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方法:采用主题框架法分析2014年护理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专项评估过程中收集的28所院校专项评估总结报告和15位专家函评报告意见。结果: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院校53.6%(15/28)分布于东部发达地区,西部地区优质人才缺乏,14.3%(4/28)的培养院校和4位专家认为护理专业学位各专科领域的培养目标仍然不明确,21.4%(6/28)的培养院校和5位专家认为临床实践基地类型无法满足专业学位实践要求,课程教学和临床实践培养环节的设置不能体现专业学位满足临床岗位需求的培养目标。结论:护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仍然存在东西部区域人才供需错位,临床实践基地、师资队伍及经费投入等资源未有效整合和培养环节薄弱等问题。未来仍然需要不断加强学科建设,完善支持和培养体系建设,以培养高层次实践型护理人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匹配
编辑人员丨2024/7/20
生态系统服务的供需分析是生态系统综合管理和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以祁连山国家公园为例,运用In VEST模型测算食物供给、水源涵养、土壤保持、固碳、气候调节、生境质量和休闲游憩7项生态系统服务的供需量,结合供需比和局部莫兰指数分析其供需特征和空间匹配状况.结果表明:祁连山国家公园综合供需比为0.0608,除固碳和休闲游憩服务外,食物供给、水源涵养、土壤保持、气候调节和生境质量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均大于需求,但不同区域和生态系统服务间存在差异;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空间匹配类型有高高空间匹配、低低空间匹配、低高空间错位和高低空间错位4种,天祝县和肃南县为低供给-高需求区域,山丹县、民乐县和凉州区为高供给-低需求区域.建议祁连山国家公园高低空间错位区域以保护为主,提高管理水平;低高空间错位区域以综合改良为主,提高土地效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上海农村居家老年脑卒中患者健康管理障碍因素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 探究积极老龄化视角下上海农村居家老年脑卒中患者健康管理的障碍因素,为农村地区脑卒中健康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相关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于2021年12月-2022年2月运用目的抽样法选取上海市农村老年脑卒中患者及其照顾者各11名、村卫生室医务人员15名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运用内容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 农村居家老年脑卒中患者健康管理障碍因素可归纳为3个类属(健康层面的障碍因素;参与层面的障碍因素;保障层面的障碍因素)、10个主题(健康素养欠缺、健康观念陈旧,健康水平低下及健康状况复杂,就医意愿不足及健康行为缺乏,心理关怀缺位及心理支持匮乏,参与健康管理的积极性较低,参与健康管理的渠道较少,参与健康管理的社会属性薄弱,医疗资源保障乏力,社会经济保障欠缺,社会及家庭保障缺位).结论 做好农村地区居家老年脑卒中患者健康管理,需要立足农村地区现状,因地制宜、多管齐下,以积极老龄化视角推进健康、参与及保障在农村健康管理中的指引作用,打破健康管理伪和谐现象,提升供给能力,强化需求导向,消解供需错位,实现农村老年脑卒中患者健康管理的正向循环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尺度整合视角下伊犁河谷地区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构建生态安全格局是一种协调区域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有效途径.由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差异,不同等级的行政区在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中出现了空间结构错位脱节的问题.从整合视角出发,尝试整合伊犁河谷地区州级和县级两级尺度构建昭苏县生态安全格局.首先基于生态系统服务评价确定生态源地,再构建综合阻力面并采用电路理论模型识别生态廊道.研究结果显示,整合州级和县级两级尺度昭苏县共确定了 24 个生态源地,面积 2504.47km2,主要分布于昭苏中部盆地以及北部、南部山区,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耕地、草地和林地;识别生态廊道50 条,总长度200.17km.与单一尺度下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相比,整合不同尺度构建生态安全格局能显著改善区域生境破碎化的问题,提高区域景观连通性.本研究提供了一种整合不同尺度下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的技术框架,研究结果可为伊犁河谷地区国土空间格局优化提供有效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西南少数民族农村地区养老问题研究思路与初步发现
编辑人员丨2023/8/6
以“西南少数民族农村地区机构养老供给与需求研究”为例,从研究背景与目的、研究对象与总体框架、研究过程等几个方面展示了其研究思路,并简要介绍了初步调查结果:民族农村地区确有一定规模的高龄失能老人需要长期照护;家庭养老仍是民族老人的主要需求;民族农村地区机构养老服务存在供需错位问题.呼吁各领域学者对民族农村地区养老问题给予更多关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承灾脆弱性视角下的生态系统服务需求评估及供需空间匹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空间分布格局及匹配关系是生态系统服务领域的热点问题.将生态系统服务聚焦于增强城市系统承受自然灾害的能力和恢复力功能上,引入承灾脆弱性表征生态系统服务需求.选择首批经济特区之一的珠海市为案例研究区,土壤保持服务为供需分析的对象,利用承灾脆弱性评价城市系统及居民的服务需求并刻画需求的空间异质性,采用基于“3S技术”的InVEST模型定量评估服务供给潜力,从流域与镇、街道两种尺度分析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匹配状况,以期为市级土地利用管理、景观格局优化及城市经济建设提供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根据供需空间匹配状况,珠海市包含高供给高需求、低供给高需求、低供给低需求与高供给低需求四种供需匹配类型.珠海市土壤保持服务供需空间错位状况较为严重,人口密集的城镇区域需求极高但供给严重缺乏,部分生态源地的高供给无法惠及周边区域人口;兼顾经济建设与生态保护的高供给高需求地区仅占全域面积的8.7%;以农业导向且经济发展缓慢的低供给低需求地区分布较广.是对生态系统服务供给与需求的空间异质性刻画及供需空间匹配的重要尝试,为城市建设和生态管理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Andersen行为模型的社区老年人医养结合养老需求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背景 我国医养结合发展中屡遇瓶颈,仍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而老年人多阶段、多层次、多元化的医养结合养老需求是影响机构发展及其服务实现的"源头性"问题,精准把握并分析其需求现状,是健康合理发展医养结合、改善供需错位状况、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有力保障.目的 调查泸州市社区老年人对医养结合的认知及需求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发展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提供依据.方法 2018年2—5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泸州市符合纳入标准的社区老年人650例,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医养结合相关情况调查表、衰弱综合评估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进行调查;以Andersen行为模型为基础,将调查内容中关于社区老年人医养结合养老需求的影响因素分别纳入倾向性因素、使能因素和需求性因素,构建3个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采用Hosmer-Lemeshow检验模型预测概率及拟合优度,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社区老年人医养结合养老需求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发放问卷650份,回收有效问卷627份,有效回收率为96.5%.627例老年人中,340例(54.2%)对医养结合有所了解,416例(66.3%)表示有医养结合养老需求.模型Ⅱ和模型Ⅲ的-2对数似然值(-2LL)均小于模型Ⅰ,Cox&Snell R2、Nagelkerke R2均大于模型Ⅰ;模型Ⅲ的-2LL小于模型Ⅱ,Cox&Snell R2、Nagelkerke R2均大于模型Ⅱ,表明模型Ⅲ对样本的拟合程度最好.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692,95%CI(1.118,2.560)〕、子女数〔OR=0.571,95%CI(0.407,0.800)〕、就医方便度〔OR=2.931,95%CI(2.117,4.058)〕、社会支持度〔OR=0.455,95%CI(0.326,0.635)〕、慢性病患病情况〔OR=1.999,95%CI(1.343,2.975)〕、医养结合认知水平〔OR=1.719,95%CI(1.222,2.418)〕、衰弱程度〔OR=2.495,95%CI(1.666,3.736)〕、抑郁程度〔OR=1.914,95%CI(1.296,2.827)〕是社区老年人医养结合养老需求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泸州市社区老年人医养结合知晓、需求水平较高,医养结合养老需求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建议政府、企业及后续研究者在今后的调查研究过程中对不同影响因素加以分类分析.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仍需先行试点,逐步开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供给侧改革视角下民营医院开展医养结合的SWOT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原本是一个经济学名词,是在中国经济供需关系面临结构性失衡、经济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供需错位的背景下,于2016年1月由习近平主席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时提出,旨在从结构上对当前生产要素进行分配与调整,使资源得到最优配置,从而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推进经济长期可持续稳定发展.避免落人中等收入陷阱,最终实现由中等收入国家向发达国家的转变[1].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矩阵分析的水文调节服务供需关系时空分异研究——以嘉兴市为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的识别、度量、空间化分析对自然资源合理配置有重要的意义.以嘉兴市为研究区,以2005年Landsat7 ETM+影像和2015年Landsat8 OLI传感器影像为数据源,采用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矩阵法,分析嘉兴市水文调节服务供给能力与需求水平的时空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2005-2015年10年间,嘉兴市处于快速城市化阶段,土地利用变化明显,建设用地显著增加,水域、水田面积有所增加,旱地、园地、林地大量减少.(2)土地利用变化是影响水文调节服务供需关系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嘉兴市大部分地区水文调节服务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3)随着建设用地的不断扩张,导致水文调节服务供需矛盾加剧,供不应求区域由中心城区向城市边缘区扩大.(4)水文调节服务需求区域的变化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供给区域受制于自然环境的数量与质量,生态系统服务供给与需求存在错位,促进了生态系统服务流的产生,并需要政策引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供需双方视角下农村地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关键问题及对策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基于供需双方的视角下,发现阻碍农村地区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关键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为农村地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发展提供实践依据.方法:利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从昌乐县宝都街道随机抽取150名农村居民以及2名家庭医生作为调查对象,分别进行自制问卷及访谈的形式进行调查,调查数据采用描述性分析.结果:89.5%的农村居民表示听说过家庭医生,但认知程度低;79.7%的农村居民表示愿意与家庭医生签约,但仅有22.6%的农村居民已与家庭医生签约.大众服务包与农村居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需求存在差距.结论:当前样本地区,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不理解不信任以及大众服务包与农村居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需求错位等问题阻碍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开展.因此,应加强宣传,提高农村居民的认知度;优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内容,强化大众服务包,凸显个性服务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