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生儿先天性无纤维蛋白原血症1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本文报道1例以脐带出血为首发表现的先天性无纤维蛋白原血症患儿,凝血功能明显异常,压迫止血无效,予局麻下缝合止血后出院,8 d后因“左前臂大片淤青”再次入院,基因检测发现FGA基因5号外显子c.744del(p.Trp*)发生无义变异,最终明确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146例先天性纤维蛋白原病的基因突变谱及纤维蛋白原输注药代动力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先天性纤维蛋白原病的基因突变类型与分型、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及纤维蛋白原替代治疗情况。方法:对2003年4月至2020年11月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的146例先天性纤维蛋白原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6例患者中,男61例(41.8%),女85例(58.2%),就诊时中位年龄为33.5岁;共采集到98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学信息,34例(34.7%)因出血症状而就诊,33例(33.7%)因手术前检查而确诊,55例(56.1%)患者至少有1次出血,42例(42.9%)无出血表现。纤维蛋白原活性(FIB∶C)与ISTH-BAT出血评分之间呈负相关( rs=-0.412, P<0.001)。在56例患者中检出34种基因突变(包括新突变16种),其中84.1%为错义突变,FGA外显子2和FGG外显子8突变占全部突变位点的71.4%。无纤维蛋白原血症患者(7例)中位年龄为2(1~12)岁,ISTH-BAT评分为4分;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患者(50例)中位凝血酶时间为28.5(19.2~36.6)s。输注纤维蛋白原后1 h、24 h的活性回收率(IVR)分别为(127.19±44.03)%、(101.78±43.98)%。输注纤维蛋白原后,FIB∶C明显提升,凝血酶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明显下降,用药24 h后凝血酶时间较基线平均下降(15.2±12.1)%。 结论:多数先天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患者症状轻微或无症状;无纤维蛋白原血症患者出血症状较为严重,FIB∶C与出血程度之间存在负相关;基因检测有助于疾病分型诊断;FIB∶C/纤维蛋白原抗原(FIB∶Ag)比值<0.7可作为临床分型依据。凝血酶时间可作为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诊断及纤维蛋白原替代治疗的疗效判定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16例儿童先天性纤维蛋白原病的临床表型和基因型分析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分析先天性纤维蛋白原病(congenital fibrinogen disorder,CFD)患儿临床表型和基因型的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CFD患儿的临床资料.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扩增FGA、FGB、FGG基因全部外显子及侧翼序列并进行测序,分析变异特征.结果 16例患儿,男9例(56%),女7例(44%),中位就诊年龄4岁.9例(56%)患儿因出血事件就诊,7例(44%)因术前检查发现.出血事件患儿的纤维蛋白原活性水平低于无出血事件患儿(P<0.05).12例患儿完成基因检测,共检出12种变异,其中有4个新位点变异,分别为FGA基因c.80T>C和c.1368delC、FGG基因c.1007T>A和c.1053C>A.2例遗传性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均为FGA基因无效变异引起,有较重的出血症状.7例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主要由FGG和FGA基因杂合错义变异引起,临床表型从无症状至不同程度出血.结论 CFD患儿临床表现具有异质性,患儿出血的严重程度与纤维蛋白原活性水平有关,但临床表型与基因型之间的相关性较弱.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应用卵圆孔未闭相关卒中因果可能性分类系统评价卵圆孔未闭相关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初步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目的 初步探索卵圆孔未闭(PFO)相关卒中因果可能性(PASCAL)分类系统在PFO相关隐源性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2 年5 月1 日至2021 年12 月31 日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隐源性ICVD患者107 例,均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或经颅多普勒超声等渗盐水发泡试验明确存在PFO相关右向左分流.记录患者人口学资料(年龄、性别)、脑血管病相关危险因素[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卒中史、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史、吸烟、饮酒、脑血管病家族史]、心脏病史(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脏瓣膜病、扩张型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等)、皮质梗死、脑血管病相关实验室指标(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PASCAL分类系统对PFO相关ICVD的判定如下:(1)PFO很可能与ICVD相关为反常性栓塞风险(RoPE)评分≥7 分且具备至少一种PFO解剖危险特征;(2)PFO可能与ICVD相关为RoPE评分≥7 分或具备至少一种PFO解剖危险特征;(3)PFO与ICVD无关为RoPE评分<7 分且缺乏任一种PFO解剖危险特征,其中的PFO解剖危险特征包括大量右向左分流、并发房间隔膨胀瘤.将107 例隐源性ICVD患者分为PASCAL很可能组(PFO很可能与ICVD相关)、PASCAL可能组(PFO可能与ICVD相关)、PASCAL无关组(PFO与ICVD无关),PASCAL很可能组与PASCAL可能组统称为PASCAL相关组.分别对PASCAL相关组与PASCAL无关组、PASCAL很可能组与PASCAL可能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以PASCAL很可能相关为因变量,将PASCAL很可能组与PASCAL可能组单因素分析中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项目作为自变量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107 例隐源性ICVD患者中,PASCAL相关组患者93 例(PASCAL很可能组32 例、PASCAL可能组61 例),PASCAL无关组患者14 例.PASCAL相关组伴有PFO解剖危险特征但RoPE评分<7 分者占14.0%(13/93).(2)与PASCAL无关组比较,PASCAL相关组年龄更小[(37±11)岁比(55±6)岁,t =-5.887]、RoPE评分更高[(7.9±1.6)分比(4.9±1.0)分,t =7.017],高血压病(15/93 比9/14)、糖尿病(3/93 比4/14)、卒中或TIA(13/93 比5/14,χ2 =8.547)、吸烟(24/93 比10/14,χ2 =11.683)、皮质梗死(64/93 比14/14,χ2 =5.989)比例更低,大量右向左分流比例更高(41/93 比0),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余一般资料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与PASCAL可能组比较,PASCAL很可能组高血压病比例更低[3.1%(1/32)比23.0%(14/61),χ2 = 6.099],大量右向左分流[90.6%(29/32)比19.7%(12/61),χ2 =42.866]、房间隔膨胀瘤[25.0%(8/32)比6.6%(4/61)]比例更高,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余一般资料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进一步分析PFO很可能与ICVD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高血压病降低了PFO相关ICVD的可能性(OR =0.009,95%CI:0.000~0.166,P=0.020),而大量右向左分流(OR =90.076,95%CI:15.932~509.261,P<0.01)、房间隔膨胀瘤(OR =15.593,95%CI:1.593~152.400,P =0.018)为PFO很可能相关ICVD的危险因素.结论 PASCAL分类系统应用于PFO相关ICVD的初步分析提示,PASCAL分类系统不仅弥补了传统RoPE评分对PFO解剖危险特征评估的不足,还可能进一步评价PFO与ICVD的相关程度,可尝试用于筛选PFO相关隐源性ICVD.本研究结果有待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及多中心研究结果证实.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先天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家系调查及输血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目的:对1例先天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患者进行家系调查,并分析其出血与血栓风险及输血策略.方法:全自动血凝仪检测先证者及家系成员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活性和抗原分别用Clauss法和PT演算法进行检测.对先证者及家系成员进行血栓弹力图分析.采集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外周血标本,用PCR法扩增纤维蛋白原基因FGA、FGB和FGG的所有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并测序,寻找基因突变.结果:先证者的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正常,凝血酶时间轻度延长,纤维蛋白原活性水平降低(Clauss法);先证者姑姑、儿子和女儿的纤维蛋白原均存在不同程度降低;血栓弹力图结果提示,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先证者儿子除外)的纤维蛋白原功能基本正常;基因分析结果发现,先证者及其子女、姑姑FGA基因2号外显子均存在6233位G/A(p.AαArg35His)杂合突变,此外家系中还发现2个多态性位点,分别是FGA基因g.9308A/G(p.AαThr331Ala)多态性和FGB基因g.12628G/A(p.BβArg478Iys)多态性;患者产前2 h输注10单位冷沉淀预防出血,生产过程及产后无明显出血.结论:FGA基因6233位G/A(p.AαArg35His)杂合突变是该先天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家系致病的生物遗传学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
婴儿吸入磷化氢中毒后高钾血症致恶性心律失常一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1 临床资料患婴女,29天,因"哭闹烦躁2天,呕吐伴精神差17小时"为代主诉急诊入院,收儿童重症监护病房.2天前患儿出现烦躁不安、哭闹不止,吃奶差伴呕吐,家属考虑与家中存放"磷化铝农药"有关,遂送入当地医院就诊,经对症治疗无效,患儿呕吐不止,精神极差、呼吸衰竭,即转入我院.既往无先天性心脏病史.入院后查体:体温36.8℃, 心率144次/min,血压56/43 mmHg(1 mmHg=0.133 kPa), 呼吸28次/mim, 昏迷状态,皮肤湿冷并发绀,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 mm.心律齐,心音低钝,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肝肋下约5.5 cm,剑突下2.5 cm,质韧. 实验室检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127 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336 U/L;尿素氮11.84 mmol/L、肌酐147 μmol/L;肌钙蛋白I 1.64 μg/L 、肌红蛋白>1 000 μg/L、肌酸激酶420 IU/L 、肌酸激酶同工酶 819 U/L 、乳酸脱氢酶323 U/L;磷4.9 mmol/L、钾8.9 mmol/ L;凝血酶原时间44 s;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40.9 μg/ml、D-二聚体14.2 mg/L;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35 000 ng/L;心电监护:血氧饱和度60.0%~87.7%;血气分析示代谢性酸中毒;心电图(图1)示:短阵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诊断为:(1)急性磷化氢中毒;( 2)多器官功能衰竭;(3)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4)电解质紊乱高钾血症高磷血症.立即予10%葡萄糖酸钙10 ml静脉推注,5%碳酸氢钠100 ml、10%葡萄糖250 ml加胰岛素6U静滴,另予肾上腺素、普罗帕酮,地塞米松、多巴胺等,输入冰冻血浆和呼吸机辅助通气.约1小时后,血钾升高至9.6 mmol/L.心电图(图2)呈典型高血钾正弦波波形.随后心室颤动、心脏骤停,抢救无效死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以血小板减少及高胆红素血症为首发症状的新生儿先天性肝脏血管内皮细胞瘤1例
编辑人员丨2023/8/5
1 病例资料患儿,女,日龄2天,2021年3月28日因"皮肤黄染1天"于外院就诊.患儿足月顺产娩出,出生时体质量3500 g,出生史及家族史无特殊.生后1天发现患儿肤色黄染,测经皮胆红素14.4 mg/dL,口服"茵栀黄口服液"治疗1天未见好转.当地医院以"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收住新生儿科治疗.给予抗感染、防出血及蓝光退黄治疗等处理,查血常规提示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数值明显降低,胸片提示左侧锁骨骨折.当地医院考虑免疫性溶血不能除外,遂以"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转入西北妇女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治疗.入院查体:神清,全身皮肤苍黄,黄染可达四肢末端.腹隆,肝脏肋下可触及约5 cm,脾脏肋下2 cm.血常规:白细胞总数9.54 × 109/L,血红蛋白78 g/L,血小板计数30 ×109/L;肝功能:总蛋白43.48 g/L,白蛋白30.99 g/L,总胆红素261.75 μmol/L,间接胆红素245.08 μmol/L,谷草转氨酶74.61 U/L,肌酸激酶同工酶62.47U/L.凝血系列: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60.3 s,血浆凝血酶时间27.0 s,血浆纤维蛋白原0.39 g/L,D-二聚体12 .57 ug/mL.溶贫九项正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FGG基因c.1073C>A突变致新生儿先天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临床分析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讨编码纤维蛋白原(Fg)γ多肽链基因-FGG突变,所致新生儿先天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CA)的临床及遗传学特点。方法:选择2021年5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新生儿科诊治的1例CA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例资料。采用单基因病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本例患儿外周血FGG基因,患儿父母进行特定基因位点的Sanger法测序,以明确患儿基因突变来源。对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及PubMed数据库中,关于新生儿期起病的FGG基因突变所致CA病例进行检索,总结CA新生儿的临床及遗传学特点。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监护人对患儿的诊治知情同意,并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①临床资料:本例患儿系女性,生后11.7 h时,因"发现面部淤斑4 h"入院,无发热,不伴其他部位出血等。除面部淤斑外,体格检查无异常。入院时凝血常规检查结果异常,主要为抗凝血酶Ⅲ与血浆Fg含量均较正常值低,分别为31.0%与0.18 g/L;凝血酶原时间与凝血酶时间均较正常值延长,分别为22.3 s与24.0 s。同时,患儿母亲于分娩前发现血浆Fg减少(为0.52 g/L),不伴出血症状。②本例患儿及其母亲外周血检出FGG(4q28|NM_000509.4)基因exon 8:c.1073C>A p.(Ser358Tyr)错义突变、杂合突变,患儿该突变来自其母亲。该突变位点在人类基因变异数据库(HGMD)等基因库中目前未见收录,亦未见文献报道,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其有致病可能。③经静脉输注冷沉淀治疗后,患儿症状好转出院,出院诊断为新生儿CA,低出生体重儿。对本例患儿随访至5个月龄,无出血表现。④文献检索结果:仅发现3例新生儿期起病的FGG基因突变所致CA患儿。其中,患儿1、2(患儿1缺乏详细描述,患儿2为女性,诊断时为10 d龄)为FGG基因缺失/移码突变(均为纯合子)所致CA,FGG基因突变分别为g.194delA、c.1096delC,临床症状为脐带断端出血和(或)关节腔积血。患儿3为男性,来自一个CA家系(母亲FGG基因突变纯合子,为先证者),患儿3基因检测为FGG基因c.1073C>G错义突变(杂合子),并且仅表现为轻度出血。结论:新生儿期起病的CA患儿目前被报道较少,临床对该病认识尚不足。通过Fg相关基因检测对该病进行早期诊断,可预防危及其生命的成年期创伤、术后严重出血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FGA基因c.1368delC纯合框移突变致先天性无纤维蛋白原血症1例
编辑人员丨2023/8/5
先天性无纤维蛋白原血症主要表现为反复的出血包括脐部出血、青紫、鼻出血、牙龈出血、脾出血、肝出血、胃肠道或泌尿生殖道出血等.本案例患者出生后反复出血、反复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经过先天性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基因筛查及家系验证提示患儿系FGA基因,核酸突变c.1368delC纯合框移变异,氨基酸突变p.T457Rfs * 27.其父母均携带该位点杂合框移变异.后患儿出现肺出血,但无相关临床症状与体征,经过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早晚两次雾化吸入治疗1个月后,肺部出血病灶明显吸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20例先天性纤维蛋白原病患者临床表现和基因突变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21年12月就诊于本院的20例先天性纤维蛋白原病(congenital Fi-brinogen disorders,CFD)患者的临床表现、相关实验室检查及基因突变分析,以此提高对CFD诊断方法的认识.方法 收集20例CFD患者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排除了常见的获得性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因素,对其纤维蛋白原(Fib)的FGA、FGB和FGG基因所有外显子和侧翼序列进行基因测序寻找基因突变位点.对2例CFD患者家系成员采集外周血基因组DNA,进行先证者相应突变位点区域基因检测.结果 20例CFD患者既往无明显出血病史,11例女性患者亦无自发流产史,20例患者Fib均减低,凝血酶时间(TT)均延长.20例患者检出13种基因突变,其中90%(18/20)为错义突变,5%(1/20)为缺失变异,5%(1/20)为移码变异,35%(7/20)患者存在FGA链104位点Arg35His突变,其中3种新基因突变国内尚未报道.结论 多数CFD患者症状轻微或者无症状,通过基因检测筛查后方可确诊,FGA链Arg35His是本地区的突变热点,均为维吾尔族,此位点突变是否与维吾尔族有关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证实.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