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iR-495-3p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与手术预后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探究与分析miR-495-3p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与手术预后的关系.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一○医院2020年3月-2022年2月收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获取了肿瘤组织标本及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标本,通过采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技术,对肿瘤组织及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中mi-R495-3p表达水平进行测量,分析mi-R495-3p表达水平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采用多元Cox逐步回归分析探讨影响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手术预后的影响因素.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mi-R495-3p表达水平(1.45±0.54)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0.76±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NM分期为Ⅲ~Ⅳ期患者的mi-R495-3p表达水平要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发生腺外浸润患者的mi-R495-3p表达水平要明显未发生腺外浸润患者,发生了淋巴结转移的mi-R495-3p表达水平要明显高于未发生淋巴结转移患者,淋巴结侵犯数目在3个以上患者mi-R495-3p表达水平要明显高于淋巴结侵犯数目为1至3个、0个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可见,PTC组织中的mi-R495-3p表达水平与TNM分期、腺外浸润、淋巴结转移、淋巴结侵犯数目相关(P<0.05).mi-R495-3p高表达组发生原位复发的患者比例要明显高于mi-R495-3p低表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495-3p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当中可表现出较高的表达水平,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肿瘤直径、TNM分期、腺外浸润、淋巴结侵犯数具有密切的关系;mi-R495-3p表达水平较高的患者术后更加容易发生原位复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肿瘤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3年版)》与乳腺外科热点问题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制定的《肿瘤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3年版)》,旨在提升医疗质量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水平。其中,“首次治疗前临床TNM分期诊断率”“首次治疗前临床TNM分期检查评估策略符合率”等指标,为制定合理化、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奠定国家标准。本文结合《中华医学会乳腺外科临床实践指南》相关内容,针对乳腺癌组织病理学取材、cN0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早期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改良根治术腋窝淋巴结清扫、乳腺癌术后乳房重建手术、乳腺腔镜手术同质化、晚期乳腺癌外科治疗原则、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治疗和乳腺外科手术分级标准等近年来临床关注的乳腺外科热点问题提出观点,希望为提高中国乳腺外科临床工作同质化水平提供帮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乳腺癌患者血清miR-137、miR-140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及化疗疗效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血清miR-137、miR-140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术后应用阿霉素+环磷酰胺+多西他赛(ACT)方案化疗后复发转移的关系。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于桐城市人民医院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或乳腺癌保乳根治术后行ACT方案化疗的60例女性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纳入同期本院的健康体检者60例为健康对照组。于术前及化疗结束后1周抽取所有患者的空腹外周静脉血2 ml,应用定量实时聚合酶联反应法测定血清中miR-137、miR-140的相对表达水平。收集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包括年龄、绝经状态、病理类型、TNM分期、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状态、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状态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状态。所有乳腺癌患者术后均进行随访3年,根据患者病历和随访结果记录术后复发、远处转移及死亡时间。结果:乳腺癌患者血清miR-137及miR-140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0.89±0.15)&(1.34±0.21)( t=4.99, P<0.001)及(0.83±0.14)(1.18±0.17)( t=4.25, P<0.001)。乳腺癌患者血清miR-137水平与TNM分期、ER状态和HER2状态有关( t=2.56、2.06、2.24, P=0.003,0.007、0.004),miR-140水平与TNM分期和HER2状态有关( t=1.95、2.11, P=0.008、0.006)。化疗结束后,乳腺癌患者的血清miR-137及miR-140相对表达量为(1.05±0.16)及(0.97±0.18),相较于术前均显著升高( t=2.69、3.05, P=0.004、0.002)。共17例患者3年内出现复发或远处转移,患者3年无进展生存率为71.67%(43/60)。复发转移患者的miR-137及miR-140水平均显著低于未发生复发转移患者(0.74±0.14)&(0.94±0.13)及(0.73±0.10)&(0.87±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15, P<0.001)及( t=3.63, P<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iR-137及miR-140表达水平预测乳腺癌患者复发转移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2.4%、79.1%和82.4%和69.8%。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低水平miR-137组患者的3年无进展生存率显著低于高水平miR-137组( P=0.025);低水平miR-140组与高水平miR-140组患者的3年无进展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282)。 结论:血清miR-137、miR-140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术后应用ACT方案化疗后疗效有关,血清miR-137高水平与患者预后不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AKAP1在高原低压低氧致心肌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A型激酶锚定蛋白1(A-kinase anchored protein1,AKAP1)在高原低压低氧环境导致心肌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于2021年1月至2022年5月,将SPF级雄性C57BL/6小鼠分为常氧野生对照(wild type,WT)组及高原低压低氧实验(hypobaric hypoxia,HH)组,各6只小鼠;HH组用动物实验低压氧舱模拟6 000 m海拔持续4周构建模型。分离SD大鼠乳鼠原代心肌细胞后分为常氧对照组及低氧实验组( n=3),用三气低氧培养箱以1%氧浓度低氧24 h构建细胞模型。用蛋白质印迹法、免疫组化及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心肌组织和细胞中AKAP1蛋白及mRNA表达。心肌点注射AKAP1或对照腺病毒后将小鼠分3组( n=6):WT组、高原低压低氧过表达对照组(HH+Ad-Ctrl组)、高原低压低氧过表达实验组(HH+Ad-AKAP1组)。用无创M型超声心动机检测小鼠心脏功能,马松及天狼猩红染色检测心肌纤维化程度,麦胚凝集素检测心肌细胞肥大状况。用siRNA干涉或腺病毒上调原代心肌细胞AKAP1表达后将细胞分3组( n=3):常氧对照组,低氧干涉对照组(低氧+siCtrl组),低氧AKAP1敲低组(低氧+siAKAP1组);常氧对照组,低氧过表达对照组(低氧+Ad-Ctrl组),低氧AKAP1过表达组(低氧+Ad-AKAP1组)。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蛋白质印迹法及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AKAP1、凋亡相关蛋白及mRNA的表达水平,JC-1染色检测线粒体膜电位,MitoSOX检测线粒体活性氧水平。 结果:HH组小鼠心肌AKAP1表达低于WT组,低氧实验组细胞AKAP1表达低于常氧对照组( P<0.01)。与WT组比较,HH+Ad-Ctrl组小鼠左心室射血分数及左心室短轴缩短率降低( P<0.01),心肌纤维化及肥大程度加重( P<0.01),B细胞淋巴瘤-2(B-cell lymphoma-2,BCL-2)降低,BCL-2相关X蛋白(BCL-2-associated X protein,BAX)、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 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9(Caspase 9)表达升高( P<0.01)。过表达AKAP1后,与HH+Ad-Ctrl组比较,HH+Ad-AKAP1组小鼠左心室射血分数及左心室短轴缩短率升高( P<0.01),心肌纤维化及肥大程度减轻( P<0.01),BCL-2表达升高,BAX、Caspase 3、Caspase 9表达下降( P<0.01)。与常氧对照组比较,低氧+siCtrl组大鼠原代心肌细胞BCL-2表达降低,BAX、Caspase 3、Caspase 9表达升高,凋亡水平增加( P<0.01),线粒体膜电位降低,活性氧生成增加( P<0.01)。敲低AKAP1后,与低氧+siCtrl组比较,低氧+siAKAP1组细胞BCL-2表达降低,BAX、Caspase 3、Caspase 9表达升高,凋亡水平增加( P<0.01),线粒体膜电位降低,活性氧生成增加( P<0.01)。过表达AKAP1后,与低氧+Ad-Ctrl组比较,低氧+Ad-AKAP1组细胞BCL-2表达升高,BAX、Caspase 3、Caspase 9表达降低( P<0.05),凋亡水平降低( P<0.01),线粒体膜电位增强,活性氧水平降低( P<0.01)。 结论:高原低压低氧条件下心肌细胞AKAP1下调,可能导致线粒体膜电位降低、活性氧生成增加,引发心肌细胞凋亡,从而加重高原低压低氧心肌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Lowe综合征一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患儿,男,2岁5个月,系第2胎第2产,36周 +4顺产,有吸氧史、保温箱史及新生儿抢救史,出生时缺氧性肺炎,高胆红素血症肺透明膜病。患儿2个月(2018年5月8日)时于潍坊眼科医院就诊,行新生儿眼底筛查时发现双眼先天性白内障(见图1),行眼科A超和B超检查。A超测量双眼眼轴长度(Axis length,AL)均为17.98 mm,B超检查双眼眼后段未见明显异常,泪道冲洗示双眼泪道阻塞。患儿3个月(2018年6月11日)时于潍坊眼科医院全身麻醉下分别行双眼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晶状体后囊膜切除术+前部玻璃体切割术,术中发现双眼晶状体后囊膜发育不完全,且视轴区后囊膜局限性混浊,直径约3 mm;术后患儿配镜并行视觉训练,至6个月(2018年9月18日)时发现患儿体格及精神运动发育迟缓,建议患儿于儿科会诊。儿科行全身检查及基因检测,结果示:患儿特殊面容,包括面容耳大、鼻梁高、下颌小,喉鸣音,四肢肌张力低下,右侧隐睾,下牙龈囊肿,尿常规检测见蛋白尿(+),肾脏B超未见明显异常。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在 OCRL基因上发现1个位于X染色体(chrX128696700)的半合子突变,为蛋白编码区的第1182位碱基(c.1182dutT)发生移位导致的氨基酸改变(p.A395Cfs*21),其父母均未检测出该基因异常,确诊Lowe综合征。2年来患儿一直于当地医院儿童康复科行康复训练及视觉训练。患儿于2020年8月3日至潍坊眼科医院就诊。入院后行心脏及肾脏彩超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尿常规化验结果示:尿白细胞(+-),尿酮体(+-),尿蛋白(+)。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示:角膜透明,前房深度正常,房水清,瞳孔圆,直径约3 mm,对光反应略迟钝,无晶状体,后膜囊瞳完整,眼底检查不配合(见图2)。角膜映光检查:左眼注视,右眼外斜约20°;右眼注视,左眼外斜约20°。A超检查示右眼AL 19.20 mm,左眼AL 19.25 mm。双眼B超检查示:眼后段未见明显异常(见图3)。患儿分别于2020年8月4日及8月11日在全身麻醉下行双眼Ⅱ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中植入人工晶状体。术后左右眼眼压(ICare回弹式眼压计)分别为18.9、19 mmHg(1 mmHg=0.133 kPa),患儿眼球震颤较术前减轻,能追物。术后2周、4周、3个月复诊时较之前可更快抓取目标物体,行走时有效避开障碍物,患儿家属对治疗表示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不同治疗方式对三阴性乳腺癌预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0~Ⅲ期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不同治疗方式对5年总生存(OS)率和5年无瘤生存(DFS)率的影响。方法:收集2004年1月至2013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普通外科二病区治疗的209例0~Ⅲ期TNBC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及治疗方式与患者5年OS率和5年DFS率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TNBC临床分期和手术方式与患者5年OS率( χ2=52.615, P<0.001; χ2=17.329, P=0.001)和5年DFS率( χ2=55.112, P<0.001; χ2=18.816, P<0.001)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是TNBC患者DFS( HR=3.637,95% CI为2.146~6.164, P<0.001)和OS( HR=3.545,95% CI为2.091~6.009, P<0.001)的独立预后因素。对于腋窝淋巴结未转移的TNBC( n=118),保乳+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乳房全切+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改良根治术、保乳+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患者的5年OS率分别为97.6%、97.7%、91.4%、100%,5年DFS率分别是97.3%、94.3%、85.8%、1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χ2=3.369, P=0.338; χ2=3.868, P=0.276)。行新辅助化疗患者( n=106)与行辅助化疗患者( n=80)5年OS率分别为74.5%、91.1%,5年DFS率分别为73.6%、86.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4.504, P=0.034; χ2=4.683, P=0.030)。新辅助化疗患者的临床分期更晚( χ2=35.314, P<0.001)。相同临床分期的患者行新辅助化疗和辅助化疗的5年OS率和5年DFS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新辅助化疗获得病理完全缓解(pCR)、部分缓解(PR)和病情稳定(SD)患者的5年OS率分别为100%、75.8%、57.1%,5年DFS率分别为100%、74.5%、55.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10.086, P=0.006; χ2=10.399, P=0.006);pCR患者和PR患者相比,5年OS率( χ2=4.238, P=0.040)和5年DFS率( χ2=4.525, P=0.0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CR患者和SD患者相比,5年OS率( χ2=8.163, P=0.004)和5年DFS率( χ2=8.509, P=0.0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R患者和SD患者相比,5年OS率( χ2=3.931, P=0.047)和5年DFS率( χ2=3.896, P=0.0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临床分期是0~Ⅲ期TNBC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对腋窝淋巴结未转移的患者,行保乳+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乳房全切+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改良根治术以及保乳+腋窝淋巴结清扫术预后相当。相同临床分期的患者新辅助化疗与辅助化疗预后没有明显差异,但新辅助化疗获得pCR或者PR的患者能够获得较好的生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甲状腺乳头状癌术中应用纳米炭对甲状旁腺识别及原位保留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回顾性分析于我院行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的32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术中使用纳米炭(实验组)167例,未使用纳米炭(对照组)162例。结果显示两组甲状旁腺识别数与误切数的比较,B1型和总体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A1型、A2型和A3型间数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被识别出的甲状旁腺中A1型、A2型、B1型及总体间行原位保留与自体移植数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我们认为纳米炭混悬液负显影技术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中能有效地识别并原位保留甲状旁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甲状腺乳头状癌复发及持续状态再次手术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再次手术的原因及对预后的影响因素,总结经验,规范手术范围及方式,减少可避免的再次手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行再次手术的60例PTC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不同区域肿瘤复发的临床特征描述及比较其与再次手术后复发的差异,分析再次手术原因及影响再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中,患侧中央区及侧区淋巴结转移(lymph node metastasis,LNM)有11例(18.3%);仅有患侧侧区淋巴结转移(lateral lymph node metastasis,LLNM)有34例(56.7%);喉返神经后方LNM有6例(10.0%);对侧LLNM有10例(16.7%)。单因素 χ 2分析发现再次手术后复发转移的患者,初次手术时年龄更大( P=0.003),LNM数目更多( P=0.037),再次手术前甲状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Tg)水平更高( P=0.034)。多因素分析中,初次手术LNM数目( OR=1.174, P=0.008)、年龄( OR=1.130, P=0.014)及再次手术前Tg水平( OR=1.156, P=0.040)是手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局部淋巴结复发及持续状态是致再次手术的主要原因,初次手术LNMN及年龄影响再次手术预后。再次手术操作难度大、风险较高,术中应配合神经监测和冰冻活检来加强喉返神经及甲状旁腺功能的保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保乳术后放疗瘤床靶区勾画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保乳术加术后放疗是早期乳腺癌标准治疗模式,术后瘤床勾画是保乳术后放疗中极其重要的一环。临床上多依据患者手术记录、术前超声、术后瘢痕、瘤床银夹等常规方法来勾画瘤床,存在很多局限性。近年来,采用新型术腔填充物、术前/术后MRI与定位CT进行图像融合等方法勾画瘤床取得一定进展,未来有望解决术后瘤床缺乏勾画共识和标准的问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介入治疗乳糜漏60例的临床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价介入治疗乳糜漏的可行性、安全性、治疗效果,以及个体化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2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介入科收治的60例乳糜漏患者临床资料,包括乳糜胸37例、乳糜腹10例、乳糜尿4例、乳糜胸合并乳糜腹5例、乳糜胸合并心包积液2例、盆腔乳糜性积液2例。所有患者均保守治疗失败。患者均先行淋巴管造影,而后根据造影结果选择个体化手术方式。术后统计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并进行随访。结果:淋巴造影成功55例,5例患者乳糜池和胸导管未见显影,造影成功率91.7%。单纯淋巴管造影23例、胸导管栓塞23例、乳糜池胸导管针刺毁损5例、直接淋巴管栓塞4例、胸导管球囊扩张成形5例。治疗后痊愈39例(65.0%)、有效14例(23.3%)、无效7例(11.7%),总体有效率88.3%(53/60)。并发症发生率8.3%(5/60),均为轻症并发症。失访患者4例,完成随访者56例,随访时长0.5~3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1个月。随访期间病情复发1例(2.0%,1/49)、死亡8例。结论:介入治疗乳糜漏安全、有效、并发症低。根据淋巴造影结果选择个体化手术方式,合理可行,疗效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