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甲状腺乳头状癌喉返神经入喉处淋巴结清扫的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究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喉返神经入喉处区域(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 inlet zone,RLNIZ)淋巴结转移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烟台毓璜顶医院甲状腺外科73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病例资料,将108例单独送检RLNIZ淋巴结的病例纳入研究,统计分析RLNIZ淋巴结转移情况与患者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结果:RLNIZ淋巴结整体检出率为12.3%(91/738),平均淋巴结检出数目为1.5±0.7,淋巴结转移率为30.8%(28/91)。RLNIZ淋巴结转移与肿瘤直径( P=0.028)、被膜侵犯( P=0.019)、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数目( P<0.001)及侧颈部淋巴结转移( P<0.001)相关,其中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数目为RLNIZ淋巴结转移独立危险因素。上位甲状旁腺损伤及吞咽功能障碍发生率为0.9%(1/108)。 结论:RLNIZ淋巴结转移常见于肿瘤负荷高的患者。对于术前影像学发现肿瘤>1 cm、可疑被膜侵犯、侧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术中需常规行RLNIZ淋巴结清扫。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编辑导读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近年来问世的生物制剂为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治疗提供了新方法。专家论坛《生物制剂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在分析近期发表的网状Meta分析研究和系统性综述的临床研究数据基础上,重点介绍了生物制剂治疗CRSwNP的适应证、用法、疗效评价、安全性和治疗花费情况。论著《蜗神经动作电位监测在前庭神经鞘瘤手术中的应用》探讨了蜗神经动作电位(CNAP)监测在前庭神经鞘瘤手术中的应用及其对听力保护的意义。发现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联合CNAP监测有利于术中听力保护,应用定位监测可提示术者避免损伤神经;肿瘤切除后,近脑干端CNAP波形及N1波幅对预测术后听力保留状态具有一定价值。论著《鼻瓣区静态参数在鼻腔空间三维模型中的研究》应用Mimics软件对颌面部CT数据进行处理,建立鼻腔空间三维模型,定位鼻瓣区并测量其重要参数,以期为鼻阀功能不良的定量诊断提供依据。论著《MEN2A/MEN2B家系RET胚系突变携带者“分级预警制”与甲状腺预防切除术的研究(附7例报道)》指出,对于有MEN2A/MEN2B家族史的健康人群,应用“分级预警制”的综合判断,在严格筛选和密切监测的基础上,把握合理时机,可开展甲状腺预防性切除术。论著《甲状腺未分化癌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单中心20年回顾性研究》探究甲状腺未分化癌(ATC)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发现ATC患者中,初诊无喉返神经受累症状、白细胞正常、无远处转移的患者预后相对好,综合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继续教育园地《原发性鼻腔鼻窦黏膜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研究进展》围绕鼻腔鼻窦黏膜恶性黑色素瘤(SNMM)展开讨论,全面分析其发病机制、诊断要点、治疗及预后等,以期帮助临床医生进一步了解SNMM,为该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机会,提高患者生存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甲状腺乳头状癌复发及持续状态再次手术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再次手术的原因及对预后的影响因素,总结经验,规范手术范围及方式,减少可避免的再次手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行再次手术的60例PTC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不同区域肿瘤复发的临床特征描述及比较其与再次手术后复发的差异,分析再次手术原因及影响再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中,患侧中央区及侧区淋巴结转移(lymph node metastasis,LNM)有11例(18.3%);仅有患侧侧区淋巴结转移(lateral lymph node metastasis,LLNM)有34例(56.7%);喉返神经后方LNM有6例(10.0%);对侧LLNM有10例(16.7%)。单因素 χ 2分析发现再次手术后复发转移的患者,初次手术时年龄更大( P=0.003),LNM数目更多( P=0.037),再次手术前甲状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Tg)水平更高( P=0.034)。多因素分析中,初次手术LNM数目( OR=1.174, P=0.008)、年龄( OR=1.130, P=0.014)及再次手术前Tg水平( OR=1.156, P=0.040)是手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局部淋巴结复发及持续状态是致再次手术的主要原因,初次手术LNMN及年龄影响再次手术预后。再次手术操作难度大、风险较高,术中应配合神经监测和冰冻活检来加强喉返神经及甲状旁腺功能的保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经腋窝无充气后方入路腔镜甲状腺系膜切除术清扫右侧喉返神经深层(ⅥB区)淋巴结350例回顾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索经腋窝无充气后方入路腔镜甲状腺系膜切除术在清扫右侧喉返神经深层(ⅥB区)淋巴结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2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普通外科采用经腋窝无充气后方入路腔镜甲状腺系膜切除术进行治疗的右侧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资料,术式均为甲状腺右侧叶及峡部切除术+右侧中央区淋巴清扫术。总结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和术后并发症情况。采用SPSS 2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入组350例患者,其中女性303例,男性47例,年龄(36.3±9.2)岁。pT1a期287例,pT1b期62例,pT2期1例,无T3及T4期患者。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没有中转开放。右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数目为(8.11±4.65)枚(范围:1~31枚)。右侧ⅥB区淋巴结清扫数目为(2.62±1.86)枚(范围:1~12枚)。14.86%(52/350)的患者存在ⅥB区淋巴结转移,0.86%(3/350)出现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0.86%(3/350)出现术后血肿。结论:经腋窝无充气后方入路腔镜甲状腺系膜切除术可以清扫ⅥB区淋巴结,是安全可行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甲状腺未分化癌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单中心20年回顾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究甲状腺未分化癌(anaplastic thyroid carcinoma,ATC)患者临床特征和预后,探索综合治疗对ATC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2020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确诊为AT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单纯手术组和综合治疗组。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多因素分析采用Cox风险回归模型。结果:共纳入47例患者,男性24例,女性23例,中位年龄63岁。中位随访3.37个月,其中42例患者死亡,均因肿瘤复发进展死亡,全组中位生存时间4.33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治疗前出现喉返神经受累症状、远处转移、白细胞升高以及单纯手术治疗等因素与预后不良有关( 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治疗前出现喉返神经受累症状( HR=2.49,95% CI:1.16~5.32, P=0.019)、远处转移( HR=2.33,95% CI:1.06~5.16, P=0.036)和白细胞升高( HR=2.50,95% CI:1.16~5.40, P=0.020)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综合治疗较单纯手术可显著改善总生存期( HR=0.22,95% CI:0.10~0.47, P<0.001)。 结论:ATC患者中,初诊无喉返神经受累症状、白细胞正常、无远处转移的患者预后相对好,综合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术中神经监测电流刺激对家兔迷走神经、喉返神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喉返神经(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RLN)、喉上神经(superior larygeal nerve,SLN)损伤是甲状腺外科手术中发生率较高,损伤后可出现严重的并发症。这种损伤导致暂时性或永久性喉返神经麻痹(RLNP),单侧损伤表现为声音嘶哑,双侧损伤表现为危及生命的急性气道阻塞。喉上神经外支损伤可引起环甲肌去神经支配,影响高声调。而术中神经监测(intraoperative neuromonitoring,IONM)技术是通过刺激电极产生的电流刺激神经,使神经支配的肌肉运动,来判断神经的连续性和神经-肌肉的传导功能的完整性。目前被广泛用于保护喉返神经(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RLN)、喉上神经(superior larygeal nerve,SLN),特别是喉上神经外支(external branch of superior laryngeal nerve,EBSLN)的保护中。术中神经监测(intraoperative nerve monitoring,IONM)技术在甲状腺手术中应用越来越多。本文提出一个IONM下的新操作:"电流辐射距离"。电流辐射距离是指当探针刺激神经周围组织时,刺激点与神经在一定距离内,也可引起有效肌电反应,此距离初步定义为电流辐射距离。电流辐射距离可以帮助术者精准确定神经位置和走行,快速解剖,缩短手术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无充气经腋窝腔镜甲状腺乳头状癌侧颈部淋巴结清扫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本研究旨在初步探讨无充气经腋窝腔镜改良根治性颈淋巴结清扫术(modified radical neck dissection by gasless unilateral axillary approach, GUA-MRND)在经过选择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患者外科治疗中的有效性、安全性和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浙江省人民医院头颈外科的48例PTC患者,根据患者意愿分为GUA-MRND(腔镜组 n=16)和采用单侧传统开放改良根治性颈淋巴结清扫术(modified radical neck dissection,MRND)(开放组 n=32)。腔镜组:男2例,女14例,年龄(30.56±9.82)岁;开放组:男14例,女18例,年龄(39.78±15.35)岁。比较分析腔镜组与开放组在手术效能、并发症发生率和切口满意度上的差异。应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构成比或率的比较采用 χ2检验或精确概率法检验。 结果:腔镜组患者年龄( P=0.050)显著小于开放组。在手术时间( P<0.001)、术后引流量( P=0.001)方面腔镜组显著高于开放组,两组在手术出血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腔镜组在颈前吞咽不适( P=0.018)及切口满意度( P=0.000)评估方面较开放组具有显著优势。在术后副神经运动功能异常、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术后出血、术后血肿、术后感染、术后淋巴漏或乳糜漏及术后3个月锁骨上区域麻木的发生率上腔镜组与开放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腔镜组Ⅱ区淋巴结清扫个数显著低于开放组( P=0.001),Ⅲ区淋巴结清扫个数显著高于开放组( P=0.004)。腔镜组区域清扫平均效能由高到低依次为level Ⅲ(35.5%)、level Ⅵ(28.59%)、level Ⅳ(23.21%)、level Ⅱ(7.18%)和level Ⅴ(7.12%)。区域清扫平均效能值提示GUA-MRND对于level Ⅲ、level Ⅵ和level Ⅳ组淋巴结的清扫具有较高的清扫效能。 结论:对经过选择的PTC单侧侧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初步研究认为应用GUA-MRND治疗安全、有效且具有较高美容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球囊封堵联合全弓置换及支架象鼻手术治疗主动脉弓部病变——单中心100例早期临床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价球囊封堵技术联合全弓置换及支架象鼻手术治疗主动脉弓部病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阜外医院2017年8月至2018年9月100例行球囊封堵技术联合全弓置换及支架象鼻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早期临床结果。结果:本组患者停循环时间(5.2±3.1)min,最低鼻咽温(27.9±1.0)℃,最低尿温(29.2±1.2)℃。院内死亡1例,原因为急性肝衰竭引起的多器官功能衰竭,30天死亡共4例。其他术后并发症包括脑梗塞3例,截瘫2例,需IABP辅助的低心排血量综合征1例,需持续透析的肾衰竭5例,二次开胸止血4例,二次气管插管3例,喉返神经损伤1例,骨筋膜室综合征1例。结论:球囊封堵技术联合全弓置换及支架象鼻手术应用于复杂主动脉弓部病变中安全可靠,其器官保护作用仍需大样本对比研究证实。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镂空法"在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中清扫喉返神经旁淋巴结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在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中采用"镂空法"行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7年1月—2020年6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178例T1~T3期食管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05例、女73例,年龄41~78岁。178例患者均采用微创McKeown食管癌切除术治疗,根据术中喉返神经淋巴结的清扫方式不同分为两组:采用传统方法100例纳入传统组,采用"镂空法"78例纳入镂空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数、术后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及损伤程度、术后胸腔引流量、食管吻合口瘘及肺部相关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病灶部位及临床分期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镂空组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数目左侧为(5.28±1.77)枚、右侧为(3.33±1.36)枚,传统组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数目左侧为(1.79±0.96)枚、右侧为(1.05±0.88)枚;同侧组间比较,镂空组均多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15.710、12.841, P值均<0.01)。镂空组78例中,喉返神经损伤共3例(3.85%),其中轻度损伤2例(2.56%)、中度损伤1例(1.28%);传统组100例中,喉返神经损伤12例(12.00%),其中轻度损伤8例(8.00%)、中度损伤4例(4.00%);镂空组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率及损伤程度低于传统组,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 2=3.775, Z=-1.936, P值均>0.05)。镂空组肺部感染7例(8.97%)、传统组为20例(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4.140, 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胸腔引流量及食管吻合口瘘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 P值均>0.05)。 结论:在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中采用"镂空法"清扫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是安全、可行的,在增加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数目的同时不增加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神经监测气管导管对甲状腺癌双侧颈淋巴结清扫术患者喉返神经的保护作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神经气管导管监测对甲状腺癌双侧颈淋巴结清扫术患者喉返神经的保护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2年8月于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甲状腺癌双侧颈淋巴结清扫术9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中神经监测气管导管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常规暴露,52例)和研究组(术中接受神经气管导管监测,40例)。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12.3±3.3)ml]少于对照组[(16.9±4.0)ml],喉返神经探查暴露时间[(8.7±2.6)min]、手术时间[(4.0±0.8)h]、术后住院时间[(3.2±0.9)d]均短于对照组[(14.4±3.6)min、(4.5±1.2)h、(5.7±1.3)d]( t=5.770、8.391、2.387、10.853,均 P<0.05);研究组术后1个月振幅微扰(4.85%±0.58%)、基频微扰(0.28%±0.17%)、标准化噪声能量[(-20.3±4.4)dB]、嗓音障碍指数量表简版评分[(1.6±0.5)分]、癌症患者生命质量量表评分[(43.7±4.8)分]均低于对照组[(3.05%± 0.54%)、(0.42%±0.16%)、(-14.6±3.3)dB、(3.3±0.4)分、(50.4±5.6)分],谐波噪声比[(24.9±4.1)dB]高于对照组[(20.3±4.4)dB]( t=10.446、4.049、7.036、19.076、6.116、5.144,均 P<0.001);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低于对照组(23%)( χ2=4.020, P=0.045)。 结论:神经气管导管监测用于甲状腺癌双侧颈淋巴结清扫术中可改善患者声带功能,减轻喉返神经损伤,降低嗓音障碍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