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体长结构分析的赤水河鱼类禁渔效果评估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为评估赤水河禁渔效果,研究分析了禁渔前5年(2012-2016年)与禁渔后5年(2017-2021年)20种主要鱼类种群的平均体长、种群体长比例分布(Proportional size distribution,PSD)及种群中性成熟个体占比变化.结果显示:在禁渔持续5年后,主要物种个体小型化初步缓解,大个体及性成熟个体占比增加,种群结构得到优化.其中,16种鱼类种群平均体长增长1.7%-104.5%(P<0.05);种群PSD值增长1-57(P<0.05);13种鱼类种群中性成熟个体占比增加1.0%-81.4%.但是,并非所有物种都呈现一致性的表现,有2种鱼类种群平均体长及PSD值无显著变化;2种鱼类种群平均体长下降2.4%-6.2%(P<0.05),种群PSD值下降3-15(P<0.05).7种鱼类种群中性成熟个体占比下降0.8%-18.1%.在禁渔后,20种主要鱼类的种群体长结构变化存在差异,这表明尽管大部分的优势鱼类种群结构得到有效改善,赤水河鱼类的全面恢复却尚未实现.禁渔措施在促进部分鱼类资源恢复的同时,也改变了鱼类群落结构,并推动了整个水域生态系统的动态调整.因此文章建议,赤水河禁渔应当持续,并应在此基础上开展全面、长期、连续的监测和研究,以期实现赤水河鱼类资源的有效恢复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提升,并为长江十年禁渔效果的评估及未来资源管理和生态保护提供可靠的理论和技术支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骨质对右上第一磨牙种植修复体咬合调整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1/6
背景:骨组织改建与应力加载密切相关,目前就骨质与种植修复体咬合调整关系的研究或指南较少,并且缺乏科学的证据.目的:通过有限元方法探究不同种植修复体咬合间隙在Ⅰ-Ⅳ类骨质条件下时对种植体-骨界面应力分布、应力峰值、位移的影响.方法:通过光学扫描仪扫描等比例牙齿模型后,使用Solidworks 2022构建等比例右上第一磨牙Straumann 4.8×8 mm BL RC种植体及其相关部件模型,再利用Mimics、Geomagic、Solidworks软件,依据文献ZARB和LEKHOLM提出的骨质分类、NORTON和TRISI骨质密度分类,建立Ⅰ-Ⅳ类骨质的上下颌骨模型.以0,20,40,60,80,100 μm为修复体咬合间隙完成模型的装配,并且额外构建一组未进行密度比设置的均质模型作为对比.将上述模型导入Hypermesh进行网格划分后,进行有限元分析的材料赋值、边界约束以及参数设定,最后以250 N为加载力模拟上下颌受力情况,分析比较各组模型中种植体-骨界面的应力分布、应力峰值和位移情况.结果与结论:①相同荷载条件下,种植修复体应力随咬合接触点均匀分布,当咬合间隙达80 μm和100 μm时,Ⅰ类骨质和Ⅱ、Ⅲ、Ⅳ类骨质下的种植牙冠分别出现应力中断现象.②种植体-骨界面的位移主要集中在种植体周围的皮质骨区并沿种植体长轴向下传导至底部的松质骨区域.随着Ⅰ-Ⅳ类颌骨骨质的减弱,各组模型皮质骨区产生的位移、Von Mises应力均呈现增加趋势,且均较松质骨区大.而松质骨区Von Mises应力除自Ⅱ类骨起则呈下降趋势外,其余均与皮质骨区相类似,但当咬合间隙增大时,皮质骨及松质骨区产生的应力及位移峰值则呈现逐渐减小趋势.③在咬合间隙为0-40 μm的Ⅱ-Ⅳ类骨质条件下以及60 μm的Ⅳ类骨质条件时,种植体-骨组织界面应力均介于20-60 MPa之间,其余各组应力均<20 MPa.④种植体Von Mises应力主要集中于种植体颈部,在咬合间隙为20 μm的Ⅱ-Ⅳ类骨质条件下,种植体应力峰值均大于咬合间隙为0 μm、Ⅰ类骨质条件下的144.10 MPa.⑤在不同弹性模量的均质模型中,其应力及位移分布较非均质模型更加均匀.⑥结论:实验结果从生物力学的角度证明种植义齿修复的咬合调整应该将牙槽骨骨质纳入考虑因素,临床工作中咬合间隙应随着颌骨密度的下降而增加,单颗种植牙与对颌天然牙的咬合间隙在20-40 μm是一个相对合适的咬合调整方案.但由于有限元分析法的特殊性,还有待结合临床进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6
-
华南地区外来鱼类革胡子鲶的繁殖生物学
编辑人员丨2023/8/6
2011年8月-2015年8月在华南地区主要河流收集255尾革胡子鲶(Clarias gariepinus)样本,对其繁殖生物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革胡子鲶繁殖季节为5-8月,繁殖旺季为6-7月,卵径分布呈现明显的多峰型;成熟系数与脂肪系数和肥满度的周年变化存在相反的趋势;绝对繁殖力为2850~605720粒,均值234232±175498粒,与体长、体重和年龄呈正相关;相对繁殖力为20~445粒·g-1,均值165±99粒·g-1,随体长、体重和年龄的增加呈先增加后趋于稳定趋势;绝对繁殖力和相对繁殖力均大于常见的鲶科鱼类.繁殖群体性比为1∶1.12,符合1∶1比例;雌、雄鱼最小性成熟个体均为1龄,Ⅳ期性腺;雌鱼体长174 mm,体重119.5 g,成熟系数为8.50%;雄鱼体长205 mm,体重116.2 g,成熟系数为0.45%;繁殖群体以1和2龄鱼为主,分别占繁殖群体总数的42.28%和51.68%,以补充群体占优势;华南地区革胡子鲶野生种群具有分批产卵、相对繁殖力高、卵径小、性成熟年龄低的特征,有利于其迅速建立稳定的种群,应加强对革胡子鲶野生种群动态的监测力度,并进一步采取防控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额尔齐斯河银鲫繁殖生物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2013年4—10月在额尔齐斯河中国段下游采集了546尾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样本,依据传统生物学和组织学方法,对额尔齐斯河银鲫的繁殖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统计表明,额尔齐斯河银鲫的性比(雌/雄)为10.84﹕1.根据卵母细胞和精细胞发育及比例情况,将银鲫卵巢和精巢发育分别划分为6期.依据不同性腺发育期比例、性体指数和卵径频率分布,推测银鲫为同步产卵鱼类,繁殖期为5—7月,6月为高峰期.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获得其初次性成熟体长(SL50)和年龄(A50)分别为:雌鱼161 mm和2.3龄;雄鱼135 mm和1.9龄.绝对繁殖力为(42453±28205)粒,相对繁殖力为(98.19±34.6)粒/g.绝对繁殖力与体长线性相关性较低,与体重呈幂指数相关,但与年龄及卵巢重的相关性不显著.研究进一步丰富了额尔齐斯河银鲫生物学研究资料,为其资源养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树脂陶瓷复合材料单冠美学区种植修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比较树脂陶瓷复合材料单冠美学区种植修复种植体、全冠、基台及周围骨组织应力分布情况,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Mimic 17.0软件建立上中切牙区牙槽骨、种植体、全冠,以及冠与基台不同黏固剂厚度间(0.05 mm和0.1 mm)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选用与种植体长轴呈130°,加载部位在舌隆突上方距切端2 mm的力,以及与种植体长轴平行加载在切端的力,大小为100 N,于不同工况下进行线性静态应力分析.结果:粘接剂厚度为0.05 mm树脂水门汀粘接时,Enamic、Ultimate树脂陶瓷复合材料冠与IPS Empress、blocs MarkⅡ陶瓷冠修复相比,牙槽骨、种植体、冠、基台应力较均匀,峰值略减小,但差距不明显.Enamic、Ultimate单冠修复时,粘接剂厚度为0.05 mm比0.1 mm时应力峰值明显减小,选择玻璃离子水门汀与树脂水门汀粘接,两者应力无明显差异.相同条件下,Ultimate、冠对种植体及周围组织应力峰值较小.结论:树脂复合陶瓷单冠用于美学区种植修复后,对种植体系统及周围组织应力较小、均匀,树脂在复合材料的比例及粘接剂厚度影响应力分布、峰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山东近海三种底层鱼类的摄食生态与食物竞争
编辑人员丨2023/8/5
研究根据2016-2017年在山东近海进行的四个季节的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和胃含物分析数据,应用分类树和生态位重叠指数法等,研究了该海域高眼鲽(Cleisthenes herzensteini)、黄(鱼安)鱇(Lophius litulon)和小眼绿鳍鱼(Chelidonichthys spinosus)3种主要底层鱼类的食物组成及其营养-空间二维生态位的重叠情况,并分析环境因素对其摄食习性的影响,旨在为该海域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科学管理提供基础资料.研究发现,这3种底层鱼类均主要以虾类和鱼类为食,属于底栖动物食性.3种鱼类的摄食习性存在一定的差异,可以通过构建分类树将其进行区分.通过CCA分析发现,这3种鱼类的摄食习性受不同的环境因素影响,其中高眼鲽的摄食习性主要与其体长有关,随着体长的增加,高眼鲽会摄食更多的鱼类和虾类;小眼绿鳍鱼的摄食主要与季节有关,不同季节小眼绿鳍鱼摄食鱼类和虾类的比例不同;而黄(鱼安)鱇的摄食主要受空间分布的影响,高纬度的黄(鱼安)鱇摄食更多的虾类,而随着经度的增加,黄(鱼安)鱇会摄食更多的鱼类.黄(鱼安)鱇的营养生态位和空间生态位宽度均最高,而其余两种鱼的营养和空间生态位宽度相对较小.山东近海这3种鱼类的营养生态位重叠指数都较高,但是空间生态位重叠指数较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和它们之间的种间竞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珠江口花鰶的生物学特征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为了解珠江花鰶(Clupanodon thrissa)的生物学特征变化及资源现状,2020年10月至2021年9月在珠江口广州江段逐月采集花鰶样本共408尾,根据生物学测量、年龄结构分析和组织学等方法,对花鰶的年龄、生长及繁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雌性花鰶的平均体长为(173.60±17.10)mm,平均体重为(92.30±24.37)g,雄性平均体长为(155.94±15.10)mm,平均体重为(65.81±19.97)g.花鰶种群由0+-5+龄个体组成,以1+-3+龄为主,占总样本量的89.03%.花鰶体长与体重呈幂函数关系:W=1x10-5L3.0525(R2=0.9057),为匀速生长类型.采用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描述珠江口花鰶的生长特性,生长参数分别为:渐进体长L∞=176.14 mm,渐进体重W∞=71.70 g,生长系数k=0.62,理论生长起点年龄t0=-0.27,生长特征指数?=4.28,生长拐点年龄ti=1.53.雌雄比例为2.28:1,雌性显著多于雄性.性腺成熟系数和肝体指数的变化趋势相反,肝脏可能为性腺发育提供能量.推测繁殖期为3-7月,绝对繁殖力为1625-72882粒,平均值为(20361±2601)粒,相对繁殖力为19-602粒/g,平均值为(190±23)粒/g.卵径频率分布呈单峰型,为一次性产卵鱼类.与历史数据相比,花鰶的繁殖力下降,因此需加强对其资源的保护和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基于多元比例分析研究4种潜蝇姬小蜂(膜翅目:姬小蜂科)的形态特征差异——附2中国新纪录种
编辑人员丨2023/8/5
潜蝇姬小蜂Diglyphus属膜翅目Hymenoptera姬小蜂科Eulophidae,其分布广泛,种类多样,是潜叶蝇的优势寄生性昆虫;潜叶蝇是危害水稻和蔬菜等经济作物的重要害虫.同形潜蝇姬小蜂D.isaea(Walker,1838)和波氏潜蝇姬小蜂D.poppoea Walker,1848,安纳潜蝇姬小蜂D.anadolucus Doganlar,1982,卡布潜蝇姬小蜂D.chabrias(Walker,1844)的外形相似,需进一步挖掘4种小蜂在形态结构上的种间差异,为其在形态分类及系统发育研究提供更为详细的基础资料.本研究采用非参数检验和多元比例(multivariate ratio analysis,MRA)对40头标本的25个形态特征的测量数据进行分析,研究4种小蜂种间形态差异,筛选出了多个具有分类学意义的特征.非参数检验结果表明,在25个形态特征中,4种小蜂种间差异显著;主成分分析结果发现,前翅(fw.l),后翅(hw.l,hw.w)和体长(b.l)是主成分1和2的代表指标;线性判别分析结果显示b.l:c.l、hw.w:ptl.l、hw.w:mst.l和ppd.l:ptl.l,δ=0.01;pmv.l:stv.l、hw.w:mt.w、mst.l:stv.l和mt.w:ptl.l,δ=0.02;hw.l:pmv.l和hw.w:stv.l,δ=0.008;b.l:ptl.l和fw.l:pt.l,δ=0.004.通过多元比例分析,本研究筛选获得了b.l:c.l、hw.w:ptl.l、hw.w:mst.l等12个种级具有分类学意义的形态特征;前翅、后翅和并胸腹节可作为区分4种潜蝇姬小蜂的主要特征.详细记述了2个中国新纪录种的形态特征,并提供了4种潜蝇姬小蜂的分种检索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半自然水域鱼类群落结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2021年5月采用多网目复合刺网和抛网相结合的方法,对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半自然水域夹江鱼类群落进行了调查.共采集到鱼类30种,隶属于5目7科27属.相对重要性指数显示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贝氏(餐)(Hemiculter bleekeri)、似鳊(Pseudobrama simoni)、团头鲂(Megalobrama ambycephala)、鳊(Parabramis pekinensis)和翘嘴鲌(Culter alburnus)为群落优势种.与长江江豚(Neophiocaena asiaeorientalis)争夺饵料资源的凶猛性鱼类比例达到2.4%,体长分布显示夹江中存在大量长江江豚无法摄食的大个体鱼类(17.5%).夹江鱼类群落的Shannon-Weiner指数、Simpson指数、Margalef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依次分别为1.955~2.181,0.794~0.820,2.952~3.856和0.705~0.730.空间生态位宽度指数、平均拥挤度和生态位重叠指数表明,夹江优势种鱼类可能存在较为激烈的种间竞争.建议清理鳡(Elopichthys bambusa)、翘嘴舶、达氏舶(Culter dabryi)和乌鳢(Channa argus)等凶猛性鱼类及其他与长江江豚争夺饵料的鱼类,及时捕捞全长超过25 cm的鱼类,补充投放鲢、似鳊、银鲴(Xenocypris argentea)等长江江豚偏好摄食鱼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