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身麻醉对小儿脑发育影响的临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随着全球经济及医疗事业的飞速发展,疾病检出率增加,治疗手段革新,全身麻醉的应用也更加广泛。全麻药物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可逆的意识消失,在依从性差的婴幼儿及儿童临床诊疗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生命最初的几年是大脑快速发育时期,2~3岁时大脑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结构似乎已经成型。出生2~3周后的新生儿脑容量约为成人的35%,1岁时脑容量翻倍,2岁时脑容量可达成人的80%。在此期间,神经元形成神经网络,伴随着突触修剪、髓鞘形成进行微调,这些精密的大脑结构塑造过程,可一直持续到成年 [1]。由此可见,在整个脑发育时期,尤其是快速发育的婴幼儿阶段,任何外界的干扰都可能造成神经发育不良。当前大量动物实验证明了麻醉药物对发育中脑组织的神经毒性,人们不由得担心人类尚未成熟的大脑接触全麻后是否也会出现类似动物的神经损伤,研究者们为此开展了诸多临床试验。有研究表明,暴露于全麻的幼儿发生神经发育缺陷的风险增加 [2,3,4];另有研究表明,幼儿全麻暴露与神经发育缺陷无关 [5,6,7]。不可否认各项试验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研究结果仍需引起重视。本文结合近年来的相关研究,总结当前学者们在该领域内的共识与分歧,分析已有研究的不足以及面临的困难,并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提供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儿童青少年强迫症神经发育相关机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强迫症患者多在儿童青少年时期和成年早期发病,心理社会功能严重受损。儿童青少年时期是神经发育的关键时期,受遗传-环境因素影响出现个体神经元损伤、髓鞘形成异常、突触过度修剪、突触异常连接等。儿童青少年强迫症与神经发育密切相关,其可能涉及遗传变异、免疫激活、神经递质失调以及皮质-纹状体-丘脑-皮质环路中关键脑区的功能及结构异常。随着神经影像学及光遗传学等先进技术的发展,对大脑动态发育过程有了进一步认识,对儿童青少年强迫症的病因机制也有了进一步的探索。文章就该领域最新研究进行综述,聚焦神经发育,从神经免疫、神经结构、神经影像、神经生化等多学科多角度阐释强迫症可能的病理生理学机制,为强迫症的早期精准诊断、识别与干预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母体免疫激活与儿童神经发育障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孕期作为一个特殊时期,母体易遭受不良暴露进而影响子代。孕期母亲免疫失衡出现母体免疫激活(MIA),会影响后代神经发育,流行病学研究证据支持MIA与后代神经发育障碍(NDDs)之间的关联,多种因素如遗传背景、母体营养状况、母体肠道微生物等可影响两者间的关联强度。研究表明MIA会通过多种途径影响后代大脑突触形成和修剪,胎盘也在两者关联间起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MIA与儿童NDDs关联的研究现状,为预防NDDs发生提供思路和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黄土高原苹果园土壤水分及水分生产力模拟
编辑人员丨2023/8/5
以长武地区为例,采用WinEPIC模型模拟1980-2018年间黄土高原旱作苹果园地深剖面土壤水分和水分生产力变化动态,以期为该区苹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长武地区苹果园年均产量为26.37 t ? hm-2,年均蒸散量为673.66 mm,年均水分生产力为4.07 kg ? n-3,成龄果树水分胁迫天数主要受降雨量影响,果树生长后期年均胁迫天数为46.46 d,深层土壤含水量最早于9龄果树开始接近凋萎湿度.长武地区苹果整个生长周期内供水量是对果园产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深层土壤有效水含量降低是制约果树生长中后期产量提高的最主要因素,在降水不足的年份果树会利用更深层土壤水分.当深层土壤可利用水分较少时,过多的降水并未被果树利用,而是转化为浅层土壤水分蒸发.对于成龄果树在年供水量低于500 mm或高于700 mm时都会造成产量的下降.针对不同生长时期的果园,在不同的降雨年份应该调整果园水分管理策略,可以通过补充灌溉、拦蓄集聚雨水、覆盖、修剪枝条等管理措施,降低果树非生产性耗水及自身奢侈性耗水,延缓深层土壤干层的出现时间,在保证果树生长的同时避免水资源的浪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嫁接和修剪对渝丘陵地区'双季米金槐'生长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索渝丘陵山区双季米金槐的最佳嫁接时期、修剪时期和重截程度,制定嫁接和修枝技术方案,为槐米精细化和规范化生产提供指导.方法:试验以盛产期双季米金槐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考察不同嫁接时期对渝丘陵山区金槐嫁接成活率和生长的影响,以及不同修剪时期和重截程度对槐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11月初嫁接的接穗萌发早,成活后长势旺、枝条长、枝条干物质积累量多、结米率高,但成活率低,仅为35%;12月初、翌年1月初和2月初嫁接的接穗萌发时间均比头年11月初嫁接的晚10d左右,成活后的新生枝条长、枝条粗、枝条干物质积累量、结米率等均比头年11月初嫁接的差,但成活率更高,可达60%以上,此3个嫁接时期的各项指标差异不显著;3月初嫁接的接穗在刚嫁接后7d左右开始萌发,较其他几个嫁接时期的接穗萌发晚,成活后新萌发枝条长度、粗度、干物质积累量和结米率等均较低,但成活率高达96%.单株产量、复总状花序和总状花序数随着修剪时期推迟而降低,11月底和12月底修剪的槐米单株产量、复总状花序和总状花序数差异不显著,但与翌年1月底修剪的差异显著;当年生新枝的扩增率随着重截留桩长度的增加而增加,留桩长10 cm处理下的当年生新枝扩增率最低,留桩长15 cm处理下的新枝扩增率居中,留桩长20 cm处理下的新枝扩增率最高.结论:渝丘陵地区双季米金槐最适嫁接时期为3月份,修剪时期为12月初至12月底,重截时留桩长10~ 15 cm(约4~5个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改进肝动脉重建术在儿童肝移植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讨通过儿童肝移植肝动脉重建(HAR)术的改进,以减少儿童肝移植肝动脉并发症.方法:选取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器官移植科2017年9月至2019年12月实施肝移植的儿童患者69例,按照手术时期和重建方式分为对照组(17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实施充分的血管骨骼化并采取长动脉吻合,供受体动脉骨骼化长度>3 cm,吻合口外膜修剪>1 cm;观察组实施适当的骨骼化血管并采取短动脉吻合,骨骼化长度≤3 cm,吻合口外膜修剪≤1 cm.比较两组术前、术中、术后临床资料.结果:两组年龄、体重、移植物体重比(GRWR)、儿童终末期肝病(PELD)评分/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CTP评分、移植类型、血型不符、移植物动脉直径、动脉吻合数量比例、动脉吻合时间、冷热缺血时间、无肝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动脉收缩期峰值速度(PSV)、血流阻力指数(RI)、肝动脉流量(HAF)、门静脉流速、门静脉流量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肝动脉扭曲(HAK)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生化指标的恢复、肝动脉血栓(HAT)、胆道并发症、术后排斥反应及累计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适当的肝动脉骨骼化并采取短动脉吻合,距吻合口0.5 cm内保留局部的结缔组织支撑可减少HAR术后HAK的发生,提高HAF.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人源诱导多能干细胞分化神经元的发育动力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建立人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神经发育模型,探究不同发育时期神经元胞体和突起的动力规律.方法:采用正常人iPSC神经发育模型,将iPSC诱导成神经前体细胞(NPC),再分化为神经元,取贴壁分化到第5天的神经元(早期)和贴壁分化到第15天的神经元(中晚期),对两组神经元胞体和突起进行5 h动态追踪.结果:在神经发育过程中,神经元胞体和突起运动速度降低、神经元突起总长度增加和突起总数量减少.与第15天神经元相比,第5天神经元(早期)胞体运动速度显著提高;通过对比两组神经元运动轨迹,第5天神经元(早期)胞体运动范围更广、运动方向更随机;与第15天神经元相比,第5天神经元(早期)一级突起生长速度和坍塌修剪速度显著提高.结论:神经元胞体运动和突起生长坍塌修剪过程均表现出早期活跃于中晚期,提示可在神经元发育早期对神经元动力进行干预和研究,为自闭症等神经发育障碍疾病神经元动力异常的早期干预提供了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修剪措施对紫叶紫薇花蕾中内源激素和碳氮营养含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为探讨修剪措施对二次开花的紫叶紫薇花蕾中内源激素和碳氮营养含量的影响,为指导紫叶紫薇花期调控提供理论依据,该研究以'丹红紫叶'为试验材料,在一次花的末花期对主花枝进行重度修剪,以不进行修剪为对照(CK),分析不同处理下紫叶紫薇花蕾中主要花发育时期的吲哚乙酸(IAA)、脱落酸(ABA)、赤霉素(GA3)、玉米素核苷(ZR)、可溶性糖、淀粉、全氮含量的变化.结果 表明:(1)修剪处理后,紫叶紫薇花蕾中内源ZR含量在各花发育时期显著升高;内源GA3含量在花芽分化期降低,在初花期至末花期显著升高;内源IAA含量在花芽分化期显著升高,在初花期至末花期降低;内源ABA含量变化不显著.(2)修剪处理后,紫叶紫薇花蕾可溶性糖含量较对照组先升高后降低,在末花期变化达到显著水平;其淀粉、全氮含量增加但未达到显著水平.(3)紫叶紫薇花蕾中碳氮比总体呈上升趋势,修剪处理后其碳氮比值小幅度提高.研究认为,修剪措施能够影响紫叶紫薇内源激素水平变化,并通过调控碳水化合物与全氮含量影响花蕾中碳氮营养代谢,从而促进了紫叶紫薇二次成花、花期延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