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智能技术辅助分析头颈部CTA的应用价值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以有创动脉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为参考标准,通过与手动后处理法比较,探讨在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后处理过程中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t,AI)辅助分析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2022年9月在本院行头颈动脉CTA并于1月内行头颈动脉造影检查且符合纳入标准的42例患者的影像资料,男30例,女12例,平均年龄(67±10.9)岁.通过与手工法图像后处理进行比较,评价AI法后处理的工作效率、VR图像质量、标准符合率以及对颈动脉狭窄程度的诊断符合率.结果 对42例患者的84条双侧颈动脉进行分析,人工智能平均完成时间为(1.23±0.17)min,比手工方法(7.95±2.42)min缩短约6.72min,平均时间增益率为84%.人工智能获得的VR图像质量与一般图像质量之比分别为88.1%(37/42)和9.5%(4/42),手动方法获得的VR图像质量与一般图像质量之比分别为19.0%(8/42)和69.0%(29/42).两种方法获得的VR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以DSA为"金标准",其中正常33根,闭塞10根,狭窄41根;在检测闭塞上手工和AI测量准确率均100%,狭窄率手工及人工智能测量结果分别为49.7%±20.9%、51.9%±26.3%,二者无显著性差异(P=0.24),组内相关系数为0.879;结论 基于图像分割技术对头颈部CTA血管成像进行后处理,可以显著缩短后处理时间,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此外,VR后处理的图像质量优于手工方法,诊断血管闭塞和狭窄的准确性与手工方法相当,可以更好地辅助影像医生进行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支气管镜下消融联合血管内皮抑制素局部注射对非小细胞肺癌晚期气道内转移的疗效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探讨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晚期气道内转移患者中应用支气管镜下消融联合血管内皮抑制素局部注射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收治于安康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因NSCLC引起气道狭窄患者58例.支气管镜下消融治疗的30例为对照组;镜下消融治疗联合血管内皮抑制素局部注射的28例为治疗组.记录所有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气促指数、生活质量卡氏评分(KPS评分)、疗效及术中和术后并发症.1个月后复查支气管镜,评估气道狭窄、并发症情况及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气促指数、KP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气促指数下降、KPS评分升高(P<0.01),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气促指数更低(1.22±0.72 vs 1.70±0.57,t=3.334,P<0.05),KPS 评分更高(85.55±7.04 vs 80.50±5.10,t=3.808,P<0.05).1个月后经支气管镜复查,治疗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有所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4.29%vs 43.33%,x2=2.555,P>0.05).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后各19例、21例有不同程度咯血,予血凝酶、肾上腺素局部治疗后好转,无穿孔及呼吸困难.结论 支气管镜下消融联合血管内皮抑制素局部注射治疗NSCLC晚期气道内转移患者,较单纯镜下消融对改善气促、生活质量的效果更优,且不增加并发症风险,能否提高总有效率,有待进一步探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与脑白质高信号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基于Fazekas评分的不同严重程度脑白质高信号(WMHs)患者的大脑中动脉管壁改变和斑块特征,探讨斑块易损性参数与脑白质高信号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将2021年5月—2023年5月本院收治的因怀疑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而行常规序列颅脑MR扫描及大脑中动脉M1段高分辨管壁成像检查的99例住院患者纳入本研究.基于颅脑MRI平扫图像,根据改良Fazekas评分标准将患者分为2组:无和轻度WMHs组(Fazekas 0~2分)57例,中重度WMHs组(Fazekas 3~6分)42例.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和卡方分析比较两组之间血管狭窄程度、斑块分布、管壁重构模式、斑块内出血和斑块负荷等易损性参数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易损斑块与WMHs之间的关系.结果:年龄及血脂异常和斑块内出血占比在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和重度WMHs组患者年龄更大,血脂异常更常见,斑块内出血比例更高.相关性分析显示,年龄,血脂异常和斑块内出血均与白质高信号等级呈正相关(r=0.276、0.215、0.321,P均<0.05).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和斑块内出血是WMHs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83(1.030,1.139),P=0.002;OR=4.991(1.459,17.072),P=0.010].结论:年龄、血脂异常和斑块内出血与WMHs严重程度相关,年龄和斑块内出血是WMHs严重程度的独立影响因素,提示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性斑块与脑小血管病具有相关性,有助于指导临床制订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云南省及周边高海拔地区心脏缺陷胎儿的超声心动图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了解云南省及周边高海拔地区胎儿心脏缺陷的现状及影响其妊娠结局的社会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连续纳入2017年6月至2021年1月于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超声科行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并确诊为心脏缺陷的病例。根据胎儿心脏出生缺陷临床预后评分体系和分级标准对入选病例的预后进行评级(Ⅰ至Ⅳ级),分析比较各预后等级病例的比例及病种分布情况、妊娠结局。依据妊娠结局将病例分为继续妊娠组和终止妊娠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妊娠结局选择的社会因素。结果:收集到行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病例4 929例,4 464例(90.57%)来源于云南省及周边高海拔地区。最终纳入心脏缺陷病例2 166例,其中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998例,心脏肿瘤、心肌病及心律失常93例,卵圆孔、动脉导管异常及正常变异1 075例。孕妇年龄为(29.2±5.0)岁,孕(25.6±3.8)周。预后等级为Ⅰ至Ⅳ级的例数分别为1 037例(47.88%)、620例(28.62%)、314例(14.50%)、44例(2.03%),未分级者151例(6.97%)。病种分布情况方面,正常变异和主动脉弓发育偏细分别占42.66%(924/2 166)和5.22%(113/2 166);评级为Ⅱ级的病例中占比排名前3位的病种为室间隔缺损、主动脉缩窄和轻-中度肺动脉瓣狭窄,均为简单先心病,在所有心脏缺陷病例中占比分别为11.63%(252/2 166)、3.92%(85/2 166)和2.35%(51/2 166),在先心病病例中占比分别为25.25%(252/998)、8.52%(85/998)和5.11%(51/998);评级为Ⅲ级、Ⅳ级病例中以复杂先心病居多,且病种较为分散,Ⅲ级中较常见的为完全型大动脉转位[占所有心脏缺陷病例的2.40%(52/2 166)、占所有先心病病例的5.21%(52/998)]和Ⅰ至Ⅲ型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占所有心脏缺陷病例的2.17%(47/2 166)、占所有先心病病例的4.71%(47/998)],Ⅳ级中较常见的是单心室[占所有心脏缺陷病例的0.74%(16/2 166)、占所有先心病病例的1.60%(16/998)]和左心发育不良综合征[占所有心脏缺陷病例的0.65%(14/2 166)、占所有先心病病例的1.40%(14/998)]。成功随访1 084例,其中出生675例,终止妊娠392例,自然流产17例。预后等级Ⅰ至Ⅳ级的病例中终止妊娠者占比逐渐增加[等级内占比分别为5.24%(21/401)、27.78%(70/252)、89.54%(214/239)和95.56%(43/45)],在终止妊娠的病例中预后等级为Ⅲ级者占比最高[54.59%(214/392)];终止妊娠病例中病种分布主要为复杂先天畸形或预后极差的病种(Ⅲ、Ⅳ级),可见正常变异或预后好的Ⅰ、Ⅱ级病例[在终止妊娠病例中占比分别为5.36%(21/392)和17.86%(70/39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学历(高中及以下: OR=2.73,95% CI 1.26~5.93, P<0.001;文盲: OR=3.27,95% CI 1.29~7.10, P<0.001)和低家庭收入(年收入<10万元: OR=2.47,95% CI 1.69~5.12, P<0.001)是选择终止妊娠的影响因素。 结论:云南省及周边高海拔地区心脏出生缺陷胎儿中,病种分布以简单或低危病种为主,但复杂畸形特别是预后差的病种占比也较高;部分预后良好的病例被终止妊娠,孕妇的文化程度和家庭收入可能会影响其对心脏缺陷胎儿妊娠结局的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LEO Baby支架在颅内宽颈动脉瘤血管内治疗中的初步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LEO Baby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19年6月郑州大学人民医院脑血管病科收治的21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21例患者共23个动脉瘤,其中5个位于前交通动脉,10个位于大脑中动脉分叉处,2个位于大脑中动脉M1段、3个位于M2段、3个位于大脑前动脉A3段;所有动脉瘤的颈体比均>1/2。其中,22个动脉瘤采用单纯LEO Baby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另1个采用Y形支架(LEO Baby + Neuroform EZ)栓塞。术后即刻行血管造影检查,以判断动脉瘤闭塞和支架内血流通畅情况。出院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术后3个月评估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以判断患者预后,其中≤2分为预后良好;术后6~8个月复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以判断动脉瘤闭塞和支架内血流通畅情况。结果:21例患者的手术均成功,技术成功率为100%。术后即刻造影显示,18个(78.3%)动脉瘤为Raymond Ⅰ级,3个(13.0%)为Ⅱ级,2个(8.7%)为Ⅲ级。2例(9.5%,2/21)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其中1例因重度肺部感染死亡;另1例因迟发性血管痉挛导致脑梗死,出院时mRS为3分。20例患者术后3个月均行mRS,其中1例为1分、1例为2分,余18例均为0分;预后均良好。16例患者的17个动脉瘤获得DSA随访,随访时间为(6.4±0.7)个月(6~8个月),其中15个为术后即刻Raymond Ⅰ级,显示闭塞完全;另2个分别为术后即刻Raymond Ⅱ、Ⅲ级,均未见瘤颈、瘤腔进一步增长。所有动脉瘤均未出现支架内狭窄或迟发性血栓形成事件。结论:初步推测LEO Baby支架应用于具有小直径载瘤动脉的颅内宽颈动脉瘤栓塞中是安全、有效的;同时为颅内位于血管分叉部和血管远端的动脉瘤治疗提供一种新的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血栓弹力图指导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前瞻性分析根据血栓弹力图(TEG)指导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浙江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自2020年8月至2021年4月采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109例,治疗3~5 d后完善TEG检测,住院期间完成氯吡格雷基因学检测,根据TEG检测的二磷酸腺苷(ADP)抑制率将患者分为高效组( n=45)、中效组( n=37)和低效组( n=27)。高效组患者不建议改变用药,中效组、低效组患者均建议改变用药,观察3组患者药物调整后3个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及疗效和安全性的差异。 结果:中效组患者的冠心病者所占比例高于高效组和低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高效组中6例患者改用阿斯匹林+西洛他唑。中效组、低效组中分别有28、14例患者不愿换药而继续使用阿斯匹林+氯吡格雷。高效组中,不换药患者新发脑卒中、支架内再狭窄的总发生率(1/39)低于换药患者(1/6)。中效组中,不换药患者新发脑卒中、支架内再狭窄的总发生率(6/28)高于换药患者(1/9)。低效组中,不换药患者新发脑卒中、支架内再狭窄的总发生率(3/14)高于换药患者(0/13)。高效组慢代谢型患者中,不换药患者新发脑卒中、支架内再狭窄的总发生率(2/3)高于换药患者(1/2)。 结论:根据TEG指导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可提高疗效而不增加出血风险,其中对于ADP抑制率>70%、氯吡格雷基因型为慢代谢型的患者,更换氯吡格雷可进一步提高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定量磁敏感图成像评估颈动脉狭窄患者脑铁沉积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CAS)患者脑铁沉积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前瞻性研究。前瞻性收集2022年1月至2022年6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CAS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完成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根据MoCA评分将患者分为认知正常组及认知障碍组。所有患者行定量磁敏感图成像,提取全脑皮质磁化率值,以反映脑铁沉积情况。以年龄、性别、受教育时间、高血压史、糖尿病史作为协变量,对患者认知功能、双侧狭窄分级和组间有差异脑区的磁化率值进行偏相关分析,以确定影像学差异与认知评分及狭窄程度的相关性。进一步进行中介分析,明确额极磁化率在右侧狭窄分级与认知评分之间的中介效应。绘制高血压联合额极磁化率值判断认知障碍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灵敏度和特异度。定量资料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无序分类资料采用 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有序分类资料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 结果:研究共纳入患者33例,认知正常组16例,认知障碍组17例。男性23例,女性10例,年龄(62.8±9.0)岁(范围:48~88岁)。认知障碍组右侧狭窄分级高于认知正常组( Z=-2.037, P=0.042),且额极[(-0.210±0.080)×10 -8比(-0.130±0.120)×10 -8; t=-2.187, P=0.037]、额上回[(-0.604±0.243)×10 -8比(-0.428±0.203)×10 -8; t=-2.223, P=0.034]和颞极[(-0.081±0.115)×10 -8比(0.054±0.190)×10 -8; t=-2.417, P=0.022]磁化率值明显升高。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颈动脉右侧狭窄分级与额极磁化率呈正相关( r=0.424, P=0.009),MoCA评分与额极及颞极磁化率呈负相关(额极: r=-0.391, P=0.027;颞极: r=-0.410, P=0.020)。中介分析结果显示,额极磁化率在右侧狭窄分级与MoCA评分的关系中表现出完全中介效应,间接效应 β值为-0.021(95% CI:-0.059~-0.002)。高血压联合额极磁化率值判断认知障碍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82(95% CI:0.763~0.989),灵敏度为82%,特异度为83%。 结论:认知功能下降的CAS患者的额极、额上回和颞极存在明显铁沉积,且额极磁化率介导了右侧颈动脉狭窄程度对认知功能的影响。高血压联合额极磁化率值有望作为判断CAS患者认知功能下降的客观影像学标志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颅内动脉支架成形术中应用导引导管开窗导流技术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导引导管开窗导流技术在颅内动脉支架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邢台市第三医院收治的120例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 n=60)和对照组( n=60)。两组均给予颅内动脉支架成形术,其中观察组术中应用导引导管开窗导流技术。观察对比两组手术情况,手术前后血管狭窄程度,手术前、手术后1个月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术中并发症情况及预后情况。 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导管到位时间分别为(110.20±23.32)min、(11.32±2.01)min,明显少于对照组(均 P<0.05)。观察组支架到位率、操作成功率分别为95.00%和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均 P<0.05)。观察组术后责任血管狭窄程度为(32.29±7.11)%,明显轻于对照组[(44.43±8.15)%, P<0.05]。术后1个月两组MoCA评分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均 P<0.05),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侧支循环闭塞、血管破裂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和对照组支架处再狭窄、颅内出血、再发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预后良好率为73.33%,明显高于对照组(53.33%, P<0.05)。 结论:颅内动脉支架成形术中应用导引导管开窗导流技术有较好的价值,有利于提高支架到位率和操作成功率,改善血管狭窄程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冠心病患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冠状动脉狭窄、心肌损伤及心脏结构功能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与冠心病等多种心血管疾病相关,中重度OSA患者的冠状动脉狭窄更严重,综合血清学指标、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进一步研究睡眠呼吸暂停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选取有冠状动脉造影指征并在住院期间完成冠状动脉造影和睡眠呼吸监测的110例冠心病患者,其中男97例,女13例,年龄27~85岁。收集其基线资料、生化指标、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睡眠呼吸监测数据。采用 t检验、非参数检验比较不同程度睡眠呼吸暂停的心血管指标差异以及不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患者的睡眠呼吸暂停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OSA以及冠状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 结果:84.5%(93/110)的患者患有OSA。中重度OSA患者睡眠时心率变异程度更大,近端升主动脉更宽,更易有右心结构功能的异常,而心肌损伤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高的患者OSA患病率更高且程度更严重,并且中枢型呼吸暂停事件相对更多。调整其他因素后,患高血压与冠状动脉狭窄以及中重度OSA独立相关( OR=3.88, P=0.035; OR=2.95, P=0.046)。 结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高的患者更易患OSA且中枢型事件更多;合并有中重度睡眠呼吸暂停的冠心病患者更易出现主动脉的增宽和右心结构异常;高血压分别是冠状动脉严重狭窄和中重度OSA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急性脑梗死机械取栓术后补救性支架置入16例临床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机械取栓术后补救性支架植入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8年12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85医院急性脑梗死机械取栓术后前向血流不能维持,采取补救性支架置入的16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术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术后血管再通程度[脑梗死溶栓(thrombolysis incerebral infarction,TICI)分级]、机械取栓次数、术后血管再闭塞率、颅内出血发生率、术后1周NIHSS评分、90 d临床良好预后[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0~2分]比率等指标。结果:16例患者机械取栓后共补救性置入支架16枚(其中Solitaire支架15枚,阿波罗支架1枚),TICI=3级者12例,TICI=2b级者4例。平均取栓次数为(3.25±1.09)次。7例存在局限性狭窄,支架置入前进行球囊扩张。从发病到血管再通时间为(10.96±3.24) h。术后24 h复查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术(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显示血管再闭塞者3例,颅内出血3例(均<10 ml)。去骨瓣减压术2例,术前NIHSS评分(24.25±4.58)分,术后1周(7.44±5.09)分。90 d良好预后(mRs≤2)10例,死亡1例(肺部感染)。结论:急性脑梗死机械取栓后,存在重度狭窄或前向血流不能维持时,采取Solitaire支架或其他支架补救性置入,并发症较少,临床效果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