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MH在女性非辅助生殖领域的最新临床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抗苗勒管激素(anti-Müllerian hormone,AMH)作为转化生长因子β超家族的成员之一,在女性体内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增减,并在两性分化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AMH已成熟运用于辅助生殖领域,但在非辅助生殖领域的运用较少。本文就AMH在非辅助生殖领域的最新临床应用进展做简单综述,包括辅助诊断多囊卵巢综合征、预测女性绝经年龄、辅助诊断与治疗女性肿瘤、保存生育力、避孕及预测生育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视网膜类器官在体移植及感光细胞长期存活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究体外将人诱导多能干细胞(hiPSCs)定向分化成视网膜类器官(ROs)的进程并进行小鼠在体细胞移植。方法:使用定向分化培养基使BC1-eGFP hiPSCs悬浮培养得到神经球,培养第7天时将神经球贴壁培养诱导出神经视网膜上皮结构,然后人工分离类视网膜结构悬浮培养,进一步定向诱导分化得到成熟的ROs。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培养第0、7、15、21和30周标志基因的表达水平变化,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培养第8天、第15天、第15周、第21周和第30周标志基因的蛋白水平变化来鉴定诱导分化进程及效果。在体移植ROs实验中,首先破坏外界膜,然后将经消化的RO细胞悬液从角巩膜缘注射到 Gnat1-/-小鼠视网膜下腔,细胞移植后5个月进行视网膜切片的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植入细胞的存活情况、与宿主视网膜的整合以及进一步的成熟分化情况。 结果:形态学和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体外诱导hiPSCs早期形成的眼区细胞高表达神经视网膜上皮特异性标志物PAX6和SOX1,随后细胞可以表达视网膜祖细胞特异性标志物LHX2,集落外圈逐渐形成圆形透明马蹄状的类视网膜结构。机械分离并悬浮培养得到的ROs直径约为1 mm,类视网膜组织逐渐增厚并出现类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视网膜祖细胞标志基因 VSX2表达在第7周即达峰值并持续高表达( F=168.30, P<0.01),视网膜前体细胞标志基因 RCVRN在第7周也开始出现并逐渐高表达( F=271.60, P<0.01),感光蛋白基因 RHO在第15周开始表达( F=95.02, P<0.01),而成熟感光细胞标志 OPN1LW/ MW的表达在第21周明显升高( F=40.57, P<0.01)。免疫荧光染色进一步检测到感光蛋白RHO在第30周达高表达状态。RO细胞移植后3周,自身带有绿色荧光的细胞成功在宿主小鼠的视网膜外核层中长期存活,移植后5个月植入细胞表达功能性光信号转导蛋白GNAT1。 结论:体外3D培养诱导hiPSCs生成ROs可成功地模拟人体内视网膜的发育过程,移植的RO细胞能在受体小鼠眼内长期存活,进入外核层并进一步发育成熟为类感光细胞。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碘及甲状腺功能与机体脂代谢关系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碘是甲状腺激素生物合成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对机体的生长、发育、成熟以及器官和系统的功能具有重要作用。流行病学及动物实验研究表明,碘对机体的作用是双向的,碘摄入不足和摄入过量都会引起不良后果,进而影响人体健康。目前,碘营养异常对人体健康危害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对甲状腺形态、功能等方面,而实际上,碘营养异常不仅对甲状腺有影响,对机体其他方面也有诸多不利作用。目前有证据表明,碘营养异常与血脂异常、心血管疾病之间存在联系,会导致体内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含量异常。本文就碘营养及甲状腺功能与机体脂代谢关系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碘缺乏病"科学、精准"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的广谱中和抗体的亲和力成熟与特征及其运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感染的长期不进展者(LTNP)体内分离到的广谱中和抗体(bNAbs),已被证明可以预防HIV-1感染并降低感染者体内的病毒载量,成为了指导HIV-1疫苗设计和被动免疫治疗的突破口。中和抗体的功能除了与靶向表位有关,其亲和力也极大的影响了抗体的活性。HIV-1 bNAbs通过体内的多轮亲和力成熟获得了较高亲和力,从而实现了广谱度和中和活性的增加。高亲和力HIV-1 bNAbs在治疗过程中能更好的协助机体免疫系统清除病原体,并且使用剂量更少,毒副作用也相对较低。在亲和力成熟的同时,HIV-1 bNAbs表现出了高水平的体细胞超突变(SHM)、插入缺失、较长的重链第三互补决定区等不寻常的特征。这些特征阻碍了通过有效疫苗诱导HIV-1 bNAbs在体内产生并发育成熟,因此了解抗体亲和力成熟过程中发生的突变及其要点,有助于理解中和抗体的活性与特征的关系,并为设计有效的HIV-1潜在免疫原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循环和肿瘤组织内中性粒细胞促肿瘤机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中性粒细胞是人体内最常见的炎细胞,也是肿瘤微环境中最丰富的细胞种类。正常中性粒细胞来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具有清除病原、组织修复作用;而在肿瘤背景下,中性粒细胞会衍生出骨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s)亚群,这是一种未成熟中性粒细胞,具有强烈免疫抑制作用。循环MDSCs通过产生活性氧及精氨酸酶抑制T淋巴细胞抗肿瘤免疫,释放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促进肿瘤细胞血运转移。肿瘤组织内MDSCs通过表达PD-L1抑制T细胞功能,还可释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促进血管新生,释放金属基质蛋白酶引起上皮-间质转化,加剧肿瘤进展。中性粒细胞在肿瘤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的诱导作用,本文就中性粒细胞的起源、循环和肿瘤组织内中性粒细胞促进肿瘤进展的机制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脂肪组织衰老与肥胖症关系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脂肪组织在生物体内主要发挥调节代谢的作用,可以通过感知和储存多余的营养物质来维持糖脂代谢和能量平衡,但年龄的增加和肥胖的发生会削弱脂肪组织对代谢的调节功能。肥胖动物脂肪组织中衰老细胞的发现提示细胞衰老在肥胖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脂肪组织包括前脂肪细胞、成熟脂肪细胞、免疫细胞、内皮细胞等多种类型,其中,成熟的脂肪细胞最易衰老。脂肪组织衰老表现为脂肪组织新生障碍、分泌衰老相关分泌表型,进而诱发炎性反应以及全身胰岛素抵抗,加剧肥胖的发生发展。目前研发的抗衰老药物主要是清除衰老细胞和抑制分泌衰老相关分泌表型,通过抗脂肪组织衰老改善肥胖及相关代谢异常成为治疗肥胖的途径。反之,减重亦可以改善脂肪组织的衰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微进化对阿萨希毛孢子菌生物膜相关表型及耐药性的影响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研究体内微进化对阿萨希毛孢子菌生物膜相关表型及耐药性的影响。方法:阿萨希毛孢子菌标准株源自荷兰真菌多态性保藏中心,阿萨希毛孢子菌原代株TO(氟康唑敏感)为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皮肤科1例毛孢子菌病的临床分离株,进化株TEVO(氟康唑耐药)在该患者2014年复诊时分离。体外构建上述菌株的生物膜,使用四甲基氮盐(XTT)还原法及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评估生物膜生长动力学并测定生物膜厚度;体外测定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对不同生长阶段生物膜的最低抑菌浓度(SMIC),评估生物膜的耐药性。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Hartley检验对数据进行方差同质性检验,若方差齐,选用LSD检验进行组间多重比较,若方差不齐,选用Tamhane′ T2检验进行组间多重比较。 结果:在阿萨希毛孢子菌生物膜黏附(0 h)及形成阶段(4 ~ 24 h),进化株TEVO代谢活性最弱( F黏附 = 35.705, P < 0.001; F形成 = 15.042, P < 0.001)。而黏附后第48小时生物膜成熟,此时生物膜代谢活性最弱的菌株为TO株( F = 10.985, P < 0.001)。生物膜厚度测量结果显示,成熟阶段TEVO株生物膜厚度[(26.1 ± 1.18)μm]大于TO株[(22.8 ± 1.73)μm, P = 0.001],但小于标准株[(29.5 ± 1.28)μm, P = 0.001]。药物敏感性实验结果显示,在阿萨希毛孢子菌生物膜黏附及形成阶段,唑类抗真菌药物对TEVO株的SMIC值大于TO株;生物膜成熟阶段,3株菌生物膜的SMIC值均大于1 024 mg/L。 结论:在宿主内环境和抗真菌药物的双重压力下,阿萨希毛孢子菌生物膜相关表型发生了适应性改变,并增强了对唑类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新型肠炎沙门菌菌影候选疫苗在小鼠免疫应答和保护功效的评估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比较肠炎沙门菌制备的菌影(SE-ghost)通过肌肉注射(肌注)和口服不同免疫途径接种雌性BALB/c小鼠诱导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的功效。方法:用SE-ghost接种BALB/c小鼠,间接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IgG抗体水平和阴道灌洗液IgA抗体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脾脏CD3 +CD4 +T、CD3 +CD8 +T细胞百分比变化和脾脏内细胞因子IL-4、IFN-γ分泌;三次免疫后所有小鼠口服半数致死量肠炎沙门菌进行强毒攻击。用SE-ghost刺激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BMDCs),流式细胞仪检测表面分子抗体APC-CD11c、FITC- MHC ClassⅡ、PE-CD40、FITC- CD86、PE-CD80表达量;双抗体夹心ELISA测定BMDCs上清液IL-1β、IL-6、IL-10和IL-12p70的产量。 结果:与PBS组相比,SE-ghost(口服)和SE-ghost(肌注)免疫组小鼠体内肠炎沙门菌特异性抗体IgG和IgA水平明显增高;脾脏CD3 +CD4 +T细胞百分比上调、高分泌细胞因子IL-4 、IFN-γ。肌肉注射SE-ghost比口服可诱导更强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致病菌肠炎沙门菌强毒攻击后,SE-ghost(口服)和SE-ghost(肌注)免疫组生存率高达80%。与对照组相比,BMDCs经SE-ghost刺激后高表达表面成熟分子抗体CD86、CD80、CD40、MHCⅡ,高分泌细胞因子IL-1β、IL-6、IL-10、IL-12p70。 结论:通过肌肉注射SE-ghost进行免疫,可在小鼠中引发更强大的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以防止沙门菌感染。SE-ghost是一种有用的沙门菌候选疫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子宫体子宫内膜样癌转移至卵巢成熟性囊性畸胎瘤一例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发生在卵巢的瘤对瘤转移较罕见,现报道1例子宫体子宫内膜样癌(endometrioid carcinoma,EC)转移至卵巢成熟性囊性畸胎瘤(mature cystic teratoma,MCT)。患者女,55岁。绝经后阴道出血2个月余。大体检查:宫体内膜粗糙、增厚,面积5.2 cm×3.5 cm,厚0.8 cm;右侧卵巢大小5.5 cm×5.0 cm×4.5 cm,切面呈单房囊性,囊内充满油脂、毛发及一头节,囊内壁见一灰白结节样隆起,大小0.9 cm×0.8 cm×0.5 cm,切面呈囊实性,灰白,质中。镜下观察:右侧卵巢符合MCT,灰白结节符合子宫EC转移至卵巢MCT内;子宫体符合EC。免疫表型:右卵巢腺癌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波形蛋白、PAX8均阳性,p53野生型,Ki-67阳性指数为10%。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中亚苦蒿醇提物大孔树脂30%乙醇洗脱部位免疫功能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中亚苦蒿醇提物大孔树脂30%乙醇洗脱部位(AAEM-30%)对小鼠树突状细胞(DC)和免疫功能的作用。方法:中亚苦蒿醇提物经AB-8型大孔树脂分离得到AAEM-30%,对其多糖、黄酮和萜类含量进行测定。体外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AAEM-30%对DC表面分子分化簇(CD)40、CD80和CD86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DC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体内通过不同给药剂量(50、100 mg/kg)和不同给药方式(皮下注射、腹腔注射、灌胃)检测AAEM-30%对ICR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AAEM-30%中多糖、黄酮、萜类的质量分数分别为24.30%、22.50%、28.19%。体外能够增强小鼠DC表面分子CD40、CD86以及DC细胞因子IL-6和TNF-α的表达(均 P<0.001)。与对照组比较,3种给药方式的小鼠体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50、100 mg/kg AAEM-30%腹腔注射组的胸腺指数和50 mg/kg AAEM-30%灌胃组的脾脏指数均增加(均 P<0.05)。100 mg/kg AAEM-30%腹腔注射组的CD19 +细胞数量增加( P<0.01),50 mg/kg AAEM-30%灌胃组的CD19 +细胞数量增加( P<0.05)。100 mg/kg AAEM-30%灌胃组的CD11b +和CD11c +数量增加( P<0.05)。灌胃和腹腔注射2种给药方式均能增加CD4 +和CD8 + T淋巴细胞的数量(均 P<0.05)。 结论:AAEM-30%能够促进小鼠DC的成熟,增强小鼠免疫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