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腿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儿童足踝部创面的护理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讨论小腿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儿童足踝部创面的护理效果。方法: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全军创伤骨科研究所收治33例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儿童患者行小腿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重建,采用医护一体化围手术期管理;强化夜间体位管理;遵循"观察-记录-判断-处置"的原则进行皮瓣血运护理。根据穿支螺旋桨皮瓣血运障碍发生的特点,统一观察顺序先看颜色,再观察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最后看皮瓣张力及测皮温。制定皮瓣血液循环量化评分表,每次观察进行量化打分以判断皮瓣血运并采取相应的处置。出院后均接受门诊随访,采用Thankappan皮瓣外观满意度评分评价。结果:1例患者术后第3天夜间体位管理缺失,皮瓣Ⅱ度肿胀,静脉回流受阻;术后24 h内,5例皮瓣血运量化得分在1~4分,表现为大、小桨颜色由红润转变为暗红,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少于2 s,经处置后48 h,3例得分由4分降至2分,2例得分无变化。4例评分5~7分,其中3例大、小桨颜色紫红,毛细血管充盈少于1 s,轻度肿胀,皮温31 ℃~32 ℃;1例蒂部暗红,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少于1 s,中度肿胀,皮温31 ℃~32 ℃,边缘无渗血。经处理,2例好转评分下降至4分;1例循环无变化,评分6分;1例循环障碍加重,评分大于8分。9例循环障碍的皮瓣处置后6例成活,3例坏死,经手术探查后皮瓣仍坏死,二期行股前外侧皮瓣(ALTF)游离移植后创面愈合。最终33例皮瓣成活30例,坏死3例,成活率为90.9%。患儿均获随访,时间6~24(10.2±4.3)个月,皮瓣质地好,小腿外形良好,下肢运动功能满意。末次随访结果优20例,良10例,可3例,优良率为90.9%。结论:应用小腿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儿童足踝部创面,围手术期护理重点与成人有差别。对此类患儿采用围手术期医护一体化管理,加强薄弱环节的体位管理,遵循"观察-记录-判断-处置"程序进行皮瓣血运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血清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结合MRA与脑梗死再发的关系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3/2
目的 探讨血清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结合磁共振血管造影(MRA)与脑梗死再发的相关性及预测作用.方法 选取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53例,测定患者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MRA评估血管狭窄评分、侧支循环充盈评分,对患者进行1年随访,其中34例脑梗死再发患者作为脑梗死再发组,107例脑梗死未再发患者作为脑梗死未再发组,排除其他各种原因失访12例患者,并绘制各指标用于预测患者脑梗死再发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 脑梗死再发组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明显高于脑梗死未再发组(P<0.05);脑梗死再发组血管狭窄评分、侧枝循环充盈评分均低于脑梗死未再发组(P<0.05).患者脑梗死再发与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血管狭窄评分、侧枝循环充盈评分均有关(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血管狭窄评分、侧枝循环充盈评分预测患者脑梗死再发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75、0.889、0.935,三者联合预测患者脑梗死再发的AUC为0.994,显著高于各指标单独预测患者脑梗死复发的AUC.结论 血清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结合MRA血管狭窄评分、侧支循环充盈评分诊断脑梗死再发效能较高,对脑梗死再发具有预测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
-
多时相头CTA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侧支循环影像检查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多时相头CT血管造影(CTA)在缺血性脑卒中侧支循环影像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5年12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6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院后均完成CTA检查,并与CT灌注成像技术(CTP)检查结果相对比,以探讨多时相头CTA在缺血性脑卒中侧支循环影像检查中的应用价值.结果CTA诊断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侧支循环的敏感度为82.35%(28/34),特异度为85.71%(24/28);入院时2组NIHSS评分相较无明显差异(P>0.05);入院2周时和随访3个月有侧支循环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无侧支循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侧支循环在CTA图上表现为脑动脉闭塞远端的逆向充盈和病灶区域较对侧增多的小血管网等.结论 多时相头CTA在缺血性脑卒中侧支循环影像检查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较高,脑卒中侧支循环在CTA图上具有典型特征,此外侧支循环建立是确保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良好预后的关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毛细血管指数评分在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毛细血管指数评分(CIS)评估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侧支循环情况,评价CIS在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18年12月就诊于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行血管内治疗的52例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纳入患者行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完成CIS,分为充盈良好(fCIS组)27例和充盈不良(pCIS组)25例.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良好预后组24例(≤2分)和不良预后组28例(>3分).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和临床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IS对预后结局的影响.结果 fCIS组与pCIS组年龄、性别、糖尿病史、收缩压、心房颤动、高脂血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TT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扩散加权成像Alberta卒中早期CT评分(DWI-ASPECTS)、改良脑梗死溶栓实验分级(mTICI)≥Ⅱb患者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好预后组与不良预后组年龄、性别、糖尿病史、收缩压、心房颤动、高脂血症、NIHSS评分、TT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DWI-ASPECTS评分、≥Ⅱb及fCI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TICI[Ol^R=5.603(95%CI:2.035,21.447)]和DWI-ASPECTS评分[Ol^R=0.625(95%CI:0.472,0.826)]是血管内治疗预后的危险因素,而CIS[Ol^R=8.474(95%CI:2.478,32.516)]是其保护因素.结论 CIS可用于评价脑组织灌注及毛细血管充盈情况,在EVT时增加CIS和DWI-ASPECT评分评价,对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多时相CT血管成像"一站"扫描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价值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研究Revolution CT多模式"一站"扫描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5月32例临床拟诊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在急性期内进行CT平扫(NCCT)、磁共振成像(MRI)、CT血管成像(CTA)和CT灌注成像(CTP)检查,根据小剂量测试所得峰值时间,制定CTA+CTP检查的个体化扫描方案.应用CT Brain Stroke软件进行全脑灌注分析,应用数字减影后CTA数据行头颈部血管分析及三维成像、最大密度投影(MIP)等后处理经,再CTP各时相Refomat-MIP成像及4D Neuro DSA软件对侧支循环进行动态观察,采用基于CTA的软脑膜侧支评分(Pial Collateral Score)评价侧支循环,对侧支循环建立良好及不良组的病灶侧与对侧灌注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32例病人中30例有灌注异常,且有血管狭窄29例;随着血管梗阻程度的加重,有梗死区(P=0.037)、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高信号(P=0.034)及侧支循环形成良好(P=0.011)的病人数比例逐渐增加.经对比分析侧支循环的逆向充盈时间,侧支循环观察的最佳期相为动脉期后的第2~3期,最佳观察时间为动脉期后5~10 s.侧支循环建立良好组病灶侧与健侧灌注参数对比,CB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evolution CT多模式"一站"扫描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全面评估有重要的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毛细血管指数评分用于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机械取栓治疗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接受机械取栓治疗前应用毛细血管指数(CIS)评估颅脑侧支循环的价值及其与治疗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血管内取栓治疗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42例.所有患者术前完成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并根据DSA进行的CIS评分分为充盈良好(fCIS)组28例和充盈不良(pCIS)组14例.根据术后1~3个月随访患者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25例和预后不良组1 7例.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2种不同分组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多因素Poisson回归分析CIS与术后1~3个月mRS的相关性.结果 pCIS组预后不良发生率明显高于fCIS组(71.4% vs 17.9%,P=0.001).预后不良组发病至血运重建时间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353.5±131.0)min vs (232.4±79.7)min,P=0.002].多因素Poisson回归分析显示,CIS为术后1~3个月mRS评分的危险因素(OR=0.576,95%CI:0.459~0.723,P=0.000).结论 CIS作为一种侧支循环的评估办法,是影响血管内机械取栓患者1~3个月后临床改善的重要因素,且有预估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4D-CTA对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侧支循环的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讨在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中,侧支循环血流对脑组织及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4D-CTA对83例接受血管内治疗的脑卒中患者的侧支循环进行动态分析,使用半定量区域软脑膜侧支评分方法(rLMC)对4D-CTA早期、峰值、晚期,以及时间MIP(tMIP)进行评分,并与功能预后(改良Rankin量表,即mRS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83例4D-CTA的rLMC评分从早期到晚期显著增加,而tMIP的rLMC评分则比晚期分数略低(P<0.0001).侧支循环血管范围在tMIP图像上显示最清晰;4D-CTA早期、峰值期的评分明显较低.4D-CTA峰值期rLMC评分与mRS评分明显相关(ρ=-0.283,P=0.013);tMIP评分与mRS评分相关性最强(ρ=-0.385,P<0.001);脑血容量的艾伯塔中风早期CT评分(CBV-ASPECTS)与mRS评分明显相关(ρ=-0.412,P<0.001).结论:tMIP图像能够很好地显示侧支循环,侧支循环总范围比侧支循环充盈速度能够更好地预测临床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多时相CT血管成像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后的风险与获益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利用多时相CT血管成像(mCTA)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的脑侧支循环,探讨其在取栓术后风险和效益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连续搜集行机械取栓术的AI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以90天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作为神经功能恢复标准,基于相关性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别评价mCTA侧支评分与取栓后严重并发症的相关性以及对患者90天神经功能独立的预测效能.结果 82例AIS患者纳入研究,90天神经功能独立(mRs:0~2分)者43例(52.4%),功能恢复差或死亡(mRs:3 ~6分)39例(47.6%),年龄、中风发作到股动脉穿刺时间、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得分、取栓后出血转化(HT)、mCTA侧支评分、CTP目标错配的组间差异显著(P<0.05);术后HT 30例(36.6%),其中症状性出血(sICH) 13例(15.9%),mCTA侧支评分与HT有较强的负相关性(rs=-0.614,P<0.001),无出血组和非症状性出血组的90-d mRS评分均显著高于sICH组(P<0.001);mCTA侧支评分和CTP目标错配校正人口、临床混杂因素前后的Logistic回归中,均为90天神经功能独立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二者预测效能较好,曲线下面积(0.739 vs 0.705)差异不显著(DeLong检验,P =0.649);病理性的软脑膜动脉血管强化峰最佳观察期为mCTA的第2时相.结论 mCTA显示充盈延迟的脑侧支血管独具优势,mCTA侧支评分在机械取栓术后风险与获益评估中有良好的应用价值,适用于AIS患者的常规急诊评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