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科手术中磁锚定辅助技术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随着磁性材料更广泛地应用于外科手术器械中,磁外科技术的发展也不断取得突破与创新。磁锚定辅助技术因其精准定位和无接触牵引的特点,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外科手术辅助手段。临床中常用磁锚定系统主要由体内的靶磁体以及体外的锚定磁体两部分组成,通过锚定磁体与靶磁体的力学作用来实现对目标的无接触牵引和锚定等功能,从而能解决外科手术器械之间相互缠绕、碰撞的问题,同时能够为手术区域提供良好的手术视野,使得手术过程变得更加安全、高效。笔者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Pub Med等数据库中,检索了磁锚定辅助技术应用于外科手术的相关文献共69篇,经过分析和评价,筛选了其中36篇文章,介绍了磁锚定辅助技术与腹腔镜、胸腔镜、内窥镜联用在国内外的外科手术中的研究进展与应用现状。结果表明,磁锚定辅助技术能极大地促进微创外科手术的发展,但在应用过程中还存在磁体相互干扰、磁力不稳定等问题,在今后的研究中仍需进一步研究和完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联合微种植钉内收上前牙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联合微种植钉内收上前牙时,先远移尖牙与整体内收两种方式内收时上颌前后牙生物力学效应。方法:采集患者上颌骨及上牙列的CBCT数据信息,使用Mimics、Geomagic Studio、HyperMesh等软件,采用逆向工程方法建立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使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联合微种植钉整体内收上前牙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①矫治器加力远移尖牙;②矫治器加力+矫治器牵引钩处150 g牵引力远移尖牙;③矫治器加力+尖牙舌钮处150 g牵引力远移尖牙;④矫治器加力整体内收上前牙;⑤矫治器加力+矫治器牵引钩处150 g牵引力整体内收上前牙;⑥矫治器加力+尖牙舌钮处150 g牵引力整体内收上前牙,六种工况下前后牙的牙周膜等效应力和初始位移。结果:只远移尖牙时,尖牙所受牙周膜等效应力最大,分别为5.23E-02 MPa、5.65E-02 MPa、5.87E-02 MPa;上中切牙的唇侧位移量分别为-5.08E-03 mm、-9.67E-04 mm、-1.68E-03 mm,第一磨牙牙冠近移量分别为-1.53E-02 mm、-1.40E-02 mm、-1.51E-02 mm。整体内收上前牙时,中切牙所受牙周膜等效应力最大,分别为4.69E-02 MPa、6.26E-02 MPa、4.84E-02 MPa;中切牙的冠根位移差分别为1.44E-01 mm、1.35E-01 mm、1.29E-01 mm,第一磨牙牙冠近移量分别为-2.93E-02 mm、-2.61E-02 mm、-2.33E-02 mm。结论:只远移尖牙时,切牙会为尖牙的远移提供支抗,在矫治器上牵引能够更有利于前后牙支抗的保护;整体内收上前牙时,在尖牙上牵引更有利于后牙支抗的保护和切牙的整体移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体内牵引技术辅助内镜切除右半结肠病变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价体内牵引技术在右半结肠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中的辅助效果及安全性。方法:2018年间,因右半结肠病变内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接受ESD治疗,其中采用体内牵引技术辅助的11例病例纳入回顾性分析,包括线圈牵引辅助6例(线圈牵引组)和弹力环牵引辅助5例(弹力环牵引组),总结手术时间、剥离时间、病灶完整切除情况以及术中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线圈牵引组(n=6)病灶直径2.0~3.5 cm,手术时间15~35 min,其中剥离时间10~30 min;弹力环牵引组(n=5)病灶直径3.5~5.0 cm,手术时间20~60 min,其中剥离时间15~55 min。11例病灶均一次性完整切除,创面无穿孔和迟发性出血等并发症。结论:体内牵引技术辅助ESD切除右半结肠病变安全可行,其中弹力环具有自身弹力回缩特点,尤适合用于病灶较大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补阳还五汤联合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手法干预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8/17
目的 探讨补阳还五汤联合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手法对颈型颈椎病患者颈椎生理曲度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2月-2023年2月收治的10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采用牵引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补阳还五汤联合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手法治疗,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颈椎功能障碍(NDI)评分、视觉模拟(VAS)评分、颈椎生理曲度、颈椎各方向ROM、炎性因子指标改善情况,比较2组总有效率和治疗安全性.结果 治疗后,2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NDI评分、VAS评分、各项炎性因子指标均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2组颈椎生理曲度及颈椎各方向ROM均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2.0%)高于对照组(76.0%)(P<0.05);2组均未发生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结论 补阳还五汤联合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手法能够缓解颈型颈椎病临床症状,抑制患者体内炎症反应,改善颈椎生理曲度,提高颈椎活动功能,疗效明确,安全性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7
-
体内牙线牵引法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7/13
目的 探讨体内牙线牵引法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消化内科行ESD的98例早期结直肠癌和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内镜下治疗方法分为牙线组(51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则行标准ESD,牙线组在ESD术中加用体内牙线牵引辅助.比较2组患者ESD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发生率、病灶切除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等临床资料.结果 牙线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比例短于/低于对照组[25.0(17.3,30.0)min 比 45.0(32.0,64.0)min、39.2%(20/51)比53.2%(25/47)](均P<0.05).2组整块切除率、完整切除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术后均无迟发穿孔发生.结论 体内牙线牵引法在ESD治疗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中可明显缩短手术操作时间,降低术中出血发生率,安全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寰枢椎脱位术后翻修的手术策略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1/6
目的:分析寰枢椎脱位(atlanto-axial dislocation,AAD)手术后翻修的手术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8月在我院行寰枢椎翻修手术的12例患者.其中男3例,女9例,翻修时年龄7~62岁[45.5(34.25,52.50)岁].初次手术距翻修手术间隔3~360个月[30(5,93)个月].翻修术中有内固定首先进行内固定及植骨取出,根据1/6体重牵引情况评估是否行前路松解术;根据术前影像结合术中探查,个性化选择原位钉道-增粗增长螺钉、更换螺钉钉道、延长固定节段增加整体内固定强度,选择寰枢侧块关节松解植骨增加植骨融合.翻修后随访12~50个月[24.0(17.25,34.00)个月].术后3d及末次随访时测量寰齿间距(atlantodental in-terval,ADI)、枢椎斜坡角(clivus-axial angle,CAA)、延髓脊髓角(cervico-medullary angle,CMA)评价寰枢椎复位情况,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评价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术后3d、3个月、6个月、12个月及末次随访行CT检查评价植骨融合情况.结果:12例翻修手术中,8例先进行原内固定及植骨取出,根据牵引情况,4例行前路松解联合后路复位固定融合术,8例行后路复位固定融合术.其中枕骨螺钉翻修4例,均更换螺钉钉道;C1螺钉翻修4例,2例选择增粗、增长螺钉固定,2例选择更换螺钉钉道;C2螺钉翻修8例,5例选择增粗、增长螺钉固定,3例选择更换螺钉钉道;延长固定节段3例;12例患者均进行寰枢侧块植骨.所有患者翻修术后均获得解剖复位,术后3d及末次随访ADI均较术前明显减少(P<0.05),CCA、CMA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所有患者术后3d及末次随访时的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所有病例骨性融合,融合率100%,融合时间为3~7个月[3.5(3.0,6.0)个月].结论:前路松解术适用于拆除初次内固定后大重量牵引下寰枢椎仍未复位的患者.在进行后路翻修手术时,枕骨螺钉需更换钉道以维持内固定牢固,更换更粗、更长螺钉,更换螺钉钉道适用于C1、C2螺钉,延长固定节段适用于C1或C2无法置钉的患者.寰枢侧块关节植骨适用于所有寰枢椎翻修手术患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6
-
自体垂直悬吊牵引与靶向调控caspase3对兔退变椎间盘细胞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自体垂直悬吊牵引与靶向调控caspase 3对兔退变椎间盘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体外实验:分离培养兔椎间盘髓核细胞,进行caspase3 siRNA和阴性对照siRNA转染,分别置于血清饥饿培养基中培养6h和48h,设正常细胞和血清饥饿细胞对照,应用RT-qPCR法和流式细胞术Annexin V法分析caspase3mRNA表达和细胞凋亡情况.体内实验:将35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模型组(n=10)、阴性siRNA对照组(n=l0)、caspase3 siRNA组(n=10)和caspase3siRNA牵引组(n=5),采用16G针刺损伤腰椎椎体右前侧纤维环制备椎间盘退变模型;后3组按照造模入路用26G针头从造模对侧分别注入阴性对照siRNA或caspase3 siRNA转染复合体至兔髓核中心,模型组不予处理.48h后前3组每组随机选取5只实验兔,处死取髓核组织,提取总RNA,采用RT-q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退变椎间盘内caspase3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同时caspase3 siRNA牵引组再行自体垂直悬吊牵引,30min/d,连续2周后处死获取髓核组织,采用ELISA检测髓核内TNF-α和IL-1β表达情况,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 Caspase 3 siRNA转染后兔髓核细胞caspase3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在饥饿培养条件下细胞凋亡明显减少(P<0.05).椎间盘退变模型兔在纤维环穿刺注入caspase3 siRNA后,椎间盘髓核内caspase3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下调;2周后caspase3 siRNA牵引组TNF-α和IL-1β表达与模型组和阴性siRNA对照组比较显著减少(P<0.05),但与caspase3 siRN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显示caspase3 siRNA牵引组椎间盘内活细胞和细胞外基质明显增多,胶原纤维排列整齐.结论 自体垂直悬吊牵引和靶向调控caspase3能有效阻止细胞凋亡的发生,延缓早期椎间盘退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舌侧矫治技术整体内收下前牙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背景:舌侧矫治技术是目前最能兼顾美观及高效等优点的隐形矫治技术,但其在前牙较大范围内收的过程中,前牙转矩的控制较难,对此学者们进行了较多力学研究,但多针对上颌牙列,对下前牙整体内收的力学特征的研究相对较少.目的:分析舌侧矫治技术滑动法整体内收下前牙时牙移动的生物力学特征.方法:利用志愿者的CT扫描数据及舌侧托槽等实体数据,通过一系列专用软件的运行,建立包含下颌骨、牙周膜、牙列(拔除左右第1双尖牙)、舌侧托槽、有牵引钩(位于侧切牙与尖牙之间,距离弓丝平面11 mm)的舌侧弓丝等的整体下颌三维有限元模型,利用此模型,在前牙区舌侧牵引钩和第1磨牙舌侧牵引钩间(距离弓丝平面2 mm)加力1.5 N整体内收下颌前牙,初步分析加载条件下前牙位移趋势和牙周膜应力分布特征.结果与结论:建立了舌侧矫治技术整体内收下前牙的整体三维有限元模型,该模型几何相似性强,临床模拟度较高.加力后,切牙牙冠均有舌侧倾斜并伸长移动趋势,侧切牙更明显.尖牙则颊倾并近中倾斜及压低移动趋势.牙周膜的应力分布与牙齿的位移趋势相适应.故舌侧矫治技术前牙区较长牵引钩整体内收下前牙时,切牙仍呈舌倾移动趋势,尖牙无远中倾斜趋势.可见舌侧矫治技术整体内收下前牙时,前牙更易舌倾,长牵引钩有利于尖牙的整体移动,对切牙的垂直向控制不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腰痛六合散熨疗联合针刺治疗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观察探讨腰痛六合散熨疗联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血瘀证的疗效,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筛选120例收治的血瘀型LDH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电动牵引床牵引,30 min/次,1次/d;和口服依托考昔片,1片/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腰痛六合散熨疗联合针刺疗法.两组疗程均为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中医血瘀证症状评分,LDH功能障碍,改良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评分法(M-JOA)及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swestry)评分及临床疗效.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中Th17水平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17,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IL-1β,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水平.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血瘀证症状积分,M-JOA及Oswestry评分与对照组比较,下降均为明显(P<0.01).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显著高于对照组80% (P <0.05).治疗组治疗后2周和4周,与对照组比较,外周血Th17下降明显(P<0.01).治疗组治疗后,患者血清中IL-17,IL-6,IL-1β,TNF-α,VEGF水平均下降明显(P<0.01).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降低更明显(P<0.01).结论: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腰痛六合散熨疗联合针刺疗法,血瘀型LDH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医干预,调节体内Th17,从而减少相关细胞因子水平,改善血液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患者康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手术显微镜下冷凝术治疗Ⅲ期Coats病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手术显微镜下冷凝术治疗Ⅲ期Coats病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Ⅲ期Coats病21例(21眼)显微镜下行冷凝手术的临床资料.通过视网膜下放液或前房穿刺放液降低眼压,对视网膜异常血管和血管瘤样增生部位进行冷凝和解冻各二次.合并黄斑水肿者玻璃体内注入曲安奈德2 mg,术后眼压偏低者行玻璃体内注入过滤空气.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视力、眼压和视网膜复位情况.随访时间6个月~2年.结果 17例视网膜复位良好,4例下方仍有局部视网膜脱离,其中2例再次冷凝术后视网膜复位,1例行2次冷凝术后视网膜复位,1例因玻璃体浑浊伴有视网膜牵引行玻璃体切除联合冷凝术后视网膜复位.视力提高者19例(90.48%),术后视力较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29,P=0.003).结论 手术显微镜下冷凝手术治疗Ⅲ期Coats是一种方便、安全和有效的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