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侯氏黑散加减联合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意识障碍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6/1
目的:观察侯氏黑散加减联合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意识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4例缺血性脑卒中后意识障碍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给予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侯氏黑散加减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巴氏指数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血清神经因子(5-羟色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水平,评估2组临床疗效及卒中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治疗过程中,2组均剔除1例,对照组、观察组各完成研究46例.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3.48%,高于对照组78.26%(P<0.05).治疗后,2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巴氏指数评分及血清5-羟色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中医证候评分、NIHSS评分、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巴氏指数评分及血清5-羟色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中医证候评分、NIHSS评分、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卒中后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侯氏黑散加减联合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意识障碍临床疗效显著,能够调节患者神经因子水平,改善神经功能,降低卒中后MACE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
-
侯氏黑散加减对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侯氏黑散加减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二级预防干预效果.方法:将240例患者随机分入试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各120例.两组均给予除抗凝外的一般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试验组应用我院改良的侯氏黑散加减.每月服用20 d,疗程为24个月.结果:两组药物对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皆有效(均P<0.05),在有效率、中医疗效、日常生活能力方面,试验组结果优于对照组(均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在血凝、血黏度、血脂中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低密度脂蛋白对照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试验组在低密度脂蛋白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两组各有3例因服用他汀类药物出现肝损伤,对照组有3例因服用阿司匹林出现胃部不适.结论:侯氏黑散加减对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与二级预防具有一定疗效,是一种治疗和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安全有效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侯氏黑散加减方治疗经期头痛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侯氏黑散加减方治疗经期头痛的临床疗效及对病人治疗前后头部疼痛评级指数 (PRI评分) 的影响.方法:将126例经期头痛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中药组与西药组各6 3例, 西药组给予口服镇痛药及相应的对症治疗, 中药组给予口服侯氏黑散加减方进行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PRI评分、视觉模拟疼痛评分 (VAS评分) .结果:总有效率中药组为9 5.24%, 西药组为6 5.08%, 2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前, 2组PRI评分、VAS评分、头痛发作次数、头痛发作持续时间、血清内皮素-1 (E T-1) 和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 水平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 第3个疗程后2组PRI评分、VAS评分、头痛发作次数、头痛发作持续时间、血清E T-1和hs-CRP水平显著降低,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与同期西药组比较, 中药组第1、2、3个疗程后PRI评分、VAS评分、头痛发作次数降低, 第2、3个疗程后头痛发作持续时间较短, 血清E T-1和hs-CRP水平较低,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采用侯氏黑散加减方治疗经期头痛的临床疗效显著, 且能够有效降低病人头痛PRI评分指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侯氏黑散加减治疗对中风后遗症患者临床疗效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究侯氏黑散加减治疗对中风后遗症患者临床疗效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我院进行中风后遗症治疗的76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常规组,对常规组实施常规西药治疗,对研究组在其基础上进行侯氏黑散加减治疗,比较其疗效及凝血功能.结果 两组中均无痊愈患者,且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11%,显著高于常规组的81.58%(P<0.05),且治疗后,两组患者HCT、PT、aPTT、Fbg及ESR、PAR等凝血功能指标均有显著改善,且研究组患者其指标改善程度更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 对中风后遗症患者实施侯氏黑散加减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通过改善凝血功能,促进患者康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中医辨证治疗高血压十法十方
编辑人员丨2023/8/5
文章系统总结了于门诊临证之时运用古方治疗高血压的经验.追本溯源,细心观察后发现根据不同的症状表现可将高血压辨证为十种证候,以此确立十种治法,包括清胃泻火法——大黄黄连泻心汤、化饮除湿法——小半夏加茯苓汤、祛风清肝法——侯氏黑散、平肝潜阳法——叶天士平肝方、温阳散寒解痉法——麻黄细辛附子汤合止痉散、滋阴平肝潜阳法——镇肝熄风汤、清胃泻肝法——白虎汤加味、熄风化痰法——半夏白术天麻汤、清肝泻火法——龙胆泻肝汤、滋阴补阳法——金匮肾气丸加味,并且从古籍原文、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治法、用药、加减、名医应用等多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希望可以提高临床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并为中医药治疗高血压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侯氏黑散方加减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管内皮功能、血清MMP-9、Lp-PLA2水平的影响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观察候氏黑散方加减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血管内皮功能、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Lp-PLA2)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本院于2018年7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04例TIA患者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52例.对照组行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候氏黑散方加减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对比两组治疗前后中医主症积分情况,并对血管内皮功能、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Lp-PLA2)水平以及凝血功能等指标进行检测,并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两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2.31%和80.77%,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阵发性偏身麻木、发作性眩晕、短暂性偏身瘫软、一过性视物昏瞀等中医主症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一氧化氮(NO)水平较治疗前提高,内皮素-1 (ET-1)、人血栓素B2 (TXB2)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FW)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治疗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MMP-9、血管紧张素-(Ang-Ⅱ)以及Lp-PLA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红细胞积压(HCT)、红细胞沉降率(ESR)及血小板聚集率(PAR)均低于对照组,凝血酶原时间(PT)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候氏黑散方加减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可明显缓解患者主要症状,下调MMP-9、Lp-PLA2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凝血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