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唾液1,5-脱水葡萄糖醇检测方法的建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建立唾液1,5-脱水葡萄糖醇(1,5-AG)的检测方法。方法:2017年6月至2018年3月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招募正常糖代谢(NGT)者和糖尿病患者共100例(NGT 69例,糖尿病31例,男、女各50例),咀嚼Salivette唾液采集管匹配的棉棒收集唾液。采用酶法检测探究检测唾液1,5-AG样本留取及储存方法。采用质谱法检测唾液1,5-AG水平,分析其在NGT和糖尿病患者之间的差异。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及Mann-Whitney U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法。 结果:(1)唾液采集前刷牙与否不影响唾液1,5-AG水平;1 min咀嚼40~50、50~60和60~70次采集的唾液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与采集后立即检测相比,唾液采集后常温或4 ℃储存2 h检测的唾液1,5-A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2)与NGT相比,糖尿病患者唾液1,5-AG[(1.17±0.24)比(0.94±0.19)μg/ml, t=4.084]及血清1,5-AG水平[22.0(17.6,28.5)比4.6(2.8,8.2)μg/ml, Z=-5.421]均显著降低(均 P<0.05)。唾液1,5-AG水平与血清1,5-AG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r=0.528, P<0.05),与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糖化白蛋白均呈显著负相关(分别为 r=-0.366、-0.543、-0.444,均 P<0.05)。 结论:唾液采集过程简单,可于常温或4 ℃短时储存。唾液1,5-AG水平可显著区分NGT人群与糖尿病患者,有望成为评估糖尿病患者短期血糖控制水平的补充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红细胞来源外泌体对NK细胞增殖和分泌INF-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红细胞来源外泌体对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增殖和分泌INF-γ的影响。方法:储存时间为14~21 d的5袋红细胞,采用ExoQuick试剂盒分离外泌体。应用磁珠法和流式细胞仪分离、鉴定健康志愿者外周血NK细胞,以2×10 5个/ml分别接种于96孔板和24孔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 n=18):对照组(C组)和外泌体组(E组)。E组加入外泌体,终浓度为5 μg/ml;C组加入相应体积RPMI1640培养液。置于37 ℃、5%CO 2、饱和湿度培养箱中培养,分别于细胞培养第1和3天采用CCK8法检测NK细胞增殖水平,第5天采用ELISA法检测上清液INF-γ浓度。 结果:2组培养第1和3天时NK细胞增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C组比较,E组上清液IFN-γ浓度降低 ( P<0.05)。 结论:红细胞来源外泌体对NK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可抑制NK细胞分泌INF-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海军血液保障工作的发展与思考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通过回顾我海军血液后勤保障工作的历史、分析目前状况及与美军血液后勤保障工作的比较,总结了我海军血液保障工作的特点,并结合海军现阶段特点提出了完善与发展海军血液保障工作的具体方案,突出海军远海及岛礁血液保障在强军战略中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大型自然人群队列示范研究进展与成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KB)项目于2004年6月至2008年8月在5个省(浙江、湖南、甘肃、四川、河南)的农村地区和5个省(自治区)(黑龙江、山东、江苏、广西、海南)的城市地区开展基线调查,共入选512 891名30~79岁调查对象,完成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生物样本收集工作。项目于2008年6-10月开展了19 786人的第一次重复调查,2013年8月至2014年9月开展了25 239人的第二次重复调查。2016年,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研究”重点专项支持下,CKB基于多年工作基础开展了大型自然人群队列示范研究。CKB项目在2020年8月至2021年12月开展了第三次调查,完成25 087人的调查工作,包括问卷调查(在基线调查内容上增加了老龄化相关问题)、体格检查以及血液、尿液、唾液、粪便等生物样本采集。截至2022年6月,项目对全部队列人群平均开展随访已达15年,累计观察770万人年,收集死亡事件7.4万人,医保结局事件37.1万人(累计279.5万人次),主动随访事件1.1万人(累计1.2万人次),发病监测事件10.0万人(累计14.7万人次)。CKB队列生物样本库共储存血液样本129.2万管,尿液样本15.0万管,DNA样本78.0万管,唾液样本2.5万管,粪便样本2.0万管。CKB项目组已组织撰写长期随访、样本库建设与管理、数据库及数据共享平台建设与管理等技术规范,集结整理成册并出版《大型人群队列研究技术规范》,并撰写了大型自然人群队列现场调查、长期随访、生物样本库建设、数据处理、数据安全等团体标准。项目组利用CKB队列数据开展高质量的科学研究,其中健康行为生活方式与主要慢性病的关联研究提供了中国人本土化的研究证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EB病毒相关性肿瘤外泌体途径递送microRNA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外泌体是由细胞释放到细胞外环境的、直径为30~100 nm的脂质双层膜小囊泡,存在于几乎所有体液中。外泌体携带大量蛋白质、DNA和RNA等,参与细胞间物质的交换与信号的转导。在EB病毒相关性肿瘤中,外泌体是EB病毒microRNA(miRNA)重要的运载体和储存库,协助病毒成分在宿主体内传递,促使肿瘤形成。本文综述复习近年发表的相关文献,主要介绍外泌体的合成、选择性包装递送miRNA的机制以及外泌体miRNA在EB病毒相关性肿瘤中的作用,为EB病毒相关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储存红细胞保护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红细胞输注是临床输血中应用最广泛的治疗方法之一,也是挽救生命和液体复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常用于重度贫血、失血性休克以及严重创伤的患者,在医疗应急保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尽管现在的保存方法延长了红细胞的保存时间、提高了保存质量,但随着红细胞体外储存时间的延长还是会引起其生理、生化以及形态学相应的改变,导致输血产生不良后果。如何提高红细胞保存质量一直是医学研究的热点,文章对储存红细胞保护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单采血小板体外储存过程中微小RNA表达水平的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单采血小板体外储存过程中其微小RNA(miRNA)的表达水平。方法:选择2022年3月至2023年5月成都市血液中心采集的15份单采血小板为研究对象。15份单采血小板采集自15例健康状况良好,符合《血站技术操作规程》(2019版)采集要求的单采血小板献血者。血小板捐献者的中位年龄为30岁(22,40岁);男性捐献者为8例,女性为7例。将单采血小板置于恒温震荡保存箱中,温度(22±2)℃,振荡频率60 Hz条件下储存,分别于储存第1天(采集当天)、第5天和第7天的上午10点留取血小板标本3~5 mL。应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常规指标,实验室pH计测定血小板pH值,流式细胞术(FCM)测定血小板CD62P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miRNA-126、-145、-150、-197、-223的相对表达水平。血小板标本存储1、5、7 d时各项指标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血小板miRNA表达水平与储存时间的相关性。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成都市血液中心伦理委员会要求[批准文号:伦审(研)2020年第04号],并且于血小板捐献前与所有捐献者签署《献血者知情同意书》。结果:①随着储存时间延长,本组15份单采血小板标本的血小板压积(PCT)增大[储存1、5、7 d时分别为(0.68±0.21)%、(0.89±0.13)%、(0.99±0.17)%],大血小板比例(P-LCR)上升[储存1、5、7 d时分别为(20.5±6.0)%、(26.0±3.4)%、(30.4±2.8)%];pH值下降[储存1、5、7 d时分别为(7.2±0.1)、(7.1±0.2)、(7.0±0.2)],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5.60, P=0.007; F=9.12, P=0.001; F=5.44, P=0.004);其余指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②单采血小板标本储存1、5、7 d时,其CD62P表达水平分别为(6.3±2.9)%、(22.0±7.3)%和(38.4±12.1)%。随着储存时间延长,血小板标本的CD62P表达水平升高,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36.16, P<0.001)。③本组血小板标本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其miRNA-126、-150、-197相对表达水平增加,而miRNA-145和-223相对表达水平下降;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88.58、32.64、33.59、35.42、22.91,均 P<0.001)。④本组单采血小板标本的储存时间与其miRNA-126、-150和-197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 r=0.811、0.812、0.856,均 P<0.001),而与miRNA-145和-223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 r=-0.720、-0.767,均 P<0.001)。 结论:单采血小板在体外储存过程中,其miRNA-126、-145、-150、-197和-223表达水平发生明显变化,尤其是miRNA197。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一种碘海醇宽量程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的建立及性能评价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的碘海醇检测方法,以测量小剂量和造影剂量注射条件下血液中碘海醇浓度。方法:该研究为方法学建立及评价。使用HPLC-UV系统(高效液相色谱仪+紫外检测器)建立方法,对该方法的线性、不精密度、回收率、检出限与定量限、携带污染进行性能评价,并对碘海醇在不同储存条件下的稳定性、血清和血浆碘海醇浓度的差异以及药物对方法的干扰进行初步评价。碘海醇在标本中的稳定性试验采用单样本 t检验,血清和血浆碘海醇浓度的比较采用配对样本比较的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 结果:碘海醇浓度在5~250 μg/ml( R2=0.999 9)和250~4 000 μg/ml( R2=0.999 8)范围内线性良好;在碘海醇浓度为20~3 000 μg/ml时,批内变异系数为1.63%~3.31%,批间变异系数为2.10%~4.09%,回收率为94.17%~106.13%%;检出限为1 μg/ml,定量限为5 μg/ml;在碘海醇浓度为4 000 μg/ml时,未检测到携带污染;室温下放置48 h,其浓度相对偏差为-5.55%~+5.58%,-80 ℃下反复冻融6次后,其浓度相对偏差为-1.28%~+6.68%;血清与血浆的测量结果未见统计学差异;缬沙坦等药物对此方法无明显干扰。 结论:成功建立了检测范围较宽的碘海醇HPLC检测方法,可稳定、准确的检测小剂量和造影剂量下碘海醇的血液浓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艾滋病患者前列腺组织病毒储存库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前列腺组织病毒储存库的情况,以及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 HAART)对HIV感染/AIDS患者前列腺组织中HIV-1 DNA表达的影响。方法:纳入2017年7月至2019年10月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的前列腺增生合并HIV感染需要行手术治疗的12例患者,收集患者的血液和前列腺组织标本,分别检测患者血浆HIV-1 RNA、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计数和前列腺组织HIV-1 DNA水平。统计学分析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或曼-惠特尼 U检验。 结果:12例患者中,6例尚未开始进行HAART的患者CD4 +T淋巴细胞计数为(519.8±121.5)/μL,前列腺HIV-1 DNA为2 602(365,10 700)拷贝/10 6细胞数;6例经HAART超过6个月患者的CD4 +T淋巴细胞计数为(182.8±69.7)/μL,前列腺HIV-1 DNA为144(36,563)拷贝/10 6细胞数,两组患者的CD4 +T淋巴细胞计数和前列腺HIV-1 DNA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5.889, Z=-2.082;均 P<0.05)。 结论:无论HIV感染/AIDS患者是否接受过HAART,前列腺组织均可作为HIV-1储存库。HAART进行免疫功能重建后,可以降低前列腺组织病毒储存库的大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一种外用药物搅拌涂抹一体机的设计与介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烧烫伤是一种生活中常见的意外伤害,深Ⅱ度和Ⅲ度烧烫伤创面治疗常需涂抹磺胺类粉剂药物,目前涂药方法是将粉末状药物融于无菌溶液,应用大棉签或者刷子充分搅均成糊状后涂抹于患处。此种方法存在药物黏稠度不一、搅拌后剩余药物无法储存、搅拌粉末状药物刺激性强、对医护人员呼吸道有伤害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笔者设计一款药物搅拌涂抹一体机,现介绍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