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严重烧伤小鼠肠-胰岛轴功能的变化及其作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严重烧伤小鼠肠-胰岛轴功能的变化及其作用。方法:该研究为实验研究。将90只雄性8~10周龄C57BL/6J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伤组和烧伤组(每组45只小鼠),于烧伤组小鼠背部制备30%体表总面积Ⅲ度烫伤(以下称烧伤)创面,假伤组小鼠模拟致假伤。伤后24 h,检测空腹血糖(样本数为12)后,行腹腔糖耐量实验和口服糖耐量实验,并绘制血糖浓度-时间变化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样本数为6);分别于腹腔注射或灌胃给予葡萄糖溶液前及腹腔注射或灌胃给予葡萄糖溶液后30、60、120 min从心脏取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血浆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水平(样本数为3);取每组3只小鼠回肠组织,行免疫荧光染色及原位末端标记染色检测肠道L细胞GLP-1表达及凋亡水平;提取每组6只小鼠胰岛行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实验,分别经低糖(2.8 mmol/L葡萄糖)和高糖(16.7 mmol/L葡萄糖)孵育后取上清液,采用ELISA法检测胰岛素水平。取36只雄性8~10周龄C57BL/6J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伤组、烧伤组和烧伤+艾塞那肽4(Ex-4)组(每组12只小鼠),对假伤组和烧伤组小鼠行同前对应处理,将烧伤+Ex-4组小鼠同烧伤组小鼠致伤后给予其GLP-1受体激动剂Ex-4。伤后24 h,提取小鼠胰岛,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重链结合蛋白(BIP)、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ERK)、磷酸化PERK(p-PERK)、真核翻译起始因子2α(eIF2α)、磷酸化eIF2α(p-eIF2α)和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的蛋白表达并计算p-PERK/PERK、p-eIF2α/eIF2α比值(样本数为3),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胰岛细胞凋亡率(样本数为3),同前行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实验以检测上清液中胰岛素水平(样本数为6)。结果:伤后24 h,烧伤组小鼠空腹血糖为(7.3±1.0)mmol/L,显著高于假伤组的(5.1±0.6)mmol/L( t=6.36, P<0.05)。伤后24 h,在腹腔糖耐量实验和口服糖耐量实验中,烧伤组小鼠血糖浓度-时间变化曲线下面积均显著大于假伤组( t值分别为4.32、6.03, P<0.05);与假伤组相比,烧伤组小鼠经腹腔注射给予葡萄糖溶液前血浆胰岛素水平及经腹腔注射或灌胃给予葡萄糖溶液前血浆GLP-1水平均显著降低( P<0.05),经腹腔注射或灌胃给予葡萄糖溶液后30、60、120 min血浆胰岛素水平及经灌胃给予葡萄糖溶液后30、60 min血浆GLP-1水平均显著降低( P<0.05)。伤后24 h,与假伤组相比,烧伤组小鼠肠道L细胞GLP-1表达水平显著降低( t=7.74, P<0.05),凋亡水平显著升高( t=14.28, P<0.05)。伤后24 h,烧伤组小鼠经高糖孵育的胰岛上清液中胰岛素水平为(8.5±0.4)ng/mg,显著低于假伤组的(15.7±0.3)ng/mg( t=18.68, P<0.05)。伤后24 h,与假伤组相比,烧伤组小鼠胰岛中BIP、p-PERK/PERK、p-eIF2α/eIF2α和CHOP的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 P<0.05);与烧伤组相比,烧伤+Ex-4组小鼠胰岛中BIP、p-PERK/PERK、p-eIF2α/eIF2α和CHOP的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 P<0.05)。伤后24 h,烧伤组小鼠胰岛细胞凋亡率为(32.0±3.0)%,显著高于假伤组的(10.3±2.5)%( P<0.05);烧伤+Ex-4组小鼠胰岛细胞凋亡率为(20.0±3.6)%,显著低于烧伤组( P<0.05)。伤后24 h,烧伤组小鼠经高糖孵育的胰岛上清液中胰岛素水平显著低于假伤组( P<0.05),烧伤+Ex-4组小鼠经高糖孵育的胰岛上清液中胰岛素水平显著高于烧伤组( P<0.05)。 结论:严重烧伤后小鼠肠-胰岛轴功能障碍,肠道L细胞凋亡增多、GLP-1合成及分泌减少,胰岛细胞发生内质网应激、凋亡增多,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减少;GLP-1受体激动剂Ex-4能保护严重烧伤小鼠胰岛细胞功能,可能通过减轻内质网应激降低胰岛细胞凋亡水平,促进胰岛素分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单绒毛膜双胎妊娠母儿结局的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全面分析单绒毛膜双羊膜囊(MCDA)双胎妊娠对孕母、胎儿及新生儿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MCDA孕产妇123例为MCDA组,同期收治的双绒毛膜双羊膜囊(DCDA)孕产妇325例为DCDA组.分析比较两组孕产妇、胎儿、新生儿的并发症情况.结果 MCDA组产妇早产、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羊水过多、胎膜早破发生率明显高于DCDA组(x2=4.595~10.715,P<0.05);MCDA组胎儿死亡率及脐血流异常、胎儿窘迫发生率明显高于DCDA组(x2=4.852~11.656,P<0.05);MCDA组新生儿入住NICU、脑损伤、先天性心脏病、高胆红素血症、低糖血症发生率明显高于DCDA组(x2=5.181~12.285,P<0.05).结论 MCDA双胎妊娠围生期母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DCDA双胎妊娠,临床工作中应加强对MCDA双胎妊娠围生期母婴管理及监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泵对2型糖尿病合并手外伤病人术后转归影响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评价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泵对2型糖尿病合并手外伤病人术后转归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2月—2023年5月于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80例2型糖尿病合并手外伤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给予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泵的血糖监控方案,对照组采用传统床旁检测联合皮下多点注射胰岛素的血糖监控方案.比较两组病人的血糖水平、胰岛素注射量、餐后2 h血糖增幅(△2hPG),比较两组病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对治疗方案和疗效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3 d的平均空腹血糖较术前下降(t=25.29、17.96,P<0.05).观察组日均胰岛素注射量、餐后2 h血糖、△2hPG、低糖血症及伤口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t=2.184~2.641,x2=3.953、3.681,P<0.05),病人满意度高于对照组(Z=2.699,P<0.05).结论 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泵使用可有效监控2型糖尿病合并手外伤病人围手术期血糖,减少胰岛素用量,降低病人不良预后发生风险,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以痫性发作为表现成人起病的瓜氨酸血症Ⅱ型1例
编辑人员丨2024/6/22
对SLC25A13基因纯合变异引起以痫性发作为表现的成人起病的瓜氨酸血症Ⅱ型(adult-onset typeⅡcitrullinemia,CTLN2)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男,28岁,反复四肢抽搐4年余,再发加重2个月,平素喜食花生及肉类.头颅MRI检查未见异常,予抗癫痫治疗效果不佳,进一步查血转氨酶、血氨和瓜氨酸升高,基因检测显示SLC25A13基因c.851_854del纯合致病突变,诊断为CTLN2,予高蛋白、高脂肪、低糖饮食和精氨酸治疗,随访半年无痫性发作.对反复痫性发作伴有特殊饮食嗜好者应注意CTLN2可能,基因检测对CTLN2的诊断具有重要作用,可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糖尿病并重症肺部感染病人不同病原菌血清与肺泡灌洗液中炎症因子变化及意义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重症肺部感染病人不同病原微生物血清及肺泡灌洗液中炎症因子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取2016年1月 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合并重症肺部感染病人132例,根据血清及肺泡灌洗液中病原微生物的不同分为革兰阳性菌组、革兰阴性菌组和真菌组3个亚组,再根据病人的不同结局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应用动态血糖监测仪每2~4 h监测1次血糖,计算全天血糖标准差(SDBG).观察病人不同病原微生物血清和肺泡灌洗液中炎症因子,如白细胞介素-6(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比较不同预后病人入院时APACHEⅡ评分、血糖达标时间、SDBG以及低糖血症事件情况.结果 入院第1、7天革兰阴性菌感染病人血清和肺泡灌洗液中各炎症因子的水平最高,革兰阳性菌感染病人次之,真菌感染病人中最低,差异均有显著性(F=7.043~19.635,P<0.05).入院第7天同种病原微生物感染病人血清和肺泡灌洗液中各炎症因子水平较第1天均明显下降(t=4.67~11.16,P<0.05).不同结局的两组病人中,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感染的构成比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真菌感染构成比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x 2=25.097,P<0.05).对影响病人的死亡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人院时APACHEⅡ评分(OR=2.342)、SDBG(OR=1.458)和真菌感染(OR =3.689)为病人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对糖尿病合并重症肺部感染病人进行血糖控制,降低全天血糖波动性,避免和控制真菌感染,有利于病人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血管迷走性晕厥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晕厥是影响人类健康的常见临床问题,其特点是发作迅速、持续时间短,并且可以完全自行缓解,主要原因为一过性脑组织血液灌注不足[1].导致晕厥的病因多且复杂,区分其他导致意识丧失的疾病如癫痫、低糖血症、木僵及心源性猝死对指导治疗很有必要.通常情况下,详细病史和触发因素均有助于诊断.2009年欧洲心脏学会发布的《晕厥诊疗指南》对其病理生理做了具体的分类:①由典型触发机制引起的反射性心动过缓;②由静脉淤滞或失液导致的静脉回流不足引起;③由心血管疾病引发的,如心律失常、结构性心脏病等[2].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胰岛素泵治疗儿童青少年T1DM血糖达标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通过了解长期使用胰岛素泵治疗的儿童及青少年1型糖尿病(T1DM)病人的血糖控制情况,探讨影响血糖达标的因素.方法 收集68例来自青岛地区、年龄在6~18岁、使用胰岛素泵治疗3个月以上的T1DM病人的资料,包括一般资料、糖尿病自我管理信息、胰岛素使用量、实验室检查数据和家庭状况.以病人最近1个月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7.5%为血糖达标,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血糖达标的相关因素.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了年龄、泵治疗起始年龄、最近1周的平均空腹血糖、父母当中最高学历、复诊频率、低糖血症因素的干扰后,最近1周的平均餐后2h血糖(OR =0.285,95%CI =0.093~0.880)、自我血糖监测频率(OR=1.939,95%CI=1.050~3.581)、能灵活使用泵的各种功能(OR =0.038,95%CI=0.002~0.628)、坚持糖尿病饮食(OR=0.070,95%CI=0.006~0.886)、家庭年收入(OR =0.019,95%CI =0.001~0.392)仍与血糖达标相关.结论 对于使用胰岛素泵治疗的儿童及青少年T1DM病人,坚持糖尿病饮食、能灵活使用泵的各种功能、良好的餐后血糖管理、通过较高频次的自我血糖监测调整合适的胰岛素剂量是血糖达标的可控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强化胰岛素治疗对烧伤伴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强化胰岛素治疗对烧伤伴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2015年武警四川省总队医院收治的烧伤伴应激性高血糖患者6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在常规治疗及营养支持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胰岛素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强化胰岛素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0 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清蛋白(ALB)、球蛋白(GLB)水平,治疗后认知障碍发生情况及血糖控制达标情况,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院内感染、低糖血症发生情况及院内死亡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TNF-α、IL-6、ALB、GL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ALB、GLB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认知障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血糖控制达标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院内感染、低糖血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者院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常规胰岛素治疗相比,在常规治疗及营养支持基础上给予强化胰岛素治疗可更有效地减轻烧伤伴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炎性反应,提高血糖控制效果,改善营养状况,减少认知障碍、院内感染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格列本脲与二甲双胍治疗妊娠期糖尿病对新生儿结局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格列本脲与二甲双胍治疗妊娠期糖尿病(GDM)后新生儿结局的差异,为GDM的治疗和治疗后新生儿结局的改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120例确诊为膳食运动治疗无效的GDM患者分为对照组(胰岛素常规治疗)、格列本脲组和二甲双胍组3组,每组40例.记录孕妇血糖控制情况及分娩后新生儿指标(出生体质量、巨大儿、小于胎龄儿、第5 min Apgar评分、脐动脉血pH值、低糖血症、高胆红素血症、呼吸窘迫综合征及重症监护治疗情况).结果 对照组、格列本脲组、二甲双胍组经过治疗控制孕妇血糖有效率分别为72.5%、87.5%、62.5%,格列本脲治疗组有效率较二甲双胍治疗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格列本脲组、二甲双胍组分娩后新生儿指标在小于胎龄儿(SGA)、低血糖症、重症监护入住情况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二甲双胍组的小于胎龄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和格列本脲组,格列本脲组的新生儿低血糖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二甲双胍组,对照组的重症监护入住率明显高于其余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格列本脲及二甲双胍在孕期治疗GDM短期结局安全有效,但是由于格列本脲与二甲双胍远期影响尚不清楚,临床上应根据不同患者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免疫及分子技术助力诊断:黔北地区152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全面仔细地观察、认识、学习和理解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TBM)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2月在遵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二科住院治疗的152例TBM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临床检验检查及治疗预后等情况.结果 152例TBM患者平均年龄(43.9±20.4)岁,男女比例为1.45∶1,平均住院时间(20.0±18.9)d.临床表现以头痛[95.4%(145/152)]、恶心呕吐[42.8%(65/152)]、发热[61.8%(94/152)]为主.主要合并疾病为继发性肺结核[52.0%(79/152)]、血行播散性肺结核[37.5%(57/152)]、结核性胸膜炎[30.9%(47/152)].γ-干扰素释放试验阳性率为90.8%(129/142),腰椎穿刺脑压升高,典型脑脊液生化改变为"低糖、低氯、高蛋白".脑脊液结核菌涂片阳性率极低,脑脊液GeneXpert MTB/RIF阳性率达21.9%(7/32).患者易合并低蛋白血症,比例达29.6%(45/152),低钠血症比例达45.3%(69/152).经早期诊断规范治疗,92.1%(140/152) 好转出院.结论 TBM患者以青壮年为主,临床表现多样,呼吸道症状少,易合并肺结核及其他肺外结核,γ-干扰素释放试验和脑脊液GeneXpert MTB/RIF可应用于结核病的辅助诊断.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进行合理规范化学治疗,加强对症支持治疗,提高TBM的精准诊治,可改善其临床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