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自由度载人离心机弹性边界下的模态测试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针对三自由度载人离心机系统结构复杂、转动惯量高等特点,探讨其在弹性边界下的模态测试方法.方法:以三自由度载人离心机为测试对象,参照GJB 2706A-2008《航天器模态试验方法》和GB/T 11349.3-1992《机械导纳的试验确定 冲击激励法》在离心机弹性边界下使用力锤作为激励源开展模态测试.每个激励位置锤击4次,对4次锤击数据进行线性平均计算后得出结果.利用三自由度加速度传感器、64通道数据采集仪收集数据,基于Test.Lab模态测试分析软件,采用频率响应函数对模态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激励信号在30 Hz频段内相干系数不低于0.8;系统前3阶固有频率分别为9.15、15.66、19.22 Hz,均为扭转振型;在Z18和Z21激励位置下,系统一阶频率均为9.15 Hz左右,二阶和三阶频率也一致.结论:力锤测试法可用于三自由度载人离心机的模态测试,能够保障设备运行的安全性、提高受试者的舒适性,对指导后续的结构优化设计具有借鉴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经双侧腋窝乳晕入路机器人辅助儿童甲状腺癌根治术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男,5岁11个月,主因"发现右颈部肿块1周"于2021年11月就诊。入院后完善甲状腺超声提示:"甲状腺右叶结节,大小约25 mm×13 mm,低回声,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内可见多发强回声光斑弥漫性分布,几乎占据整个右侧叶(TI-RADS 4c类);右侧颈部及锁骨上窝探及多个淋巴结回声,皮髓不清,结门消失,内可见点状强回声,较大者约23 mm×12 mm,21 mm×12 mm(锁骨上窝),24 mm×15 mm(锁骨上窝呈融合状)"。行颈部增强CT显示:"甲状腺右侧叶异常密度伴甲状腺右叶周围、气管旁、双侧颈部肌间隙、双侧颌下区及右侧锁骨上区多发肿大淋巴结,考虑为甲状腺癌并淋巴结转移"。胸部CT和上腹部超声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行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活检提示:考虑甲状腺乳头状癌,Bethesda Ⅵ类。行右颈部淋巴结穿刺细胞学检查显示:有癌细胞。穿刺淋巴结洗脱液甲状腺球蛋白>300 ng/mL。行喉镜检查:双侧声带运动正常。入院诊断:甲状腺癌伴右颈部淋巴结转移。有明确手术适应证,无明显手术禁忌证。通过和患儿家长充分沟通,征得其同意后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并经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〇医院全院会诊讨论,患儿于2021年11月23日在全身麻醉下行经双侧腋窝乳晕入路机器人甲状腺全切+颈部中央区+右颈侧淋巴结(Ⅱ-Ⅴ)区域性清扫术。本研究经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核批准(2016科研伦理审第28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食管梭形细胞型异型增生临床病理学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上皮梭形细胞型异型增生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意义。方法:收集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九医院平项山医疗区(原第一五二中心医院)2009—2019年食管鳞状上皮梭形细胞型异型增生37例,收集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观察组织形态学特征和免疫表型,并结合文献进行探讨。结果:37例患者中位年龄65岁(范围47~81岁),男女比为1.5∶1.0。食管上段4例,中段31例,下段2例。肿瘤中位直径14.0 mm(范围3~40 mm)。按巴黎分型0~Ⅱa型11例,0~Ⅱb型14例,0~Ⅱb+Ⅱa型3例,0~Ⅱc型9例。内镜下病变黏膜发红,微血管增粗,形态不一,密度不均。组织学上,肿瘤细胞及细胞核呈梭形或长梭形,细胞形态基本一致,核深染,染色质细腻或轻度增粗,核分裂象易见,并可见病理性核分裂象;细胞质嗜酸,细胞间桥明显。细胞密集,极向轻度紊乱,仍呈平行排列,多垂直于基底膜。梭形细胞经常累及鳞状上皮全层,无正常鳞状上皮的梯度成熟分化,肿瘤边界清楚。常见梭形细胞上皮突向固有膜,浸润性生长。15例肿瘤内伴有灶状的普通型高级别异型增生和浅表浸润性鳞状细胞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肿瘤p53蛋白突变型表达突变率为41.4%(12/29)。Ki-67阳性指数中位数值为40%(范围20%~80%)。Ki-67异常分布模式29例(100%)。原病理诊断为低级别异型增生6例,不典型性上皮细胞4例,高级别异型增生及浅表浸润性鳞状细胞癌27例。结论:梭形肿瘤细胞具有中-重度异型性,一些肿瘤呈浸润性生长,以及p53的突变,表明它们是食管鳞状上皮的高级别异型增生;梭形肿瘤细胞的独特特征提示它们可能代表了食管鳞状上皮异型增生形态学谱系中的一种梭形细胞亚型。当对该肿瘤认识不足时,病理上易误诊或漏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国产手术机器人在颅脑微小病灶及功能区病灶精准切除手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国产睿米手术机器人(神经外科定位导航系统)在颅骨或脑内微小病灶及功能区病灶精准切除手术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外科自2021年10月至2022年3月在国产睿米手术机器人辅助下导航、定位并切除颅骨和脑内微小病灶及功能区病灶12例,术中均采用头皮Markers进行光学注册,记录注册误差,根据病灶的颅骨映射,由机械臂激光导航描记、设计头皮切口及骨瓣边界;术后行头颅CT和MRI扫描观察颅内出血、病灶切除情况;将术后影像与术前手术计划相融合,计算计划骨瓣中心与实际骨瓣中心的偏移误差。结果:12例患者的注册误差为(0.90±0.12) mm(范围为0.6~1.5 mm),机械臂注册误差为0.09~0.12 mm。计划骨瓣中心与实际骨瓣中心的偏移误差为(1.9±1.1) mm(范围为1.4~4.5 mm)。所有患者均在手术机器人机械臂导航下一次性精准找到病灶边界,对皮层及病灶周围组织破坏性小;术后复查头颅CT或MRI提示所有病灶均完整切除,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国产睿米手术机器人可为颅骨或脑内微小病灶及功能区病灶切除术提供精准的定位和导航功能,提高了手术效率,保障了手术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食管基底层型高级别异型增生临床病理学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食管基底层型高级别异型增生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2009—2019年间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九医院平顶山医疗区(原第一五二中心医院)34例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18例食管基底层型高级别异型增生的病例,共计52例,收集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观察组织形态学特征和免疫表型,并结合文献进行探讨。结果:患者中位年龄64岁(范围43~72岁),男性35例,女性17例,男女比为2.1∶1.0。食管上段8例,中段41例,下段3例。按巴黎分型0-Ⅱb型24例,0-Ⅱc型28例。内镜下病变色泽发红,边缘不整齐。窄带成像病变呈褐色或茶褐色,放大观察黏膜表面微血管异常,有边界形成。碘染色病变不着色或淡染,边界不规则。组织学上,鳞状上皮基底侧上皮细胞密度增加,细胞核大、深染,排列紊乱或极性丧失,肿瘤向下生长形成浸润性鳞状细胞癌的比例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肿瘤p53突变率为48.6%(18/37)。Ki-67阳性指数中位数为60%(范围20%~90%);基底层细胞Ki-67阳性细胞数中位数为26个/HPF(范围5~70个/HPF)。Ki-67异常分布模式37例(100.0%)。原病理诊断为低级别异型增生8例,不典型性上皮细胞2例,高级别异型增生42例。结论:食管基底层型高级别异型增生形态特殊,肿瘤主要局限于鳞状上皮层的下半部分,具有重度细胞学异型性,侵袭性强,疾病早期易发展成浸润性鳞状细胞癌。病理上误诊为低级别病变的比例高。p53突变和Ki-67异常分布模式有助于此类高级别异型增生的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推进国家病原微生物资源保藏标准体系建设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进一步明确病原微生物资源保藏标准的边界、范围、框架、内容、实施和评估等工作,推动我国病原微生物资源标准体系构建,形成我国病原微生物资源标准总体框架,做好"十四五"期间病原微生物资源保藏标准工作布局,为国家相关部门开展病原微生物资源标准制定提供参考和依据,有必要通过构建完整、系统、全面的病原微生物资源保藏标准体系,按照"总体布局、分步实施"的原则,不断增强我国病原微生物资源质量和自我保藏能力、夯实国家生物安全基础,为生物安全科技创新提供战略保障和支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幽门螺杆菌根除后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根除后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2021年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九医院平顶山医疗区(原第一五二中心医院)26例HP根除后胃癌和45例HP未根除胃癌的临床资料,观察其组织形态学特征和免疫表型,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结合文献进行探讨。结果:根除HP后胃癌患者男20例,女6例;中位年龄65岁(范围53~77岁);胃上部12例,胃中部4例,胃下部10例。肿瘤中位最大径12 mm(范围4~29 mm)。巴黎分型0~Ⅱa型4例,0~Ⅱb型4例,0~Ⅱc型18例。白光内镜观察癌灶呈微红色至微黄色,12例癌灶边界清楚;14例癌灶边界欠清楚,并有胃炎样改变,但通过窄带成像放大观察,仍可发现不规则微血管结构和微表面结构异常,以及相对可见的棘状边界。形态学上,高分化管状腺癌20例,高~中分化管状腺癌4例,高分化管状腺癌伴乳头状腺癌2例。与HP未根除胃癌相比,HP根除后胃癌的主体病变癌细胞核质比<50%、癌表面正常上皮覆盖、癌表面轻度不典型性上皮覆盖、癌组织内非癌腺体伸长现象和癌性腺体上皮下进展的比例高( P<0.05)。细胞表型为胃型6例,肠型4例,胃肠混合型16例。 结论:HP根除后早期胃癌临床上更为隐匿,多为分化型管状腺癌。癌细胞异型度降低和癌组织表面覆盖正常上皮或轻度不典型性上皮是HP根除后胃癌的重要形态学特征。理解和识别这些形态学特征有助于作出正确的内镜诊断和病理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美国Medicare社商合作模式对我国"惠民保"发展的启示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惠民保"作为我国推进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社商融合发展的一次有力尝试,在发展之初存在政企边界不清、保障范围及力度有限等问题亟待解决。作者在厘清"惠民保"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通过梳理美国公共医疗保险Medicare Part C计划的社商合作管理经验,提出我国应发挥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相结合优势、引导进行差异化产品设计、建立市场准入及评价机制,以推动我国商业健康保险与基本医疗保险的有效衔接,进一步降低人民群众就医负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通识教育视域下学科交叉人才培养范式思考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在医学科学研究中,专业人才充分与交叉学科人才缺乏的矛盾逐渐成为医学科学研究高质量发展的瓶颈。为切实推动学科交叉和高质量培养交叉学科人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面向本科低段学生,率先将医学科学研究知识纳入通识教育。在培养学生学科交叉意识、凝练科研问题能力的同时,也将专业的医学科学研究知识“浓缩纯化”,“显”而不“浅”地普及给低年级本科生。该医学科学研究通识教育体系是以课程设计为基础,并围绕课程开展专业教材编写、教学课题研究、课程视频录制、科研平台支持、医学科学研究实践保障、学科交叉评价等系列教学活动。秉承以医学研究为导向的精准学科交叉的教学理念,通过医学知识前移和学科专业边界突破,探索医学教育改革和学科交叉人才培养范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三维可视化联合吲哚菁绿荧光示踪技术在肝细胞癌解剖性肝切除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三维可视化联合吲哚菁绿(ICG)荧光示踪技术在肝细胞癌解剖性肝切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2020年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肝胆外科行解剖性肝切除的45例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7例,女性18例;年龄(57.76±10.95)岁,年龄范围28~73岁。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ICG荧光示踪组( n=24)和对照组( n=21)。其中ICG荧光示踪组男性15例,女性9例,年龄(58.21±11.81)岁,应用三维可视化联合ICG荧光染色示踪技术行解剖性肝切除。对照组男性12例,女性9例,年龄(57.24±11.35)岁,行常规解剖性肝切除。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例数、术中阻断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最高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总胆红素(TBiL)、ALT和TBiL复常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Mean± 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偏态分布或方差不齐的计量资料以 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 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 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ICG荧光示踪组手术时间和术中阻断时间分别为110.50(44.00~145.00) min、(15.17±2.14) min,低于对照组的122.00(80.00~255.00) min、(17.29±2.35) min, 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Z=-2.002, t=-2.115; P<0.05);ICG荧光示踪组输血例数为2例,低于对照组的8例,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4.147, P<0.05);ICG荧光示踪组和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最高ALT和TBiL、ALT和TBiL复常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三维可视化联合ICG荧光成像技术行解剖性肝切除术是一种可行的手术方法,有助于肝脏外科医师对肝段之间分界线的可视化和边界的识别,提高解剖性肝切除术的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