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阴道微生态与HPV感染基因分型在子宫颈高危型HPV感染中的检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讨阴道微生态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基因分型在子宫颈高危型HPV感染中的检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九七一医院和青岛市市立医院东院区收治的276例子宫颈高危型HPV感染阳性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进行体检且宫颈癌筛查及宫颈HPV筛查阴性的224例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采集阴道分泌物进行阴道微生态检测,采用液态芯片技术分析HPV基因分型,比较HPV基因分型占比及阴道微生态分布情况.结果 观察组HPV基因分型占比前5 位分别为 HPV52(22.10%)、HPV16(15.22%)、HPV18(14.13%)、HPV33(9.06%)、HPV56(9.06%).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细菌性阴道病(BV)阳性率、乳酸杆菌减少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pH及白细胞酯酶、唾液酸酶、脯氨酸氨基肽酶、凝固酶阳性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清洁度、过氧化氢酶、葡萄糖苷酶、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颈高危型HPV感染分型以HPV52、HPV16、HPV18、HPV33、HPV56为主,宫颈高危型HPV感染阳性患者的pH及BV阳性、白细胞酯酶、唾液酸酶、脯氨酸氨基肽酶、凝固酶阳性率更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便携式呼出气冷凝液采集装置的设计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为满足人呼吸道(尤其下呼吸道)感染快速筛查的需要,研制一种基于自然呼吸方式的便携式呼出气冷凝液(exhaled breath condensate,EBC)采集装置.方法:该装置由制冷单元、散热单元和冷凝单元组成.制冷单元采用TES1-7102型Peltier效应制冷半导体作为制冷元件;散热单元由高导热铝质散热片和高速无刷散热风扇组成;冷凝单元由导冷板和冷凝器组成,其中,导冷板为合金铝薄片,冷凝器采用3D打印技术制备,材质为疏水性聚乳酸,具有主、次2级导流槽以及超薄冷凝表面.为验证该装置的性能,进行制冷、导热和冷凝性能分析及人EBC采集和内容物分析.结果:制冷、导热和冷凝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开启制冷后,该装置的冷凝器表面温度与人呼出气的温差可达到冷凝所需温差,且冷凝表面未形成明显热阻,人呼出气在冷凝表面发生气-液相变后可快速形成较大液滴便于采集.人EBC采集及内容物分析结果表明,该装置可实现各个年龄段人群EBC的居家自采集,且采集的EBC样本中白细胞介素、C反应蛋白等炎症相关指标的浓度及pH值与受试者呼吸道感染相关.结论:该装置操作简单,可避免吹气式采集的不适感和唾液污染的风险,在呼吸道感染等相关疾病的快速诊疗和动态监测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唾液1,5-脱水葡萄糖醇检测方法的建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建立唾液1,5-脱水葡萄糖醇(1,5-AG)的检测方法。方法:2017年6月至2018年3月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招募正常糖代谢(NGT)者和糖尿病患者共100例(NGT 69例,糖尿病31例,男、女各50例),咀嚼Salivette唾液采集管匹配的棉棒收集唾液。采用酶法检测探究检测唾液1,5-AG样本留取及储存方法。采用质谱法检测唾液1,5-AG水平,分析其在NGT和糖尿病患者之间的差异。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及Mann-Whitney U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法。 结果:(1)唾液采集前刷牙与否不影响唾液1,5-AG水平;1 min咀嚼40~50、50~60和60~70次采集的唾液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与采集后立即检测相比,唾液采集后常温或4 ℃储存2 h检测的唾液1,5-A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2)与NGT相比,糖尿病患者唾液1,5-AG[(1.17±0.24)比(0.94±0.19)μg/ml, t=4.084]及血清1,5-AG水平[22.0(17.6,28.5)比4.6(2.8,8.2)μg/ml, Z=-5.421]均显著降低(均 P<0.05)。唾液1,5-AG水平与血清1,5-AG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r=0.528, P<0.05),与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糖化白蛋白均呈显著负相关(分别为 r=-0.366、-0.543、-0.444,均 P<0.05)。 结论:唾液采集过程简单,可于常温或4 ℃短时储存。唾液1,5-AG水平可显著区分NGT人群与糖尿病患者,有望成为评估糖尿病患者短期血糖控制水平的补充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无鼾男性唾液蛋白昼夜差异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 and hypopnea syndrome, OSAHS)是一种睡眠疾病,对体内代谢有多方面的影响,生物标志物研究成为热点和方向。但是很多蛋白表达本身存在昼夜变化,本研究拟对早晚采样时间点蛋白差异变化进行探索性研究。方法:研究对象是经整夜睡眠监测确定为非OSAHS的无鼾成年男性28例。采集整夜睡眠监测前后的早晚唾液样本。每份唾液样本中都加入内参蛋白(牛胎球蛋白和酿酒酵母乙醇脱氢酶),同步进行平行反应监测(parallel reaction monitoring,PRM),通过靶向蛋白质组学方法定量分析98种与OSAHS相关的唾液蛋白。结果:唾液蛋白的个体差异较大,总计平均变异系数为95.9%,其95%置信区间为(84.7%,107.2%)。以差异倍数>2倍且 P<0.05的标准筛选早晚差异表达蛋白,得到早晨表达上调蛋白有13个,未见下调蛋白,表达无差异蛋白72个。无表达差异蛋白主要为细胞骨架蛋白及相关结合蛋白、氧化应激相关蛋白、免疫炎症相关蛋白和代谢相关蛋白等。表达差异蛋白功能涉及方面较广,包括机体免疫、血管生成、物质与能量代谢、神经发育和钙离子结合等。 结论:本研究发现部分唾液蛋白存在早晚明显差异,提示无鼾正常男性部分唾液蛋白的昼夜节律性变化。研究OSAHS患者生物标志物时,应考虑部分唾液蛋白固有的昼夜节律特性,规定时间段采样,并推荐早晚都进行采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大型自然人群队列示范研究进展与成果
编辑人员丨1天前
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KB)项目于2004年6月至2008年8月在5个省(浙江、湖南、甘肃、四川、河南)的农村地区和5个省(自治区)(黑龙江、山东、江苏、广西、海南)的城市地区开展基线调查,共入选512 891名30~79岁调查对象,完成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生物样本收集工作。项目于2008年6-10月开展了19 786人的第一次重复调查,2013年8月至2014年9月开展了25 239人的第二次重复调查。2016年,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研究”重点专项支持下,CKB基于多年工作基础开展了大型自然人群队列示范研究。CKB项目在2020年8月至2021年12月开展了第三次调查,完成25 087人的调查工作,包括问卷调查(在基线调查内容上增加了老龄化相关问题)、体格检查以及血液、尿液、唾液、粪便等生物样本采集。截至2022年6月,项目对全部队列人群平均开展随访已达15年,累计观察770万人年,收集死亡事件7.4万人,医保结局事件37.1万人(累计279.5万人次),主动随访事件1.1万人(累计1.2万人次),发病监测事件10.0万人(累计14.7万人次)。CKB队列生物样本库共储存血液样本129.2万管,尿液样本15.0万管,DNA样本78.0万管,唾液样本2.5万管,粪便样本2.0万管。CKB项目组已组织撰写长期随访、样本库建设与管理、数据库及数据共享平台建设与管理等技术规范,集结整理成册并出版《大型人群队列研究技术规范》,并撰写了大型自然人群队列现场调查、长期随访、生物样本库建设、数据处理、数据安全等团体标准。项目组利用CKB队列数据开展高质量的科学研究,其中健康行为生活方式与主要慢性病的关联研究提供了中国人本土化的研究证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全长16S rRNA测序的高尿酸血症人群肠道菌群特征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对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患者和健康对照人群的肠道菌群特征进行差异性分析,探索肠道菌群与高尿酸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2021年健康体检人群中招募63名成年志愿者,其中HUA患者25例,健康对照人群38例,采集他们的粪便样本,通过使用全长16S rRNA测序技术,对所有受试者粪便样本进行分析,研究不同尿酸水平人群的肠道菌群构成特征。结果:HUA组与健康对照组肠道菌群的整体组成存在差异,α多样性指数在HUA组明显降低,β多样性分析可以看出两组间存在明显差异。在菌群组成上,HUA组表现为拟杆菌门增多,厚壁菌门降低。通过LEfSe差异分析,发现HUA组具有独特的菌群结构,以普拉梭菌( Faecalibacterium prausnitzii)为代表的多种短链脂肪酸(SCFAs)产生菌明显降低;唾液链球菌( Streptococcus salivarius)、脆弱拟杆菌( Bacteroides fragilis)、 Fusobacterium hwasookii、 Flavonifractor plautii、黏液分枝杆菌( Mycobacterium mucogenicum B)、 Blautia sp003287895在HUA组明显升高。此外,通过PICRUSt2功能基因预测发现HUA组人群肠道菌群短链脂肪酸合成途径等相关代谢降低,与特有的菌群结构一致。 结论:HUA人群与健康对照人群比较,存在特有的肠道菌群构成和代谢特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血糖监测新指标:唾液1,5-脱水葡萄糖醇正常参考范围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初步探索中国人群中唾液1,5-脱水葡萄糖醇(1,5-AG)的正常参考范围,为临床推广应用这一无创检测手段提供依据。方法:2018?年9?月至2019?年6?月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招募224?例正常糖代谢受试者(20~69?岁,男59?例、女165?例),通过1 min咀嚼40~50?次Salivette唾液采集管收集唾液,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检测唾液1,5-AG水平,采用酶法测定血清1,5-AG水平。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方差分析、Wilcoxon秩和检验及Kruskal-Wallis检验。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研究唾液1,5-AG与其他指标的关系。 结果:(1)224?例正常人中唾液1,5-AG平均水平为0.53(0.35~0.77)mg/L,且无性别差异( P=0.118)。(2)将研究对象按照年龄分为20~29?岁、30~49?岁、50~69?岁三个亚组,无论男性或女性,唾液1,5-AG水平在3?个年龄亚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3)根据体质指数(BMI)水平将研究对象分为18.5~20.9、21.0~22.9和23.0~24.9 kg/m 2三个亚组,无论男性或女性,唾液1,5-AG在3?个BMI亚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4)唾液1,5-AG的正常参考范围(2.5%~97.5%)为0.09~1.63 mg/L,血清1, 5-AG是唾液1,5-AG的唯一独立影响因素(标准化 β=0.279, t=3.636, P<0.01)。 结论:基于LC-MS检测方法,唾液1,5-AG的正常参考范围为0.09~1.63 mg/L。唾液1,5-AG不受性别、年龄及BMI影响,临床应用无创便捷且较为稳定,可能成为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的另一补充工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双唾液酸乳糖-N-四糖改善肠道代谢微环境稳态抑制新生大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病理进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双唾液酸乳糖-N-四糖(DSLNT)对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新生大鼠肠道内容物低分子量代谢谱的影响,探索其对新生儿肠道的保护作用方式。方法:新生SD大鼠按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EC组和NEC+DSLNT组,大鼠均采用特殊配方奶人工喂养,NEC组和NEC+DSLNT组以3次/d的频率进行缺氧(950 mL/L氮气,10 min)/冷刺激(4 ℃,10 min)、连续3 d诱导新生大鼠NEC模型,NEC+DSLNT组在特殊配方奶中添加300 μmol/L DSLNT。造模72 h时处死所有存活大鼠,采集回结肠部位肠内容物进行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组合型四级杆Orbitrap质谱仪(UHPLC-QE-MS)的非靶向代谢组检测,末端回肠行苏木精-伊红染色。代谢组数据用SIMCA 14.1软件进行多元变量统计分析。以正交偏最小二乘分析(OPLS-DA)模型的变量投影重要度(VIP)值>1和 t检验中 P<0.05筛选两两比较的组间差异代谢物。 结果:DSLNT降低NEC发生率和NEC大鼠回肠组织病理学评分[3.0(2.0,3.0)分比1.0(1.0,2.0)分, P<0.01],并可有效抑制炎症浸润。基于UHPLC-QE-MS代谢组检测结果建立的OPLS-DA模型能较好地对NEC组和对照组、NEC+DSLNT组和NEC组实现分离。NEC组和对照组之间有64个差异代谢物(OPLS-DA模型的VIP值>1且 P<0.05),包括二十二碳六烯酸(+288.0%, P=0.028)、黄嘌呤(+372.1%, P=0.007)、L-精氨酸(+233.1%, P=0.027)、L-亮氨酸(+232.7%, P=0.015)、N-乙酰神经氨酸(-41.6%, P=0.014)等,这些代谢物可映射到34条不同的代谢通路,其中精氨酸生物合成、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等6条代谢通路为NEC主要扰动的代谢通路。NEC+DSLNT组与NEC组之间存在15种差异代谢物,包括D-甘露糖(-73.5%, P=0.032)、黄嘌呤(-63.4%, P=0.008)、亚油酸(+137.9%, P=0.047)、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278.2%, P=0.005)等,这些差异代谢物可映射到7条代谢通路,其中亚油酸代谢为DSLNT主要影响的差异代谢通路。两种比对策略中重合的差异代谢物数量为8个,其在NEC中的变化趋势在DSLNT给药组中均出现显著逆转。 结论:DSLNT能显著缓解缺氧/冷刺激造成的新生大鼠NEC病理损伤,该保护作用与其改善NEC造成的肠内容物代谢谱偏移、调节亚油酸代谢通路有关。DSLNT的早期预防性补充对维护新生儿肠道稳态、预防NEC病理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Mikulicz病唾液腺SPECT显像1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患者女,42岁,因"反复上眼睑肿块1年"入院。既往体健。体格检查:体温36.5 ℃;双侧泪腺对称性肿胀,可触及肿块,质软,无压痛;双侧腮腺对称性肿大,无触痛;无口干、眼干、皮疹、脱发、光过敏、关节疼痛。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肿瘤标志物未见异常。免疫指标: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s, Ig)G4>3.33(正常参考值范围:0.08~1.40) g/L,IgE 296(正常参考值范围:<100) kU/L。采用德国Siemens公司Symbia T16 SPECT/CT仪行唾液腺SPECT显像(图1):患者取仰卧位,"弹丸"式静脉注射 99Tc mO 4-(北京原子高科股份有限公司),行唾液腺动态显像,20 min时口服维生素C,继续采集10 min。显像示:(1)双侧腮腺摄取功能减低(左侧为著),左侧腮腺排泌功能正常,右侧腮腺排泌功能减低;(2)双侧颌下腺摄取及排泌功能正常。时间-放射性活度曲线示:右侧腮腺及左侧腮腺曲线斜率减低,右侧颌下腺及左侧颌下腺曲线斜率大致正常;20 min时口服维生素C后,右侧腮腺曲线未见下降,余曲线均下降。临床诊断:Mikulicz病(Mikulicz disease, MD)?泪腺病理活组织检查(简称活检)诊断符合MD。予泼尼松(20 mg/d)、甲氨蝶呤(10 mg/周)治疗,用药5 d后患者泪腺肿大明显减小,遂出院,目前随访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不同吞咽任务时老年人舌运动特征的超声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比较不同吞咽任务时老年健康个体舌运动的超声影像学特征。方法:招募56例健康老年受试者(男28例,女28例),要求其完成唾液吞咽、5 ml水吞咽以及15 ml水吞咽任务。通过B+M型超声采集受试者吞咽过程中舌运动特征,提取舌上升期(IIa期)的垂直运动幅度、速率和舌运动时长参数,对不同任务间和性别间的舌运动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唾液吞咽时的舌运动幅度显著低于5 ml水吞咽和15 ml水吞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5 ml水吞咽时的舌运动幅度显著低于15 ml水吞咽,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 P<0.05)。5 ml和15 ml水吞咽时的舌运动速率显著快于唾液吞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01)。完成3种吞咽任务时,IIa期男性的舌运动幅度均大于女性,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IIa期男性的舌运动速率均快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B+M型超声成像的舌垂直运动幅度和速率可以反映老年人不同吞咽任务时舌运动学特征,并可能作为吞咽障碍临床超声检查中有意义的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