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疫应答在高致病性冠状病毒感染中的双重作用及其对新型疫苗研究的启示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近些年,冠状病毒(coronavirus,CoV)感染导致的疫情屡屡暴发,包括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以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对公共卫生造成了持续威胁。CoV感染可诱发机体产生一系列免疫应答,包括固有免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和黏膜免疫等。这些免疫应答不仅对机体抑制和消灭病毒入侵至关重要,在免疫病理和疾病重症化的过程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深入理解免疫应答在免疫保护和免疫病理中的双重作用,将有助于阐释CoV的致病机制和调控免疫保护和免疫病理间的平衡,促进CoV疫苗的成功研发。本文综述了免疫应答在高致病性CoV感染中的双重作用,对其在CoV新型疫苗研发中的启示作用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单纯疱疹病毒2型糖蛋白D和CCL28佐剂双顺反子重组DNA疫苗对小鼠的免疫保护效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研究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internal ribosome entry site,IRES)序列连接"抗原-佐剂"的单纯疱疹病毒2型(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 2, HSV-2)DNA疫苗对免疫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利用IRES重组构建HSV-2包膜糖蛋白D(glycoprotein D,gD)和CCL28佐剂双表达DNA疫苗pgD-IRES-CCL28和pCCL28-IRES-gD,经测序验证,肌肉注射免疫BALB/c小鼠2次后,定期收集小鼠的血清和阴道灌洗液样品,分离免疫后的脾细胞、肠系膜淋巴结细胞和直肠黏膜组织。通过终点ELISA法检测免疫后小鼠的抗原特异性抗体滴度,采用体外中和试验检测免疫后及攻毒后血清和阴道灌洗液中的中和抗体滴度,采用脾细胞和肠系膜淋巴结细胞趋化试验和直肠组织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组织和器官内的CCL28响应性免疫细胞变化。对免疫后小鼠进行阴道攻毒试验,采用荧光定量PCR、称量体重及观察疾病严重程度的方法评估各组小鼠抵抗病毒感染的能力。通过与1∶1混合的单独表达gD和CCL28的DNA疫苗(pgD+pCCL28)的免疫保护效果比较,分析IRES双表达DNA疫苗诱导的小鼠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水平,以及免疫保护效果。结果:pCCL28-IRES-gD免疫小鼠后可产生与pgD+pCCL28组相似的血清IgG滴度、阴道灌洗液IgA抗体滴度,以及较高的抗体中和能力、直肠黏膜IgA+浆细胞和黏膜组织内CCL28响应性免疫细胞,攻毒后血清中和抗体出现较晚,但小鼠未出现体重减轻、疾病症状和死亡。但pgD+pcDNA3.1和pgD-IRES-CCL28对小鼠的免疫保护无效。结论:pCCL28-IRES-gD双表达DNA疫苗可诱导小鼠产生较强的黏膜免疫应答,有较强的免疫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新疆出血热病毒糖蛋白多表位嵌合肽基因的免疫原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新疆出血热病毒(XHFV)糖蛋白的2个抗原优势区(GcⅠ和GcⅡ)以不同嵌合策略以及不同免疫方式诱导小鼠免疫应答的效果。方法:以在5'端加入或不加鼠白细胞介素-2(IL-2)信号肽与通用型辅助性T细胞(Th)表位为不同设计策略,将GcⅠ、GcⅡ及GcⅠ上已鉴定出来的表位(Gc 233~248、Gc 241~256和Gc 281~296)分别进行融合并构建至真核表达载体pVAX1与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上。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重组真核质粒的体外表达效果后进行大量提取,将重组原核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进行诱导表达及纯化。通过基因免疫、蛋白免疫和DNA初免-蛋白加强免疫(联合免疫)3种方式免疫BALB/c小鼠,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小鼠体内IgG抗体水平以及小鼠脾细胞培养上清中IL-4和干扰素-γ(IFN-γ)的含量,噻唑蓝比色法检测小鼠脾T淋巴细胞的增殖情况。 结果:双酶切及测序结果表明8种重组质粒构建成功。荧光显微镜下可见构建的重组真核质粒在体外细胞均能成功表达。3次免疫小鼠后,各实验组的小鼠血清IgG抗体水平和刺激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 P<0.01)。Th2型细胞因子IL-4与Th1型细胞因子IFN-γ的质量浓度检测结果表明,联合免疫组引起的免疫应答偏向Th1型。 结论:成功构建了XHFV糖蛋白的多表位嵌合疫苗且靶抗原在小鼠体内可有效表达,各免疫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激发了较强的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应答,其中pVAX1-ST(GcⅠe+GcⅡ)联合重组蛋白r(GcⅠe+GcⅡ)的免疫效果最好,有望作为XHFV的新型候选疫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女性生殖道黏膜免疫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黏膜免疫是抵御细菌、病毒等病原体侵入机体的第一道防线。女性生殖道黏膜免疫通过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不仅可抵抗致病菌的入侵,还有助于成功受精及妊娠,从而维持女性生殖健康。女性生殖道固有免疫系统包括黏膜上皮的机械屏障、共生菌的微生物屏障、固有免疫细胞及其受体的免疫屏障,适应性免疫包括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及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女性生殖道黏膜免疫不仅参与局部炎症,还可能具有抗肿瘤免疫应答的作用。此外,女性生殖道黏膜免疫受性激素的调节,从而有利于维持局部微环境的稳态。本文就近年有关女性生殖道黏膜免疫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DTacP-sIPV或DTacP-IPV/Hib基础免疫大鼠后加强免疫百白破联合疫苗Tdap的体液免疫评价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组分无细胞百白破-Sabin株脊髓灰质炎联合疫苗(DTacP-sIPV)或无细胞百白破-灭活脊髓灰质炎-b型流感嗜血杆菌联合疫苗(DTacP-IPV/Hib)基础免疫大鼠后加强免疫破伤风类毒素、降低抗原含量的白喉毒素和无细胞百日咳联合疫苗(Tdap)是否产生免疫加强效果,为候选青少年及成人Tdap疫苗提供临床前研究参考。方法:将自主研发的DTacP-sIPV和已上市的DTacP-IPV/Hib按0、1、2月3剂免疫程序分别免疫Wistar大鼠,检测免疫前和每剂次免疫后各组大鼠血清中各组分抗体水平。基础免疫完成10个月后,用候选Tdap加强免疫1次,并检测加强免疫前和免疫1个月、6个月后血清中各组分抗体水平。结果:3剂次基础免疫1个月后,DTacP-sIPV组抗白喉类毒素(diphtheria toxoid,DT)、抗破伤风类毒素(tetanus toxoid,TT)、抗百日咳毒素(pertussis toxin,PT)、抗丝状血凝素(filamentous hemagglutinin,FHA)和抗百日咳黏附素(pertactin,PRN)抗体的几何平均滴度(GMT,Log2)分别为17.41、18.34、18.11、19.93、13.91,血清阳转率均达到100%;基础免疫10个月后,抗DT、抗TT、抗PT、抗FHA和抗PRN抗体的GMT分别下降至15.17、14.26、13.60、14.51、10.39,血清阳转率维持在89%以上。Tdap加强免疫1个月后,DTacP-sIPV组和DTacP-IPV/Hib组抗DT、抗TT、抗PT、抗FHA抗体的GMT分别为16.49和17.26、16.80和17.63、16.70和17.74、18.48和19.26,血清阳转率均达到10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抗PRN抗体的GMT分别为13.07和11.00,血清阳转率为100%和88%,DTacP-sIPV组高于DTacP-IPV/Hib组( P<0.05)。Tdap加强免疫6个月后,DTacP-sIPV组和DTacP-IPV/Hib组抗DT、抗TT、抗PT、抗FHA和抗PRN抗体的GMT分别下降至15.74和14.87、15.07和15.14、14.84和15.73、16.62和16.37、11.44和9.96,血清阳转率维持在88%以上。 结论:候选疫苗Tdap在基础免疫接种DTacP-sIPV和DTacP-IPV/Hib的Wistar大鼠模型加强免疫中可诱导产生良好的体液免疫应答,但抗体滴度随时间推移而衰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gE蛋白联合不同佐剂对小鼠免疫效果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比较利用AS01和Al/CpG联合佐剂,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糖蛋白E(Varicella Zoster virus glycoprotein E,VZV gE)在BALB/c小鼠体内的免疫效果。方法:BALB/c小鼠分别于0和21天免疫,小鼠血清抗体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用VZV检测小鼠血清中和抗体滴度;酶联免疫吸附斑点实验检测细胞免疫反应。结果:经过2次肌肉注射免疫,实验组(Shingrix、gE+Al/CpG和gE+AS01)中小鼠均能产生高滴度的中和抗体,增加分泌IFN-γ和IL-4的淋巴细胞数量。gE+Al/CpG免疫组中小鼠产生的中和抗体滴度最高(1943),但是AS01佐剂组(Shingrix和gE+AS01)中小鼠产生的分泌IFN-γ和IL-4的淋巴细胞数量高于Al/CpG佐剂组(gE+Al/CpG)。相比于AS01佐剂,Al/CpG佐剂诱导小鼠产生了偏向Th2型的体液免疫应答。各实验组中小鼠CD4 +T细胞、CD8 +T细胞的比例均没有统计学差异。 结论:Al/CpG佐剂联合gE蛋白诱导高滴度中和抗体,但是诱导产生的细胞免疫应答强度低于AS01佐剂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幽门螺杆菌鞭毛蛋白FliD免疫学特征的初步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初步研究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 pylori ,HP)鞭毛蛋白FliD的部分免疫学特征。 方法:原核表达重组FliD蛋白;制备rFliD兔多克隆抗体,同时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检测rFliD特异性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 IgG)与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 IgM)水平;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pot, ELISPOT)检测rFliD刺激Hp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cytes, PBMC)后的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及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 IL-4)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 FCM)检测rFliD蛋白刺激胃粘膜上皮细胞(Gastric epithelial cells, GES-1)细胞后的凋亡比例。结果:rFliD原核表达纯化成功;成功制备高效价rFliD兔多克隆抗体,并发现rFliD可诱导家兔产生高水平IgG与IgM,与免疫前血清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5.42、8.18, P值均<0.05)),效价可达1:102 400;与健康对照组(healthy control, HC)相比,HP组rFliD特异性IFN-γ与IL-4均显著增高( t值分别为21.91, 13.57, P值均<0.05),但产生IFN-γ的水平显著高于IL-4( t=7.55, P< 0.05);与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 PBS)对照组相比,rFliD刺激GES-1细胞后24或72 h均可发生显著性凋亡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10.12、10.90, P值均<0.05)。 结论:幽门螺杆菌鞭毛FliD蛋白具有强免疫原性,可诱导产生较强的体液及细胞免疫应答,且细胞免疫应答以IFN-γ高表达的Th2型为主;同时发现其对GES-1细胞存在一定程度的凋亡效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特异性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特异性抗体也称为免疫球蛋白,是介导体液免疫应答的重要效应分子,在抗感染免疫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临床上感染性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了解特异性抗体的产生、生物特性以及不同病原体特异性抗体之间的差别等相关知识,对相关疾病的诊治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本文将简要介绍在临床工作中经常用到的、以及常见几种感染相关疾病抗体的基本知识点,希望对大家的临床工作有所帮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肺炎克雷伯菌耐药靶标KPC-2的免疫原性和保护效果评价及保护机制初步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采用肺炎克雷伯菌耐药靶标KPC-2为抗原制备重组蛋白疫苗,在小鼠肺炎模型中评价疫苗的免疫原性、保护效果和保护机制。方法:利用大肠埃希菌原核表达系统表达肺炎克雷伯菌KPC-2蛋白,经GST亲和层析对目的蛋白进行纯化;采用KPC-2蛋白制备疫苗,经皮下注射免疫新西兰兔,心脏采血分离血清,用Protein G亲和层析纯化多克隆抗体,同时运用调理吞噬杀菌试验检测抗体的体外杀菌活性。采用KPC-2疫苗免疫雌性BALB/c小鼠3次,间接ELISA检测血清中特异性IgG抗体滴度。末次免疫后7 d,通过气管插管构建小鼠肺炎克雷伯菌肺部感染模型,感染1 h后尾静脉给予0.1 mg美罗培南治疗,通过比较免疫组与佐剂组的生存率、细菌定植量和组织病理学差异,以及给药组与生理盐水组生存率的差异评价疫苗的保护效果。采用KPC-2多克隆抗体被动免疫评价抗体的保护效果。结果:KPC-2免疫组小鼠血清特异性Ig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t=4.325, P<0.05),免疫组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0% (7/10) vs 10% (1/10), P<0.05];免疫组小鼠肺组织炎性程度及细菌定植量显著低于对照组( t=3.127, P<0.05);疫苗主动免疫与被动免疫均具有良好的保护效果,且对抗生素治疗有明显的增效性;KPC-2多克隆抗体在体外表现出明显的吞噬杀菌活性( t=5.427, P<0.05)。 结论:KPC-2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保护效果,体液免疫应答在其保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证明采用耐药靶标作为抗原制备疫苗具有可行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策略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威胁,肝硬化和肝细胞癌是致患者死亡的2个主要并发症。虽然核苷(酸)类似物的广泛使用降低了这些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患者的病死率,但在功能性治愈方面仍收效甚微。随着技术的进步与发展,CHB的治疗策略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这些策略分为感染相关治疗策略和免疫相关治疗策略,前者靶向病毒的生命周期,在病毒进入、基因转录、蛋白质翻译、核衣壳组装、病毒释放等环节发挥作用,后者靶向宿主的免疫应答,在细胞免疫应答、体液免疫应答、固有免疫应答等环节发挥作用。现从以上两个方面对这些最新成果进行回顾和展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