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负压真空采血联合免封管技术在Ⅰ期临床药物试验静脉采血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在Ⅰ期临床试验药代动力学血标本采集中,采用负压真空采血联合免封管技术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9年10月江苏省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Ⅰ期临床试验采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改进组,其中2017年11月—2018年10月收集的3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注射器在开放式留置针中进行采血,收集血标本390管;2018年11月—2019年10月收集的29例患者作为改进组,采用负压真空采血联合免封管技术在开放式留置针中采血,收集血标本388管。比较两组患者留置针堵管发生率、血标本溶血发生率及单次采血时长。结果:在留置针堵管发生率上,改进组为3.09%(12/388),对照组为2.05%(8/39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0.800, P>0.05);在血标本溶血发生率上,改进组为2.66%(10/376),对照组为7.33%(28/38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7.857, P<0.01);改进组单次采血时长为(29.40±1.99)s,对照组为(40.74±0.88)s,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01.15, P<0.01)。 结论:新药Ⅰ期临床试验药代动力学血标本采集中,采用负压真空采血联合免封管技术在保护受试者血管的同时,可以实现12 h内密集采血时间的精确控制,节省采血操作时间,保障血样质量,保证试验科学规范进行,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烧伤患者护理关键技术——体位护理、气道护理、静脉置管护理
编辑人员丨2023/8/5
【内容简介】 烧伤患者尤其是重度烧伤患者的护理中,体位护理、气道护理、静脉置管护理是极为重要的关键措施。翻身床广泛应用于烧伤患者的治疗,尤其是大面积烧伤患者,已成为我国烧伤患者治疗中必不可少的治疗性仪器设备,对重度烧伤患者体位管理尤为重要。由铁/钢制材料制成,通过改变体位来满足烧伤患者体位引流、创面减压、方便换药、方便手术等诸多益处。熟练掌握烧伤翻身床技术,是每一位烧伤专科护士的核心技能,创面修复期每日翻身4~6次。翻身前,需要先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取得配合后,开始准备。翻身时,需要整理所有管道和监护设备导线,同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气道通畅情况以及脉搏氧饱和度等。一般翻身时,尤其是特别危重的烧伤患者,在翻身床转动前一刻移除呼吸机,翻身到位后第一时间检查气道同时连接呼吸机,保留脉搏氧饱和度导联监测。翻身后,立即解除翻身床片,摆放体位,检查各个管道的在位情况,做好患者安抚工作。烧伤患者,尤其是发生头面颈部或大面积烧伤时,早期预防性建立人工气道,做好人工气道的护理已成为烧伤专科护士重要的护理工作,也是患者救治成功的重要举措之一。烧伤休克期,因组织严重水肿造成窦道形成较晚,防止导管异位及脱管是早期烧伤患者气道维护的重中之重。套管绳的松紧度以1指为宜,必要时可于患者耳垂下方或颈后垫无菌敷料。如遇颈部烧伤创面时,采用衬带外套上柔软塑料管作为气管切开固定器具,以防止衬带被颈部烧伤创面的渗液浸渍、变硬,引起患者不适,甚至加重颈部烧伤创面。烧伤这一特殊致伤因素,致使患者正常皮肤大面积缺失,表浅静脉严重受损,而休克期快速补液、回吸收期抗感染药物的应用及静脉高营养需求等,致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通常更加依赖中心静脉置管,而经创面或近创面置管更是无法避免。因此,保持导管通畅、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并制定适用于重度烧伤患者静脉通路的护理流程至关重要。经/近创面置管时多采用缝合固定,可采用吸附性较好的含银敷料包绕穿刺点及固定翼、无菌纱布垫于创面与穿刺导管之间,每4~8 h换药1次,若有污染随时更换;局部烤灯照射,保持干燥。应用10~20 mL 0.9%氯化钠溶液以脉冲式每8 h冲管1次(冲管前抽回血确认导管在位),正压封管,双腔中心静脉导管采用2枚20 mL注射器由同一人冲、封管。输液接头每周更换1次,被渗血、渗液污染则随时更换。加强培训,严格无菌操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