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清外泌体lncRNA对卵巢上皮性癌的诊断价值初步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初步探讨血清外泌体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对卵巢上皮性癌(卵巢癌)的诊断价值。方法:(1)收集2018年8月至2019年1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住院治疗的卵巢肿瘤患者,包括卵巢癌35例(恶性组)和卵巢良性肿瘤20例(良性组);收集同期在本院体检的健康妇女15例(正常组)作为对照。抽取3组妇女的外周静脉血,采用商品试剂盒分离、纯化血清外泌体;外泌体的鉴定: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外泌体的形态,NanoSight纳米颗粒分析技术分析外泌体的粒径分布,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外泌体的特异性标志蛋白分化群(CD) 63、CD 81、肿瘤易感基因101蛋白(TSG101)的表达情况。(2)随机抽取恶性组中4例卵巢癌患者(恶性测序组)和正常组中3例健康妇女(正常测序组),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两组妇女的血清外泌体差异表达的lncRNA,并筛选出差异表达明显的lncRNA;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验证筛选出的差异表达lncRNA在恶性测序组和正常测序组妇女血清中的表达,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即恶性组、良性组、正常组共70份血清)验证筛选出的差异表达lncRNA在其中的表达。(3)绘制筛选出的差异表达lncRNA诊断卵巢癌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其敏感度和特异度等诊断效能;构建多因子联合诊断模型,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结合ROC曲线,评价其对卵巢癌发生的诊断效能。 结果:(1)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血清外泌体为脂质双层膜结构,一侧呈凹陷的半球形或杯托样;NanoSight纳米颗粒分析技术分析显示,外泌体颗粒的直径峰值为127.6 nm,直径30~150 nm的外泌体颗粒占58.9%;western blot法检测显示,与卵巢癌细胞系SKOV3细胞相比,血清外泌体的特异性标志蛋白CD 63、CD 81、TSG101蛋白的表达强度明显增强。(2)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显示,相对于正常测序组妇女,恶性测序组患者血清外泌体中筛选出差异表达lncRNA 425个(其中上调23个、下调402个);挑选上调、下调表达异常明显的lncRNA 6个,即FER1L6-AS2、LINC00470、LINC01811、CXXC4-AS1、LINC02343、LINC02428,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恶性测序组和正常测序组妇女血清进行验证,其表达情况与测序结果一致。随后对这6个lncRNA进一步扩大样本量验证,恶性组患者血清外泌体中FER1L6-AS2、LINC00470、LINC01811的表达水平分别升高至良性组、正常组妇女的1.66、1.84倍,2.05、2.46倍,2.94、2.35倍,CXXC4-AS1、LINC02343、LINC02428的表达水平分别下降至良性组、正常组妇女的29%、34%,40%、46%,42%、42%,同一lncRNA的表达水平在恶性组与良性组、恶性组与正常组中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而良性组与正常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3)6个差异表达lncRNA单独诊断卵巢癌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22~0.805,具有中等诊断价值。联合因子预测模型1(包括FER1L6-AS2和LINC01811)、联合因子预测模型2(包括CXXC4-AS1、LINC02343和LINC02428)、联合因子预测模型3(包括FER1L6-AS2、CXXC4-AS1、LINC02343和LINC02428)的AUC分别为0.865、0.934和0.962,各联合因子预测模型的诊断效能均显著高于单一lncRNA的诊断效能( P均<0.05)。 结论:经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验证,高通量测序技术是筛选血清外泌体差异表达lncRNA的有效方法;血清外泌体多个lncRNA联合检测对卵巢癌患者的诊断效能显著高于单一lncRNA检测。检测血清外泌体lncRNA可为卵巢癌的诊断提供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合并高血压前期患者细胞黏附分子与左心室几何构型及功能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合并高血压前期(pre-HT)患者血清E选择素、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与左室几何构型和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研究2019年7月至2022年7月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睡眠监测室经多导睡眠监测(PSG)确诊为OSAS,同时为pre-HT的患者462例,选取同期单纯pre-HT患者52例(pre-HT组),单纯OSAS患者73例(OSAS组)作为对照组。将OSAS合并pre-HT患者按左室几何构型分为4组:正常构型(NG)组、向心性重构(CR)组、离心性肥厚(EH)组和向心性肥厚(CH)组。比较6组间一般临床资料、PSG参数、血生化参数、左室结构和功能参数等,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E选择素、ICAM-1、VCAM-1、一般临床资料、PSG参数、血生化参数与左室功能和左室几何构型的相关性。结果:①血清E选择素、ICAM-1和VCAM-1浓度从NG、CR、EH到CH组依次增高,以CH增高最为明显(均 P<0.05)。此外,各组间年龄、体质指数(BMI)、OSAS严重程度、颈围、腰围、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Glu)、最低血氧饱和度(Lowest-SaO 2)、平均血氧饱和度(Mean-SaO 2)、血氧饱和度低于90%的时间占总睡眠时间的百分比(T90)、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质量指数(LVMI)、相对室壁厚度(RWT)、左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速度/二尖瓣口舒张晚期血流峰值速度(E/A)、E峰减速时间(DT)、A峰持续时间(AD)、等容舒张时间(IVRT)、整体长轴纵向应变(GLS)等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②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E选择素与LVEF、E/A、e′、E/e′、IVRT、GLS呈负相关( r=-0.236、-0.131、-0.224、-0.215、-0.285、-0.336,均 P<0.05);ICAM-1与LVEF、E、E/A、e′、IVRT、GLS呈负相关( r=-0.130、-0.129、-0.104、-0.351、-0.252、-0.259,均 P<0.05);VCAM-1与E、e′、IVRT呈负相关( r=-0.132、-0.312、-0.387,均 P<0.001)。③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选择素和VCAM-1与EH(β=1.139, OR=3.124, P=0.030;β=1.288, OR=3.626, P<0.001)和CH(β=1.178, OR=3.248, P=0.013;β=1.108, OR=3.028, P<0.001)均存在独立相关性。 结论:E选择素和VCAM-1与肥厚型左室构型存在独立相关性,提示E选择素和VCAM-1可能参与OSAS合并pre-HT患者左室结构和功能异常的过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视网膜和视网膜色素上皮联合错构瘤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患者,男,21岁。因"左眼视物模糊伴视物变形3周"入院。眼部检查示右眼裸眼视力(UCVA)0.5,左眼0.4;右眼最佳矫正视力(BCVA)1.0,左眼0.8;右眼眼压17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17 mmHg。双眼眼前节未见明显异常。彩色眼底照相检查示:右眼眼底未见明显异常(图1A);左眼视盘边界欠清,呈黄褐色半透明病灶,瘤体长径为4个视盘直径(Papillary diameter,PD),病灶表面伴白色胶质及黑色素沉着,盘周视网膜血管扭曲(图1B)。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OCT)示:左眼视盘及盘周视网膜隆起,神经上皮层增厚且结构紊乱,可见内层视网膜及外层视网膜"山峰状"皱褶以及外核层三角形高反射信号(图2A)。眼部B超检查示:左眼视盘前隆起的条带状中高回声,其内回声欠均匀(图2B)。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示:视盘边界欠清,视盘局部毛细血管扩张,可见异常血管分支,可见结节样、点状强荧光,造影晚期盘周荧光渗漏明显(图3)。入院诊断:左眼视网膜和视网膜色素上皮联合错构瘤(Combined hamartoma of the retinal and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CHRRPE)。治疗方案:建议半年复查,并行OCT、眼底照相等检查,必要时可考虑手术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序列手术导板辅助重度牙周炎患者全牙弓即刻种植即刻修复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12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修复科、牙周科、种植科和门诊部就诊的、计划进行全牙弓即刻种植即刻修复的重度牙周炎患者,探讨牙周夹板结合序列手术导板辅助全牙弓即刻种植即刻修复治疗的技术流程和治疗效果。通过术前颌面部数据采集、系统性诊断设计、牙周夹板固定、导板制作、导板辅助下手术完成全牙弓即刻种植即刻修复8例,上颌7例,下颌1例;男性2例,女性6例,年龄(49.0±9.3)岁(38~65岁);共植入48枚种植体,其中直立植入44枚,倾斜植入4枚;前牙区16枚,后牙区32枚。配准术后锥形束CT和术前设计,测量种植体实际三维位置与术前设计位置的差异,以2 mm为临床可接受的安全范围。术中未见导板折裂或重要解剖结构损伤。种植体冠部和根部整体位移[分别为(0.83±0.48)和(1.36±0.57) mm]在临床可接受的安全范围内。冠部水平和垂直位移、根部水平和垂直位移以及种植体长轴角度的前后牙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牙周夹板结合序列手术导板辅助重度牙周炎患者全牙弓即刻种植即刻修复可拓展全牙弓种植手术的适应证,满足在临床应用的安全性要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千岛湖外来物种蓝鳃太阳鱼的生活史特征及适应性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为研究蓝鳃太阳鱼(Lepomis macrochirus)种群生活史特征及适应性,以千岛湖蓝鳃太阳鱼种群为研究对象,于2021年3月至2023年1月逐月采集样本共3484尾,系统研究了蓝鳃太阳鱼年龄、生长、繁殖和死亡等生活史特征及适应性.结果表明:千岛湖蓝鳃太阳鱼的种群平均体长为(88±0.6)mm,平均体重为(30.42±0.53)g.其种群年龄结构简单,1-2龄的低龄个体占优势(83.97%).通过拟合幂函数方程得到体长与体重关系式为BW=1×10-5SL3.1543(N=3484,R2=0.97).另外,千岛湖蓝鳃太阳鱼具有明显的雌雄异形现象,其繁殖季节为4-9月,绝对繁殖力为(11405±921)粒/尾,相对繁殖力为(282±14)粒/g,平均卵径为(0.74±0.003)mm.最后,利用Pauly 经验公式和长度变换渔获曲线法分别估算出:自然死亡系数(M)为1.05,总死亡系数(Z)为 3.58,捕捞死亡系数(F)为2.53,种群开发率(E)为 0.71.综上,千岛湖蓝鳃太阳鱼的种群呈现出典型的 r 生活史对策,整体种群数量呈上升趋势,种群规模具有进一步扩张的潜在风险,亟需相应的管理和控制.与原产地北美及其他入侵地的种群相比,蓝鳃太阳鱼在繁殖时间及早期生长速度等的改变是其成功入侵千岛湖的关键适应性特征.研究结果补充了国内有关蓝鳃太阳鱼的种群生长特性、年龄结构和繁殖特征等基础资料,揭示了其在千岛湖入侵成功的适应性机制,为我国蓝鳃太阳鱼的入侵防控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茶扁刺蛾的形态特征及其生物学特性初步观察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部分地区茶园害虫扁刺蛾Thosea sinensis再次爆发,为有效提高对其野外识别和预测预报的水平,开展了不同发育阶段虫体的形态特征及其生物学特性初步观察.结果表明,扁刺蛾卵扁平、椭圆形,卵长2.41 mm、卵宽1.77 mm,卵壳有网状线纹结构.幼虫具3对胸足、无腹足,移动时腹部呈波浪状蠕动,老熟幼虫体重542.35 mg、体长21.76 mm、体宽13.30 mm.老熟幼虫结茧后于茧内化蛹,雌虫茧长、宽均显著大于雄虫茧.蛹期体色由乳黄色渐变为黄白色、褐色至灰黑色,复眼由乳黄色渐变为红色至黑色,雌蛹体重446.95 mg,显著高于雄蛹363.32 mg.成虫体灰褐色,前翅近2/3处有一褐色横带,雌成虫体长15.23 mm显著大于雄成虫13.55 mm.扁刺蛾在江西地区1年发生2~3代,第3代发生率仅为1.37%,该虫野外被寄生率为4.66%.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异齿裂腹鱼耳石年轮特征与沉积规律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为提高异齿裂腹鱼Schizothorax o'connori年龄鉴定的准确性,以已知年龄养殖样本为研究对象,确证了其耳石年轮沉积规律,分析了养殖与野生样本微耳石第一年轮形成时间与年轮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与矢耳石和星耳石相比,微耳石形状变化相对稳定,适宜作为年轮的分析材料;耳石年轮由暗带与相邻亮带组成,亮带与下一个暗带交界处即为年轮,且年轮沉积具年周期性;基于耳石日轮技术推算养殖(n=45)和野生(n=56)样本第一年轮形成时间均在3月下旬至5月上旬;微结构分析发现,养殖与野生样本微耳石的第一年轮中暗带与亮带宽度间的差异极显著(P<0.01).养殖与野生样本的微耳石半径与体长均呈幂函数关系,微耳石面积与体长均呈线性相关.研究结果为养殖与野生群体识别提供了参考,为异齿裂腹鱼资源保护提供了基础资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体长结构分析的赤水河鱼类禁渔效果评估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为评估赤水河禁渔效果,研究分析了禁渔前5年(2012-2016年)与禁渔后5年(2017-2021年)20种主要鱼类种群的平均体长、种群体长比例分布(Proportional size distribution,PSD)及种群中性成熟个体占比变化.结果显示:在禁渔持续5年后,主要物种个体小型化初步缓解,大个体及性成熟个体占比增加,种群结构得到优化.其中,16种鱼类种群平均体长增长1.7%-104.5%(P<0.05);种群PSD值增长1-57(P<0.05);13种鱼类种群中性成熟个体占比增加1.0%-81.4%.但是,并非所有物种都呈现一致性的表现,有2种鱼类种群平均体长及PSD值无显著变化;2种鱼类种群平均体长下降2.4%-6.2%(P<0.05),种群PSD值下降3-15(P<0.05).7种鱼类种群中性成熟个体占比下降0.8%-18.1%.在禁渔后,20种主要鱼类的种群体长结构变化存在差异,这表明尽管大部分的优势鱼类种群结构得到有效改善,赤水河鱼类的全面恢复却尚未实现.禁渔措施在促进部分鱼类资源恢复的同时,也改变了鱼类群落结构,并推动了整个水域生态系统的动态调整.因此文章建议,赤水河禁渔应当持续,并应在此基础上开展全面、长期、连续的监测和研究,以期实现赤水河鱼类资源的有效恢复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提升,并为长江十年禁渔效果的评估及未来资源管理和生态保护提供可靠的理论和技术支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生命早期6:2 Cl-PFESA暴露对子代小鼠海马AMPA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7/13
[背景]6:2氯代多氟醚基磺酸(6:2 Cl-PFESA)具有十分强大的生物蓄积性和胎盘屏障穿透力,还可穿过血脑屏障.然而,其生命早期暴露对子代产生神经发育毒性的机制尚为未知.[目的]通过建立 6:2 Cl-PFESA暴露动物模型,探究生命早期 6:2 Cl-PFESA暴露对仔鼠生长发育及海马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恶唑丙酸(AMPA)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 30只昆明种孕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以及 2、10、50和 250 μg·L-1 6:2 Cl-PFESA暴露组,从受孕第 1天开始以自由饮水方式暴露相应剂量的 6:2 Cl-PFESA,至泌乳结束.仔鼠于出生后(PND)第 21天断乳,通过自由饮水方式继续进行 6:2 Cl-PFESA暴露.记录仔鼠出生体重和体长作为本次实验基础数据.各组仔鼠于PND7、PND21和PND35分别麻醉后处死,取脑组织并剥离海马,透射电镜观察神经元突触超微结构,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AMPA受体GluR1、GluR2和GluR3的基因表达变化情况.PND35仔鼠于处死前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仔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情况.[结果]10、50、250 μg·L-1 6:2 Cl-PFESA暴露组仔鼠的出生体重和体长分别为(2.23±0.36)、(1.92±0.20)、(1.88±0.31)g和(33.73±0.98)、(32.91±1.30)、(32.52±2.07)mm,均低于对照组(2.78±0.35)g和(36.46±2.34)mm(P<0.05).PND35仔鼠Morris水迷宫结果显示:定位航行实验第 4天的 250 μg·L-1 6:2 Cl-PFESA暴露组、第 5天的 10、50以及 250 μg·L-1 6:2 Cl-PFESA暴露组仔鼠较比对照组逃避潜伏期延长(P<0.05);空间探索实验中,50和 250 μg·L-1 6:2 Cl-PFESA暴露组仔鼠的穿越平台次数、250 μg·L-1 6:2 Cl-PFESA暴露组仔鼠的目标象限停留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均减少(P<0.05).经透射电镜观察发现:PND35的 250 μg·L-1 6:2 Cl-PFESA暴露组与对照组相比,仔鼠突触后致密物变薄、突触间隙增宽.不同发育阶段的 250 μg·L-1 6:2 Cl-PFESA暴露组仔鼠海马中GluR1、GluR2和GluR3的mRNA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下降(P<0.05);除了PND7的 2 μg·L-1 6:2 Cl-PFESA暴露组以外,发育早期 6:2 Cl-PFESA暴露可以对各阶段仔鼠海马中GluR1、GluR2和GluR3的mRNA表达水平产生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P<0.05).其中,发育早期 6:2 Cl-PFESA暴露使仔鼠海马GluR1和GluR2 mRNA的表达水平在PND7时下降最多;暴露组仔鼠海马中GluR3 mRNA的表达水平在PND21时呈现最大抑制效应;而暴露组仔鼠海马GluR1、GluR2和GluR3 mRNA的表达水平均在PND35下降最少.[结论]生命早期 6:2 Cl-PFESA暴露会影响仔鼠的生长发育,改变仔鼠海马突触结构,降低其学习记忆能力,这可能与其在各发育阶段中对仔鼠海马AMPA受体亚基GluR1、GluR2和GluR3基因表达水平的抑制作用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红水河暗色唇鲮的年龄与生长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3/16
为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红水河暗色唇鲮Semilabeo obscurus的年龄结构及生长特性,于2022年11月在红水河采集71尾样本.结果显示:样本群体由1~6龄组成,优势年龄组为3龄,占总数的39.44%;平均体长16.51 cm,平均体重122.35 g,体重(W)与体长(L)呈幂函数相关:♀:W=0.039L2.827;♂:W=0.025L2.963;群体:W=0.026L2.964,属匀速生长型;生长特性符合von Betalanffy生长方程:♀:Lt=24.74[1-e-0.419 5(t+0.243 8)],Wt=340.65[1-e-0.419 5(t+0.243 8)]2.827;♂:Lt=26.70[1-e-0.310 3(t+0.695 1)],Wt=427.98[1-e-0.310 3(t+0.695 1)]2.963;雌、雄体重生长的拐点年龄分别为2.38龄、2.85龄.本研究明确了红水河暗色唇鲮的生长特性,为其个体生物学提供了数据参考,有助于对其资源的评价和可持续利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