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LAMF5在SD大鼠肝移植中的表达及与排斥反应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信号淋巴细胞激活分子家族成员5(SLAMF5)在SD大鼠肝移植排斥反应中的表达及与排斥反应的关系。方法:雄性无特殊病原体SD大鼠45只,体重260~300g,10~12周。其中40只(供体、受体各20只)参照"二袖套"法建立SD大鼠原位肝移植排斥反应模型,选取15只模型成功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术后1周(LT-1W)组、术后2周(LT-2W)组、术后3周(LT-3W)组,每组5只,并取5只正常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于术后1、2、3周处死取材。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聚合酶链反应、Western印迹、免疫组化检测SLAMF5、CD4、CD8等表达。Pearson相关分析淋巴细胞浸润区域SLAMF5蛋白灰度值与排斥活动指数的相关性。结果:LT-1W组、LT-2W组、LT-3W组ALT、AST、总胆红素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LT-1W组、LT-2W组、LT-3W组SLAMF5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5.44±1.11)、(4.69±1.12)、(2.18±0.68),均高于正常对照组(1.01±0.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Western印迹结果与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结果基本一致。免疫组化染色显示,SLAMF5与CD4、CD8阳性T细胞主要分布在汇管区、肝小叶区及增生的胆管周围,存在重合。相关分析显示,淋巴细胞浸润区域SLAMF5蛋白灰度值与排斥活动指数存在正相关( r=0.519, P=0.048)。 结论:SD大鼠肝移植术后SLAMF5表达升高,SLAMF5表达与大鼠肝移植排斥反应存在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SLAMF7在小鼠肠道组织及肠道炎症中的表达及意义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探讨细胞表面受体信号淋巴细胞激活分子家族成员 7(signaling lymphocytic activation molecule family member 7,SLAMF7)在小鼠肠道正常组织和炎症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择 8~10 周龄C57BL/6J野生型(wild-type)雄性小鼠5只,正常饮用水喂养,提取其结肠固有层淋巴细胞(lamina propria lymphocytes,LPLs)和肠上皮细胞(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s,IECs),Trizol试剂提取细胞总RNA,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检测细胞中SLAMF7的mRNA表达情况.选择8~10周龄C57BL/6J野生型雄性小鼠10 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各5只.对照组用正常饮用水喂养,模型组用含2.5%葡聚糖硫酸酯钠盐(dextran sodium sulfate,DSS)的饮用水喂养,建立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模型.于喂养第5 天处死两组小鼠,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对照组与模型组SLAMF7在免疫细胞亚群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相较于结肠IECs,SLAMF7在结肠LPLs中表达显著升高(P=0.017);DSS诱导肠炎后,SLAMF7在中性粒细胞中的表达上调(P=0.001),在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CD19+B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经典树突状细胞(conventional dendritic cells,cDCs)中的表达无明显变化(P均>0.05).结论 SLAMF7可能通过中性粒细胞相关途径在U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CCR7loPD-1hi滤泡辅助性T细胞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中的比例及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中CCR7loPD-1hi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的比例,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31例SLE患者、29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12例干燥综合征(SS)患者和37名健康对照的外周血样本.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fh表面C-X-C趋化因子受体3(CXCR3)、诱导型共刺激分子(ICOS)和信号淋巴细胞激活分子家族成员5(SLAMF5)的表达水平,以及外周血中CCR7loPD-1hi Tfh和CCR7hiPD-1lo Tfh的比例.分析SLE患者外周血中CCR7loPD-1hi Tfh的比例与临床指标、成浆细胞比例的相关性.结果 相比CCR7hiPD-1lo Tfh,CCR7loPD-1hi表面CXCR3、ICOS和SLAMF5的表达水平较高(t=3.73、5.06、8.27,P均<0.01).SLE和RA患者外周血中CCR7loPD-1hi Tfh的比例分别为5.79%(2.97%,8.95%)和4.57%(2.51%,7.60%),均高于健康对照组[2.93%(1.63%,5.21%),U=314.5、332.5,P均<0.01],而SS患者外周血中CCR7loPD-1hi Tfh的比例与健康对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183.0,P>0.05).SLE患者外周血中CCR7loPD-1hi Tfh的比例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抗双链DNA抗体滴度、成浆细胞比例均呈正相关(r=0.4471、0.5174、0.4669,P均<0.05).结论 SLE患者外周血中CCR7loPD-1hi Tfh比例增加与SLEDAI升高和成浆细胞比例的增加相关,检测患者外周血Tfh亚群可间接反映生发中心及B淋巴细胞的功能状态,对SLE的诊断、监测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免疫检查点VISTA分子对脓毒症小鼠免疫炎症反应的调节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B7家族新成员T细胞激活抑制物免疫球蛋白可变区结构域(VISTA)在脓毒症小鼠淋巴细胞中的表达变化及其可能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脓毒症小鼠外周血和脾脏T淋巴细胞中VISTA的表达变化;给予脓毒症小鼠尾静脉注射抗VISTA抗体(MH5A)或同型对照抗体,观察小鼠生存期、外周血细胞因子、细菌负荷和脾脏淋巴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 小鼠外周血和脾脏中的T淋巴细胞上VISTA分子表达丰富,盲肠结扎穿孔(CLP)术后24 h未见VISTA表达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H5A抗体可以改善脓毒症小鼠7 d生存期(8/12只vs 2/12只,P=0.01),减少脾脏淋巴细胞的凋亡[(30123±6400)vs(45482±8652),P=0.03],降低小鼠外周血和腹腔细菌负荷,下调促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干扰素-γ(IFN-γ)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免疫检查点VISTA是调控脓毒症时淋巴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的重要靶点,激活VISTA信号通路可能为脓毒症免疫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