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军血液保障工作的发展与思考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通过回顾我海军血液后勤保障工作的历史、分析目前状况及与美军血液后勤保障工作的比较,总结了我海军血液保障工作的特点,并结合海军现阶段特点提出了完善与发展海军血液保障工作的具体方案,突出海军远海及岛礁血液保障在强军战略中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大型自然人群队列示范研究进展与成果
编辑人员丨1天前
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KB)项目于2004年6月至2008年8月在5个省(浙江、湖南、甘肃、四川、河南)的农村地区和5个省(自治区)(黑龙江、山东、江苏、广西、海南)的城市地区开展基线调查,共入选512 891名30~79岁调查对象,完成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生物样本收集工作。项目于2008年6-10月开展了19 786人的第一次重复调查,2013年8月至2014年9月开展了25 239人的第二次重复调查。2016年,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研究”重点专项支持下,CKB基于多年工作基础开展了大型自然人群队列示范研究。CKB项目在2020年8月至2021年12月开展了第三次调查,完成25 087人的调查工作,包括问卷调查(在基线调查内容上增加了老龄化相关问题)、体格检查以及血液、尿液、唾液、粪便等生物样本采集。截至2022年6月,项目对全部队列人群平均开展随访已达15年,累计观察770万人年,收集死亡事件7.4万人,医保结局事件37.1万人(累计279.5万人次),主动随访事件1.1万人(累计1.2万人次),发病监测事件10.0万人(累计14.7万人次)。CKB队列生物样本库共储存血液样本129.2万管,尿液样本15.0万管,DNA样本78.0万管,唾液样本2.5万管,粪便样本2.0万管。CKB项目组已组织撰写长期随访、样本库建设与管理、数据库及数据共享平台建设与管理等技术规范,集结整理成册并出版《大型人群队列研究技术规范》,并撰写了大型自然人群队列现场调查、长期随访、生物样本库建设、数据处理、数据安全等团体标准。项目组利用CKB队列数据开展高质量的科学研究,其中健康行为生活方式与主要慢性病的关联研究提供了中国人本土化的研究证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单采血小板体外储存过程中微小RNA表达水平的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单采血小板体外储存过程中其微小RNA(miRNA)的表达水平。方法:选择2022年3月至2023年5月成都市血液中心采集的15份单采血小板为研究对象。15份单采血小板采集自15例健康状况良好,符合《血站技术操作规程》(2019版)采集要求的单采血小板献血者。血小板捐献者的中位年龄为30岁(22,40岁);男性捐献者为8例,女性为7例。将单采血小板置于恒温震荡保存箱中,温度(22±2)℃,振荡频率60 Hz条件下储存,分别于储存第1天(采集当天)、第5天和第7天的上午10点留取血小板标本3~5 mL。应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常规指标,实验室pH计测定血小板pH值,流式细胞术(FCM)测定血小板CD62P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miRNA-126、-145、-150、-197、-223的相对表达水平。血小板标本存储1、5、7 d时各项指标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血小板miRNA表达水平与储存时间的相关性。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成都市血液中心伦理委员会要求[批准文号:伦审(研)2020年第04号],并且于血小板捐献前与所有捐献者签署《献血者知情同意书》。结果:①随着储存时间延长,本组15份单采血小板标本的血小板压积(PCT)增大[储存1、5、7 d时分别为(0.68±0.21)%、(0.89±0.13)%、(0.99±0.17)%],大血小板比例(P-LCR)上升[储存1、5、7 d时分别为(20.5±6.0)%、(26.0±3.4)%、(30.4±2.8)%];pH值下降[储存1、5、7 d时分别为(7.2±0.1)、(7.1±0.2)、(7.0±0.2)],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5.60, P=0.007; F=9.12, P=0.001; F=5.44, P=0.004);其余指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②单采血小板标本储存1、5、7 d时,其CD62P表达水平分别为(6.3±2.9)%、(22.0±7.3)%和(38.4±12.1)%。随着储存时间延长,血小板标本的CD62P表达水平升高,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36.16, P<0.001)。③本组血小板标本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其miRNA-126、-150、-197相对表达水平增加,而miRNA-145和-223相对表达水平下降;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88.58、32.64、33.59、35.42、22.91,均 P<0.001)。④本组单采血小板标本的储存时间与其miRNA-126、-150和-197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 r=0.811、0.812、0.856,均 P<0.001),而与miRNA-145和-223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 r=-0.720、-0.767,均 P<0.001)。 结论:单采血小板在体外储存过程中,其miRNA-126、-145、-150、-197和-223表达水平发生明显变化,尤其是miRNA197。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一种碘海醇宽量程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的建立及性能评价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的碘海醇检测方法,以测量小剂量和造影剂量注射条件下血液中碘海醇浓度。方法:该研究为方法学建立及评价。使用HPLC-UV系统(高效液相色谱仪+紫外检测器)建立方法,对该方法的线性、不精密度、回收率、检出限与定量限、携带污染进行性能评价,并对碘海醇在不同储存条件下的稳定性、血清和血浆碘海醇浓度的差异以及药物对方法的干扰进行初步评价。碘海醇在标本中的稳定性试验采用单样本 t检验,血清和血浆碘海醇浓度的比较采用配对样本比较的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 结果:碘海醇浓度在5~250 μg/ml( R2=0.999 9)和250~4 000 μg/ml( R2=0.999 8)范围内线性良好;在碘海醇浓度为20~3 000 μg/ml时,批内变异系数为1.63%~3.31%,批间变异系数为2.10%~4.09%,回收率为94.17%~106.13%%;检出限为1 μg/ml,定量限为5 μg/ml;在碘海醇浓度为4 000 μg/ml时,未检测到携带污染;室温下放置48 h,其浓度相对偏差为-5.55%~+5.58%,-80 ℃下反复冻融6次后,其浓度相对偏差为-1.28%~+6.68%;血清与血浆的测量结果未见统计学差异;缬沙坦等药物对此方法无明显干扰。 结论:成功建立了检测范围较宽的碘海醇HPLC检测方法,可稳定、准确的检测小剂量和造影剂量下碘海醇的血液浓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艾滋病患者前列腺组织病毒储存库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了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前列腺组织病毒储存库的情况,以及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 HAART)对HIV感染/AIDS患者前列腺组织中HIV-1 DNA表达的影响。方法:纳入2017年7月至2019年10月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的前列腺增生合并HIV感染需要行手术治疗的12例患者,收集患者的血液和前列腺组织标本,分别检测患者血浆HIV-1 RNA、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计数和前列腺组织HIV-1 DNA水平。统计学分析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或曼-惠特尼 U检验。 结果:12例患者中,6例尚未开始进行HAART的患者CD4 +T淋巴细胞计数为(519.8±121.5)/μL,前列腺HIV-1 DNA为2 602(365,10 700)拷贝/10 6细胞数;6例经HAART超过6个月患者的CD4 +T淋巴细胞计数为(182.8±69.7)/μL,前列腺HIV-1 DNA为144(36,563)拷贝/10 6细胞数,两组患者的CD4 +T淋巴细胞计数和前列腺HIV-1 DNA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5.889, Z=-2.082;均 P<0.05)。 结论:无论HIV感染/AIDS患者是否接受过HAART,前列腺组织均可作为HIV-1储存库。HAART进行免疫功能重建后,可以降低前列腺组织病毒储存库的大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长期家庭氧疗的规范使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氧气是人体维持生命活动的必备原料,成年人静息状态下每分钟需要250 ml的氧气,而体内储存的氧气仅有1 500 ml,因此急性缺氧数分钟即可致命。较之急性缺氧,慢性缺氧更为常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特发性肺纤维化、慢性心力衰竭、贫血等均会导致缺氧,此时机体虽然可以通过加快呼吸频率,增加心排血量等代偿性反应降低缺氧的损害,但长期慢性缺氧仍会导致肺动脉高压、心肌功能下降、心律失常、记忆力下降、嗜睡等,从而导致肺心病、心力衰竭。长期低氧还可刺激造血功能,血红蛋白代偿性增高,产生高红细胞血症,其增加携氧能力的同时,也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产生高凝状态,使得心、脑血管病发病增加。一旦患者病情加重或患者需氧量增加(如寒冷、紧张、运动等),均可进一步加重低氧带来的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静脉蔗糖铁治疗复发性缺铁性贫血的疗效和安全性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评估静脉铁剂治疗复发性缺铁性贫血(ID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21年12月期间90例复发性IDA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静脉铁剂组与口服铁剂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90例复发性IDA患者中,男20例,女70例,中位年龄40(14,85)岁。60例接受静脉铁剂治疗,30例接受口服铁剂治疗。补铁治疗后第4、8周,静脉铁剂组血液学反应率分别为80.0%(48/60)、96.7%(58/60),显著高于口服铁剂组患者的3.3%(1/30)、46.7%(14/30)(Fisher,均 P<0.001);HGB较基线分别中位增高38(4,66)g/L和44.5(18,80)g/L,显著高于口服铁剂组的7(1,22)g/L和19(3,53)g/L( t=10.720, P<0.001; t=7.392, P<0.001);HGB恢复正常患者分别为33例(55.0%)和54例(90.0%),显著高于口服铁剂组的0例和13例(43.3%)(Fisher,均 P<0.001)。静脉铁剂组和口服铁剂组分别有26例和7例在治疗前以及治疗后8周检测了铁代谢指标。治疗后8周静脉铁剂组血清铁蛋白(SF)中位增高值113.7(49.7,413.5)μg/L,53.8%(14/26)的患者血清SF≥100 μg/L,显著高于口服铁剂组的14.0(5.8,84.2)μg/L( t=4.760, P<0.001),而口服铁剂组则未有SF≥100 μg/L患者(Fisher, P=0.013)。静脉铁剂组不良反应率为3.3%(2/60),远低于口服铁剂组20.0%(6/30)(Fisher, P=0.015)。 结论:复发性IDA应用静脉补铁较口服补铁治疗血液学反应率更高,HGB上升更快,储存铁补足率更高,患者耐受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血液系统疾病生物样本及相关信息管理的中国专家建议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生物样本在基础、临床和转化医学研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标准化的采集、处理和储存是获得高质量生物样本的关键。为统一行业标准,指导国内血液系统疾病生物样本库的建设和管理,专家组成员对血液系统疾病样本及相关信息采集、处理和储存等过程中的管理要求进行了规范,以更有效利用与共享样本资源,为血液系统疾病领域的多中心合作创造更优条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血液和肿瘤样本储存时间及温度对RNA、DNA和蛋白质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生物样本库为临床和基础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样本资源,相关研究取得的成果可以服务于患者的治疗,加快了基础研究和应用转化的速度。目前,针对肿瘤样本的处理和储存条件对样本质量的影响展开了广泛的研究,但结果差异较大。国内外多项研究表明肿瘤样本的储存时间及温度是影响样本质量的关键因素,但是缺乏系统性综述。文章主要综述肿瘤样本采集和储存过程中时间及温度对血液和肿瘤组织样本RNA、DNA和蛋白质质量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血小板受体FcγRⅡA免疫学功能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血小板是来源于巨噬细胞的无核片段,广泛分布于人体血液循环中,其在生理性止血与病理性血栓形成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 [1]。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血小板在免疫应答及炎症反应中同样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血小板在免疫方面的作用包括病原体的识别、影响内皮屏障功能和改变血管通透性、释放储存的炎症因子、与白细胞相互作用并进行信号传导以及通过表面受体进行免疫调节 [3,4]。近年来,针对血小板表面受体调节免疫信号的研究取得了明显进展,相关受体包括Toll样受体(TLR)、血小板糖蛋白Ⅵ(GPⅥ)、血小板Fc受体FcγRⅡA、钙离子依赖型凝集素样受体-2(CLEC-2)、血小板内皮黏附分子-1(PECAM-1)、癌胚抗原相关黏附分子-1(CEACAM-1)和髓样细胞触发受体样转录因子-1(TLT-1)等 [5]。其中血小板表面受体FcγRⅡA是一种对单体免疫球蛋白(Ig)G具有低亲和力而对含IgG免疫复合物具有高亲和力的受体,无论是IgG单体还是免疫复合物中的IgG都通过Fc片段与FcγRⅡA结合。此外,FcγRⅡA也广泛分布在于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部分树突细胞及其他细胞 [6],在血小板介导的各类免疫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