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器人辅助髓芯减压联合植骨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骨科机器人辅助髓芯减压联合植骨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1年2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关节外科就诊的49例(84髋)国际骨循环研究会(Association Research Circulation Osseous,ARCO)Ⅱ期股骨头坏死接受髓芯减压联合植骨术的患者资料,其中采用常规髓芯减压植骨术(常规手术组)30例(54髋),男19例、女11例,年龄(44.3±5.4)岁(范围21~59岁);采用骨科机器人导航系统辅助手术(机器人辅助组)的患者19例(30髋),男12例、女7例,年龄(41.4±7.2)岁(范围20~58岁)。所有患者入院时术者告知患者常规手术及机器人手术方案,由患者自主选择,所有操作由同一组医生完成。统计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单侧手术时间、单侧X线透视次数、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ore,VAS)、末次随访时的股骨头塌陷率。结果:共41例患者(70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4.6±4.8)个月(范围3~21个月),其中常规手术组24例(42髋)、机器人辅助组17例(28髋)。至末次随访时,共13例(13髋)出现了股骨头表面塌陷,其中常规手术组11例、机器人辅助组2例,两组股骨头塌陷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45)。常规手术组单侧髋关节手术时间为(21.3±5.4) min,大于机器人辅助组的(16.8±3.3)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94, P<0.001)。常规手术组单侧髋关节X线透视次数为(14.4±3.8)次,大于机器人辅助组的(9.6±2.1)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08, P<0.001)。常规手术组术前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为(68.4±4.5)分,末次随访时升高至(85.1±3.8)分;机器人辅助组术前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为(67.2±3.9)分,末次随访时升高至(86.5±4.4)分。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改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09, P=0.283);常规手术组术前髋关节VAS为(4.8±1.7)分,末次随访时降低至(1.7±0.8)分;机器人辅助组术前髋关节VAS为(5.1±1.5)分,末次随访时降低至(0.9±0.3)分。两组末次随访时VAS较术前降低,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92, P<0.001)。 结论:髓芯减压联合植骨治疗ARCOⅡ期股骨头坏死疗效确切。与常规手术相比,骨科机器人辅助手术可以获得更满意的短期疗效和保头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国成人股骨头坏死临床诊疗指南(2020)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是临床常见的难治性疾病。虽然其确切的病理生理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普遍认为与骨内循环中断和最终骨组织死亡紧密相关。股骨头坏死的预防和保头治疗一直是临床骨科医生面临的巨大挑战。为进一步规范ONFH的诊断和治疗,2020版指南在"中国成人股骨头坏死诊疗指南(2016)"的基础上,对ONFH的流行病学、病因学、病理生理学、影像学、诊断和治疗的新进展等方面进行了修订和更新。国际骨循环研究学会(The Association Research Circulation Osseous,ARCO)制订的股骨头坏死分期在指导治疗、判断预后、评估疗效等方面广泛应用,最新的ARCO分期系统(2019版)也引入指南中。指南不仅建立了ONFH的基本诊断、治疗和评价体系,还提供了流行病学、病因学、诊断标准、病理分期、预防和治疗选择(包括中医药治疗)以及术后康复等方面的专家意见和标准。根据不同阶段骨坏死的骨内血供变化,推荐相应的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存在ONFH的可能危险因素时,建议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以避免股骨头坏死的发生。指南为骨坏死提供了简要的分类标准和治疗方案。明确病因、综合考虑不同阶段股骨头坏死的血运状态、髋关节功能、患者的年龄和职业是诊断和制定治疗策略的重要步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股骨头坏死保头治疗现状及预后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是指各种原因所致的股骨头血供受阻导致股骨头骨活性成分死亡,骨坏死发生一死骨吸收一新骨形成是其典型的病变过程。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是绝大多数患者不得不最终选择的治疗方式。尽管ONFH治疗困难,但早期选择合适的保头治疗手段对于延缓THA治疗的时间仍很有必要。目前临床上股骨头坏死保头治疗的手术方式众多,但迄今为止尚无统一的标准。因此,本文就股骨头坏死的流行病学特点、相关危险因素、病理、分期、目前的保头治疗方式以及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重点介绍,以进一步增强临床医师对股骨头坏死的认识以及为患者选择更为合适的保头治疗方法提供参考。经文献检索,对我国非创伤性ONFH,男性患病显著高于女性,且以北方居民和城市居民多见,此外糖皮质激素摄入、高脂血症、大量吸烟、酗酒等往往增加了ONFH发生风险;组织学上看,股骨头血供受阻后出现骨成分坏死以及修复的现象;病理分期上,Ficat分期是目前最常用和最直接的分类方法;髓芯减压术、游离骨移植、带血管蒂骨移植、截骨术仍是目前主流的手术方式。患者的年龄、病因、分期等是影响ONFH预后的重要因素,因此术者可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酌情选择最为合适的保头治疗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髓芯减压同种异体骨植入治疗早中期股骨头坏死
编辑人员丨2024/7/13
目的 探讨髓芯减压同种异体骨植入治疗早中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自2017-03-2022-01收治的61例早中期股骨头坏死患者,其中31例行髓芯减压同种异体骨植入术(观察组),30例行髓芯减压术(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3、6、12个月疼痛VAS评分、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保留股骨头失败率.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均至术后12个月.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3、6、12个月疼痛VAS评分均随着时间延长而降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均随着时间延长而升高.观察组术后3、6、12个月疼痛VAS评分及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12.90%,对照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10.00%,两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股骨头保留失败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股骨头保留失败均为逐渐进展的股骨头塌陷所致,均已行或择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结论 髓芯减压同种异体骨植入治疗早中期股骨头坏死可有效缓解患者髋关节疼痛、改善髋关节功能并降低临床保头失败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髓芯减压并钽金属棒植入、髓芯减压并植骨术在股骨头坏死保头治疗中的短期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比较髓芯减压并钽金属棒植入、髓芯减压并植骨术在股骨头坏死(ANFH)保头治疗中的短期疗效.方法:将2011年4月至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88例ANFH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观察组实施髓芯减压并钽金属棒植入,对照组实施髓芯减压并植骨术.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记录定量参数容量转移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e)的变化情况;采用Harris量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价髋关节功能、疼痛度及生活质量,测定其血清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 Ⅰ NP)、Ⅰ型胶原C端肽(CTX)、骨钙素(OST);观察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Ktrans、Kep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V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Harris评分、SF-36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VAS评分及血清PINP、CTX、OST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ANFH保头治疗中髓芯减压并钽金属棒植入短期疗效较髓芯减压并植骨术好,能明显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定量参数、疼痛度及生活质量,降低血清PI NP、CTX、OST水平,且无明显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股骨头坏死修复材料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股骨头坏死(ONFH)好发于青壮年.病变进展会显著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工作能力.因此在ONFH早期进行治疗以防止股骨头塌陷,保护关节功能并延迟关节置换的时间显得极为重要.而ONFH的保头治疗的重点都在于如何有效重建股骨头内支撑结构,延缓股骨头坏死的病情进展,尽可能的保留髋关节功能.用于重建股骨头的修复材料是股骨头早期手术治疗的重点,直接关系到股骨头的存活及髋关节功能的保留程度.本文就各种用于重建股骨头内支撑的修复材料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股骨头坏死保头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股骨头坏死是多因素导致的病理生理过程.未经有效治疗的股骨头坏死患者中约80%在发病4年内出现股骨头塌陷.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病因和病程制定,早中期患者多可通过保头手术预防或延缓病情进展.保头手术主要包括髓芯减压术、植骨术、多孔钽棒置入术、截骨术、细胞因子或干细胞移植术.本文就上述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高位头颈开窗植骨支撑术治疗不同股骨头坏死面积患者的临床效果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高位头颈开窗植骨支撑术治疗不同股骨头坏死面积患者的早中期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临沂市人民医院股骨头专科住院并被诊断为股骨头坏死FicatⅡ期患者87例,其中男49例(65髋),女30例(36髋);年龄19~51岁,平均年龄39.1岁;随访79例,失访8例,失访率9.2%.参照日本骨坏死研究会(JIC)的标准,将患者依据坏死面积进行分型,其中A型11髋,B型65髋,C型25髋.采用高位头颈开窗植骨支撑术治疗,彻底清除坏死骨的同时,植入自体髂骨,促进股骨头内新骨形成.术后通过门诊进行随访,分别在术后第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及以后每年收集患者的Harris功能评分及X线检查结果.结果:平均随访(42.4±12.4)个月,随访期间患者未出现感染等相关并发症.3型患髋的末次随访Harris评分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型患者术后末次随访Harris评分低于A、B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髋总优良率由术前的34.7%提高至末次随访的82.2%.A、B型患者股骨头均未发生塌陷,C型患者有8例发生了股骨头塌陷,保头率68%(17/25).结论:高位头颈开窗植骨支撑术对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以显著减轻患者疼痛,改善髋关节功能,特别适用于Ficat Ⅱ期的A、B型患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锁定接骨板治疗累及肱骨距的肱骨近端骨折:有效支撑、并发症和功能恢复
编辑人员丨2023/8/6
背景:肱骨近端骨折的保头治疗是创伤骨科的难点,而如何获得内侧柱支撑是近年研究的热点.目的:总结肱骨距的一般概念、临床意义及作用、常见的损伤原因、钢板固定治疗进展,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肱骨距的认识,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2004至2019年万方、知网、维普、PubMed、Web of science、Springer Link等数据库收录的关于肱骨近端内侧壁治疗及研究进展的相关文献.英文检索词为"proximal humeral fracture,Philos,infermedial screw,calcar screw,fibularalograft,middle support",中文检索词为"肱骨近端骨折,肱骨距,内侧柱,钢板,腓骨移植",同时对文章中参考文献进行人工检索.按照纳入排除标准最终共纳入51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①目前对于肱骨距的范围定义仍不明确,累及肱骨距的骨折目前无统一的分型标准,X射线片显示的肱骨距损伤模式常常与骨折实际情况不符,累及肱骨距的骨折往往是复杂的骨折.临床医师对肱骨距认识、重视程度不够是引起肱骨距损伤和未能得到很好修复的主要原因;②钢板治疗仍是肱骨近端骨折的首选,对于"可修复性内侧壁",根据肱骨距损伤情况决定重建内侧柱方式,使用距螺钉、同种异体腓骨髓内植骨、骨水泥增强、内侧钢板都是可行的方法,术中实现内侧壁解剖复位、获得内侧柱的有效支撑能帮助减少术后并发症,而内侧钢板的使用需要更多研究进一步验证,肩袖修复对内侧柱支撑也是至关重要的;③肱骨距的范围需要达成统一的观点,充分了解肱骨距的重要性对于肱骨近端骨折治疗至关重要.术前应详细了解肱骨距的骨折模式,选择最佳手术方式,术中实现内侧壁的解剖复位、获得内侧柱的有效支撑可减少骨折术后并发症,术中肩袖的良好修复也是患者取得较好功能很重要的一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改良髓芯减压技术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 临床疗效及适应证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3/8/5
背景:改良髓芯减压技术(ACD)是近年来开始用于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ONFH)的保头治疗新技术.目的:观察ACD治疗早期ONFH的临床疗效,探讨该技术的手术适应证.方法:2018年3月至2019年4月采用ACD治疗早期ONFH患者28例39髋,男22例30髋,女6例9髋;年龄17~61岁,平均(38.3±11.7)岁;体重指数(BMI)为17.0~31.4 kg/m2,平均(25.9±3.8)kg/m2.激素致ONFH 12髋,酒精致ONFH 14髋,特发性ONFH 13髋.术前分期/分型:按Ficat分期,39髋均为2期;按国际骨循环学会(ARCO)分期(2019版),2期36髋,3A期(新月征阳性)3髋;按日本骨坏死研究会(JIC)分型,B型7髋,C1型18髋,C2型(外侧柱完全受累)14髋.所有病例均由同一术者主刀,记录手术相关情况及手术并发症.术后每3个月进行随访,行影像学及临床评估.将股骨头严重塌陷(>2 mm)或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定义为临床保头失败,统计保头失败率和分期进展率.比较不同分期/分型病例的失败率差异.结果:手术时间20~40 min,切口长度2~3 cm,术中出血量50~100 ml.无一例出现股骨颈骨折等明显手术并发症.4髋于术后3~6个月诉伤口疼痛,X线片均发现人工骨少量外溢.39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24个月,平均(16.7±3.2)个月.术后6个月复查X线片示人工骨吸收完成,仅少量残留于植骨中央区.末次随访39髋中10髋临床保头失败,其中1髋已接受THA,总体保头失败率为25.6%(10/39).另有3髋ARCO分期由2期进展为3A期,总体分期进展率为33.3%(13/39).术前JIC分型为C2型的14髋中8髋保头失败(57.1%),C1型的18髋中2髋保头失败(11.1%),B型的7髋中无保头失败病例.结论:ACD治疗股骨头外侧柱受损不严重的早期ONFH具有简单易行和安全性高的特点,JIC分型B型和C1型是ACD的最佳适应证,可以获得较满意的保头成功率.中远期疗效可能受限于人工骨吸收后支撑强度下降.JIC分型C2型采用ACD治疗的保头失败率高,需要考虑其他保头技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