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透明质酸基水凝胶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由于机体自愈能力的有限性,大面积骨缺损的有效修复仍然是对临床治疗的巨大挑战.骨组织工程是多学科领域,其利用细胞、生物材料、生长因子的结合以促进骨骼的成骨和矿化.在应用于骨组织工程的各种支架中,水凝胶因能够模拟细胞外基质,而被认为是很有前途的骨再生材料.近年来,基于透明质酸的水凝胶因能够模拟骨组织的天然细胞外基质并为细胞支持和组织再生提供合适的微环境,而被广泛应用于骨骼相关疾病研究中.该文就近年来透明质酸基水凝胶的交联机制、生物活性物质递送以及与其他生物材料相结合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扩张皮肤中巨噬细胞的分布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在临床工作中,扩张后皮肤取材困难,扩张率最高的扩张中心皮肤作为重要的创面修复材料,不可能取材,而扩张周边皮肤大部分为组织移位皮肤,不能作为合格的研究对象。本实验取材为各种体表包块,实验组筛选直径>2 cm非炎症性包块,对照组筛选未突出皮面非炎症性包块,将包块表面皮肤作为组织标本。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一步一步做好全瓷修复粘接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随着全瓷材料和微创修复理念的发展,全瓷修复体的临床应用日益广泛。粘接是影响全瓷修复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良好的粘接不仅能为全瓷修复体提供固位和抗力,还能增强修复体边缘封闭、提高修复体美观效果。做好全瓷修复粘接需要3个重要环节:全瓷修复体组织面的粘接处理、预备体表面牙体硬组织的粘接处理以及根据修复体类型正确选择粘接用水门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继发龋的病因及防治策略研究与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继发龋是临床上影响修复体寿命最主要的原因之一。与原发龋相比,继发龋在病因、疾病进展、临床表现、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特殊性。本文从上述几个方面着手,结合继发龋最新基础与临床研究,对其发病机制和防治策略进行总结和剖析,将为深入认识继发龋和提高继发龋的临床防治水平奠定一定的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应用人脱细胞同种异体真皮基质材料修补硬脑膜缺损的随机对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人脱细胞同种异体真皮基质材料在硬脑膜缺损修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临床研究方法,纳入2015年5月至2018年9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53例)和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外科(35例)收治的需行硬脑膜修复术的患者。将88例受试者随机分配至试验组(45例)和对照组(43例)。试验组采用人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进行修补,对照组采用猪来源生物型硬脑膜补片进行修补。术中术者评价材料的韧性、延展性和可缝合性。术后定期住院或门诊随访患者的负压球引流量及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术后10 d、3个月及6个月复查头颅CT或MRI,观察术区硬膜外积液及皮下积液情况,以判断有无脑脊液漏。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术中材料的评估结果以及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等。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基线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比较,术后24 h负压球引流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977)。两组受试者术后伤口均为Ⅰ级愈合,均无皮下积液和脑脊液漏。至术后6个月末次影像学随访,两组患者的影像学检查均提示硬脑膜修补局部无异常信号。试验组与对照组一般不良事件发生率[62.2%(28/45)对比48.8%(21/43)]和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6.7%(3/45)对比4.6%(2/43)]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与人工修补材料相关的不良事件。与对照组比较,术中术者对试验组人工修补材料的韧性、延展性及可缝合性更为满意(均 P<0.05)。 结论:人脱细胞同种异体真皮基质材料在硬脑膜缺损修补术中具有较好的韧性、延展性和可缝合性,修补效果与常规硬脑膜补片相似,且不增加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偷梁换柱"创新理论及其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偷梁换柱"属于《三十六计》中第二十五计,本意为撤掉大梁,换上新柱,喻义为使用手段更换事物的关键部分,从而改变事物原有的内部结构或性质,达到一定的目的。随着材料学、工程力学、计算机技术、3D打印技术和外科技术的不断进步,"偷梁换柱"概念在外科尤其是骨科已经成为现实并日益得到广泛应用,例如,同种异体骨移植重建骨缺损,3D打印人工椎体置换术等。本文提出并阐述"偷梁换柱"理论的含义和核心内容,并归纳总结该理论在骨科实践中的应用,旨在更好指导病损骨组织修复和骨结构重建,为个体化、微创化和精准化骨科治疗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促进骨缺损修复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 1)、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与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构建的组织工程骨修复骨缺损的效果。方法:用45只新西兰大白兔制备骨缺损模型后随机分为3组,每组15只,A组骨缺损处不植入任何材料,B组骨缺损处植入单纯骨髓间充质与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复合体,C组骨缺损处植入IGF 1转染的BMSCs与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复合体。造模后4、8、12周,分别进行X线片拍摄、苏木精-伊红染色及三点弯曲实验,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 结果:造模后4周,3组均可见骨痂形成;造模后12周,A组未形成完整的骨桥,B组骨痂开始塑形,骨髓腔基本再通,C组完成骨缺损修复。B、C组最大载荷逐渐增加,C组最大载荷始终高于B组( t8=5.208, t12=12.837, P值均<0.05)。造模后4周,A组可见纤维组织增生与少量骨小梁形成;B、C组复合支架材料部分降解,可见骨小梁形成并相互连接。造模后12周,A仍为较多的纤维组织,B组开始塑形为皮质骨,C组基本形成新的皮质骨。 结论:IGF 1转染的BMSCs与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构建的组织工程骨,具有比单纯BMSCs与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构建的组织工程骨更强大的骨诱导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外泌体的优化策略及在促进骨修复再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促进骨组织修复再生是治疗各类骨科疾病(如股骨头坏死、骨折不愈合、骨折延迟愈合、骨质疏松以及各类原因所致的骨缺损等)的重要手段。外泌体是一种细胞分泌的膜性囊泡,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蛋白、脂质、核酸等,并在细胞间通讯中扮演重要角色。其中间质干细胞源性外泌体在骨修复再生中展示了良好的应用和临床转化潜力,但是其功能和治疗效率有待进一步优化。经文献检索证实物理刺激、关键分子干预及小分子化合物和(或)生物材料刺激是促进外泌体分泌的重要策略。对外泌体的亲代细胞及外泌体进行工程化改造是实现优化并增强外泌体功能的的可行手段。而将外泌体通过各种方式整合到生物材料内以促进骨修复再生是目前在骨组织工程领域的主要应用方式。综述外泌体的优化策略,包括促进外泌体分泌及外泌体功能优化的方式,以及外泌体功能化的生物材料促进骨修复再生的研究进展,能够为加强外泌体在骨修复再生中的应用并促进外泌体的临床转化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女性盆底重建手术植入物并发症登记中国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随着盆底修复手术技术的革新和重建材料的发展,女性盆底重建手术中植入物的应用日益广泛,其术式包括经阴道植入网片手术(TVM)、骶骨固定术(SC)、抗尿失禁尿道中段悬吊带术(MUS)。植入物相关并发症临床并不少见,部分并发症表现严重,许多国际学术组织、国家或地区的学术组织推出了并发症诊断登记指南或规范。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妇科盆底学组,以学组专家成员为基础、同时邀请部分国内本领域专家,结合国内外最新相关文献,一同进行了深入讨论,形成了《女性盆底重建手术植入物并发症登记中国专家共识》,内容涵盖手术的登记标准、植入物并发症的登记标准[包括“类别-时间-部位(CTS)”编码分类系统及Clavien-Dindo分级]、随访及并发症登记的质量控制。必须更好地完善我国盆底重建手术(包括TVM、SC、MUS)中植入物相关并发症的登记工作。盆底重建手术涉及的人口学信息、疾病诊断与评估信息以及手术情况(包括围手术期信息、手术结局、随访情况等)均应该登记,盆底重建手术植入物并发症均应按照CTS分类和Clavien-Dindo分级进行登记,也应该注意随访及并发症登记工作的质量控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五种充填用流动性复合树脂的耐磨性能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比较5种充填用流动性复合树脂的耐磨性能,为临床选择适用于 力承担区直接充填治疗的流动性复合树脂提供参考。 方法:以可压实复合树脂(Majesty)为对照组,选用5种充填用流动性复合树脂(A组:Filtex 350 XT Flow;B组:Beautifil Flowable Plus;C组:Clearfil Majesty LV2;D组:Unifil LoFlo Plus;E组:Sonic Fill组)为研究对象,每组材料制备6个半球形试件。在微摩擦磨损实验机下,树脂试件垂直加载20 N,与牛牙釉质往复对磨1万次后测量球头磨斑直径并在扫描电镜下观察磨斑微观形貌。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组磨斑直径差异。结果:对照组、A、B组磨斑直径[分别为(1 033±43)、(1 068±48)、(1 237±86) μ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C、D、E组磨斑直径[分别为(1 550±150)、(1 384±222)、(1 525±81) μm ]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和A组( P<0.05)。扫描电镜显示,对照组、A、B组填料粒度范围较大,磨耗面可见填料的碎裂和局部缺损;C、D、E组填料颗粒较小,并可见多处整块填料脱落的痕迹。 结论:填料粒度范围大的流动性复合树脂的耐磨性能与可压实复合树脂相当,有望用于 力承担区直接充填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