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离子色谱法同时测定低分子量肝素钠注射液中的有机酸和无机阴离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低分子量肝素钠注射液中醋酸根离子、氯离子、亚硫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和草酸根离子含量的离子色谱法.方法 色谱柱为Dionex IonPac AS11(250mm×4 mm),保护柱为Dionex IonPac AG11(50mm×4mm),用淋洗液自动发生器,采用氢氧化钾梯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1,检测器为配有化学抑制器的电导检测器.结果 醋酸根离子、氯离子、亚硫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和草酸根离子分别在0.12~24μg·mL-1、0.24~48μg·mL-1、0.4~80 μg·mL-1、0.04~8 μg·mL-1、0.3~60 μg·mL-1 与测定值线性关系良好,r分别为 0.9991、0.9999、0.9999、0.9995、0.9995;加样回收率分别为 105.3%、101.0%、102.3%、96.8%和 108.3%(n=6),RSD分别为 2.2%、1.8%、1.6%、2.6%和 1.6%.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高效,可用于同时测定低分子量肝素钠注射液中醋酸根、亚硫酸根、硫酸根、草酸根和氯离子的含量,为其质量提供保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利用酵母菌生产有机酸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3/30
有机酸是含有一种或多种低分子量酸性基团(如羧基、磺酸基)的可生物合成的有机化合物,广泛应用于食品、农业、医药、生物基材料工业等领域.酵母菌具有生物安全、抗逆性强、底物谱广泛、方便遗传改造,以及大规模培养技术成熟等独特优点,因此利用酵母菌生产有机酸的研究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目前利用酵母生产有机酸还存在浓度低、副产物多,以及发酵效率低等缺陷.随着酵母菌代谢工程和合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利用酵母菌生产有机酸取得了快速进展.本文总结了利用酵母合成 11 种有机酸的研究,包括内源和异源合成的大宗羧酸和高价值有机酸,并对该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大气气溶胶中二元酸、酮酸和羰基化合物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论述了以低分子量二元酸(C2-C12)、酮酸(ωC2-ωC12和pyruvic acid)和α-羰基化合物(C2-C3)为代表的水溶性有机气溶胶的分布特征与季节变化,阐述二元酸及相关化合物的实验测定方法,探究了该类有机酸的光化学氧化机制、粒径分布、来源与形成转化过程、诊断比值等.基于不同城市、海洋与极地二元羧酸的实验分析及数据对比,指出陆地气溶胶主要受一次源排放影响,如化石燃料燃烧、生物质燃烧、食物烹制和塑料垃圾焚烧等,而海洋气溶胶则受陆源和海表浮游植物等释放的未饱和脂肪酸、生物挥发性有机物,以及大气长距离传输途中气溶胶光氧化过程的共同影响.此外,本文对二元酸的单体稳定碳同位素组成进行了讨论,揭示了稳定碳同位素值是判断气溶胶光化学氧化过程的重要手段,同时讨论了气溶胶长距离传输与二元酸及相关化合物的稳定碳同位素组成的潜在联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低分子量有机酸对土壤磷活化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近30年来,过量施用磷肥导致土壤磷素累积继而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等问题备受关注.植物根系分泌的低分子量有机酸能活化土壤积累态磷,提高土壤磷素有效性,已成为研究热点问题之一.本文结合国内外已有研究,从低分子量有机酸的类型、添加浓度、土壤类型和土壤磷素水平等方面总结了低分子量有机酸活化土壤无机磷与有机磷的效果,并通过对比土壤磷活化试验前后各形态磷的变化探讨了低分子量有机酸对土壤磷的活化机制.低分子量有机酸对土壤无机磷的活化主要是促进了土壤中有效性低的无机磷形态向有效性较高的形态转化,而低分子量有机酸对土壤有机磷的活化结论尚不一致,活化机制也不明确,仍需进一步研究.未来研究应关注低分子量有机酸与磷肥之间的协同增效机制,并进一步探索低分子量有机酸对土壤磷素(特别是有机磷)的活化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镉胁迫下双孢蘑菇发酵液中低分子量有机酸分泌量与镉含量变化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为探讨镉(Cd)胁迫对发酵液中双孢蘑菇菌丝低分子量有机酸分泌量和Cd含量的影响,以双孢蘑菇A15为材料,通过摇瓶实验,分析不同Cd胁迫时间和胁迫浓度下发酵液中甲酸、乙酸、柠檬酸、苹果酸、草酸、酒石酸、琥珀酸和富马酸等8种低分子量有机酸、Cd含量及其相关性.结果显示:随胁迫时间和浓度增加,发酵液中有机酸种类和含量均差异显著(P<0.05).随着胁迫时间延长,无Cd和有Cd胁迫下,发酵液中甲酸、苹果酸、琥珀酸和乙酸含量变化趋势一致,甲酸基本呈增加的趋势,苹果酸和琥珀酸呈先增后减趋势,乙酸呈“双峰”模式;草酸、酒石酸、富马酸和柠檬酸含量变化趋势存在差异,无Cd胁迫下,草酸与酒石酸基本呈增加趋势,柠檬酸和富马酸呈减少趋势,Cd胁迫下,草酸和酒石酸呈“双峰”模式,柠檬酸和富马酸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双孢蘑菇Cd富集量随胁迫浓度的增大而增加,随胁迫时间延长先增后减.相关分析表明:胁迫前期(2 h-1 d),发酵液中Cd含量与富马酸、柠檬酸、苹果酸和乙酸呈显著负相关,与琥珀酸呈显著正相关;胁迫后期(3-7 d),与草酸呈显著负相关,与苹果酸呈显著正相关;整个胁迫过程中,与酒石酸呈显著正相关.低Cd (0.50和1.00 mg/L)胁迫下,发酵液中Cd含量与草酸、酒石酸、苹果酸、乙酸、柠檬酸、富马酸和琥珀酸呈显著负相关;高Cd(2.00、6.00和15.00 mg/L)胁迫下,与草酸、酒石酸、甲酸、乙酸、琥珀酸和总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柠檬酸和富马酸呈显著负相关.本研究表明Cd胁迫能够显著地影响双孢蘑菇菌丝分泌的有机酸的种类和含量,有机酸在双孢蘑菇抵抗Cd中起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FaMYB73调控草莓果实苹果酸合成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苹果酸是草莓果实主要的有机酸之一,其含量的高低显著影响草莓果实的风味.该研究以'红颜'草莓为试材,采用反转录(RT-PCR)的方法克隆得到一个新的MYB转录因子——FaMYB73.该基因包含有756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252个氨基酸,预测其蛋白质分子量为27.6 kD,等电点为6.8.功能域分析表明,FaMYB73蛋白含有保守的R2R3结构域;亚细胞定位于细胞核中.实时荧光定量(qRT-PCR)分析表明,FaMYB73基因在草莓各个组织均有表达,且在花和叶中的表达相对较高;在果实的白果期FaMYB73基因的表达量最高,且随着果实成熟,FaMYB73基因的表达下调,说明该基因的表达具有组织和时期特异性.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结果发现,苹果酸含量在草莓果实发育期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与FaMYB73基因的表达量呈正相关.草莓瞬时注射结果显示,FaMYB73过表达显著促进了苹果酸的积累,沉默则显著降低了苹果酸的含量.同时,获得了2个转FaMYB73基因烟草稳定表达株系,FaMYB73过量表达显著提高了烟草叶片中苹果酸的含量.研究表明,FaMYB73参与调控草莓果实中苹果酸的合成,为进一步研究其调控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镉对一株深色有隔内生真菌生长、矿质营养与草酸分泌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背景]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ark septate endophyte,DSE)广泛定殖于镉(Cd)污染生境的植物根系,具有增强植物镉耐性的重要生态功能,但人们关于DSE对镉胁迫的生理响应的了解有限.[目的]研究一株DSE嗜鱼外瓶霉(Exophiala pisciphila)对镉胁迫的矿质营养与低分子量有机酸分泌的响应.[方法]采用液体培养法,研究不同浓度(0、25、50、100、200、400 mg/L)镉胁迫对DSE菌丝生长、矿质元素(氮、磷、钾、硫、镁、铁、钙)与镉含量、草酸分泌的影响.[结果]随着镉胁迫浓度增加,菌丝生物量显著下降,降幅为22.8%-90.6%,菌丝的氮、钾和铁含量分别减少 26.0%-52.8%、53.8%-92.9%和 12.8%-34.3%,而磷、镁和钙含量分别增加 15.4%-111.4%、20.4%-31.4%和35.1%-62.5%,硫含量在100 mg/L镉胁迫时增加25.1%.镉胁迫还导致培养液pH值下降,草酸浓度及单位菌丝草酸分泌量显著增加.相关分析发现,菌丝镉含量与硫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菌丝钾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草酸分泌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镉胁迫显著抑制DSE的生长,改变矿质元素的吸收,促进草酸分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