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生物多样性保护是实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前提,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评估是生物多样性监管的基础,科学、有效的评估能够明显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管理水平,并显著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总体来看,现有的保护成效评估主要围绕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等研究对象的状态和变化两个层面开展,评估指标体系的侧重点逐渐由管理成效向保护成效转变,评估方法基本涵盖了全球、地区、国家和单个自然保护地等多种空间尺度.然而,由于缺乏统一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导致区域间的评估结果难以比较,因此多尺度集成评估也难以开展.近年来,全国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和数据库的建立,以及多种新技术(如遥感、环境基因组学等)在生物多样性监测中的应用,使得宏观生态系统和微观基因水平的多层次连续监测成为可能.基于此,建议未来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评估应在认真总结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评估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加强全国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的建设,发展适合中国区域特点的跨学科的综合保护成效评估指标体系.定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评估,有助于全面了解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而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决策提供支持和服务,也为中国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数据和技术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前列腺癌骨转移诊疗专家共识解读
编辑人员丨3天前
前列腺癌骨转移是常见病症,近年来诊断和治疗有进展,但争议犹存。南方护骨联盟专家组根据当前的循证医学证据,发布了2023年前列腺癌骨转移专家共识,提炼了七大亮点。一、强调晚期前列腺癌治疗导致的骨质疏松及相关评估和防治:晚期治疗影响骨健康,特别是内分泌治疗和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或新型抗雄药物。建议对患者行骨质疏松评估和骨折预防。二、多种影像学检查手段优势互补诊断骨转移:X线平片适合诊断骨折和骨质破坏,但敏感性较低;CT对细微骨质变化敏感,特别是骨皮质破坏;MRI对评估转移灶与邻近软组织的关系,脊柱转移瘤和脊髓受压情况敏感且特异;SPECT骨扫描是筛查首选;18F-FDG和18F-NaF PET-CT诊断骨转移优于SPECT,18F/68Ga-PSMA PET/CT则更优。三、骨穿刺活检的应用场景:(1)怀疑骨转移但无骨质破坏的孤立病灶;(2)未进行前列腺原发或转移病灶病理检查的mCRPC患者,需要病理证实以进行化疗或放疗;(3) mCRPC患者行骨转移灶活检以进行病理和基因检测,指导精准治疗。四、强调调整生活方式的重要价值:均衡饮食,保持钙平衡;科学锻炼,维护骨骼健康;良好生活习惯,多晒太阳;注意防跌。五、合理应用骨保护剂:分为mHSPC和mCRPC两个阶段,存在骨质疏松和骨折风险高的mHSPC患者,推荐规律使用地舒单抗(60 mg/6月)、或者唑来膦酸(4~5 mg/年);存在骨转移的mCRPC,推荐地舒单(120 mg/4周)、或者唑来膦酸(4 mg/3~4周),一般连续使用不超过2年。六、核素诊疗一体化:核素治疗分为α粒子和β射线,目前有锶-89(89Sr)、镭-223(223Ra)和PSMA介导的核素靶向治疗药物。锶-89(89Sr)虽然能止痛,但因骨髓抑制副作用大,不被推荐用于前列腺癌。镭-223(223Ra)不仅能止痛,还能延长生存期,适用于特定条件的mCRPC患者。PSMA介导的177Lu-PSMA-617治疗,可提高中位生存时间4个月。七、局部治疗,非必要,很重要:外放疗能缓解骨痛、提升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手术旨在增强骨骼稳定性,改善神经功能,缓解疼痛,控制局部肿瘤。手术包括脊柱、四肢和骨盆转移瘤手术,需警惕并发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济南市2006-2022年水痘流行特征及水痘疫苗保护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分析济南市2006-2022年水痘流行特征和水痘疫苗保护效果.方法 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和济南市免疫规划信息系统中济南市2006-2022年水痘监测资料和2010-2021年出生人群水痘疫苗接种信息,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济南市2006-2022年水痘流行特征,采用筛查法分析2010-2021年出生儿童水痘疫苗接种率和疫苗保护效果.结果 济南市2006-2022年共报告水痘病例61 145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51.82/10万,各年发病率在2008年的74.48/10万至2022年的28.47/10万之间,每年4至6月和11月至次年1月为水痘发病的两个高峰期.2006-2016年济南市5~9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2017-2022年15~19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2010-2021年出生儿童第一剂次水痘疫苗的累计接种率为77.32%,总保护效果为91.83%(95%CI:91.43%~92.30%),2010-2018年出生儿童第二剂次水痘疫苗累计接种率为45.86%,总保护效果为95.14%(95%CI:94.56%~95.66%).结论 高发年龄组从5~9岁转向15~19岁年龄组,建议符合条件的青少年积极接种水痘疫苗;水痘疫苗保护效果2剂次比1剂次更好,建议将水痘疫苗2剂次接种纳入免疫规划.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肿瘤患者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及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对近年来国内外肿瘤患者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和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免疫原性、安全性和有效性等相关研究进行分析。通过对检索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结果显示,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可显著降低肿瘤患者的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住院率,还可降低其心血管事件风险和死亡风险,显著改善生存预后。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亦可对肿瘤患者起到保护作用,尤其是完成全程疫苗接种的患者。国内外权威学会指南、共识均建议肿瘤患者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和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建议积极开展相关研究,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患者教育,让肿瘤患者充分获得疫苗给这个特殊群体带来的健康保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卵巢组织移植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干预策略
编辑人员丨3天前
2015年中国新发恶性肿瘤数据统计表明,30岁以下女性患者为3.88万,这些恶性肿瘤患者急需得到医生关于生育力保护和保存的建议,而卵巢组织冷冻方法是保存内分泌功能和生育能力的最佳方法。目前影响卵巢组织存活的关键是解决卵巢组织移植后的缺血再灌注损伤问题,本文将从卵巢组织移植后缺血再灌注的机制,以及抗氧化剂、促血管生成和远处缺血预处理等干预方法进行系统地文献梳理,有助于结合生物技术与医疗技术开发更有效、安全和可操作的解决方案,以改善卵巢移植后缺血状态,解决日益增长的女性生育力保护需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早产儿应用有创容量保证的高频振荡通气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早产儿有创通气应采取肺保护策略。有创容量保证的高频振荡通气是一种新的呼吸支持模式,但其在新生儿的临床研究甚少,目前主要集中在探索安全性、可行性和可能的最佳呼吸机参数,尚需设计良好的大样本、随机对照、前瞻性研究。本综述阐述了该通气技术的原理,介绍了目前实验和临床研究的进展,并对未来相关的研究提出了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正常分娩第二、三产程护理措施的最佳证据总结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检索分析正常分娩第二、三产程的相关指南,并对高质量指南进行证据总结,为临床实践方案的制订提供参考。方法:以Johns Hopkins循证护理实践模式为理论指导,组建循证团队,系统检索国内外主要的指南发布网站、电子资源数据库、相关的学术团体及指南网等,评价指南并汇总最佳证据,检索时限截至2019年6月1日,由4名经过循证培训的研究人员独立进行文献质量评价与证据提取。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篇指南,总结出人文支持、分娩陪伴、分娩体位、胎儿监测、延迟用力、会阴保护、宫底加压、预防产后出血、延迟断脐9个方面20条最佳证据。结论:基于现有证据整合了正常分娩第二、三产程护理措施的最佳证据,建议母婴机构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促进最佳证据转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中国成人心搏骤停后综合征中西医结合诊治专家共识(2023)
编辑人员丨3天前
心搏骤停(CA)患者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发生再灌注损伤,导致机体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称为心搏骤停后综合征(PCAS)。PCAS与CA患者预后密切相关,是影响复苏患者存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中西医结合诊治是改善PCAS预后的重要手段。为指导和规范我国临床医师、护理人员、相关教学和研究人员对PCAS中西医结合诊治的认识和使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成立专家组,经临床调研确定中西医结合诊治PCAS的14个临床问题,对每个临床问题按照PICO原则制定检索策略,检索CNKI、万方、维普、SinoMed、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相关的中英文文献,借鉴推荐分级的评估、制订与评价(GRADE)指南意见形成证据等级和推荐级别。当文献证据不足时,经专家讨论形成推荐建议及推荐级别,结合可推广性、适宜性和资源利用等方面,围绕PCAS患者早期循环、呼吸支持及可逆病因解除,中期神经保护、改善凝血、防治感染、肾与胃肠保护及控制血糖,后期康复等3期14个方面形成28条推荐意见,为现阶段PCAS中西医结合诊治提供参考和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中国血液净化患儿血压管理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3天前
血液净化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儿童危重症的救治和儿童终末期肾脏病的替代治疗。血压稳定是保证血液净化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儿童生长发育尚未成熟,体重小,血容量低,代偿能力弱,血压波动大。在不同病理状态下,血压的影响因素繁多,机制复杂。迄今为止,国内外尚缺乏儿童血液净化过程中血压管理的共识或指南。鉴于此,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儿童血液净化学组于2021年7月启动了共识撰写工作,旨在为我国血液净化患儿全周期血压的规范化管理提供指导性建议。学组根据临床工作经验、会议讨论和文献查阅确定共识内容,主要包括识别血压异常及达标标准、血液净化患儿全周期血压管理措施。血液净化模式包括维持性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血浆置换、血液灌流及危重症患儿的血液净化。同时较详细阐述血液净化对相关药物的影响。经过3次线下会议、2次线上会议及微信群内的反复讨论和修订,最终拟定本共识,希望在保护血液净化患儿安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术中面神经监测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3天前
面神经是颅骨内走行最长的脑神经,是颞骨及侧颅底手术中神经保护工作的核心。面神经损伤可发生在神经走行中的任意节段(颅内段、颞骨内段或颞骨外段),损伤程度可从轻度的神经失用到严重的神经横断或者缺损。病变对面神经的压迫,以及手术操作对面神经的牵拉等机械刺激都可能影响面神经形态或功能。面神经受损后,患者除出现面部变形、面肌运动障碍外,还可出现视力、味觉、咀嚼等生理功能障碍,其心理和社会生活深受影响。由于面神经走行隐匿且复杂多变,单纯依靠术前影像及术中观察,即使经验丰富的术者在处理复杂的病变时也存在面神经定位困难的问题 [1]。有鉴于此,我们建议在颞骨、侧颅底及颌面部手术中,条件允许时可进行规范的面神经监测,准确定位、识别并实时监测面神经,以期更好地保护面神经的完整性和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