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维斑点追踪成像联合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疑诊患者冠状动脉显著狭窄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联合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I)技术和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估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疑诊患者左心室(左室)心肌应变及机械同步性,探讨超声联合指标对冠状动脉显著狭窄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2020年12月至2021年6月于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的入院24~72 h内拟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NSTE-ACS疑诊患者95例。所有患者在冠状动脉造影术前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应用2D-STI评估左室心肌整体收缩期峰值纵向应变(GLPS)及分支区域收缩期峰值应变(TLPS),同时行RT-3DE分析得到心肌16节段达最小收缩容积时间离散度(Tmsv16-SD)、达最小收缩容积最大时间差(Tmsv16-Dif)及经R-R间期校正后的达最小收缩容积时间离散度(Tmsv16-SD/R-R)等左室机械同步性参数。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存在冠状动脉左主干或其他任意主支管腔直径狭窄≥70%的患者为冠状动脉显著狭窄组(53例),左主干及各主支狭窄均<70%患者为冠状动脉非显著狭窄组(42例),比较两组间一般临床特征、左室心肌应变和机械同步性参数的差异,并建立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绘制单一及联合超声参数预测冠状动脉显著狭窄的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与冠状动脉非显著狭窄组相比,显著狭窄组左室心肌应变参数GLPS减低,左室机械同步性参数Tmsv16-SD、Tmsv16-Dif、Tmsv16-SD/R-R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GLPS和Tmsv16-SD、Tmsv16-Dif、Tmsv16-SD/R-R单独预测NSTE-ACS疑诊患者冠状动脉显著狭窄的AUC分别为0.78、0.69、0.71和0.67。GLPS与Tmsv16-Dif双指标联合试验预测冠状动脉显著狭窄的结果为:串联试验的特异性为90.5%;并联试验的敏感性为83.0%;联合指标预测试验的敏感性为90.7%,特异性为60.1%,AUC为0.82(95% CI=0.73~0.89),约登指数为0.508。 结论:NSTE-ACS疑诊患者存在冠状动脉显著狭窄时,多有左室心肌应变减低及机械运动失同步。联合评价左室心肌应变和机械同步性可以作为无创识别疑诊NSTE-ACS患者冠状动脉存在显著狭窄的方法之一,有助于筛选需要侵入性检查的患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实时三维超声定量评估功能性二尖瓣反流二尖瓣装置形态学及动力学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定量评估心房功能性二尖瓣反流(AFMR)与心室功能性二尖瓣反流(VFMR)患者二尖瓣装置形态及动力学并进行比较,拟为此两类患者的诊断及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纳入2022年5-11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的AFMR患者20例(AFMR组)和VFMR患者20例(VFMR组),另选取同期因卵圆孔未闭或者非心脏手术术中监测等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在等容舒张期、舒张早期、舒张中期、舒张晚期、等容收缩期、收缩早期、收缩中期及收缩晚期定量测量二尖瓣环前后径(AP径)、前外后内径(ALPM径)、前后径/前外后内径(AP/ALPM)、连和径(CW)、瓣环面积(AA)、瓣环周长(AC)、瓣环高度(AH)、对合深度(CD)、帐篷容积(TV)、空间角(NPA)、后叶角等,并计算以上参数的总变化率及收缩期变化率。比较三组间二尖瓣装置静态结构和动态变化差异,分析二尖瓣环各参数变化率与左心室长轴应变(GLS)的相关性。结果:①三组GLS表现为对照组>AFMR组>VFMR组,且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②静态结构:AFMR组与VFMR组瓣环AP径、ALPM径、CW、AA、AC、二尖瓣前后瓣叶面积及其总面积(TLA)明显大于对照组(均 P<0.05),但AFMR组与VFMR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与其他两组相比,VFMR组TV、CD、后叶角显著增大,表现出瓣叶栓系(均 P<0.05)。三组中对照组AH/CW最大,鞍形最深;AFMR组TLA/AA最小,瓣叶重塑最少;三组接合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③动态变化:在整个心动周期中对照组AP径、ALPM径、AA和AC呈规律性变化,从等容舒张期至舒张晚期逐渐减小,从等容收缩期开始至收缩晚期又逐渐增大;而AFMR组及VFMR组上述参数变化显得更加紊乱和无序,此外与对照组相比,AFMR组AP径总变化率及收缩期变化率显著减小,但ALPM径总变化率显著增大(均 P<0.05)。④AA总变化率、ALPM径总变化率、AP径总变化率与GLS呈中等相关( r=0.353, P=0.006; r=-0.304, P=0.018; r=0.300, P=0.020),后叶角收缩期变化率与GLS呈弱相关( r=0.267, P=0.039)。 结论:AFMR与VFMR患者二尖瓣装置形态学及瓣环动力学存在明显差异,针对两种不同功能性二尖瓣反流可采用不同临床治疗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三维超声融合成像可视化技术在引导肝细胞癌热消融精准布针中的初步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初步探索三维超声融合成像(3DUS FI)可视化技术在引导肝细胞癌(HCC)热消融术中精准布针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至2021年12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3DUS FI引导下热消融治疗的56例HCC患者(59个病灶)。术前采集患者三维超声容积图像并与实时二维超声图像融合配准,将肿瘤及5 mm安全边界分割标记出来后在三维可视化下进行术前规划并实时引导热消融。术后1个月行增强CT/MRI评估病灶是否消融完全并测量消融边界,分析消融边界与局部肿瘤进展(LTP)发生率的关系。结果:所有病灶术中均可成功配准并三维显示。术后超声造影显示所有病灶均达到完全消融。共有37个病灶可依据术后1个月增强CT/MRI评估消融效果和消融边界,其中32个(86.5%)病灶达到完全消融且消融边界≥ 5 mm。随访期间,4个病灶发生LTP,其中3个发生在消融边界<5 mm处,所有病灶1年和2年的累积LTP率均为7.1%。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与热消融治疗相关的严重并发症以及死亡事件。结论:3DUS FI可视化技术引导HCC热消融术中精准布针是可行并且安全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心脏康复运动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心室重构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心脏康复运动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后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温州市中心医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AMI行PCI术后患者100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康复组和常规组,每组50例。常规组行常规术后康复宣教,康复组实施针对性心脏康复运动计划,术后随访12个月,采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价术前、术后3、6、12个月心室重构[左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末期容积(LVEDV)、收缩末容积(LVESV)、重构指数(LVRI)]及心室同步性(Tmsv-16dif、Tmsv-16sd、Tmsv16-dif%、Tmsv16-sd%),检测血清心室重构指标[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Ⅰ型C端胶原前肽(PⅠCP)、Ⅲ型N端胶原前肽(PⅢNP)],统计12个月内心血管终点事件发生率。结果:康复组术后3、6、12个月LVEF分别为(51.81±5.43)%、(55.88±5.46)%、(55.63±5.57)%,均高于常规组的(47.16±5.38)%、(52.31±5.44)%、(51.84±5.59)%( t=4.302、3.275、3.396,均 P<0.05);LVEDV分别为(124.65±15.56)mL、(98.54±14.54)mL、(99.82±13.18)mL,均低于常规组的(132.64±16.58)mL、(112.55±15.61)mL、(114.84±17.35)mL( t=2.485、4.644、4.874,均 P<0.05);术后6、12个月LVESV分别为(52.26±5.48)mL、(52.15±5.32)mL,均低于常规组的(57.92±5.46)mL、(58.51±5.72)mL( t=5.174、5.757,均 P<0.05);LVRI分别为(1.75±0.42)g/mL、(1.74±0.35)g/mL,均高于常规组的(1.52±0.37)g/mL、(1.50±0.32)g/mL( t=2.906、3.579,均 P<0.05)。康复组术后3、6、12个月Tmsv-16dif( t=2.753、4.283、4.088,均 P<0.05)、Tmsv-16sd( t=5.134、4.326、4.670,均 P<0.05)、Tmsv16-dif%( t=7.714、8.587、7.800,均 P<0.05)、Tmsv16-sd%( t=9.004、14.061、10.305,均 P<0.05)水平均低于常规组。康复组术后3、6、12个月FGF23( t=6.303、5.053、4.619,均 P<0.05)、PⅠCP( t=3.772、2.798、3.788,均 P<0.05)、PⅢNP( t=3.110、5.912、4.294,均 P<0.05)水平均低于常规组。随访12个月内,康复组心血管终点事件总发生率[12.00%(6/50)]明显较常规组[32.00%(16/50)]低(χ 2=5.828, P<0.05)。 结论:心脏康复运动对改善AMI行PCI术后患者心室重构、心室同步性有积极意义,且有利于减少心血管终点事件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左心室功能改变及肺动脉内膜剥脱术后恢复情况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应用常规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成像及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估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患者左室构型、收缩功能的变化及肺动脉内膜剥脱术(PEA)后的恢复情况。方法:纳入2016年11月至2021年6月于中日友好医院诊断为CTEPH并行PEA手术且无左心疾病的患者30例作为CTEPH组,记录其手术前后右心导管数据;同时收集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查体者23例作为对照组。比较CTEPH组PEA术前、术后与对照组间超声心动图相关指标的差异,主要包括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右心室横径比值(RVd/LVd)、左室整体纵向应变(LVGLS)、三维左室舒、缩末容积指数(LVEDVi、LVESVi)、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每搏量(LVSV)。分析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血管阻力(PVR)与左室功能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CTEPH组PEA术前LVEDd、LVEDVi、LVESVi、LVSV、LVGLS、二尖瓣口舒张期血流频谱比值(E/A)低于对照组(均 P<0.05),LVEF、心排出量(CO)、心脏指数(CI)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CTEPH组PEA术后左室容积、LVSV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但LVGLS、E/A仍低于对照组(均 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mPAP与LVSV、E/A呈负相关( r=-0.490、-0.455,均 P<0.05)。 结论:CTEPH患者左室构型改变,充盈异常,存在潜在收缩功能受损。PEA术后左室构型及容积恢复,但充盈模式、LVGLS在随访期间内尚未完全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估功能性三尖瓣反流患者形态结构改变机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eal-time three-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RT-3DE)评估中度以上功能性三尖瓣反流(functional tricuspid regurgitation,FTR)患者的立体形态参数,研究三尖瓣结构改变机制。方法:选取2020年5-7月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京医院)就诊,经超声检查发现有中度以上的FTR患者31例作为FTR组,同期选取36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进行图像采集,获取心脏二维及三维图像。二维图像测量三尖瓣反流量、右房左右径、右室左右径、三尖瓣环左右径线(transverse diameter of tricuspid annulus,TVD)、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eft ventricular fraction shortening,LVFS)。TomTec软件分析获取三尖瓣三维参数:瓣环参数包括瓣环前后径(AP diameter)、左右径(AL-PM diameter)、瓣环圆形指数(sphericity index =AP/AL-PM,SI)、瓣环非平面角度(non-planar angle,NPA)、瓣环周长(annulus circumference,AC)、瓣环面积(annulus area,AA)及瓣环高度(annulus height,AH);瓣叶参数包括幕状区容积(tenting volume,TV)、幕状区面积(tenting area,TA)、幕状区高度(tenting height,TH)、连合处直径(commissural diameter,CD);动态参数包括瓣环最大位移(annular displacement max,ADmax)、瓣环面积分数(annulus area fraction,AAF)。结果:与对照组相比,FTR组三维瓣环参数(AP、AL-PM、SI、AC、AA)、瓣叶参数(TV、TA)、动态参数瓣环最大位移(ADmax)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采用多重线性逐步回归对RA、RV、AP、AL-PM、SI、TV、TA等参数进行分析,显示TV、TA与中度反流量以上FTR患者三尖瓣反流有关( t=4.253、-2.14,均 P<0.05)。 结论:RT-3DE可有效地从形态学上提供FTR患者的三尖瓣结构信息,TV及TA增大是导致中度以上FTR的最重要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LAmbre封堵器对左心耳邻近结构及左心房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应用实时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3D TEE)通过半自动化定量分析以探讨左心耳封堵术(LAAC)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二尖瓣环及左心房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6月至2023年3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成功植入LAmbre封堵器的56例连续NVAF患者,所有患者均不伴有或伴有中度及以下二尖瓣反流(MR),收集并记录所有患者的临床基线数据、术前及术后3个月随访的二维及3D TEE图像,应用飞利浦QLab软件离线分析,其中MVA模式将整个心动周期设定为7个时间点,即舒张早期、舒张中期、舒张晚期、二尖瓣关闭期、收缩早期、收缩中期和收缩晚期以建立二尖瓣环动态模型,描述术前、术后二尖瓣环的几何形态和动力学变化。结果:LAAC术后,心动周期各个时间点的二尖瓣环前后径(APD)、瓣环前外侧至后内侧直径(ALPMD)、三维瓣环周长(3DAC)、三维瓣环面积(3DAA)均明显减少( P<0.05),二尖瓣环的非平面角(NPA)和高度/联合间径比值(AH/CD)无明显变化(均 P>0.05)。整个心动周期,术前术后二尖瓣环均呈规律性变化,即收缩期舒张增大,鞍状形态变浅,舒张期收缩减小,鞍状形态加深。收缩期二尖瓣环的APD变化率增加[术前(3.01±2.64)%,术后(3.81±3.51)%, P=0.037],ALPMD、3DAC和3DAA的变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MR程度无明显改善。同时,术后左心房最小容积(左心房Vmin)显著减小[术前(78.36±25.16)ml ,术后(70.73±22.78)ml, P=0.004],左房射血功能显著提高[术前(22.88±10.09)%,术后(31.41±12.28)%, P<0.005]。 结论:3D TEE能够准确评估LAmbre封堵器对二尖瓣环和左房的影响;LAmbre封堵器能影响二尖瓣环的几何形态,但对二尖瓣环的动力学和功能无明显影响;同时,LAmbre封堵器能影响左心房的结构并改善左房的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不同类型心房颤动患者心房容积及应变参数对病程进展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超声心动图(2D-STE)及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估持续性心房颤动(per-AF)及阵发性心房颤动(PAF)患者心脏形态及功能参数,探究其对心房颤动发生及进展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的30例per-AF患者(per-AF组)、30例PAF患者(PAF组)和2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2D-STE评估代表储存、管道和收缩功能的左/右心房纵向应变(LASr/RASr、LAScd/RAScd、LASct/RASct),并计算左心房僵硬度(LASI)。RT-3DE获取三维左/右心房最大容积指数(LAVImax/RAVImax)、左/右心房最小容积指数(LAVImin/RAVImin)和左/右心房总排空分数(LAEF/RAEF)。将心房颤动患者分为LAVI正常组及LAVI增大组,比较各组间心房应变的差异。利用ROC曲线评价超声参数对左心房容积正常的心房颤动患者的总体诊断效果及截断值。将以上超声参数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出与不同类型心房颤动发生的相关超声参数。结果:①结构上,对照组、PAF组、per-AF组左心房前后径(LAD)、右心房左右径(RAD)、RAVImin逐次增大,LAEF、RAEF逐次减小(均 P<0.05)。②应变上,对照组、PAF组、per-AF组LASr逐次减小(均 P<0.05);与对照组相比,PAF组及per-AF组LAScd、RASr、RAScd绝对值明显减小,PAF组LASct、RASct绝对值明显减小(均 P<0.05)。③与LAVI正常组比较,LAVI增大组LASr、LAScd、LASct绝对值降低,LASI升高(均 P<0.05);与对照组比较,LAVI正常组左、右心房各应变参数降低,LASI升高(均 P<0.05)。构建左心房容积正常受试者心房应变参数ROC曲线,显示RASr识别心房颤动患者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最大。④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AVImin、RASr是PAF的影响因素( OR=1.521、0.907,95% CI=1.173~1.972、0.825~0.998, P=0.002、0.044);LASr是per-AF的影响因素( OR=0.858,95% CI=0.802~0.917, P<0.001)。 结论:运用2D-STE和RT-3DE可评估双心房结构和功能变化,其中LAVImin、LASr、RASr对心房颤动的发生及进展有一定预测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三维超声"外科医生观"在胎儿法洛四联症伴肺动脉瓣缺如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孕妇26岁,孕1产0,既往体检,无家族史、近亲结婚史及个人病史。自然妊娠,当地早孕期颈部透明层(nuchal translucency,NT)厚度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当地孕24周系统超声结构筛查时发现"胎儿心脏异常,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瓣狭窄伴关闭不全,法洛四联症(tetralogy of Fallot,TOF)待排",随即转诊至本院进一步行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孕妇签署胎儿超声心动图知情同意书。胎儿超声心动图四腔心切面显示胎儿右心室增大,左室流出道切面显示主动脉骑跨室间隔缺损(图1),右室流出道切面及大动脉短轴切面显示肺动脉主干及分支明显扩张,呈典型的"蝴蝶结"("Bow Tie"征)或"鲸鱼尾征"(图2),不能显示正常的肺动脉瓣回声,仅见发育明显不良、短小、不能良好闭合的原始残存肺动脉瓣,三血管切面动态观察未能显示动脉导管。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于肺动脉口可见收缩期及舒张期往返于右心室与肺动脉主干及分支的"来回穿梭"的高速血流信号(图3),连续波多普勒(continuous wave Doppler,CW)在肺动脉口获得收缩期和舒张期1.5~3.0 m/s的高速血流频谱(图4)。采用实时三维矩阵探头获取胎儿实时三维心脏容积,通过A、B、C实时三平面显示与观察胎儿肺动脉瓣口,分别从右心室向肺动脉主干(图5)和从肺动脉主干向右心室(图6)显示,获得与实时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real-time three-dimensional 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 RT-3D TEE)二尖瓣、房间隔等结构"en face"或"surgical view"相似的视野观,即"正面观"或"外科医生观"(图7),清晰显示扩张的肺动脉干及左、右肺动脉分支,同时直观显示肺动脉瓣环区域无肺动脉瓣结构(图8)。胎儿超声心动图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TOF伴肺动脉瓣发育不良综合征。经多学科咨询,孕妇及家属选择终止妊娠,但拒绝胎儿尸检。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审批号20200210-78)。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及斑点追踪技术评价房心颤动患者左心耳结构与功能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应用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TEE)及斑点追踪显像(STI)技术评价心房颤动(AF)患者左心耳(LAA)结构与功能。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8月于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行RT-3DTEE检查的101例患者分为非AF组和AF组,进一步将AF组分为无自发显影亚组(无SEC组)、自发显影亚组(SEC组)及血栓亚组(TH组)。比较各组LAA的结构及功能参数,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及ROC曲线分析筛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①与非AF组比较,AF组LAA舒张末期容积(LAA-EDV)及LAA收缩末期容积(LAA-ESV)显著增加,LAA排空速度(LAA-EV)、LAA充盈速度(LAA-FV)、LAA排空分数(LAA-EF)、LAA应变(LAA-S)、肺静脉左室收缩期流速(VS)及左室舒张期流速(VD)显著减小(均 P<0.05)。AF组各亚组比较,TH组LAA开口长径(LAA-D1)、LAA开口短径(LAA-D2)显著大于其他组,SEC组、TH组LAA开口面积(LAA-OA)均显著大于无SEC组,肺静脉左室收缩早期流速(VR)、VS及VD显著小于无SEC组,LAA-EV、LAA-FV、LAA-EF、LAA-S亚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②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LAA-EV、LAA-FV、LAA-EF及LAA-S为AF患者LAA血栓形成的独立因素(均 P<0.05)。③ROC曲线分析LAA-EV、LAA-FV、LAA-EF及LAA-S预测AF患者LAA血栓形成的截断值分别为30.95 cm/s、29.60 cm/s、30.84%、10.95。 结论:RT-3DTEE与STI结合多参数分析LAA结构与功能,观察LAA有无自发显影现象和血栓形成,可有效、准确地反映AF患者的病情进展并指导临床医师制定下一步治疗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