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预防接种知情告知专家共识(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对受种者或其监护人的疫苗和预防接种工作知情提出了要求,对预防接种告知方式和内容作出了规定。本共识以该法和《预防接种工作规范》为基础,借鉴国内外经验,阐述了预防接种知情告知的发展和形式,制定了预防接种知情告知理论框架、标准流程和信息、非免疫规划疫苗知情告知原则以及各疫苗知情同意书格式,为疾病控制和预防保健人员在预防接种服务中参考。本部分共识包括流感病毒疫苗、肺炎球菌疫苗、含b型流感嗜血杆菌成分疫苗、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轮状病毒疫苗、水痘减毒活疫苗、带状疱疹疫苗、人乳头瘤病毒疫苗、人用狂犬病疫苗、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钩端螺旋体疫苗、炭疽疫苗、戊型肝炎疫苗、霍乱疫苗、伤寒疫苗、森林脑炎疫苗预防接种知情告知内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预防接种知情告知专家共识(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对受种者或其监护人的疫苗和预防接种工作知情提出了要求,对预防接种告知方式和内容作出了规定。本共识以该法和《预防接种工作规范》为基础,借鉴国内外经验,阐述了预防接种知情告知的发展和形式,制定了预防接种知情告知理论框架、标准流程和信息、非免疫规划疫苗知情告知原则以及各疫苗知情同意书格式,为疾病控制和预防保健人员在预防接种服务中参考。本部分共识包括流感病毒疫苗、肺炎球菌疫苗、含b型流感嗜血杆菌成分疫苗、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轮状病毒疫苗、水痘减毒活疫苗、带状疱疹疫苗、人乳头瘤病毒疫苗、人用狂犬病疫苗、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钩端螺旋体疫苗、炭疽疫苗、戊型肝炎疫苗、霍乱疫苗、伤寒疫苗、森林脑炎疫苗预防接种知情告知内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COVID-19研究年度进展2021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由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引起的2019年冠状病毒疾病(COVID-19)已经在全球多个国家引起大流行,该病毒传染性强、致死率高,部分变异株在病毒传播性、致病性和免疫原性等多方面发生变化。无症状感染和有症状感染的COVID-19患者在免疫特征上存在异质性;不同年龄阶段的COVID-19患者的临床表现也不尽相同。目前无治疗COVID-19的特效药物,疫情控制需依赖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接种,如核酸疫苗、灭活疫苗、病毒载体疫苗、蛋白质疫苗等。本文通过对新型冠状病毒的变异、临床表现、治疗和疫苗等方面文献的复习,展现目前相关研究的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妊娠早期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后的急性不良事件及妊娠结局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妊娠早期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后的急性不良事件及妊娠结局。方法:采用回顾-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11月在社区医院建围产保健卡后、孕11~13周 +6于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产科门诊规范产前检查、符合纳入标准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妊娠早期疫苗接种情况,将其分为接种组和未接种组,接种组进一步分为接种1剂组和接种2剂组。收集所有孕妇妊娠期相关筛查、妊娠期并发症、妊娠结局及急性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或方差分析、Kruskal-Wallis H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 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最终纳入接种1剂组孕妇105例,接种2剂组90例,未接种组194例。(1)3组孕妇急性不良事件的发生[接种1剂组:2.86%(3/105);接种2剂组:6.67%(6/90);未接种组:4.63%(9/194); χ2=1.59。接种组为4.61%(9/195),与未接种组比较, χ2=0.00]、妊娠期相关筛查指标的异常情况、各项妊娠结局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接种组(接种1剂+接种2剂)与未接种组比较,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各组发生的急性不良事件主要有发热、接种部位疼痛、乏力、局部硬结和皮疹。(2)3组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接种1剂组:10.5%(11/105);接种2剂组:17.8%(16/90);未接种组:7.7%(15/194); χ2=6.46, P=0.040],其中接种2剂组显著高于未接种组(Bonferroni校正, P<0.017)。(3)3组孕妇其他妊娠期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接种组与未接种组比较,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结论:妊娠早期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后急性不良事件及妊娠结局与未接种者相似;孕妇接种2剂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后,建议孕期定期监测血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人用疫苗的分类及生产工艺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人用疫苗是人类预防传染性疾病最有效的工具。目前已经有数十种人用疫苗可以预防数十种传染病。人用疫苗包括不含活微生物体的疫苗(灭活疫苗、类毒素疫苗、组分疫苗)、含活微生物体的疫苗(减毒活疫苗和载体疫苗)。人用疫苗的研发包括临床研究、工艺开发和检定方法研究,其中人用疫苗生产工艺对于制备优质、可靠的疫苗至关重要。本文就人用疫苗发展概况、人用疫苗生产工艺及各类人用疫苗的特点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HIV-1和慢性HBV感染者接种两剂SARS-CoV-2灭活疫苗后抗体反应水平评价:一项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通过观察HIV-1和慢性HBV感染者接种两剂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灭活疫苗的抗体动态变化,评价其免疫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招募2021年1—12月完成两剂(初次和加强免疫)SARS-CoV-2灭活疫苗注射的169人进行队列研究,包含39名HIV-1感染者、36名慢性HBV感染者和94名无慢性疾病对照者,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和竞争ELISA试验检测入组人员免疫两剂疫苗后14 d、1个月和2个月时SARS-CoV-2 IgM和IgG抗体水平,并比较1个月时中和抗体水平,结合人口学基础信息进行分析。结果:HIV-1感染者和慢性HBV感染者抗体阳性率在免疫后1个月较高,2个月时明显下降,SARS-CoV-2 IgM和IgG抗体双阴性率高于对照组。免疫后1个月,对照组IgG抗体单阳性率是HIV-1组的2.01倍,是HBV组的3.17倍。各组人群中18~39岁人群IgG抗体单阳性率均高于40~59岁人群。HBV组抗体持续性比HIV-1组好,且IgG抗体水平高于HIV-1组。HIV-1组血清抗体中和能力显著低于其他组( P<0.000 1)。HBV组18~39岁人群血清中和抗体抑制率低于对照组[(34.050±6.031)% vs (64.220±3.845)%, t=4.43, P<0.000 1]。在18~39岁人群中,73.08%(19/26)的HIV-1感染者和80.00%(4/5)的慢性HBV感染者可产生SARS-CoV-2特异性抗体应答。 结论:SARS-CoV-2灭活疫苗诱导抗体反应存在年龄差异,感染性基础疾病会影响抗体阳性率和中和病毒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柯萨奇病毒A组10型相关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是我国5岁以下儿童常见的丙类传染病,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近年研究发现柯萨奇病毒A组10型(coxsackievirus A10,CVA10)逐渐成为HFMD主要病原体之一,其感染呈上升趋势,与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柯萨奇A组16型(coxsackievirus A16,CVA16)、柯萨奇A组6型(coxsackievirus A6,CVA6)呈共循环流行。CVA10细胞受体为含环状结构跨膜蛋白1(recombinant kringle containing transmembrane protein 1,KRM1),特异性中和抗体命名为2G8,相关动物模型中的疫苗主要为灭活疫苗及病毒样颗粒疫苗。该文就CVA10的细胞受体、中和抗体、疫苗与动物模型研究等方面做出阐述,为HFMD的防控提供一定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康复期IgG抗体水平及疫苗接种关系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康复期IgG抗体水平及其与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采用非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2023年2月至5月在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门诊和病房就诊的185例COVID-19康复者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发病时间、病情严重程度、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情况。收集患者感染后6、8、10、12、14、16、18周不同时间点静脉血,采用半定量磁微粒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抗体水平。按照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情况分为疫苗接种组(接种2剂次以上灭活疫苗,共130例)和疫苗未接种组(因各种原因未能接种疫苗,共55例)。将2组中>75岁康复者分别纳入亚组,疫苗接种亚组(18例)和疫苗未接种亚组(28例)。比较康复者整体、2组和2亚组各时间点的IgG、IgM抗体水平。结果:185例COVID-19康复者中男80例,女105例;年龄62.0(40.5,75.0)岁;111例(60.00%)合并基础病。2组患者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03, P=0.874);疫苗未接种组年龄、合并基础病、重症或危重症比例均较疫苗接种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2亚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重症或危重症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疫苗未接种亚组合并基础病比例较疫苗接种亚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30, P=0.038)。全体康复者体内IgM抗体水平均为阴性。康复者整体IgG抗体水平在感染后第10周达到峰值,之后逐渐下降,于随访期末达最低值。疫苗接种组感染后第6、8、10、12、14、16、18周的IgG抗体水平均高于疫苗未接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57.9(73.4,240.0)比4.7(1.7,17.7), Z=2.36;132.0(75.3,213.1)比2.8(0.7,52.6), Z=3.77;137.7(79.9,227.0)比1.1(0.4,15.2), Z=4.51;134.5(81.4,211.9)比1.0(0.5,2.9), Z=3.49;92.4(68.9,112.9)比1.7(1.2,2.4), Z=2.84;61.2(33.3,108.7)比2.9(1.3,12.8), Z=3.45;57.1(32.7,87.6)比1.1(0.8,8.3), Z=4.06;均 P<0.05]。疫苗接种亚组感染后第8、12、16周的IgG抗体水平均高于疫苗未接种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61.5(225.4,304.9)比13.8(0.5,126.8), Z=2.34;134.5(104.8,283.6)比1.2(0.5,2.9), Z=2.74;61.5(10.9,147.8)比1.9(1.2,27.4), Z=2.11;均 P<0.05]。 结论:随着康复期延长,COVID-19康复者体内IgG抗体水平在达峰后逐渐下降。完成全程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人群在患COVID-19后较未接种人群体内能产生更高水平的IgG抗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术前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与患者术后谵妄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价术前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与患者术后谵妄(POD)的关系。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择期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膝/髋关节置换术患者938例,性别不限,年龄50~90岁,体质量50~90 kg,ASA分级Ⅰ或Ⅱ级,术前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评分≥24分,无沟通障碍。记录术前6个月内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接种情况。腰麻穿刺针成功进入蛛网膜下腔后抽取2 ml脑脊液,采用ELISA法测定β淀粉样蛋白42(Aβ42)、总tau蛋白(t-tau)和磷酸化tau蛋白(p-tau)浓度,计算Aβ42/t-tau比值和Aβ42/p-tau比值。术后7 d内或出院前,每天2次采用意识错乱评估量表评估POD发生情况。根据患者是否发生POD分为POD组和非POD组。将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的POD影响因素及单因素回归分析中 P<0.20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术前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和脑脊液生物标志物水平与POD的关系。 结果:最终纳入875例患者,其中169例患者发生了POD,发生率为19.3%。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术前6个月内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术前脑脊液Aβ42浓度、Aβ42/t-tau比值和Aβ42/p-tau比值升高是POD的保护因素,术前脑脊液t-tau浓度和p-tau浓度升高是POD的危险因素( P<0.05)。在加入性别、年龄、术前MMSE评分、受教育年限、饮酒史、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调整混杂因素后,结果仍表明术前6个月内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是患者POD的保护因素( P<0.05)。 结论:术前6个月内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是患者POD的保护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对手足口病重症病例保护效果研究:检测阴性病例对照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估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A71,EV-A71)灭活疫苗在真实世界中对EV-A71感染相关重症病例保护效果。方法:本研究于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在湖南、河南和云南省采用检测阴性设计(test-negative design,TND)病例对照研究评估EV-A71疫苗对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保护效果(vaccine effectiveness,VE)。结果:本研究共纳入896例6~71月龄的手足口病重症患者,肠道病毒检测阳性率为83.3%,其中,CVA6阳性248例(33.2%),CVA16阳性142例(19.0%),CVA10阳性62例(8.3%),EV-A71阳性52例(7.0%),未分型242例(32.4%)。EV-A71阳性病例中,均未接种EV-A71疫苗,EV-A71疫苗对EV-A71相关的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保护效果为100.0%,对CVA16、CVA10和其他肠道病毒感染都无交叉保护作用。结论:EV-A71疫苗对EV-A71感染相关的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具有良好的保护效果。鉴于目前引起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肠道病毒优势血清型发生改变,应加紧研发多价疫苗以预防其他肠道病毒感染,尤其是针对CVA6和CVA16等肠道病毒血清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