICU,成为CCI患者。这些患者经历持续的免疫失调反应,出现持续炎症、免疫抑制、分解代谢综合征。因此,营养不良是CCI患者的重要临床特征。营养支持是CCI治疗手段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营养支持策略主要在于提供足量的热量与蛋白质,辅以合适的促合成制剂促进合成代谢,使用免疫调节剂改善免疫抑制与炎症反应,补充微量营养素加强代谢支持。现从CCI患者的营养评估、热量评估、蛋白评估和其他营养制剂补充方面(如β受体阻滞剂、睾酮和甲基双氢睾酮、免疫营养、维生素)进行综述,从而为CCI的治疗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内源性肺炎克雷伯杆菌性眼内炎的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内源性肺炎克雷伯杆菌性眼内炎(EKPE)患者的临床特征与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21年3月EKPE 9例(10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入院后均予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并查找原发灶。入院后均急诊行玻璃体内抗生素注射术,8眼行玻璃体切除术。收集术眼的房水及玻璃体进行微生物培养。随访1个月~2年,进行效果观察。结果:末次随访时,5眼保留了视力,5眼行眼内容摘除术。首诊眼科的5例(5眼),4眼行眼内容摘除术。结论:首诊眼科的EKPE预后差,眼科应早诊断,早治疗,以保住眼球及残余视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2型糖尿病合并败血症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败血症患者的病原菌种类及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仪陇县人民医院2017年7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败血症患者139例的临床资料,总结其病原菌分布及其药物敏感性。结果:139例患者中共检测到139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105株[75.5% (105/139)],革兰阳性34株[24.5%(34/139)],真菌0株[0.0%(0/139)]。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革兰阳性菌以葡萄球菌属为主,其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人葡萄球菌亚种多见。医院感染和社区感染常见病原菌均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常见革兰阴性病原菌对头孢唑林、氨苄西林、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妥布霉素、复方磺胺甲噁唑的耐药性较高;常见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克拉霉素的耐药性较高。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败血症患者病死率较高,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是最常见的病原菌。同时应重视原发感染部位对2型糖尿病合并败血症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Lowe综合征一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患儿,男,2岁5个月,系第2胎第2产,36周 +4顺产,有吸氧史、保温箱史及新生儿抢救史,出生时缺氧性肺炎,高胆红素血症肺透明膜病。患儿2个月(2018年5月8日)时于潍坊眼科医院就诊,行新生儿眼底筛查时发现双眼先天性白内障(见图1),行眼科A超和B超检查。A超测量双眼眼轴长度(Axis length,AL)均为17.98 mm,B超检查双眼眼后段未见明显异常,泪道冲洗示双眼泪道阻塞。患儿3个月(2018年6月11日)时于潍坊眼科医院全身麻醉下分别行双眼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晶状体后囊膜切除术+前部玻璃体切割术,术中发现双眼晶状体后囊膜发育不完全,且视轴区后囊膜局限性混浊,直径约3 mm;术后患儿配镜并行视觉训练,至6个月(2018年9月18日)时发现患儿体格及精神运动发育迟缓,建议患儿于儿科会诊。儿科行全身检查及基因检测,结果示:患儿特殊面容,包括面容耳大、鼻梁高、下颌小,喉鸣音,四肢肌张力低下,右侧隐睾,下牙龈囊肿,尿常规检测见蛋白尿(+),肾脏B超未见明显异常。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在 OCRL基因上发现1个位于X染色体(chrX128696700)的半合子突变,为蛋白编码区的第1182位碱基(c.1182dutT)发生移位导致的氨基酸改变(p.A395Cfs*21),其父母均未检测出该基因异常,确诊Lowe综合征。2年来患儿一直于当地医院儿童康复科行康复训练及视觉训练。患儿于2020年8月3日至潍坊眼科医院就诊。入院后行心脏及肾脏彩超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尿常规化验结果示:尿白细胞(+-),尿酮体(+-),尿蛋白(+)。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示:角膜透明,前房深度正常,房水清,瞳孔圆,直径约3 mm,对光反应略迟钝,无晶状体,后膜囊瞳完整,眼底检查不配合(见图2)。角膜映光检查:左眼注视,右眼外斜约20°;右眼注视,左眼外斜约20°。A超检查示右眼AL 19.20 mm,左眼AL 19.25 mm。双眼B超检查示:眼后段未见明显异常(见图3)。患儿分别于2020年8月4日及8月11日在全身麻醉下行双眼Ⅱ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中植入人工晶状体。术后左右眼眼压(ICare回弹式眼压计)分别为18.9、19 mmHg(1 mmHg=0.133 kPa),患儿眼球震颤较术前减轻,能追物。术后2周、4周、3个月复诊时较之前可更快抓取目标物体,行走时有效避开障碍物,患儿家属对治疗表示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眼部Kimura病和上皮样血管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鉴别诊断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眼部Kimura病和上皮样血管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取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收治及会诊并经组织病理学诊断为眼部Kimura病的10例患者和上皮样血管瘤的3例患者的临床及病理学检查资料,对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病理形态学特点、免疫表型等进行分析。结果:10例眼部Kimura病患者中男性9例,女性1例;年龄7~75岁,平均年龄30岁;单眼病变6例,双眼病变4例;病变累及眼眶软组织为主3例,累及泪腺为主5例,累及眼睑为主2例;主要临床表现为眶周或眼睑皮下扪及质韧肿物,可伴眼睑肿胀下垂及眼球突出移位,运动受限;3例曾有全身其他部位淋巴结肿大病史;病程6个月至7年,平均34个月;10例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或百分比均升高。3例眼部上皮样血管瘤均为男性,均单眼发病(右眼1例,左眼2例),年龄25~60岁,病变累及眼睑和眼眶1例、眉弓及内眦部皮肤各1例,表现为眼睑肿胀、眼眶肿物或皮下结节,病程5个月至2年。10例(11只眼)眼部Kimura病患者行肿物切除或部分切除活检术,组织病理学检查均显示泪腺区或眼眶纤维肌肉脂肪组织内或眼睑皮下淋巴组织增生,反应性淋巴滤泡形成,内含活跃的生发中心,滤泡间及腺体周围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伴嗜酸性微脓肿形成,部分增生的血管内皮细胞肿胀。3例(3只眼)眼部上皮样血管瘤均行肿物切除术,组织病理学检查均显示小至中等大小血管增生,血管内衬胞质丰富红染的突入管腔的上皮样内皮细胞,均表达CD31、第八因子相关抗原、E26转录特异性相关基因等血管内皮标志物,血管周围可见中等量的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但无嗜酸性微脓肿形成。结论:眼部Kimura病和上皮样血管瘤均为男性好发,组织病理学形态均表现为血管增生、内皮肿胀及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但Kimura病是一种以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特征的良性淋巴组织增生,而上皮样血管瘤是一种以血管内皮显著肿胀为特征的良性血管性肿瘤,可以此进行鉴别诊断。 (中华眼科杂志,2021,57:689-695)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